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減速比,一次減速比,二次減速比,密齒比

您的愛車有換過齒盤嗎?
假設您的前齒是15T 後面是45T,那齒輪比就是 45 / 15 = 3

簡單來說,就是前齒盤轉三圈,後輪轉一圈
以轉速來說,假設前齒盤300rpm,後輪則是100rpm
轉速又跟扭力成反比,假設前齒盤的軸扭力是10Nm,傳到後輪就會放大三倍,變成30Nm
以上是基本的齒比概念

那為什麼齒比要叫減速比?
因為齒比大於1,就會減速。
等於1,等速。主動輪 被動輪 轉速相同
小於1,加速。被動輪比較快

Ninja250小忍者的齒比數據 (括號內是齒數)
1速 2.600(39/15)
2速 1.789(34/19)
3速 1.409(31/22)
4速 1.160(29/25)
5速 1.000(27/27)
6速 0.892(25/28)
一次減速比 3.086(71/23)
二次減速比 3.071(43/14)

這些數字要怎麼解讀?
區軸到離合器之間,會先經過一組齒輪減速一次,就是一次減速比
在變速箱內,依照當時的檔位,再減速一次
從變速箱出來之後,在前齒盤-鏈條-後齒盤,最後的減速,也就是二次減速比
當然,每減速一次,扭力就會跟著放大一次。

實際的減速比 = 一次減速比 x 該檔位的減速比 x 二次減速比

以一檔來說,齒比就是 3.086(一次) x 2.600(變速箱) x 3.071(二次) = 24.64

引擎轉速 / 減速比 = 後輪轉速
假設5000rpm,5000/24.64=202.92rpm
如果有輪胎周長的數據的話,就可以算出5000轉,一檔時的時速

雖然變速箱會有零點幾,小於一的齒比,但是乘上一次跟二次減速比,一定會大於一

ZRX1200 DAEG的齒比,有興趣可以算算看
1速 2.733(41/15)
2速 1.947(37/19)
3速 1.590(32/24)
4速 1.333(32/24)
5速 1.153(30/26)
6速 1.035(29/28)
一次減速比 1.615(84/52)
二次減速比 2.444(44/18)

有興趣可以算算看
明顯比250cc小多了,出力夠大,不需要那麼大的扭力放大率

汽車也是,除了CVT以外,自排變速箱,手排變速箱,也是這樣算
變速箱減速比 x 最終減速比

---------------------------------

密齒比

很常看到有人說,這台車有搭配"密齒比變速箱",比較好
好在哪裡?

假設是這樣的齒比分配
1速 2.733(41/15)
2速 1.947(37/19)
3速 1.590(32/24)
4速 1.333(32/24)
5速 1.153(30/26)
6速 1.035(29/28)
一跟六不變,把中間2 3 4 5四個檔位改成三個(即五速變速箱)
一樣是2.733到1.035,變成只有三個檔位去平分,那每個檔之間的差距就變大了
換檔的頓挫感會很明顯

反之,每個檔位的差距很接近,就是"密齒比"

但是像公升級街車或是嬉皮車,通常只有五檔
因為扭力夠大,升檔轉速下降,扭力不會差多少
當然成本也是考量之一

給你

吸收知識~感謝分享

不過如果是小速克達的話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在不提高轉速的前提下~提升扭力?

是不是也要降齒輪箱的齒輪?感謝

XTR-tang wrote:
您的愛車有換過齒盤嗎...(恕刪)



好文章! 加分囉!!
pctimer wrote: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在不提高轉速的前提下~提升扭力?(恕刪)


只能從動力源頭下手了

加大排氣量,改缸
XTR-tang wrote:
密齒比

很常看到有人說,這台車有搭配"密齒比變速箱",比較好
好在哪裡?

假設是這樣的齒比分配
1速2.733(41/15)
2速1.947(37/19)
3速1.590(32/24)
4速1.333(32/24)
5速1.153(30/26)
6速1.035(29/28)
一跟六不變,把中間2 3 4 5四個檔位改成三個(即五速變速箱)
一樣是2.733到1.035,變成只有三個檔位去平分,那每個檔之間的差距就變大了



以小弟自己的了解 ..... 密齒比除了把檔位增加外(同樣區間的齒比 檔位增加)
也可定義成某區段檔位變化量小 ....

