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懶的下來了,留一張照片好了。

剛剛得知有「井仔腳瓦盤鹽田景觀」,不曉得在哪裡呢?
旅遊小冊似乎有點失真,在這小路上東繞西繞,乾脆回到原來路上,兩旁的一些景觀讓我有點奇怪。漁塭怎麼那麼淺?
有些鹽田上面覆了一層黑黑的(是沙吧!)
看不出來,我特地找到一座,清楚吧!旁邊的道路是台61線, 還沒通車.

這底下是用瓦片築成的,引海水進來,曬乾,將表面的海鹽刮起來,便是—粗鹽。
粗鹽因含有太多雜質,不適合食用,必須再精製後,才是我們用的食鹽。
近年來,由於人力成本,及後精製成本提高,已捨棄曬鹽這種方法。改為工廠引進海水後,用電解法製造精鹽。
附上幾張夕照。


有一張是我拿電話卡,想要模擬黑卡


我在路上已經看到有些瓦片鹽田,因為不具觀光價值,已被完全挖起,露出底下的土壤。(「經濟」與「文物保存」不能兼得啊!

若有意拜訪,最好還是儘速前往,我擔心這景點會很快成為歷史照片。
小小建議:
1.這裡風大,請注意保暖。
2.鹽田不建議站上去,如果要取景,請確定是鹽田(不要掉進「魚塭」裡了),並注意安全。
3.漁塭也很多,小朋友勿近水邊。
4.詳細景點內容請洽詢「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管理處」
06-7861000 www.swcoast-nsa.gov.tw
或
台南縣政府交通觀光局 06-6353226 http://tour.tainan.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