1950冷戰時期是現代光學蓬勃發展的時代,傳承了大批的光學遺產,拜現代數位單眼之賜,可以透過轉接環輕易的將老鏡頭轉接上數位單眼,賦予老鏡頭全新的生命,讓光學遺產重新發光發熱。在那個年代,鏡頭的接還統一使用M42螺牙規格,而M42接還鏡後距長,可相容除Nikon以外所有廠牌數位單眼。在眾多廠牌之中,以初學者預算有限不上全片福,筆者推Pentax DSLR為首選


  為什麼推薦Pentax DSLR?
   1.支援4級機身防手震,給老鏡頭賦予防手震的性能
   2.無須晶片就有合焦指示聲(認為裂相對焦屏最方便)


  Pentax的鏡後距45.5mm,與M42接還相同,在轉接環選購上需要特別注意,而且只能相容M42、Leica R接環老鏡。不像北港香爐之稱的Olympus(鏡後距=38.58mm)可以容納Canon FD以外所有SLR各種規格,又支援防手震,但是Olympus 4/3"片幅焦長倍率x2(讓50mm標準鏡視角變成100mm視角),變成令人詬病的一個缺點。雖然Pentax APS-C教場倍率1.5x(讓50mm標準鏡視角變成75mm視角),但仍在可接受範圍。


  選購M42 to Pentax K的轉接環
  市面上流通非常多不同各種轉接環,Pentax鏡後距與M42相同,轉接環應當要埋入機身內,才能讓鏡頭無限遠處可以和焦。左下圖好拆好裝但是無限遠處無法對焦。右下圖副廠生產,可以無限遠和焦,裝卸需要工具,有個缺點是鏡頭接上去後,景深尺無法對準中央位置,最令人詬病的缺點是接環太緊,即使使用工具裝卸也是很吃力也很危險,自己使用經驗...不小心相機就變成M42接環單眼了。


      


  如左下圖,Pentax自家也有出轉接環,好拆好裝不需要透過工具,而且景深尺可以對準中央位置,但是台灣很難買到,代理商富堃也沒有進貨,所以價格貴的很離譜,要兩隻帝雉(2000NTD)。另外專門做接環日本近代Kindia也有推出,價格更是貴了一隻帝雉(3000NTD),差別在多了內環,讓沒有A/M開關的鏡頭,可以透過內環壓住收光圈定頂針,使鏡頭可以全時手動縮光圈。


   



  做了些功課後,發覺已知合用的轉接環價格太貴買不下手。在偶然逛逛香港的DCFever意外發現一個好環,上海品牌‧茶片坊‧黎環,仔細爬了香港人對於他的描述,白鐵材質比黃銅合金更耐用,不需透過工具裝卸接環,透過工具會更順手,仿照日本近代設計也有內環,能夠壓住M42鏡頭縮光圈頂針,讓鏡頭可以全時縮手動光圈,可以說是近代接環的副廠版本,價格約一隻帝雉(1050NTD)價格很親民,只是在台灣目前沒有拍賣代理。偶然跟專賣老鏡頭Jerry前輩聊天,剛好他手上有幾圈,很興奮得趕快衝過去帶了一個回來,轉些上去真的很合用,跟近代的接環己乎相同。  


 


接環轉上去是整個埋入機身,從側面看是與卡口對齊不會突出來 
從上面看景深尺刻度對準中央
 


轉接上手動鏡頭之後,開機會要求輸入鏡頭焦距
依照輸入的鏡頭焦距,賦予光學遺產防手震威力,Canon,Sony都做不到
 

真是值得推薦的文章
audifire wrote:
 &n...(恕刪)
其實D環(茶片環)的來源, 是廣州藝能
敝人的DKL轉接環, 唯有其能讓人稱讚
精度直逼原廠...

至於台灣市場中常見的黑色接環, 一般的還可以
複雜的如DKL-PK,DKL-M42,DKL-EOS...等
精度差得一蹋糊塗
好文章值得推+1

用Pentax接M42鏡或是Pentax老鏡資源非常多,而且不用裝晶片就有合焦聲...真的不錯
類似近代接環的產品其實台灣就買的到,
而且不用花到1000啦。
上PFC找ANDY大或是拍賣打“類近代”搜尋應該都會有。
樓主 那個 那個 那個
鏡頭蓋 ............................
帶點阻力(氣壓)輕輕巧巧的滑入, 再帶點吸力的滑出取下.....
真是超優雅絕美的工藝品, 在我心中, 所有摸過的相機器材中真的是第一名
(雖然我又窮也沒摸過多少....)

它還帶著我從小學三年級以來 那種每次都怕遺失的特別心思.....

直到我幾年前長時間用49轉52, 就把它取下收起來,.......
年前我把它m42改ai卡口, 回去翻卻找不到了 嗚

30年沒把它搞丟, 對於糊塗長掉東西的我, 應該是奇蹟說 ......還是搞丟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