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男人對於碳纖維的閃耀光澤,通常沒什麼抵抗力,包括小弟我也一樣!

碳纖維的特色就是具有強大的韌性,在結構合理的設計下,強度與鋼相同,重量卻只有1/10,F-1賽車的車身也大多數由碳纖維製成,而AIRBUS的A350、A380、波音787也是大量採用碳纖維,來減輕重量、降低油耗。

在一些頂級賽事運動中,舉凡賽車、單車、摩托車、遙控模型,舉凡與"頂級"掛上邊的,幾乎都有使用碳纖維作為材料,因為高強度、輕量化、抗輻射、抗紫外線等特色,還有格狀網格散發出誘人的亮黑色,這也成了壓倒理智的最後一根稻草,明明這種材料很貴,卻也會不由自主的讓小朋友出走....

說了一大堆,終於要回到主題了...(岔題王)
我的第一個蘋果產品是iPhone3GS,之後入了MacBook小白、iPhone4、iMac等,幾個月前推出了新款MacBook AIR,看到那輕薄重量有著發光鍵盤以及i5處理器,二話不說一次還入手2台,13自己用,11給女王用,又買了moshi防滑落保護袋等等等.........(廢話省略)

某日到星巴克喝咖啡等朋友,一進咖啡廳,至少有7台MacBook Air在現場.......頓時讓我覺得Air變成菜市場機...這機率跟在捷運中拿iPhone4出來的感覺是一樣的...

裝個有特色的保護殼做個區隔吧,苦尋很久的MacBook Air保護殼,單蓋厚度都超過1mm,我買MacBook Air就是為了它的輕便,裝了保護殼就變得又厚又重...


原本想貼個有特色的保護膜,又不喜歡打字時隔著塑膠膜的感覺,原本想貼仿碳纖維的膠膜,真正看到實物時......唉~~時常接觸碳纖材質的我,怎能接受這種假碳纖呢!?



某日,工作的內容是要設計出輕薄又具有強度的的直升機零件.....忽然想到...既然找不到自己喜歡的Air保護殼.....何不自己動手做一個MacBook Air的碳纖保護殼呢?


這想法讓我相當的興奮,輕薄的Air披覆著黝黑閃亮的碳纖外殼,那是多炫的一件事情阿!!

就這麼決定!!既然是設計給Air,所以目標是越薄越好,得知3K碳纖維網布的厚度是0.3mm厚,嘗試做一個0.3mm保護殼。
就憑著一股傻勁....經過一連串的繪圖、模具加工、樣品測試、失敗、失敗、再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0.3mm厚度會把碳纖維網紋給壓扁,看起來就像是一格格正方形,而不是漂亮的弧形編織紋...
退而求其次!修改模具成形厚度為0.4mm!(貴!

....終於........

MacBook Air 100%純碳纖維保護殼完成了,這讓我的銀色Air轉眼成為小黑Air啦!
厚度僅僅0.4mm,真的是純碳纖維,在不同角度下會折射出不同的光線。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來張閃光燈看看效果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0.4mm是什麼概念?大概就是4張double A影印紙的厚度,要在這麼大面積碳纖維達到這厚度,真的花了不少時間嘗試...

0.4mm相當薄,尤其使用的是碳纖維材質,上下蓋加起來的重量也僅僅64.5g,這才能保留Air輕薄的特色,市面上1mm厚的塑膠保護蓋....我實在沒勇氣承認他們廣告詞上的輕薄是什麼概念....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來看看細節吧~

