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可否麻煩大家推薦公路車輪組

大家好,

  小弟的座騎是 Giant TCR C2 2005年款的,成車附的輪組是Shimano的R550,因為最近公司發了一筆獎金,就有閒錢可以升級輪組了,想請各位有實際經驗的車友推薦一下輪組,我在拍賣上看到的DT-SWISS RR1450和MAVIC SL都覺得不錯,都是25張小朋友,也有一款SPINERGY 16張小朋友的感覺起來也是便宜又好用啊!

  個人還沒有用過管胎,但目前看到的都是又貴又重,然後要加裝碼表好像也比較難,有網友有管胎的使用經驗嗎?

  可否請各位有經驗的網友提供一下意見呢?這方面的資訊Google大神其實資料不多啊!謝謝大家!

  換好了再和大家分享心得囉!
文章關鍵字
看你的需求性吧~練習用?比賽用?虛榮用?爽快用?
公路車輪組依屬性不同有蠻多的選擇
像是公路高速型的~框身較深.重空氣力學.重量也許會重點
爬山型~平框.輕量.慣性小
全能型~介於兩者之間吧~重量不重.兼顧空氣力學效應.扁鋼絲,一般可能多會選這屬性的會比較多,適用於起伏多的台灣地形

價位也依輪圈材質.重量都會有很大的差別

再來~管胎嘛~
優點是承受胎壓高.騎起來效率好~路感Q不會太硬又舒適~但競賽才比較可以發揮管胎的功能
缺點就是~價錢高~路邊爆胎馬上得換一條~如果一條1500的管胎~爆胎一次~1500元當場報銷
而且維護更換很麻煩~每次更換都要上胎膠~黏上管胎後還要調整~需要一定的技術門檻~對於新手是一個問題!
當然有一牌子TOFU好像是這樣拼吧~有出管胎便利貼及一般內外胎輪框使用的專用管胎~當然價錢依點都不便宜~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其實您是否先要考慮這組是要用在登山, 還是平路, 還是要兩用? 再來考慮管胎or Open胎

1. 管胎用的Carbon輪組通常重量可以做比較輕, 但售價不低, 且管胎單價高, 破胎修補困難, 所以很多人平時練車用Open胎輪組, 比賽或很硬的路線才用管胎輪組

2. 目前全世界似乎只有Campy的海破龍 凹銼(Hyperon Ultra)是Carbon的Open胎輪組, 售價驚人的咧

3. MAVIC SL剛性不錯, 但重量不輕, 順暢性,耐用性,破風性,慣性都不太突出......跟R550相比算沒啥特色, 不如不要換, 把預算省下來會更好

4. Campy的輪組不錯(Shimano可以用副牌Fulcrum), 軸承向來用的比他牌同級輪組高檔, 順暢性非常好, 剛性也很好. 加點預算可以買到

5. ZIPP 404是比較偏平路用, 破風性優, 202則是登山框, 慣性超低, 303則是介於中間的特性. 但ZIPP不太適合爆發力超強的重踩型騎法, 輪組的垂直剛性並不好(爬坡抽車你就會感覺到輪子在扭), 高迴轉速騎法就ok, 重量超輕, 馬上可以減掉半公斤以上的重量, 價格高了些
jay18 wrote:
當然有一牌子TOFU好像是這樣拼吧


TUFO, 是滿貴的, 好像一輪份要三~四百塊


jay18 wrote:
一條1500的管胎~爆胎一次~1500元當場報銷


其實很多管胎都可以補(超輕量的就不能補了), 但困難度頗高
也有一種補胎劑, 灌進去後打氣就可以騎了
缺點是1. 增加重量 2.萬一車子不騎的時候, 輪胎放到沒氣扁掉就黏住了, 就真的bye bye了

所以用管胎最好是帶條備胎, 破胎換下來帶回家補(或請人幫忙補), 也是很經濟的啦
謝謝simonyou的補充^^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謝謝大家的回答,

  這樣看來,管胎是很不適合我目前的狀況了。Open胎用習慣了,也因為騎公路車常路況不好就爆胎,已練就換內胎很快速的功夫的!

