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都在找尋標準排列但沒有數字鍵的鍵盤
理由很簡單,右手使用滑鼠,手從打字區移動到滑鼠的位置要越過方向鍵區跟數字鍵區,但偏偏數字鍵從我使用鍵盤至今,根本沒用過幾次
多了那個數字鍵區,右手的負擔變重了,鍵盤所佔用的面積也變大
數字鍵對我這種人來說(其實應該有不少人是這樣),其實根本用不著,但很奇怪,市面上80%的鍵盤都有那個數字鍵區(比例我隨便講的)
剩下的20%是迷你鍵盤,不但數字區沒有,有的連方向鍵都沒有,整個跟主要打字區結合在一起了,當然,排列方式也改變
排列方式改變對某些人可能沒影響,可是對每天要打上萬字的人來說,其實滿痛苦的,位置改變了,習慣一來,就找不到該敲哪裡
尤其對我這種寫程式的怪喀,常常要「Home」、「End」、「PageUp」、「PageDown」、上下左右移來移去的人來說,可就更痛苦了
因此在找尋很久之後,我找到一個99%符合我需要的鍵盤-->Logitech diNovo cordless desktop
他把鍵盤分成兩塊,主鍵盤區包含方向鍵區,排列方式幾乎標準(取消ScrollLock,PrintScreen往右,Insert移到PrintScreen原來的位置,Delete加大)
而且有我喜歡的大BackSpace,超薄美形又省電的無線鍵盤,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按鍵的手感,雖然在薄膜中還不錯,但比起機械的要差多了
但市面上99%都是薄膜鍵盤,要找把機械鍵盤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標準排列又沒有數字鍵的80%呢?
對我來說,DIY大概是唯一可行的路吧~
因此再拿到同學那邊收藏的古董機械鍵盤後,就慢慢的構思如何改裝,利用工作中的空檔,花了不少時間終於完成
首先,檢視電路找出切除影響到的電路,做好跳線的標記
一步一步把要跳的線跟要拔起來改地方的零件弄好
要切割,得先把數字鍵區的軸給拔下來
模擬切割的狀態,先測試過
外殼也得切,依循前人的方式,切三段然後接合
考量電路版切割的部位,所以有多留一塊,不過後來發現仍然不夠,但也來不及了
完成的電路部分,左上白色是PS/2轉USB的轉接器
燈號也都保留,用熱融膠固定在塑膠版上
原來的線已經被拔掉,留下一個空洞,上線的話不好看也容易拉壞,於是先在兩側鑽小孔
然後加一塊塑膠板用來固定線
兩側小孔就是用來上螺絲的,這樣美觀多了
線進來用4P的座來連接,方便拆卸
三個燈號的部分,也用透明的投影片做成面版,好看又防塵
於是整個就完成了
燈號也看得很清楚
跟原本用的diNovo比較看看,面積還小了一點
不過高度就差多了
放到桌上剛剛好
這篇文章就是換上這個鍵盤打出來的,不過可能diNovo用久了,剛轉換,常常打錯
推測這個鍵盤主鍵區比diNovo稍微大了一點點,(CapLock左邊到Enter右邊,27.6cm:28.5cm),且高度及鍵程有差,不習慣所導致吧~
這個鍵盤使用的應該是台製ALPS簡易軸,兩段聲音頗大,看來要習慣的除了手感還有這個聲音阿~
至於diNovo,當然繼續留著當備用囉,畢竟他還是相當好用的鍵盤哩!
Kobe狗鼻 wrote:
感謝版大分享 其實小...(恕刪)
那也是薄膜鍵盤,而且鍵程很短(非常短)
不過排列不是標準(方向鍵也縮的太小了吧),又沒有編輯鍵(home、end、insert、delete、pageup、pagedown),薄,但是多了個轉軸樣式的東西,又薄不過diNovo
至於按鍵面積,你有比較過嗎?我印象中,Apple的這系列鍵盤,面積都「很小」耶!
是沒錯,diNovo也不大就是
Apple這系列的鍵盤,我的感覺是質感還不錯,鋁板的質感不錯,按起來,就是薄膜,而且因為鍵帽長的都一樣,沒有起伏(一片通通一樣高),因此打字對用習慣機械鍵盤的人來說,會很難適應,不過因為短鍵程,所以喜歡(習慣)一般薄膜鍵盤的人應該覺得還不錯
不過藍芽鋁鍵盤兩千八算是不太貴的價碼(比對diNovo Edge七八千、diNovo MediaDesktop五六千來說,不過人家是整組帶滑鼠),可以考慮
如果是「視覺系」的人,Apple這系列鍵盤應該有很大吸引力吧,不然,小弟的建議是可以找找好一點的剪刀腳鍵盤(如01合作的iRock),價格也不貴,手感說不定可以合您所需
至於我自己,現在當然就是等人家有做出或者團體訂購(訂製)80%機械茶軸囉~
上面自己DIY出來的這把,就是這段期間撐持使用,diNovo則是需要「靜音」時使用
對了,你要這鍵盤(Apple),光華紐頓有賣,可以去看看(應該不只一家有),想的話(不怕死的話)還可以去金鍵盤按按看,說不定青軸按了會讓你上癮,如果你愛「假裝飛快打字」,青軸、茶軸應該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敗家真是無底洞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