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指數 大台北降、高雄漲幅大

2014-10-04 20:49
〔記者林耀文/高雄報導〕雖然巢運喚起許多民眾對高房價的關心度,但依據調查統計,2014年第二季台灣房價指數為138,相較2013年第四季房價指數的136,呈現微幅上揚的趨勢。若與去年同期台灣房價指數比較,則呈現成長之趨勢約5%。
細部觀察各都會區房價指數變動,台北市與新北市等大台北都會區的房價指數呈現下降的趨勢,尤其以台北市的跌幅最大,為3.05%;而桃園縣與新竹縣市等新興都會區則是持平趨勢;台中都會區亦呈現下降的趨勢,反觀南部都會區的台南市與高雄市,則相對抗跌,其中高雄市的漲幅較大,拉動整體台灣房價指數微幅上升。

台北市與新北市等大台北都會區的房價指數呈現下降的趨勢,而南部都會區台南市與高雄市的漲幅則較大。(記者林耀文攝)
進一步觀察本季每坪成交均價的變動,除了大台北都會區成交均價呈現小幅下修的情況之外,降幅分別為3.09%以及0.62%,桃園縣與新竹縣市、台中市呈現微幅上升的趨勢,漲幅為1.57%~2.1%;南部都會區台南市與高雄市的漲幅則較大,分別為 6.92%以及14.67%。以房價水準而言,台北市每坪成交均價依然為全國之冠,約為 53.89萬元,而台南市為七個都會區的最低,約為11.75萬元。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2014年第二季台灣房屋市場,根據內政部的移轉棟數資料,成長幅度不大,且仍處於較低水準,因此本季仍屬「價平量縮」格局。觀察本季國內外的經濟情勢,國內外景氣穩定,並無重大的經濟衝擊,而政府於今年上半年度實施抑制房價的措施,增加了房貸貸款成數,以及一人擁有複數房產的貸款管制趨嚴,而金管會規範銀行承做不動產貸款,提高了銀行資金成本,迫使銀行的房貸利率上升。連續的抑制房價政策提高了房市投資成本,亦可能是目前成交量下降以及房價持平的原因。
不少房仲業者認為,在全球經濟景氣仍屬穩定成長的情況下,未來台灣房屋市場價量變化,除了掌握在未來國內政經局勢牽動的經濟成長動能,以及國際經濟環境與景氣局勢是否能夠穩定上升之外,可預見政府與央行持續的抑制房價相關政策,將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
高薪工作都在北部,南部充其量只是落後補漲(標準弱勢股走勢)。查國泰房地產指數,從房價低點2003~2013年,雙北大約漲1.5倍,桃竹漲9成,台中高雄台南依序漲7~5.5成。而1994~2003空頭時期,雙北桃園大約跌2成,台中跌2成5,台南高雄跌3成。多頭時,北部漲得多,空頭時,南部跌得多。

海大要貼利多,不只能貼交易面的消息,基本面需求才是根本,不然資金退潮,要裸泳嗎?

===
2014-09-23
基進側翼四位市議員參選人,不滿中油南遷提案遭國民黨團杯葛,下午前往楊秋興競選總部踢館,要求楊承諾在10月底前,游說國民黨中央同意中油總公司南遷高雄,但與楊秋的支持者發生肢體衝突。

2014-09-26
陳菊強調,高雄有四十二家大型石化業,只有六家總公司設在高雄,高雄情何以堪?

2014-09-26
針對高雄港旅運大樓的招標和施工過程一再延宕,原計畫預定一○四年底完工,已修正至一○六年底,然今年度預算金額六.一億元,但至七月只執行了六百多萬元,預算執行率嚴重落後,完工日期恐再往後延。立委李昆澤昨對港務公司的執行效率提出抨擊,要求加快建設高雄港務大樓客運專區,不要讓高雄喪失發展郵輪觀光的先機。

對此,交通部長葉匡時則承諾,郵輪觀光是高雄經濟發展一大來源,會要求港務公司趕工,務必提前半年到一年完工。

海王子3511 wrote:
房價指數 大台北降、...(恕刪)


