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攝影樂


筆者是5年級最末端班的學生,對於火車的第一印象,只停留在小時候回外公家,由當時的老台北火車站搭慢車到樹林站,然後走路到目的。現在殘留在腦海中的記憶,只有要過收票口排著長龍的那幾秒鐘影像,以及火車要通過鐵橋前,看到南下與北上鐵軌中間,矗立著一個水泥崗哨,崗哨前有一位穿著草綠服,高端著步槍的阿兵哥向經過的火車行禮。到最近加入了某軍事論壇,在討論中才發現,那是警備總部時期的「橋隧連」將士,在未解嚴的時期,只要是隧道口或是橋樑邊,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默默的守護這條環島鐵路。

長大之後,生活圈都在台北的筆者,除了高中時兩三次到埔心農場聯誼是搭乘火車外,幾乎都是靠公車與機車代步。專科畢業入伍當兵,火車才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也重新學習如何看時刻表以及辨識月台。兩年間,不論是台北←→新竹(新訓)、台北←→屏東(傘訓)或者是中壢(駐地)←→台北。火車,是筆者也是許多在外地當兵的人一個難以抹滅搭乘的回憶。

退伍後,在台北忙著工作與生活,也與火車漸行漸遠,一年搭不到兩次,直到前不久,由一位鐵道攝影迷的前輩帶領下,體驗了幾次火車攝影,也讓筆者重新體驗到台灣的鐵道之美。

鐵道攝影樂

被世俗遺忘的「侯硐」
前一篇的蓮花攝影,筆者先以器材與技巧的分享出發點,這一次則是要先介紹一下鐵道攝影,也是外拍、人文甚至是商業攝影十分值得去的地方,那就是位於台北縣的猴硐站。

鐵道攝影樂
▲遠眺侯硐車站

侯硐位於台北縣瑞芳鎮基隆河畔,原名「猴洞」,相傳是清朝時雍正年間,閩南人由唐山過台灣之後到此開墾,因為附近有為數不少的猴子群聚,因此便以閩南語稱之此地為猴子洞。為何到後來會改為侯硐呢?其實也沒多大的原因,只因為當初的猴子洞不好聽,所以改名為現在的名稱。

與十分、平溪等小鎮一樣,興起黑金,沒落也黑金。這邊所謂的黑金,就是煤礦,在當時工業需求非常大之際,讓台灣成為主要的產煤區。與大家所熟悉的十分一帶一樣,產煤的盛事可以往回推至日據時期,當地仕紳李建興等五兄弟創辦了瑞三礦業公司,於1934年時,由日本人手中接下了採礦權。並同時引進了更高效率的採煤機具,讓產能得以提高,因此當年侯硐所產的煤礦,可是全台煤礦的主要供應來源,最高產能時,甚至為台灣十分之一的煤礦都是由此運出的。大量的黑金隨著火車貨運出去,載回來的是一筆一筆的財富。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棄置的洗煤廠,多年來受到風吹雨打,早已傾頹不堪。但由廠區以及運煤的橋的規模可以推斷,當初的產量是很巨大的

繁華落盡
侯硐也如金瓜石、九份一樣,採礦人可套句話來形容生活:「今日不知名日生」,就是因為採礦是危險性十分高的職業,雖然收入比當時種田或者做小生意都好上許多,不過確有著隨時因為礦坑災變導致活埋的危險。因此每當一日採礦完畢之後,正也是華燈初上之際,「今朝有酒今朝醉」造就了紙醉金迷的侯硐。侯硐礦業全盛時期,全鎮礦工高達1600人,產量佔全台十分之一,創造出令人稱道的「黑金」傳奇。

鐵道攝影樂
▲在侯硐站附近,還存有以往礦坑入口。筆者造訪瞭解,當地想要成立礦坑博物館,只是目前施工到一半就停滯不前。原因為何就不瞭了

然而再多的礦脈也有枯竭的一日,歷經長達五十年的開採,礦脈終於枯竭(該說已無經濟價值),不得不告別她曾有過的輝煌歷史,1990年時,侯硐的採礦事業正式停止。侯硐居民沒有了採礦工作,生活也無以為繼,因此如台灣許多城鄉一樣,年輕人紛紛到大都市找尋工作機會,只剩下年老與幼兒守著家園,而這幾年也因為人口大量外移,讓侯硐更顯得冷清。

鐵道攝影樂
▲人去樓空的侯硐,午後一台鎮長競選車喧鬧的通過。只是競選前、競選中、競選後...

