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再補心得
前幾天跟朋友(X11 size也是L )在晚上出去跑了一下,順便交換做比較~
得到一些心得~(全原配件來比較,不另外添購其他鏡片或是鼻罩等裝備)
Ti-Tech歐系帽的帽殼整個大了一圈 但內襯卻比較緊
且帽殼的複合纖維 一拿在手上立可感到比較輕!!
整體安全上,不單帽殼的材質,加上保麗龍的厚度...等
我想應該是會超越X11。
再來就是鏡片部分~不得不大力讚揚
Ti-Tech在氣溫低於10度下的夜晚
緊閉鏡片 停紅綠燈完全不起霧,甚至小弟刻意大力哈氣2~3口
也不為所動,頂多些微感覺的有一點點水氣,但完全不影響視線。
X11在這方面就完全不行,緊閉鏡片下,一停車立刻起霧。
一定要打開鏡片通風才行。
Ti-Tech內襯部分 coolmax的採用 確實比起X11原本內襯舒服許多。
x11再這樣冷天氣下仍能感覺到兩頰有些刺刺的。
風切聲部分也覺得比起x11好很多,x11在5~60下就會聽到一些聲音了。
Ti-Tech則到8~90也幾乎沒有
不過通風方面,令小弟滿失望的。
假設x11的通風為100分
Ti-Tech小弟只能給60~70分
先說小弟主觀注意的通風部分吧
前面臉部嘴巴氣口部分的氣量多寡小弟不重視
覺得全罩沒裝下巴罩的情況下都非常充足了。
比較重是 頭頂、後腦勺、兩側耳朵、 耳朵後方 大致上這四個部位
Ti-Tech再 頭頂"前方"部分有著滿大量的進氣
再高車速 、10低溫的天氣下 能感受到兩股冷風灌入
頭頂、腦勺的負壓抽氣整體也還可以。
但在兩耳、兩耳後側部分覺得非常不好
尤其是兩耳後側,雖然天氣寒冷,但仍令小弟覺得那邊溫度偏高。
10度冷的天氣或許可以接受,但稍微暖和的氣溫就會令我受不了。
X11的話頭頂前方並不會有著像Ti-Tech那樣大量的兩股冷風灌入。
但整體、整個頭部都有照顧到。
整體的進氣 負壓配合下覺得比Ti-Tech涼爽許多。
次外耳朵 耳朵後方也完全不會感到熱。
尤其是在冷天氣下,會騎到覺得耳殼冰冷了,這是Ti-Tech遠遠不及的。
另外x11的下巴罩固定也好上不少,牢固令人放心許多。
==================================================================
AGV 動物園這頂限量帽的塗裝一子讓我很心動~
前幾天終於讓我在拍賣上逛到這頂編號 1"46"1 尺寸L的帽子!
不是後來出的追加版,一股衝勁把他帶回來了!!
板上似乎還沒看過這頂動物塗裝的分享~
就來PO一下吧!
外盒部分




SIZE: L

開箱!!

豐富的配件

說明書、衣服、信封裝的證明一張...等
說明書部分內頁





證明一張

帽子本體






帽體上各動物圖照
盤著月亮的綠蛇

藍鳥

頂著太陽的大紅鳥

坐在MARK上的大河馬

側邊的熱帶魚

側邊的海豚

鏡片上多貼了一隻烏龜

內部內襯部分~

內襯全拆後的總圖

出廠日期 2006 5月

後方的氣孔 左右各兩個

前面的進氣孔



內襯


頤帶


兩側的負壓氣孔,帽體上有洞不過內部保利龍似乎沒對應的孔~
不過該氣孔位在內部兩側保利龍跟後方保麗龍交界的縫隙處~


嘴巴的前方氣孔
關閉後

開啟後

頂部的進氣孔
開啟

關閉

限量的編號!!不是追加版的!!
2000頂中的 1461
剛好有羅西的"46"

小疊一下

目前試戴一下~真的夾滿緊的~
不過令我意外的是!!!不會夾耳!!
之前去日德試戴XL號的TI TECH反而夾得很嚴重

目前戴上去後與臉部的空間來看~
要挖掉內襯戴眼鏡似乎不太可行了

實在很遺憾~
下定決心買這頂而放棄RSR2就是看到東機上有人分享眼鏡溝的製作~
RSR2的兩側內襯沒辦法這樣拆開來直接對裡面的填充物加工!!
眼鏡問題解決不了可能就打算再另尋合適的帽子了...~~
不然每次都要換隱形眼鏡時在麻煩..且眼睛容易疲勞~
P.S 下巴罩的固定方式真的有點令人無言!!
==================================================================
2月10號心得補充
晚上戴帽子出去騎了大約兩個小時~
通風方面~
頭頂進氣打開後,大約50公里以上會開始感覺到頂部有冷風罐入!
60公里時最明顯!!就頭頂的感覺還不錯,不會熱。
不過開關關上後,大概騎15~20分鐘小弟就覺得有些熱了。
尤其是耳朵部分,夾的非常緊,會感到滿熱的。
耳後兩側的部分不太舒服。
嘴部進氣方面,開關就真的不是很明顯!!
不過打開後還是能感覺到有些微的差別!前提是要裝下巴罩!
後來也有嘗試沒裝下巴罩的情形。
果然帽子下緣部分灌進來的風量非常驚人,整個臉部會感到非常冷...
下巴罩雖然薄薄一片,且安裝起來也非常讓人不放心。
但在這總冷天氣還是滿需要的。
鏡片方面,防霧性真的非常好;尤其是跟arai ram3比...
ti在天堂,ram3真的是地獄...
起霧後的消散也完全不同凡響。
不過視角方面就覺得有點小。
小弟紅綠燈起步時有注意左右後方來車的習慣;
戴上ti tech會發現無法從鏡片左下角 或 右下角看到後方機車的前輪;有些不方便。
畢竟賽道取向的帽子,這點應該沒在設計時考慮進去~
風切聲部分 小弟只能測試接近100km左右的時速。
整個帽殼的流體設計感覺非常棒,風切聲一子都不明顯!幾乎是沒有。
也沒什麼上浮。
不過刻意低下頭時會立刻有很大的切聲出來。
大概40公里就滿明顯的。
第一次聽到時還嚇到一下~以為哪裡出問題怎突然發出那麼大的響聲。
帽體重量也算滿輕的!
不過小弟終究碰上頭型的問題。
大概帶一個多小時後,兩側的耳朵就會開始應為長時間壓迫而感到不舒服!
耳朵後方的頭骨也感覺到壓迫感。
看來跟動物園鈦鐵克的緣分還是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