這位海先生還真是無限看多高雄啊! 感謝你讓大家有出貨的機會
等台北崩盤了,就買台北就好了。
5個亞洲城市,你想住哪裡?新加坡住房政策讚,台北市負擔相對小
台北、香港、上海、北京、新加坡,這5大亞洲城市,雖然發展歷程、人文背景不盡相同,但在這波全球熱錢流竄、投資不動產熱潮下,5大城市房價漲幅都相當驚人!究竟哪一個城市的房價最高,哪一個城市的居民房價所得比最高、負擔最沉重?而哪一個城市的房屋政策又最能照顧大眾?
隨著亞洲四小龍崛起,亞洲地區經濟成長、國民所得提高,早就締造經濟奇蹟。再加上擁有10億人口的中國,過去10年以10%高經濟成長力快速發展,更帶動周邊東協國家崛起。目前中國與日本分居全球GDP排行榜2、3名,而一般預估,中國有機會在10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GDP最大國。在這樣的國際趨勢下,亞洲是21世紀最耀眼的地區,應無庸置疑。
受到亞洲經濟成長的帶動,不僅國民所得成長,房價也大幅攀升。並非只有台北市感受到房價飆漲的威力,其實,亞洲主要5大城市的房價都應聲起漲。
過去5年亞洲5大城市房價大幅上漲

根據全球最大的房地產統計網站Global Proper tyGuide統計,過去5年來,亞洲5大城市平均房價漲幅為44.2%到143%。其中,以新加坡的房價為亞洲最高,平均每坪單價將近新台幣200萬元左右。而漲幅則以上海最大,高達143%。
在全球房地產歷經美國次貸風暴危機,幾乎都下跌的狀況下,為什麼亞洲城市的房地產卻能持續上揚。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美國實施量化寬鬆政策、全球熱錢流竄,再加上中國崛起、富豪購買力大增,造就了亞洲不動產市場持續發燒。
上海漲幅最高,達143%

其中房價漲幅最大的是中國上海,過去5年來漲了143%。主要原因是上海的房屋,在1998年之前都只能承租政府提供的公房,直到1998年開放後,才開始提供「商品房」的出售服務。因此,各大開發商陸陸續續興建社區、高樓,上海的房價一日千里,從每坪幾千元,一路上漲到現在每坪新台幣45∼55萬元的水準,直逼台北的房價。
上海之外,中國天子腳下的首都北京,房價也不遑多讓。目前每坪房價約在新台幣40∼45萬元左右,較上海低一些,過去5年漲幅接近6成。由於房價飆漲,中國掀起一波炒房熱潮,許多近年崛起的富豪都是靠房地產致富,導致大陸過度建設,甚至發生溫州建商倒閉落跑事件。
房價漲幅居次是香港和新加坡,各漲了96.57%、64.04%,這兩個亞洲最現代化的城市,地狹人稠,房價原本就居高不下,再加上近年中國富豪崛起,大舉在海外狂買樓,導致房價持續飆漲。加上香港與新加坡是亞洲的主要金融中心,不少外商公司都會以這兩地為主要設點區域,除了住宅大漲,就連商辦大樓也大幅上揚。 兩個城市不約而同,都是在2003年左右房價開始飆漲,主要是2003年香港與中國簽訂了CEPA(Closer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更緊密經貿關係),促進香港經濟復甦,旅遊人口大增,也吸引了中國有錢的富豪紛紛到港投資不動產。雖然香港土地面積小,不過房產都具有土地所有權,不像中國只擁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權,因此吸引大批陸客投資。而此同時,鄰近的新加坡也成為中國富豪買屋的熱門據點。
現在香港最普通的一般住宅,每坪要價新台幣120∼160萬元,新加坡每坪更高達新台幣120∼200萬元。而豪宅價格更是頻創新高,香港甚至出現每坪新台幣1,000萬元的房市新紀錄。
台北市漲幅最低,每坪均價53.9萬

相較之下,台北市的房價雖然逐年上漲,讓民眾發出怒吼,但漲幅44.2%,遠不如其他4個城市。台北市的房價也是從2003年起漲,自1989年房價從高檔下滑後,台北房市走了近14年的空頭,房地產市場歷經長時間消化沉澱。直到2003年起全球經濟開始走出一大波景氣行情,因而推動台灣房地產市場的榮景。
2008年歷經國際金融風暴,台灣也深受衝擊,政府適時推出遺贈稅降低利多,刺激海外資金回流,鮭魚返鄉更讓許多台商豪氣的回台購屋。之後,2010年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Economic CooperationFramework Agreement,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兩岸交流更頻繁,觀光旅遊、投資往來大幅鬆綁,台灣房地產市場更活絡,豪宅市場頻創新高。 房價大漲下,台北市內幾乎已經看不到千萬元以下的房子,讓民眾發出強烈的怒吼。而高房價的問題,不只是出現在台北市,其他亞洲城市也同樣面臨。因此,各國政府紛紛推出政策,壓抑房價。而中國大陸更把打房,列為今年施政重心。