鐵道攝影樂
▲當地的生活步調,跟大都會截然不同。就如同這張照片地上所寫的一樣...........「慢」

侯硐與十分、平溪所相同的,都有鐵道經過,但所不同的是平溪十分鐵道為十分線小火車加上每年的天燈盛會,侯硐則雖有縱貫線火車、北宜線火車、花東線火車,甚至是十分線小火車經過站,只是在未有詳盡的觀光資源誘因與規劃下,侯硐依舊保持著當年的模樣,改變縱然有,卻也甚少。不過因為經過的班次多,種類也多,如今則成為鐵道迷攝影的天堂之一。

鐵道攝影樂
▲斑駁的精神標語,訴說著不復在的盛況

鐵道攝影樂
▲人去樓空

鐵道攝影樂
▲保佑鄉民

鐵道攝影樂
▲鎖

鐵道攝影樂
▲礦工帽

交通與吃
顯然的,搭火車到侯硐是最佳的選擇,不過侯硐站卻只有區間車、由瑞芳發車的平溪線小火車,以及部分的對號列車有停靠。所幸班次不少,因此搭火車到侯硐交通上是十分方便的。

鐵道攝影樂

檢視較大的地圖

鐵道攝影樂

檢視較大的地圖

若開車前往,可走中山高或是二高前往,二高可在汐止交流道連上中山高之後,於八堵附近接上台62線高架道路,暖暖交流道出來之後左轉,沿著往瑞芳往九份方向進,過了柑平里短高架道路後,右轉沿著侯牡公路前行即可。騎機車者則可沿著台北走新台五線至八堵之後,再轉往九份方向前進,之後則與開車路線相同。若搭公車前來,則必須在瑞芳搭乘808公車到終點站即可。

至於吃的問題上,建議可在暖暖或是瑞芳等較大的市區買好餐點來此野餐,若臨時起意無準備前來,則只有三處地方有提供餐飲,分別為侯硐車站正門前的兩間麵攤,或者是為於侯硐國小附近的餐廳而已。

筆者推薦出了車站,一定要到車站前的小麵攤吃上一碗乾麵。這個麵攤是由結褵數十載的年紀已經八十歲的老夫妻經營。於兩次的造訪中,得知老夫婦兒女皆在台北成家立業,唯有兩夫婦守著麵攤,每日數著日出日落,看著南來北往的火車經過,由年少黑髮到今日的白髮蒼蒼,就如同侯硐由繁華到沒落的實際寫照。

猶記得第一次造訪此地,原以為該地與台北一樣,到處有得吃喝,沒想到在清晨的七點多到時,台北隨處可見的早餐店在此卻一間都沒有,唯有老夫婦開的麵攤已經開始營業。隨著肚子戰鼓頻擂,在無奈之際,我這個鄉下俗,吃了生平第一次的早餐乾麵。
鐵道攝影樂
▲出了車站只有兩間麵店營業

鐵道攝影樂
▲筆者推薦的老夫妻所做的乾麵,或許衛生感覺不若大家所習慣,但.........真的好吃

雖然是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一碗乾麵,寬麵條拌著豬油、油蔥與韭菜,吃起來卻是清爽不油膩,實在是讓筆者驚為天人,已經有十多年未曾嚐過如此傳統的乾麵味道,筆者強烈推薦到此拍照的朋友們,一定要來光顧一下。只是假日還是有些識途老馬的旅客會前往此處遊覽,且老夫婦年紀也大,記性不太好,點餐若是有延誤,也請包涵了。
吃著乾麵,聽著兩夫婦鬥嘴,再搭配侯硐這一片再寧靜不過的小鎮,除了感動之外,實在無法用其他的言語來形容這時的感覺,就算不是來拍照,也可漫步於侯硐,領略一下大都會無法感受到的那種寂靜。雖然侯硐屬於台北縣,離台北也不遠,不過到了侯硐,確有種離大都會十分遙遠的感覺。

鐵道攝影樂
▲乾麵配上一盤小菜,加上一瓶久未喝到的蘆筍汁..........