以上述齒比計算的話 ...
提升3~5速的加速能力 , 則齒比只改變3~5速

1速2.733
2速1.947
3速1.590 調整為 1.4
4速1.333 調整為 1.25
5速1.153 調整為 1.1
6速1.035
(注)
則3~5速的加速連貫性就增加 ...

因為有部分變速箱強調的是前三檔密齒比 ... 指的就是前三的檔位落差較小

如果馬力足夠大的車子 ... 密齒比應該是一檔跟二檔差距較大,2~6檔變化量小

EX:

1速 2.5
2速 1.7
3速 1.45
4速 1.25
5速 1.1
6速 0.95
(注)
越接近末端變速,減速比變化量越小。
這種通常用於比賽 (車速不會過低)。

一般市區通勤大多用到 1~4檔(6檔車), 則須將使用區段做調整, 而6檔就會設計成省油檔
反過來的 這種車的 5進6檔齒比變化量就會大於 4進5


注:上述齒比單純為了方便了解,未必有正式齒比符合,若有雷同 純屬巧合 ...

pctimer wrote: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在不提高轉速的前提下~提升扭力?

小排氣量的機車沒啥好說的
就是加大排氣量
其他的都不夠經濟實惠喔~~
至於其他的如改管配傳動等等
都是錦上添花而已
當然全配更能發揮改缸後的性能
可是小排氣量嘛~~ 提升的有限啦~~

就像那個啥啥的雙渦流系統
提升15趴的馬力(忘記正確多少)
15趴好像很多啦 可是換成增加的馬力才多少....
隨便從150cc改成180cc就巴死它了
不過就是噱頭罷了

看看RCK 的17.6匹就知道了~~~
男子漢! GO~~~!!!
感謝分享, 這些數據很寶貴... 小弟今天才知, 機車和轎車不同, 轎車沒有一次減速比.

話說回來, 公升級的應該也不需要一次減速比(多一個阻力), 或許是構造的關係吧?


funnyjacky wrote:
小排氣量的機車沒啥好...(恕刪)


恩恩

可是像新勁戰的

二次減速比是40/12

如果降大齒變成39/12或後面加一齒變成40/13的話

在配合普利珠降半克

那對於起步的扭力應該多多少少有改善吧?

不知道觀念有沒有錯誤~請指教

一次減速比1.926 (79/41)
曲軸齒輪41齒帶動離合器齒輪79齒
1檔 ........................2.785 (39/14)
2檔........................ 2.000 (32/16)
3檔........................ 1.600 (32/20)
4檔........................ 1.363 (30/22)
5檔........................ 1.208 (29/24)
6檔........................ 1.086 (25/23)
二次減速比.............. 3.000 (48/16)
二次減速比是前齒盤16齒,后齒盤48齒

何謂減速比
曲軸齒輪小離合器齒輪大,會先經過一組齒輪減速一次,就是一次減速比
前齒盤,後齒盤,為最後的減速,也就是二次減速比
-----------------------------------------------
一次減速比 X 1 檔 X二次減速比=變速結果
1.926 X2.785 X 3.000 =16.09
RPM ÷ 變速結果 = 後輪轉速
6000 ÷ 16.09 =327.9
輪胎周長x327.9=時速???
------------------------------------------------
以上我想問的是
如引擎轉6000轉
在1到6檔各時速多少?
上面我算的正確嗎?
如果是錯的?請問如何算謝謝





以1檔位為例

一次減速比*檔位*二次減速比=最終齒比(可能名稱有點不同)
1.926*2.785*3=16.09173

(17吋輪胎直徑+190/50-17胎壁高度)*3.14/1000=輪胎周長
(17*2.54*10+190*0.5*2)*3.14/1000=1.952452

轉速9800rpm/最終齒比=後輪轉速
9800/16.09173=609.008

輪胎周長X最終轉速*60/1000=時速
609.008*1.952452*60/1000=71.34 km/hr

不知道這樣算對不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