香港人買屋最苦,要不吃不喝28年

房價高漲,確實讓民眾購屋產生困難,其中又以香港的買屋壓力最大。雖然香港的年國民所得高達3萬4,000美元,將近102萬元新台幣,不過香港的平均房價已經來到每坪新台幣120∼160萬元。根據GlobalProperty Guide統計的結果,香港平均房價所得比高達28.09年,意味著需要將近30年不吃不喝,才有可能買得起房子。今年初美國市場研究公司Demographia公布,最新「全球住房負擔」(International HousingAffordability Survey)報告,調查全球325個大城市中,香港房價負擔水準是全球最高!可見,香港民眾的購屋痛苦指數有多高。
美商ERA易而安不動產總經理黃鵬分析,其實香港在1988年的時候,房價一坪也才新台幣20萬元左右,與當時台北市的房價差距不會太遠。近年香港房價暴漲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陸資可直接到香港投資不動產。中原地產台灣分公司副總經理余志文也分析,當時陸資幾乎是捧著現金在香港買房,而且只鎖定地點好、投資報酬率高的商業不動產,「陸資完全帶動了香港的不動產發展!」
尤其是香港開放陸客自由行後,對商用不動產直接產生正面的投資效益,不少外商、陸資大買店面、商辦大樓,像是銅鑼灣波斯富街76號的店面,原房東持有45年,最後以每坪新台幣8,333萬元賣給英皇國際,創下香港店面最高成交紀錄,增值763%。據估計,全香港現在至少有30%以上的房屋,都已被陸資買下來了。黃鵬不諱言,香港開放陸資投資、陸客自由行後,短短5年間香港房價漲了將近1倍。不少香港在地成長的年輕人,現在都買不起房子,必須到離市區較遠的地方租屋,每天搭捷運通勤。
上海買屋要21年,每坪價格直逼台北市
買屋痛苦指數第二高的是上海。根據Global PropertyGuide統計,上海居民房價所得比21.06年。上海是大陸經濟最繁榮城市,房價飆漲在所難免,尤其是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大,許多民眾從「現金為王」轉為「資產為王」。擁有大量閒置資金的高端族群,紛紛將資金投入豪宅市場,2008年後更推動了上海豪宅的投資風潮,連帶地讓一般的大型住宅社區房價,也水漲船高。據統計,目前上海一般個人年所得約美金1.2萬元,接近38萬元新台幣,在中國算是富裕一族,可是上海的平均房價已經來到每坪新台幣45∼55萬元了,工作一年還買不到一坪的房子,更不用說打工族要怎麼在大城市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了。同樣的,北京的買屋壓力也不小,北京目前的個人年所得約是美金1萬元,每坪房價來到新台幣40∼45萬元,房價所得比高達18.75年,民眾大多只能望屋興嘆。
新加坡則是5大城市中,人民所得最高的城市,個人年所得高達5.6萬美元,相當於170萬元新台幣,幾乎是台灣平均所得的1倍多。雖然新加坡的房價是5大城市中最貴的,一般住宅每坪高達新台幣120∼200萬元,不過根據Global Property Guide統計,新加坡房價所得比為16.49年,僅略高於台北市。然而,一般新加坡民眾大多購買政府提供的組屋,購屋負擔大大減少,因此,民眾實際購屋負擔大幅降低。
台北市目前平均房價每坪新台幣53.9萬元,在5大城市居中等位置,而台灣民眾所得約2.7萬美元,在5大城市也屬中等。但若根據Global Property Guide統計,台北的房價所得比16.47年,是5個城市中最低。由此看來,台北市的房價雖然逐年上漲,讓民眾大聲抗議房價不合理,但和其他4個亞洲城市相比,似乎又不如想像中那麼高。從Global Property Guide的比較,台北市可和新加坡並列,屬於房價所得比相對較低的城市。
新加坡人85%購買政府提供的組屋
雖然新加坡房價高昂,但是政府卻有完整的配套措施,讓民眾可以安居樂業,整體而言,是5個城市中購屋政策最完善的城市。新加坡有85%以上的組屋,是由國家興建、政府提供的,幾乎本土的新加坡人都住在組屋內;只有少數有錢人、外資,才會選擇私有房屋,但同時又得負擔高稅金。
雖然新加坡住宅政策已經很健全了,但由於房價持續漲,2010年8月,政府也開始實施打房政策,規定未來購屋未滿3年就轉售的屋主,必須支付轉賣價格3%稅金,最高房貸比例也從80%降至70%,以防投機客炒作房價。雖然政府祭出了強硬的手法,不過在商業發達、全球資金充沛的情況下,新加坡房價依舊持續上揚,同時交易仍熱絡。去年整年銷售額高達新台幣800億元,遠遠超過2010年全年的400多億元。
香港居大不易,這是不爭事實,但政府也努力解決問題。香港目前有5成以上的住宅,是由政府興建規畫的國民住宅,其中出租型「居屋」占80%,其他才是出售型的「公屋」。黃鵬分析,1950年代起,香港政府為了解決人民居住問題,就在城市中大量興建居屋、公屋,提供人民租屋、購屋所需。目前香港市中心較老舊的公屋都陸續重建、改善,繼續提供社會住宅讓中低收入戶租用。市中心私有住宅則交由市場機制決定,由於香港市中心房價飆漲,不少港人轉往郊區居住。

