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decomyplace.com/tw/newspost.php?id=2369
採訪
2/18 庭院規劃中,敬請期待
民視
12/18
壹週刊



11/20
冬天陽光的位置,竟然跟夏天差這麼多,如果不是光線灑下來的位置完全不同,也不會知道,以前從來沒發現過,今天稍微認真的一點的拍了一下
傢俱的位置是一直在換,因為都裝了輪子嘛

透過整理自己的家,從中體會到了,『在每個視角中掌握一塊構圖』的設計原理,這個觀點在一月份出版的麥浩斯《家的設計自己來》一書對我的採訪中提到,有興趣的捧由可以看看。



11/9
本來擔心壁爐會很突兀,沒想到意外的協調



10/8
新增廣告拍攝影片
The Day in 2020 預見2020(官方完整版)
導演:朱元宏
http://youtu.be/laAK4yUaJqc













9/1光影





8/27
大家好,謝謝大家一路以來的支持,房子整理到這裡,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還有待繼續整理,目前,我自己認為它僅能夠做到『堪住』的水準而已,或許,我這樣說你們會覺得我太機車,事實上,我也覺得已經不差了
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體會我所說的感覺,對我來說,是不是立刻完成這個房子,不是最重要的事
當然,我很希望他完成,可是什麼叫做完成呢?現在的我,已經比搬進來前,對於空間的掌握進步得多了
再住一年後的我,會再更進步,到時我又不會滿足於現在這個當下的『完成』了,所以,這整個過程,我將它視為一種『尋找』,或是『玩樂』,長期保持對於調整它的飢渴。
我這三個月住下來,我體認到以我目前對空間的掌握,以及經濟上的能力,現下已經是接近極限的狀態了
當然,這房子太大了,再來是,我逐漸理解這個環境的天氣以及陽光的位置之後,才發現一開始有許多沒考慮到的地方,這必須等到第二次工程了,但是在那之前,除非我已經累積到足夠的對於空間的水準,掌握到對於『環境以及庭院及房子本身的一體協調感』,或是我已經有足夠的經費請到很厲害的設計師(建築師),不然大概頂多就是傢俱增添的差異而已
所以~就這樣了,分享剩下的外觀照,我看我們二次施工後再來瞧瞧吧,不知道要幾年後了~
掰掰~~





















8/24廚房完成
謝謝01有網友tony huang大大提出願意送我紅酒箱
雖然我已經買了一些,但未來有經過台北市還請不吝惠賜
關於廚房下櫃,大家都很好奇
其實目前這樣才比較接近我完整的設計
首先,先看紅酒箱總算送到了
第一時間就被我家的李小龍佔去兩個


完全開放式的下櫃,應該是根本沒櫃,正面上方整個做平的,承載面為擴張網
所以我洗完鍋子就直接放進去晾乾即可,下方放的都是一些不怕滴水的東西,怕滴水的就用紅酒箱蓋擋住
如乾糧類,置於鐵材就是一般的黑鐵,自己上油漆防鏽即可

近照如下

再來是小強問題,
我從沒看過天天開飯卻沒小強的廚房,無論是不是做封閉式下櫃,事實上,封閉式下櫃在櫃子裡面爬的小強更令我困擾,其實,只要養成煮飯後立刻整理、東西永遠在固定位置的習慣,就能在某種程度上減少小強的出現,不過基本上我是認為小強與廚房本是唇齒相依的一種存在

8/21攝影師好友來取景
非常要好的攝影師朋友李天賀,從我剛搬進來到現在,他都有參與,算是僅次於我了解這棟房子的人了,這次他藉著工作機會來這邊拍了一些照片,很有fu,順道與大家分享,因為怕又有廣告嫌疑


刷痕牆壁,當時故意請師父用掃把刷的


有點想要再換一張三人沙發了,不然我沒辦法把頭枕在她腿上...



有利的眼神










離家不遠的老梅(?)







8/14新增頂置
廚房下櫃,完全裸露,並且用擴張網,這樣鍋子就可以直接瀝乾囉

有空再買個紅酒箱來整理一下~

餐桌完成的差不多了



夕陽下的餐桌

這個書櫃就是買的了,不是作的

中央走道之一

後來又作好這張桌子,是請鐵工作桌腳及鐵邊

發現這更有趣,既可當凳子又可當桌子


廚房四周,之前被拿來當做茶几的木箱,此時化身為椅子~裡面可放冬天用窩在沙發上的棉被




客廳大區塊,畫也上牆了

不同光線下的客廳四周



謝謝收看,先補上二樓空中走廊一景,其餘二樓等整理好再分享

=========================================
最近剛搬家,剛搬進去時只有四面牆壁,就開始動手做一些架子,最近剛做好跟各位分享,等大部分是內都整理好再po更詳細的照片,照片我有點搞不懂為什麼有些會變橫向?
生活中的自然一景

