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enTile矩陣?
早前ClairVoyante公司(位於美國加州的Sebastopol)推出了一種新型的彩色圖元點佈局方式,這種新的技術就是後來大紅大紫的PenTile Matrix(五片瓦陣列)。這項顯示技術可以加大的提高顯示幕的解析度,而且還無需對整條線路進行大的變動。這項技術主要將各個圖元點從新排列,將原先RGB的圖元排列變成RGBG式的排列,這樣再原先同樣的面積內,使得傳輸信號的帶寬大大節省,而且還可以保持原先一個彩色圖元點的兩側都是不同的彩色圖元點;一個變動卻可以大大減少原先的功耗。/ H4 @0 h7 S; s
PenTile技術把一種白色子象素填加到由紅、黃、藍三色組成的傳統RGB條紋排列中,然後再應用相應的子象素成像技術,以人類看見圖像的方式對那些子象素進行更好的排列。這樣就確保生成那些不能被人眼所看見的圖像時,不會損耗顯示幕功率及亮度源。 子象素成像能使顯示幕獲得接近雙倍的白色亮度或降低功耗達50%。

Pentile技術會對這些情況作出一定的修正,那就是把一些本該熄滅的子圖元點亮,人為的製造一些相鄰圖元,來實現顏色的正常顯示。但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本來平整的邊緣變得不再平整,成為了鋸齒狀。這也是Pentile之所以會出現邊緣毛刺的原因。
上述的討論都是在顯示黑色和白色的基礎上進行的,實際顯示彩色畫面的時候Pentile還會遇到一些更奇怪的問題。舉例來說,當我們需要顯示純黃色的時候,就需要把螢幕上所有藍色的圖元都關閉。但由於紅色圖元是間隔排列,而不是緊密排列的,所以導致肉眼可以輕易看出其間夾雜的黑色斑點,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兩倍於圖元距離的,導致出現“網紋”。而當顯示淡橙色的時候,紅色和綠色圖元會100%發光,而藍色圖元則以50%亮度發光,此時這些不發光的藍色圖元會構成暗點,導致本來應該是純淨的顏色表面出現兩倍于圖元距離程斜向分佈的“顆粒感”為了說明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瞭解一下之前的高清晰度彩色顯示幕的原理:目前大多數的板顯示幕其紅、綠、藍三種色素的比率是1: 1: 1,而在功耗和清晰度方面採用了折中的設計辦法,所以在色度的選擇上,三原色按照同樣的比例分佈;為了降低顯示幕功耗,有的廠商就通過改變圖元的大小和排列,這樣就可以獲得更好的顯示效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PenTile Matrix。因為為綠色添加了更多的圖元點排列,而人眼對綠色有更敏感的反應,(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觀看綠色植物的時候很容易放鬆眼睛)所以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人眼的視覺效率,大大節省顯示幕的能耗。

但是這樣的設計所帶來的問題就是因為將原先紅、綠、藍三種色素中的綠色分成了兩部分,如果顯示一些圖形的時候就出現名為走樣(aliasing)的失真現象。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設備的顯示幕上顯示的某些字元會呈現鋸齒狀。這就好比你透過一道紗布看景物,就會出現很強的失真,譬如莫爾條紋(moiré pattern)那樣。簡單的說就是 由於臨邊圖元點共用導致的,一個標準像素點變成了只有2個子圖元構成 圖元比常規排列省35%左右 也是成本能降低的原因 當然也是造成圖形銳度下降的原因 看字體比較明顯。
上面是傳統RGB排列 下圖是pentile RGBW的顯示效果大家所說的顆粒感就是指這個

追其根本,Pentile是一種通過相鄰圖元公用子圖元的方式,減少子圖元個數,從而達到以低解析度去模擬高解析度的效果。優點是同樣亮度下視覺亮度更高,以及成本更低,但缺點也不言而喻——類比的自然比不過真貨。一旦需要顯示精細內容的時候,Pentile的本質就會顯露無遺,清晰度會大幅下降,導致小號字體無法清晰顯示;而為了彌補色彩問題,所以在Pentile技術下顯示色彩分割區的時候,分割線會產生兩倍於實際圖元點距的鋸齒狀紋路,也就是會產生鋸齒狀邊緣。最後一點就是只要顯示的內容不是白色,就會出現兩倍於點距的網格狀斑點。所以說,Pentile技術的顯示幕必須需要擁有足夠高的解析度,才可以彌補由於會產生兩倍點距紋理帶來的視覺效果下降。因此在4寸顯示幕上使用Pentile技術的顯示幕,這樣的問題還是蠻明顯的。(這就是說這塊4寸960x540的qhd的解析度是通過
相鄰圖元公用子圖元的方式,減少子圖元個數,從而達到以低解析度去模擬高解析度的出來的 為什麼會有人說顆粒感也有這個原因在內 這裏要贊下ip4所採用的retina技術的LG所產的ips螢幕 雖然兩個螢幕解析度差不多但是其總圖元差距很大。
要用人類視覺獲得更好的排列,PenTile子象素成像技術為每一個子象素單獨編址。它減少了子象素的總體數量但增加了個體的尺寸,並且把一種白色(清晰)子象素填加到排列模式中,形成一種RGBW象素設計,該設計比傳統RGB條紋顯示幕更明亮、解析度更高。因為更多的背光能通過更大及半透的子象素發光,而不是被RGB條紋採用的更小的紅、綠、藍子象素構成的緊密排列的所阻止,透射率及亮度均得到了增加。由於子象素越大,開口率越大,加之利用白色子象素,在功耗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實現了白色亮度近兩倍的增加。PenTile技術集成能有選擇地把功率效能增加一倍,並能通過削減資源驅動器的數量及減少特定亮度輸出水準所要求的背光LED數量而節約材料的成本。
寫了這麼多總結下 優勢就是採用PenTile圖元排列的螢幕 白色開口率大 亮度比普通tft提高很多 或者說用一半的電量可以達到原來TFT的亮度 也可以說是節電 這就是A4 待機時間長的原因之一。 當然對moto公司最大的誘惑就是使其螢幕成本可以下降近三分之一 使其價格更有競爭力! 當然缺點就是和i9000採用PenTile圖元排列 一樣的問題 顆粒感明顯增強 文字銳度下降 顯示某些顏色不準確(就是大家所說的偏色 主要還是圖元不足造成的 似乎是向各方面妥協的排列方式 提升亮度 解析度 降低成本 我認為這技術本來就不應該用在小螢幕上嘛)
沒有手機是完美的 愛它就要容忍它的小缺點 兩點觸控忍了 BL鎖。。。快忍不住了- -
但是哪怕是目前雙核熱門的Galaxy S II I9100 也是有缺點的。

以上轉載於機鋒論壇....作者:创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