晚一點到的影友們,除了可以品嚐老夫妻的麵時外,麵攤轉角處也有小雜貨店可以購買點心與飲水,拍照時也就不必擔心口渴或是肚子打鼓抗議。待到下午三點多,還有已經不太常見的麵包車販售當天現做的麵包,價格絕對是實惠的。

鐵道攝影樂
▲下午的麵包車來臨,不僅是居民點心的來源,也是隔日的早餐,更是當日夜晚即將來臨

鐵道攝影樂
▲位於麵攤轉角的雜貨店,零食還不少咧,可見這一間店是附近小孩子的零食天堂

除了拍火車之外
漫步在侯硐街上,遠處傳來陣陣的雞啼與狗吠聲,除此之外,就只有偶然經過的汽機車聲音或是公車聲了。除此之外,火車匡噹匡噹的經過,偶然一聲氣笛後,侯硐的平日是充滿寧靜的,彷彿時光到此就永遠停駐不前。

在小小的侯硐小鎮上,可以拍攝的主題十分的多,除了早期用來分煤洗煤,如今已經破舊傾頹的工廠外,還有可以拍攝橫越基隆河上方的運煤橋,當然礦坑口也是值得一拍的景致。由侯硐車站為圓心,方圓五百公尺內就有三組礦坑口可以拍攝。

除此之外,侯硐值得一拍的就是許多已經人去樓空,幾乎成為廢墟的房子了。筆者第一次到此,看到如此多的廢墟,直覺上就認為這是一個十分適合人像外拍,並且以頹廢風格為主的拍攝外景點。當然了,每個人認定的觀點不一,不過還算方便的交通,值得喜愛攝影者來此拍攝。

淡蘭古道中的金字碑古道也是侯硐這邊值得一遊與拍攝的地方,根據史料記載,侯硐這邊擁有一條稱為「金字碑古道」,金字碑古道登山口位於侯硐淡蘭橋之後,古道的存在距今已經兩百年以上的歷史(清嘉慶15年,1810年正式成為台北與宜蘭之間通行必走之路)。1867年,也是清同治六年,當時的台灣總兵劉明燈率領一群子弟兵北巡,路線由淡水廳至宜蘭廳,途中就是通過此古道,因有感先民開拓的艱辛,以及為了鎮住瘴痢,於是親筆提了「金」字碑、「虎」字碑與「雄鎮蠻煙」這三個碑的墨寶,供後人瞻仰。

如今,「虎」字碑與「雄鎮蠻煙」位於福隆草嶺古道上,草嶺古道筆者曾經走過兩次,對於虎字與雄鎮蠻煙那樣的書法氣魄,多年之後,對於這兩塊石刻上的書法印象依舊深刻。

古道的形成早期為平埔族人當初狩獵所踏出的路徑,也因為是獵徑,所以高低起伏也較為劇烈,來此者除了心愛的相機之外,也別忘記帶著飲水與簡單的充飢食物,慢慢欣賞這一段先人辛苦所開出來的路。

享受完了古道中的森林浴,或許還有力氣再健行一小段路,那麼沿著侯硐通往三貂嶺的縣道倒是筆者也推薦的一條健行之路。在此路上,可以用走的,也可以用時下流行的「小折」;折疊腳踏車或者是一般的自行車通行。這條縣道也正好與宜蘭縣鐵路隔著溪流平行,不定時還可以看到火車就在對岸南北通過。

鐵道攝影樂
▲箭頭所指之處就是可拍攝通往宜蘭與平溪兩條路線的鐵路分叉與會合點。到此點必須要橫越鐵路,請務必小心再小心

到了三貂嶺,則可以沿著當地居民所開的樓梯,下到平溪線與宜蘭線火車分開(交會)之處。更可以沿著鐵道旁邊的小路,走到唯一沒有馬路到達的三貂嶺車站。在此車站,可以上個廁所,或是在月台欣賞火車南來北往的景觀,更可以看到台灣僅存幾處的「交路牌」動作。因為平溪線為單線雙向通行鐵軌設計,火車要進入平溪線,必須有路牌才可以通行,路牌就是通行的許可證。而由平溪線出來的火車,在此站則要交出路牌。如此收到與交出,確保平溪線火車的安全。

