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次,Nikon發表了新一系列的隨身機S500、S200、S50c。初次見面在外型上就頗讓我驚豔,心裡想著Nikon最近的外型越來越具備時尚感了,設計方面也逐漸像是「電子消費產品」了,不知道他們的人機介面是不是會更讓人滿意呢?

也幸好這一次有機會測到這台S200,讓我好好的來體驗Nikon這一系列的特性。
那我們就來看看Nikon S200吧!
[機身介紹篇]
Nikon S200定位約略比S500稍低一點,大體上的差異在於下面幾點
1.防手振VR模式的不同(S500為光學式;S200則是電子式機身演算達成)
2.對焦點可否自訂位置(S500可;S200不可)
3.最快快門速度之不同(S500:1/1500;S200:1/1000)
4.連拍速度不同(S500:2.5fps;S200:1.3fps)
5.LCD的畫素(S500:25萬;S200:15萬)
6.最大光圈的不同(S599:F2.8[W] / F4.7[T];S200:F3.1[W]/ F5.9[T])
因此我們可以理解S200基本上可以視作S500的折衷款式,切入一般的家庭市場。
對於S200規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Nikon S200台灣官方網頁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機身部份的介紹吧!
開箱前,此次借來的機器是台灣國祥的公司貨,比水貨多出了半年保固。

整個盒子顯得相當的簡潔,一打開後映入眼簾便是放置說明書的地方。

裡面所附上很完整的說明書、保固卡以及附贈的軟體。對於說明書,其實我也要倡導一點,有時候大家在對於相機發問問題之前,如果可以先找說明書看看,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像我這次對於「電子式VR」不明所以然,翻閱說明書後就得到一個滿完整的概念。

箱子內一些配件,包含相機本體。

所有的東西。

我們的主角S200出現了!在正面也貼上了這台相機的特徵:VR & ISO 1000 &2.5" LCD

Power鈕與快門鈕。表面是金屬質感,不過快門按下的回饋力道稍微不足一點。

S200的鏡頭沒有因為規格削減,同樣採用Nikkor Lense,以前對Nikon小相機的印象就是成像銳利,照片有點偏冷色系。不知道這次表現怎麼樣?

閃燈的位置規劃也不錯,不會在握持的時候檔到閃燈。

機背全覽,大致上的配置都可以用大拇指按到。

Menu與刪除鈕。S200的Menu鈕比較偏向拍攝時的設定,諸如ISO、白平衡等等,稍後會介紹。

方向鈕與一些常用的功能切換鈕(小花近拍鈕、曝光補償、閃光燈選項、定時自拍)

Mode鈕與撥放鈕。Mode鈕則是切換場景模式的不同。

變焦鈕,同時也控制撥放照片的放大與縮小。

機器底部,因為輕薄機身的緣故,S200將傳輸線的孔放在底下。

此外,AV out跟USB都是同一種孔位。

電池裝備與記憶卡安裝注處。

機身部份的介紹就到此告一段落,下一段我們來看看選單的部份。
[選單與功能介紹]
一按下Menu鈕,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兩頁的選項


影像模式的畫質與尺寸選擇,有七百萬、五百萬、三百萬還有一般電腦使用的尺寸

也有專給電視撥放的尺寸。當然,也有時下流行的16:9尺寸,不過他的寬螢幕並不是原生的,而是透過裁切達成。

這部份則是白平衡的選擇。不僅提供多樣的內定選擇,也提供一組的自訂白平衡,在小相機裡面算是滿不錯的功能。

內建多種的白平衡,也提供了打閃光燈時的設定,不使你的照片因為打閃燈而生硬。

連拍的選單,單張拍攝以及連拍皆有提供。

特別的是他有提供間隔攝影,讓你可以紀錄同一地點眾多時間的照片。

BSS算是現今防手振的一種早期技術吧!他是利用連拍多張,相機在幫你挑出一張較為OK的照片,這個技術據我所知道也只有Nikon相機有。

這次的感光度,S200提供到1000的感光度,稍後我們也來看看是否可用。


色彩選項也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對於一般使用者也可以輕鬆且快速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照片風格。

S200配置的電子式VR,相較於光學式VR效果較差,同樣的在後面我也會把實際成果給大家看看。

這是方向鈕兼具的快速鈕 - 曝光補償鈕所按下去的畫面,提供你對於畫面的曝光值作些許的調整。

這則是定時自拍。

閃光燈控制。選項也加上小圖示,方面你觀看使用。

近拍的功能開始與否,實際上這次我對於這台相機比較不滿意的地方之一。使用近拍模式後,像機會自己開啟「連續對焦」模式,其實會比較不容易掌控到對焦點(對一般使用者而言)