  至於輪組,我住在鶯歌,大多在三峽和大溪練習,所以當然也是爬坡和平路都有,也曾經用目前的配備騎上武嶺,雖說是夠用,但還是想再精進一點啊!

  捷安特的公路車成車輪組大多不好,車隊有人買九萬八等級的也只配MAVIC 8000元等級的輪組,但因車隊公路車真的很少,公路車輪組大家都不熟,所以要麻煩各位大大推薦囉!謝謝大家!
  
我也用現在的輪組(Campy Vento)上過武嶺, 在公路車入門級裡, Vento 算是相當不錯的輪組了...

不過我也想換更好的, 目前看上的是 Eurus....
敗家不歸路, 越走越恐怖
1. Fulcrum Racing 1
不需高壓襯帶, 超順暢的軸承, 高剛性, 較Mavic ES重(約1579g)

2. Mavic KSYRIUM ES
個人覺得外型超正, 重量較輕(約1480g), 高剛性, 價位應該較Fulcrum低一點.

不過話說回來, .....個人絕無褒貶之意, 與其花這麼多預算換這麼高檔的輪組, 另一個昇級的方向是賣了現有車架, 換一台好點的車架, 重量或許輕不了多少, 但我敢保證爽度絕對是換輪組比不上的. 而且GIANT TCR C2這台車架power lose算.......滿......嚴重的, 先把流失的馬力堵住止漏, 再談升級會事半功倍.

各廠牌的車架行路特性差異之大, 絕對讓你咋舌~

simonyou wrote:
GIANT TCR C2這台車架power lose算.......滿......嚴重的, 先把流失的馬力堵住止漏, 再談升級會事半功倍


是喔,這點我完全沒有考慮過啊!

當初買這台車也是花了六十多張小朋友,大家也說捷安特的車架算是不錯的,謝謝Simonyou兄的開釋囉!

不過,畢竟換車架想來應該也只有更高級車架的選擇,看來會換台車比較快,嗚.....

之前有看過拍賣有將ZONDA的輪組換上Shimano的棘輪就可以使用在Shimano的車上,不過我想這樣的做法雖然可行,不過後續應該會有一些麻煩吧!

MAVIC第一級輪組有蠻多人推薦的,也有車行說第二級的也算夠好了,還是小弟先換第二級的?然後多存些錢,直接組台新車啊?哇哇,每次都這樣,錢還沒賺進來就先花掉啦!
GIANT有不錯的車架, 但絕不是這台TCR C2........這台是有名的.....不理想(抱歉啦, 實話實說, 非有意冒犯)

怎樣的車架才叫高級?
Bianchi的鋁車架配carbon前後叉要價兩萬多塊, 撇開品牌情節不談, 行路性小弟已經覺得很不錯了
選車架的學問真的滿大的, 各家車廠無一不想做出行路舒適性高, power lose卻又少的車(又要馬跑又要不吃草), 箇中的門道實在很高深, 有機會再討論

勸你不要限於預算買個次一級的輪組, 跟R550差異可能小到你感覺不出來, 難道你只圖"出來"時的十秒鐘快感?(我是說小朋友.......對啦~ 新台幣出走時啦)
每個領域都是敗家深淵, 只有一個不變的真理: "一次到頂" 錯不了的, 要不選好點的輪組, 以後換車還可沿用(那你又要先考慮好, 到底下台車架會換哪種屬性?), 要不就留著, 錢不會咬人的, 真的~

P.S 車架與輪組的搭配, 目前有兩種主流, 一是高剛性的車架配軟輪組, 二是吸震性好的車架配高剛性輪組.....當然你也可以通通硬調或絕對軟調. 好複雜的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