我故意挖了個蘋果孔,把這顆漂亮的亮蘋果的光線給露出來,閃亮的黑色與白色蘋果燈形成更強烈的對比,我超愛!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這可是百分之百的碳纖維,不是仿碳纖保護貼喔!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看看邊緣的處理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看看側面,充電孔、USB孔、耳機孔,隔著0.4mm碳纖維,耳機孔要稍微挖大一點才可以讓原廠耳機插到底,然後麥克風孔忘了挖...因為實在太興奮了,待會兒再挖吧!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這是另一側的USB跟Thunderbolt,不過這個是手工挖的...歪歪的,哈哈!挖的時候太興奮了!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把蓋子蓋起來,看看側面的縫,目前是保留跟原本相同的隙縫,最終希望這個縫能夠完全閉合,不過難度太高了,因為考慮的因素很多,後續再說..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看看上蓋連接轉軸器的地方,切割的很準確。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看看底蓋,我挖了4個孔,讓原本的橡膠墊露出來,我認為這樣子比較有整體感,如果用碳纖殼直接造型,碳纖維表面是光滑的,可能我得另外加上防滑材料才行,所以我直接挖4個孔,因為厚度只有0.4mm,我放在平整的桌面上,最底下還是與桌面保持有一定的空隙。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看看整個底部,這有用閃光燈,真正的碳纖維就是一個閃阿!!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來看看最難搞的地方,就是這裡,這個讓你方便開蓋的凹槽,由於有個尖銳的轉角,有好幾次都是從這個地方破裂,現在終於抓到脫膜的訣竅,可以確保這邊不裂開。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再看一下,從鍵盤這一面看,碳纖殼邊緣平整的延著邊緣,這厚度也是抓了很久,太高會讓手感覺有東西卡著不舒服,太低又會露出太多鋁的顏色。最後是用CNC加工機正確的切割出厚度。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打字時手會靠到的邊緣。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轉軸器旁的圓弧造型也是超難搞,如果不服貼的話,打開螢幕會有點卡卡的。
看看底蓋與上蓋的整體造型,從裡面看來,就是多了一個0.4mm的黑框。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來看看螢幕有多厚~

這是沒裝碳纖蓋的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這是裝了DIY碳纖保護蓋的,看出了差異了嗎?如果不是比較圖,很難看出厚度上的差異。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跟iPhone4比較厚度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把蓋子蓋起來~拿在手上,看看厚度,我真的是超滿意的!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特別奉上~~MacBook Air超薄碳纖殼製作過程!!

說到這流程真的是挺辛苦的,因為沒想到整個繪圖、模具製作的過程如此繁瑣,還要不斷的修改、研磨、鏡面研磨,最後才能夠得到完美的成品,辛苦總是值得的,現在來與各位分享這碳纖殼的製作過程!


首先,這就是碳纖維的前身,碳纖維絲,各位看到的網狀碳纖維布,就是由這個絲所構成的。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這是從維基百科找到的資料與圖片,碳纖維絲非常的細,大約是0.005mm粗,而人的頭髮大約是0.06mm,這張照片中,粗的是人的頭髮,細的是碳纖維絲。
而剛剛看到的那一卷,已經將數千絲做成一股,然後纏繞成一卷。


不過我認為維基百科對於碳纖維絲的尺寸描述應該有一點點誤差,因為按照碳纖原料商告訴我們,我們這次使用的是3K,表示每一股絲當中,包含了3000條細碳纖,所以我們用的碳纖絲是不是0.005mm粗,不太確定,我手上的器材、顯微鏡也無法判斷這麼細小的尺寸。所以....算了吧,看的爽就好。

我另外還有嘗試一種1k的超細網碳纖絲,製作了一個iPhone4殼,結果密度太高,訊號完全屏蔽...失敗!
岔題了~回題!


經過特殊的編織機,將碳纖絲編織成網狀,就是這模樣,還沒有成形前,碳纖布跟一般軟布沒兩樣。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編織成布後,邊緣的材料最難處理,很容易脫絲,大多數會用紙膠帶先封邊才切割。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好啦~重頭戲來啦!
這個就是今天要使用的成形模具,已經經過了很多次的修改,最後這已經是完成鏡面拋光的模具。
中間那個蘋果,是為了挖孔所做的記號。
在開始之前,這鏡面的部份已經重複上了幾次脫模蠟,確保可以順利的脫模。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鏡面拋光來一張...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開始施工了,先是攪拌環氧樹脂,這是一種A+B劑樹脂膠水,特性是耐酸、抗腐蝕、結構強化用,別懷疑,F1賽車就是用碳纖布加上這黃黃的膠水做出來的。但是這種膠水的學問很多,硬化時間、硬化劑調配、溫度等,會使的最終產品的特性完全不同,一時半刻我也說不完。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首先先在模具上塗膠水,膠水硬化時間有限,所以手腳得快。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鋪上碳纖布後,在布後再塗上膠水,然後透過一些方式,把裡面的氣泡排放出來。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接著在公模上也塗上膠水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然後把公母模組合上,透過夾具夾緊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適當的夾緊模具,多餘的膠水會被擠壓出來,逐漸擠壓達到0.4mm厚度的要求。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之後要把加壓中的模具送到烤爐當中,高溫烘烤30分鐘~1小時。
從烤爐取出後,靜置一段時間讓模具自然冷卻,然後就可以拔模啦!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哇~~閃亮亮的碳纖維表面展現在眼前!迫不及待的想把這殼給拔下來!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邊緣必須切割之後才能脫模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如果順利的話,用高壓氣槍一吹,就會像剝花生一樣的順利。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最後經過切割、挖孔...等等的手續,之後就可以裝上心愛的MacBook Air啦!
0.4mm超薄魅力MBA碳纖殼!(12/24安裝示範)