台灣推出奢侈稅,中國打房效果待觀察

自從中國開放住房商品化後,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房價持續飆漲。為了抑制房價,政府當局針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進行嚴格的打房控管,除了限購令外,還有房產稅等各種限制人民買屋的手段。種種打房措施,導致去年上海的一些預售屋成交量縮至少一半,而不少已經買屋的人更是喊著要退屋。去年北京的新屋成交量也只剩下9萬戶,創下2006年以來的最低記錄,但目前成交價仍不見大幅降低的現象。
台北在民眾抗議房價高漲下,去年推出奢侈稅,有效抑制了短線炒作風潮,房市交易量萎縮。此外,從去年開始也陸續推出興建平價住宅、社會住宅、合宜住宅等政策,只是案量不多,可受惠民眾相當有限。另外,今年7月開始也要推動實價登錄,未來是否可能實價課稅,也深受矚目。目前為止各項政策,的確壓抑了投資客炒作,也讓房地產交易更加透明,但是否能抑制房價,則還待觀察。新加坡吸引外資投資,打造花園城市< 從總體角度來看,一個城市要有長線建設與規畫,提出未來願景,才是可以吸引民眾或國際人士進駐的家園。5大城市近年來都積極發展公共建設,並且增加更多投資、就業的機會,刺激外商投資,而這方面新加坡可說是推動最力。舉例來說,自從拉斯維加斯金沙公司投資星幣50億元興建的「金沙賭場」(The Sands Casino)在濱海灣(Marina Bay)開放營運後,2010年聖淘沙名勝世界(Resort World atSentosa)也落成,讓新加坡除了金融中心外,更成為全球旅遊的觀光景點。
新加坡本來就是以觀光、商業為主的美麗花園城市,市容景觀都達到國際水準。在不斷吸引外資投資下,新加坡官方更預估2015年時,新加坡的觀光人口每年可高達1,700萬人次。因此長期來看,新加坡房地產市場仍有強大需求,房價走勢也將持續看漲。
香港雖然地狹人稠,不過在中國觀光客刺激經濟的情況下,硬體設備逐漸跟上。現在香港也開始推動綠化政策,來補足大城市中缺乏的綠意。另外,香港普遍被認為人與人之間互動冷漠,香港政府也推出各種社區推廣運動,希望一面在社區層面積極推廣綠色文化,另外還可以促進社區建設與交流。 上海、北京,都有大規模建設
台北市101地標,與信義區的百貨商場雲集,近年也吸引不少國際旅客目光。近年來隨著土地開發熱,政府也開始鼓勵都市更新,增加更多公共空間與綠意,再加上政府實施一年通車一條捷運的政策,交通建設和各種重大公共建設逐漸到位。上海與北京,則是明顯的新舊交雜的城市。不過中國公共建設速度快,而且土地開發更是一聲令下直接重整,因此在城市市容外觀上,還略勝台北一籌。尤其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2010年舉辦上海世界博覽會,都帶動了兩個城市迎向國際化。上海市政府今年又再度推出上海重大工程,2012年將投入將近新台幣5,000億元,要全面重新改造老上海,未來發展潛力無窮。 總合比較亞洲5大城市,台北市的居民購屋痛苦指數不算是最高,但是,房價最高的新加坡,因為有良好的購屋政策,一般民眾的購屋痛苦指數反而是最低的。而長期來看,中國大陸經濟持續成長,上海與北京的房價仍然有持續上漲的壓力,民眾的購屋痛苦指數應該只會愈來愈高。
高雄漲好啊