與古董CK124第一次接觸
筆者第一次到此,主要是鐵道攝影達人的朋友力邀去拍攝台灣僅存可動的蒸汽火車之一「CK124」(註1、註2)。雖然筆者已近不惑之年,但蒸汽火車長個什麼樣子,只有在博物館看到破爛不已的機車頭,或者是美國西部片中、戰爭電影中才得見芳蹤。至於實物,說真的還真沒親眼看過她在鐵軌上跑,不過據家母告知,小時候是有搭過蒸汽火車,但在三十多年前,還未長記憶的時候,倒是毫無印象。

由侯硐站開始,沿著鐵道走,約末半個小時的路程,就可以到沒有馬路可通達的三貂嶺站。最佳火車取景的點必須越過鐵道到平溪線與宜蘭縣鐵路分界點,由於走的路上必須要橫越鐵道,因此必須要小心左右觀望確認後,再快速通過以保安全,當然若是自己看的懂鐵路的燈號,也可以推算要通過時是否會有火車出現。

看了看錶,再換算一下路程時間,差不多也該是CK124到達的時候了。果不其然的,一聲響亮的氣笛嗚嗚聲,宣告CK124即將到達三貂嶺站,再領了路牌之後,沿著平溪線到十分站暫停。

當筆者看到CK124發出轟轟的聲響,慢慢駛入三貂嶺站時,心中的激動真是難以形容,畢竟電視上、電影上所看到的,甚至是博物館中不會動的實體,都遠不及現場親臨體驗下那種震撼。

註1:CK124於Wiki上的介紹

註2:有關近期CK124的搭乘資訊

鐵道攝影樂
▲這是由侯硐通往雙溪的山路頂上所拍攝的CK124由平溪方向被柴油車頭拉出,正好經過鐵橋的情形。由於平溪線無掉頭的設施,因此前進平溪線是以蒸汽機關車頭為主要動力,後方柴油車頭稍微出力推動。出來時則相反。此張照片是透過EOS 1D+小小白+Kenko 1.5倍增距鏡所拍攝,小小白當時設定焦段約為180mm

鐵道攝影樂
▲這張照片是回家之後才發現的,當時是一邊連續拍攝一邊變焦,就變成了放射狀的效果

鐵道攝影樂
CK124剛由三貂嶺站拿到路牌,準備由分岔點進入平溪線。車頭正發出轟轟的怒吼,筆者雖離車頭約20公尺,但卻感受到強烈的震撼。此張照片為EOS 1D Mark II N+小白IS所拍攝,開啟連續對焦與防手震,採快門優先1/350s,光圈為F4.5、曝光補成-0.5EV

鐵道攝影樂
▲CK124正停在三貂嶺站,等待領取路牌

鐵道攝影樂
▲CK124正準備進入十分站,正巧抓到煙囪冒大煙的情形。此照片使用的鏡頭為24-105mm F4L IS USM這一顆鏡頭,採光圈優先F5,快門則為1/125s,ISO設定為L,無曝光補償增減

鐵道攝影樂
▲離CK124進來還有一段時間,鐵軌附近的好位子已經都被攝影者所搶佔

鐵道攝影樂
▲CK124剛停靠在十分站,一堆人就猛取景。這是經過快20分鐘的等待,才等到比較沒有人的時候

鐵道攝影樂
▲碩大的鐵輪,但是看的出來部分機件是重新製作的

鐵道攝影樂
加水與加煤用的煤水車

鐵道攝影樂
▲由於這一台是屬於包車的性質,當日乘客大都是日本觀光客。因此有服務人員扮成早年的列車長與快車小姐供大夥拍照

鐵道攝影樂
▲這張是M模式拍攝,光圈縮到F10,回到家才發現,入塵了,有時候還真想換有自動除塵的機身。此時CK124正準備倒車離站,鬆煞車,加足馬力中

鐵道攝影樂
▲原本陰天的天氣,突然陽光普照。CK124開始離開月台。筆者除了用相機拍攝外,也透過C-8080放在腳架上錄影

基本拍攝設定與技巧
由於火車是向著攝影者移動的(或是拍車尾為離開的方向),因此建議相機必須要設定為「連續對焦」以及「開啟連拍」,以捕捉每一個畫面。若消費機的話,建議則是上腳架,選擇廣角端後開啟動態錄影則比較適合,主要是因為消費機於對焦遲滯與快門遲滯的時間上還是太長,遠不及DSLR的快速,往往拍了一兩張之後,火車也轟隆隆的過去了。