優點:
表面光滑、100%純碳纖紋理閃耀的光澤相當漂亮,碳纖貼模無法比。
Air外型完全保留,只有增加0.4mm厚度。
本身具有彈性,組裝相當服貼。
輕薄,僅64.5g重量。
可以放進任何針對Air所設計的保護套、攜帶包。
手工製造,獨一無二,至少目前找不到完全一模一樣的保護殼。



缺點:
直角邊緣折太彎時,可能會裂,畢竟太薄了。
對於死亡角落的墜落,保護有限。
表面是鏡面光滑,指紋、皮膚油脂容易殘留。
有可能刮傷,但是只要不是太深,都可以透過拋光程序消除。
只能使用雙面膠黏貼,拔除需要點技巧才不會傷到保護殼。



看著這碳纖保護殼一步一步的完成,心中有莫名的成就感,看到成品裝上Air後,更是滿意萬分。

這一次趁著去辦理證件的空檔又去了一趟星巴克~哇哈哈哈哈!終於不會跟別人撞機啦!而且閃亮的碳纖維超吸睛,尤其是男人,就好像我帶了一位火熱辣妹在身旁一樣,讓人是目不轉睛阿!!


手工打造Macbook Air碳纖機殼分享到此結束,歡迎各位客倌給予批評指教!感謝!


+++++++++++++++++++++++進度更新++++++++++++++++++++++


★113樓新增,塑膠殼與碳纖殼厚度比較

★188樓,MBA13吋外殼誕生!

★224樓,碳纖殼安裝示範

★252樓,成品版碳纖殼圖片欣賞
鐵漢就是我
好棒歐!

我也是air,越來越多人買air,
真的很容易出去撞機

好酷有能力自己打造碳纖維保護殼
而且是以開模的方式
本錢真的很粗

不過成品果然是爽度100
這種文章真的很棒!!

手藝真的很不錯~既然模具都做了~如果大大有意願考慮量產~外包裝找人設計一下弄個漂亮點的~這東西應該賣的不錯唷!
真的是,好厲害,給你一個讚.....................
chance_rc wrote:
男人對於碳纖維的閃耀...(恕刪)

chance_rc wrote:
男人對於碳纖維的閃耀...(恕刪)

這個製作過程跟學生時做的音響隔板是一樣的
一般排氣都是用抽真空來達到,
之前做法是抽完真空再加入樹脂,利用閥門切換來避免空氣包
不過你用塗的方式會不會有殘留氣泡在內部,這樣強度會硬力集中
不過還是很厲害,這樣已經是可以量產的產品了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真的很猛....如果版主到時可以接受訂單時!!我一定買
chance_rc wrote:
男人對於碳纖維的閃耀...(恕刪)




獨一無二的 Macbook Air

果然,口袋深才是3C玩家的硬道理啊 !
感覺上,您是用一個更高價的東西來「保護」相對低價的產品。有點本未倒置的感覺。

一台 macbook 的鋁製外殼,乃至於 air 都沒有這麼高的成本。

不管機器的等級,每台 air 的外殼應該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挑最便宜的來看,就算外殼佔整台機器的 10% 成本,整台機器的外殼大概也才 3,000 左右,而且應該還是高估。

您手工製作的保護殼應該遠遠超過這個價格吧!

材料+人工,感覺上是好幾倍呀.

那個模具,也是很貴的呀。講到這個模具,您忘了把模具的「製造過程」也公開。

要怎麼樣製作出完全能符合 air 的模具,這應該很多人都想知道的。
本人若印象中曾經收過某廠商、店家的垃圾郵件,則列為拒絕往來,且從此不在這些廠商、店家消費。
AIR的外殼成本應該不只3000

光開模具就不知道要多少了

還要找加工廠去製作

3000有可能的話應該也只是算上材料加大量生產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的價格

你不是公司的話看看就好了

1777 wrote:
感覺上,您是用一個更...(恕刪)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