快來買土地阿~

房子買了要賣別人貴難

買土地等建商收高價賣他

以高雄目前人口加上一堆建案還在蓋

看多的請快來買~這樣等房市走冷後才有房子檢

現在高雄買氣冷清清真希望多點人來買,買土地也好...

以基本面觀之,高雄目前的主力產業(鋼鐵石化),處境非常危險,最終將會導致房地需求面臨萎縮。

鋼鐵業面臨簽訂ecfa後,中國不鏽鋼跟小鋼胚的大量低價傾銷;石化業面臨中國煤化工與美國頁岩氣的低成本競爭,除非業者往高值化、差異化發展,並佐以政策加持,不然關廠外移,削減本地產能只會越來越明顯。當然沒了A產業(好比早期的拆船業),不代表就生不出B產業(現在的遊艇製造)。
===

2014-05-02不鏽鋼產業 中韓傾銷 早收變早損
列入ECFA早收清單中,不鏽鋼業卻險些被中、韓廠商用低價打垮,迫使台灣財政部、經濟部於今年初,首度祭出反傾銷自救。

2014-10-07下游鋼廠貪便宜 遊說緩查中國傾銷
上週國內電爐煉鋼業者赴工業局陳情,獲工業局正面回應,表示將調查不法;但電爐業者前腳才走,下游的單軋鋼廠後腳就來,昨由國民黨立委黃昭順安排閉門協調會,向經濟部長陳情,要求暫緩查緝期。

2014-04-23 中國煤化工來了 台灣加速邊緣化
台塑企業董事長李志村早在去年,就針對煤化工提出警告,因為台塑在浙江寧波廠所生產的PP、PE,已與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煤化工廠──神華集團短兵相接,「他們的訂價,就是咬住台塑打九折。」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也說,部分中國煤化工所生產的產品報價,已經比長春自行生產的成本價還要低,「都是重要的石化原料,我們卻很難競爭。」

2014-08-24 石化業長期被汙名化《財劃法》不公造成負面循環
面對產業出現結構性變化,美國頁岩油、中國煤礦取代原油成為主要料源,台灣石化業該怎辦?李志村坦言,現在石化業做原料會困難經營,一定得朝高值化發展。

khweng wrote:
以基本面觀之,高雄目...(恕刪)


石化業基本上快要不行了,有些高雄台南的廠商已經呈現停工狀態!
部分上游原料完全無法銷售出去!
快來高雄買房子吧
還有數不清的地在養在蓋
期待掃貨的開箱文
海王子3511 wrote:
5個亞洲城市,你想住...(恕刪)


1. 有能力就打自己的看法,只會無限轉貼文章,且文章還都是挑過的(只挑看多的)

2. 那請問這5個城市跟高雄有什麼關係? (更何況你指的還不只是高雄,更是細到高雄的某指定區域)
※ 台北漲=>高雄漲? 台北房價跟高雄連動過? (須扣除整體景氣因素)

3. GDP 最大國 = 經濟力最強? 你到底有沒有學過經濟學? 你不是什麼都懂?
GDP是由什麼組成的?
人均GDP的概念勒?
印度都快要變成世界第一大(人口)國,按照你的概念他也很強嚕?

4. 次貸時上海房價不跌反升? 你確定你跟我住在同一個時空嗎?
那個時候我人在大陸工作耶,我聽你在莊孝為

5. 還在扯亞洲4小龍,這都幾十年前的事情了,你要不舉元朝的時候蒙古鐵騎都打到歐洲去了當例子?

6. 下次選文章前也先看過好嗎? 不要看到是看多就貼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