再者,消費DC變焦大都是電子式,大都無法如DSLR鏡頭般可以手動旋轉變焦環快速變焦(變焦鏡),構圖上就不這麼便利了。當然若使用的是如DSLR那種鏡頭變焦設計,倒也可以嘗試一下。

由於火車是向前往攝影者的方向前進,所以相機連續對焦的機能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根據筆者的經驗,橫向的連續追焦會比直向連續對焦還要容易達成(這也是我們看市售的MOOK相機書,常會看到以火車為追焦拍攝主角的緣故,追焦性能與否,關係到拍攝成功與否為很重要的關鍵之一)。此外,如小小白IS這類的鏡頭,可選擇切換到3m~無限遠對焦區域,然後防手震模式開啟成MODE 2,適合水平追焦穩定之用。當然也有可能是如筆者在河岸對面拍火車全列車通過的樣子,防手震還是開啟成MODE 2。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開啟連拍與連續對焦,可以拍下火車通過的連續畫面

拍攝模式上,則可採快門優先或是光圈優先。建議在火車尚未到達時,先以其他火車為主角,觀察光線亮度與拍攝角度、構圖。然後開啟不同的設定來調整相機,直至相機所拍攝出來的影像是清晰不晃動,光線也足夠為止。因此,需要多花點時間適應與了解手中相機的各方面特性。此外,鏡頭或是相機本身有防手震的話,則建議開啟。

不過拍攝CK124這種黑色龐然大物,若是以CK124為主角,並且佔畫面的比例很高的話,曝光補償上則要適當的予以減少,以免造成黑色車體曝光過度,或者是周邊景色Over的情形發生,總之要多拍多嘗試不同的設定,找出最佳組合即可。

以筆者而言,ISO設定為ISO 200~ISO 400(視天氣光線決定)。用光圈優先模式,將光圈設定在F5.6~F8.0之間,已求得設定的景深與銳利度表現。至於拍攝檔案模式上,為了確保照片的可修片寬容度,以RAW檔拍攝,再用Adobe Lightroom 1.3予以開啟並且轉檔。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鐵道攝影樂
▲各種拍攝角度參考

拍攝器材建議
拍攝器材上,當然DSLR為首選,所搭配的鏡頭焦段,筆者習慣是用70mm以上變焦鏡,以便隨時可以改變焦段構圖。而且主要是安全考量,用長焦段可以離鐵道遠一點,也可降低火車通過所引起的風壓造成人身危險。

無防手震的相機或鏡頭,建議單腳架予以穩定,以求得更為平穩不晃動的影像。若無腳架可以輔助,筆者的建議則是採用當兵時的「蹲姿射擊」,人採蹲姿勢,右腳的膝蓋是觸碰到地面。接著左手托鏡頭,右手握住相機,左手手肘置於左腳膝蓋上,呈穩定狀,拍起來不晃動的機率很高。女生不瞭解此動作,可請當過兵的男生示範即可。筆者是認為拍照就如同射擊一樣,能夠穩定的握持相機是首要的。

其餘偏光鏡或者是漸層減光鏡都是適合搭配使用的周邊,要注意的是,搭配偏光鏡,快門速度會比較慢,務必先識拍後,找出最穩定的方式來拍攝,已求得影像的穩定。

如何得知列車時間
除非是臨時起意,直接拎著相機就往拍火車點去等待,但這樣的作法大都是碰運氣而已,何時會出現怎樣的列車,其實都只能靠運氣來遇到。以筆者跟隨拍火車達人的經驗,他們都會先準備一份列車時刻表,這份時刻表除了一般客運列車外,也會有貨運列車。只是我們不知技巧的人,頂多從台鐵車站買一份客運列車時刻表就已經不錯了,更不用說貨運列車或是試運轉的列車(筆者第二次拍CK124還遇到應該是公務列車吧?)。若想拍攝貨運列車,除了認識台鐵內的人提供之外,建議是跟著老經驗的火車達人一起前往,比較不會抓不到頭緒,更可以學到許多鐵道的相關知識。

其實筆者比較希望拍到的是「上鐵皮」的樣子以及軍用貨運列車,只可惜許多軍事友人跟筆者講,現在大都是用拖板車運送了,上鐵皮已經很少很少。回想當兵時幫忙上鐵皮,那種特殊的經驗還真難以忘懷。