算好尺寸請水電接的鐵管,買鐵樂士噴漆噴好顏色,我本身是學藝術的,大約買了四五種顏色混著調色使用

木頭自己買好,塗上護木油






碗盤架







室內的空間一定要有藝術品

自己用水泥做的盆子







後記:
這裡用的都不是什麼貴的材料,除了交屋的水泥構造及燈,椅子或傢俱之外,其他的都是我自己動手做的
進度很慢,有些未完成的地方請勿見怪,
水泥,鐵,水管,便宜木頭,我一直認為空間的感覺是依靠比例跟材質來決定的
只要抓的剛剛好,一切都會協調,協調就會好看
另一個決定空間美感的物件就是藝術品,我在這裡觀察很久,很少人家裡掛藝術品,就算掛了也不是真跡
很多人認為藝術是生活中最不重要的東西,但事實上,它是影響我們方方面面的東西~
先分享一點,等整理好再po其他的,希望各位喜歡~




後期新增:























分享一下水管層板及桌子的作法,拿到木板,鑽四個洞
現場拿去五金行,一個個鎖起來確定沒問題,回家拆掉,噴漆,再從一個點組裝回去,一定要從一個點開始組裝,因為到最後發現有兩個鎖頭加一跟棍子,當然硬橋一下也是可以的






最後,再幫他找一個適當的位置

新增水管鞋架
請鐵工作了凹型鐵,目的是將三片木板夾起來
跟碗盤架使用不同的顏色,搭配磚牆
鐵工做工有點差強人意阿...






書架新增
藝術品跟書架~一個空間中必備的物品

視線穿透又阻隔也是一種空間中的趣味,




single0810 wrote:
原本看到標題一直不想...(恕刪)
且讓我來跟您介紹一下,此屋『廢墟』之名的想法,
廢墟,對我來說其實一直都有種神祕、、頹廢、文明一角的遺跡感,有點像是在高度發展社會的角落裡,默默沉思的獨行者的意味,有時我會偷偷參訪一些台灣的廢墟,有些當然恐怖到我一下就逃了,有些則會看到不知名的塗鴉者的作品,試想,在不知道是誰的作品前,當初他在塗鴉時,也不知道誰看得到,但,我經過了,我看到了,我與這位未知的作者產生了某種難以言喻的交流,這,就是廢墟給我的感受。
大學時代,曾跟朋友玩過『侵佔廢墟』的遊戲,其實這在歐美的年輕人們之中早已行之有年,他們入侵了某些荒廢以久的廢墟,整理它,用撿來的家具佈置成一個空間,大多是文藝青年或是藝術家們,他們在裡面塗鴉,玩吉他或者繪畫,這也是後來風靡世界的一種居住風潮『loft』的誕生,由於大多是藝術家們入駐,所以沒有隔間的空間,特別易於讓作品流動,用傢俱來完成的空間,特別輕易的可以隨著藝術家的靈感隨意調整起居環境。
回來談我的學生時代,我們整理環境,丟了一大堆垃圾,偷接路燈的電,搬進撿來的床墊,大家在裡面混在一起,我參與過幾回,但總有種奇妙的違合感,後來,果然屋主報警把大家都趕走了,回想起來,這其實背後的意涵正暗示著,在這個時代下的年輕人們都嚮往著一塊屬於自己的世界,沒有單調枯燥的社會體制,沒有無聊世俗的大人,沒有讓人煩惱的未來,只有當下混在一起的女孩,抽著煙的頹廢的同伴們,被趕走了以後,這批人依然被迫回到所謂的體制下的社會,這就像是電影『巴黎初體驗』的意象,這樣的青春是如此的愚昧與荒謬,是如此的無謂,但這種無謂、愚昧、荒謬,才這一刻青春最美的部份,少了這無謂、愚昧、荒謬,這青春就像沒有奶油的乾癟土司一樣無趣了、沒有美感了。
我現在當然已經進入社會了,開始面對每年的汽車稅、房屋稅、健保、油電雙漲、爛到爆的政治、等同於複製貼上的新聞,坑坑巴巴的馬路,幾乎不被重視的國際地位,但我還是嚮往廢墟的氣氛,讓我能夠不去思考這些消磨掉我人生美感的爛事情。
最終,我們都是透過進入廢墟,來尋求一種『絕對的自由』
透過這間屋子,我希望讓這種自由保持長久一點,沒有警察來趕我。


7/23
關於傢俱的可移動性,是我很在乎的部分,所以我將大部分的東西都安裝上輪子
可以隨著心情調整傢俱的位置,一方面也可以考驗自己的擺設功力~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玩樂~
照片分享
之前客廳的樣子

稍微改一下客廳的樣子



最後,亂擺也會有一種頹廢的意味



這裡在鐵工還沒做好桌腳前先將就擺著

但其實也可以變動





吧台

多位網友詢問如何做水管層架,今天剛好要做cd架,特記錄跟大家分享
先將木板鑽孔後,將水管穿過去
用雙頭接口卡住洞口

背後特寫,還沒用接口卡住

木板一字排開

將水管上色

開始組裝嚕

細部預覽

中間接起來,將兩邊的結構接在一起,增加結構力

五層完成,準備上鎖

完成照



8/5新增二手木實木大桌板
木頭一樣是鐵杉,同樣是找木材加工廠訂的
一塊大概三,四千左右
桌腳總算做好了,一樣加滾輪在下面,party的時候就可以到處移動了
取名為『移動式party大桌』
自己用鐵樂士噴漆上色


多面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