絕對要注意!
在此必須要嚴肅的提醒,火車拍攝時,切記要先觀察自己所處的位置,不要離鐵道太近,起碼要距離1.5公尺以上的距離較為安全。另外,在三貂嶺與侯硐拍攝火車時,則不要為了搶鏡頭而勉強自己處於不利的位置。因為火車不如汽車般,煞車距離較長,往往看到煞車時,也來不及了。

鐵道攝影樂
▲日後各位拍火車時,千萬不要像箭頭指的這位老伯一樣,十分的危險,因為車頭朝著你而來,對於速度的感受並不會很強烈,為了安全起見,絕對絕對不要有這樣的動作

一同來拍火車
筆者以簡單的篇幅,分享自己拍火車的經驗。也佔了一些版面來介紹侯硐這一塊幾乎被人遺忘的小鎮。在侯硐,你可以漫步在巷道間,可以逗逗路過的小貓,甚至坐在河岸邊發呆、騎著自行車,沿著小路拍火車,都是不錯的享受。週休假日不知道上哪去拍照,不如來侯硐走一趟

文章關鍵字
小弟是第一個回文的嗎?? 大大寫的真好....讓小弟對拍攝鐵道這類題材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也更加認識大大所說的"侯硐"這個地方. 我一直以為平溪線大概就十分瀑布啊,平溪放天燈這幾個地方可以去而已, 改天有空的時候也要去拍看看!!
另外, 喜歡吃乾麵的我, 一定會去大大說的那一家吃吃看!! 謝謝大大先!! (麻醬乾麵好吃)
感覺對~ 就對了 ^___^
疑?我朋友上鏡了
近期CK124除了在南投火車好多節外,7/5會在台東出現,配合「2008茶與飛行傘博覽會」活動,行駛台東-池上間。

CK124迴送台東時間(轉貼來的)
☉七月三日(一天),彰化=台東(4963)次(經南迴線)
本務機車牽引蒸氣火車專列+煤水車

彰化 08:00開、林內 08:55~待09:22、嘉義 10:16~10:27、
保安 12:10~12:18、高雄 13:42~17:28、 西勢18:08~x18:26、
潮州 18:38~x18:30、台東 21:55到

☉七月六日(一天),台東=彰化(4962)次(經南迴線)
本務機車牽引蒸氣火車專列+煤水車

台東 07:05開、瀧溪 07:58~08:00、加祿 09:24~09:36
林邊 10:19~10:23、潮州 10:54~11:02、高雄 12:11~15:00、
中洲 15:48~15:56、新營 17:01、嘉義1 7:31~17:51、
林內 18:46~19:46、彰化 20:55到

我要打工沒辦法拍迴送車


還有大家拍火車時請不要進入淨空區拍攝,尊重一下其他攝影人

chun126 wrote:
疑?我朋友上鏡了近期...(恕刪)


耶?哪一個哪一個?方便指一下嗎?
沒錯喔,當看到一票攝影人擺好陣勢,建議就不要去前端卡位啦。
雖然攝影區是公眾場所.........
不過要專門拍的時候,還是早一點去卡位比較會有收穫。
想起第二次在平溪拍的時候,突然出現一票學生,就這樣硬讓小弟為了取景而變換位子...........
紀錄的真好

那家麵店 很久沒去了...

很懷念..
roc18 wrote:
超棒的鐵道攝影旅行!...(恕刪)


感謝大大的資訊補充
就算沒蒸汽火車,也可以拍拍其他列車喔
有阿福號、平溪線的「卡ar」、貨列、太魯閣號等等
只要時間待的夠久,會有很多精彩的車可以拍。
千萬注意自身安全為優先喔!
很棒的攝影題材教學

看來鐵道迷們也可以來這蓋蓋樓

給有興趣的攝友多些導引
http://www.flickr.com/photos/cbgreenb/
taiwan_digital wrote:


耶?哪一個哪一個...(恕刪)


扮演列車長那一位,在台灣鐵道網暱稱"tzuchiang(自強)"。

有要去拍火車好多節的CK124,建議可以早一點去彰化扇形車庫拍升火

下面三張是2007/06/27鐵路節活動CK124跑集集線,用朋友借的D40+18-200vr,無偏光鏡,只做縮圖+銳利化+文字,無其他後製
彰化扇形車庫升火

集集線



雖然不懂攝影,但是感謝作者這篇文章,使星期一上午的感覺變好了
Crisis? What Crisi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