一般LCD上的拍攝資訊

當你在拍攝模式底下按下OK,會自動開始BSS連拍模式,輔助你拍攝比較不會手振的照片

看完了一般的Menu還有拍攝資訊,接下來是Mode選單部份。
剛剛所介紹的拍攝資訊,都是在最一般的情況,也就是俗稱的Auto模式。

在這邊不只是情境,一些牽扯到比較深層的機身設定(非拍攝設定)

像是選單,也可以有文字跟圖示來選擇,說真的這次的人機介面真得要給Nikon拍拍手,很明確沒有按著按著不知道按到哪裡去的感受。

這邊就是一些細微的設定了,像是要不要印拍攝日期再上面之類的


看完Mode裡面的設定,可以來看看情境模式。

進入情境模式後,再拍攝時按下Menu就會出現內建情境的選單以供選擇。

一個傻瓜相機對於情境模式的成功與否,在於內建的機能是否可以涵蓋大眾常用的情境方面切換。

由這些豐富的場景來看,Nikon S200算是非常成功的機器。

在情境內也可以讓你選擇大小。

[特殊功能介紹]
Mode內的人像速拍,有提供最近相當流行的人臉辨識功能。來看看效果吧!

兩個人的人臉辨識,十分明快的找到臉部,而且速度也相當快。

多人的情況呢?嘗試了幾次最多只能找到三張臉,會根據亮度而跳動


除了真實的人臉,那有臉部特徵的兵馬俑呢?我的天!一樣可以對到耶!

在撥放照片時,按下OK鈕,也有一個「D-Lighting」的功能。


使用時,也會提供你預覽使用後的狀況。

使用前

使用後

同樣的再撥放模式,他也提供了機器的簡易縮圖,提供你上傳或者在電視上撥放方便。



這是縮圖後值接上傳的結果,嚴格講是一個給予不太懂電腦的家庭一個方便,畫質不如使用電腦軟體來得好。

在剛剛有提到16:9的模式,這是拍攝時的顯示。

成果。

大家也會關心的防手振效果,也就是所謂的eVR效果如何
開啟前

開啟後,事實上eVR的使用,確實是機身軟體的運算。開啟後看圖確實有作用,根據我判斷的結果應該是增加照片的「對比度」還有將照片「銳利化」。同樣的我想是因為價位關係以及產品定位,而達成的Trade Off。

[各ISO值測試評介]
在以下的ISO值測試,大致上我個人的體認是50-200屬於可用的範圍,400的話「勉強可以使用」,800開始還有其宣傳的1000,大概都屬於備而不用的緊急類型,在顆粒方面還有銳利度方面都有下降的趨勢。
50

100

200

400

800

1000

[關於鏡頭表現]
這部S200在使用之時,約略也發現鏡頭的CA(色散)抑制不太良好,也就是俗稱的「泛紫光」「有紫邊」
可以看看下面兩張裁切的照片。
逆光的樹枝

marco的焦外散景

緊接著,我們來看看鏡頭的變形狀況。
38mm最廣端,枕狀與筒狀變形令人感覺有些嚴重。

望遠端,抑制的有點過頭了,可以見到水平的變形呈現往中央凹陷的狀態。

[實拍照片]
最後,就是一些實際拍攝的照片了。簡單的在這幾天拍了一些生活隨手拍,也走了台北植物園一趟,請大家參考看看。




















[結語]
這部S200我喜歡的有以下幾點:
1.價位適中
2.大幅改善更為親近的人機介面(選單內容)
3.電力維持度良好(比S500好上一截)
4.全金屬機身
5.輕薄
6.整體反應速度快速(開關機、瀏覽照片、寫入照片)。
7.人臉辨識速度與辨識度相當良好
8.附加的功能有趣且實用(人臉辨識、D-Lighting、製作小圖片、眾多的場景模式)
我認為還需要改進的有:
1.變形度抑制尚可
2.色散稍嫌嚴重
3.近拍模式自動啟動連續對焦,稍嫌不便
4.eVR並不如預期好用,而多3000元便可擁有更好規格的S500
5.色彩似乎延續以前Nikon的小相機,成像銳利但稍嫌冷色調,拍人像可能會略為吃虧
這台S200目前在購物網站的建議售價是9900包含2G記憶卡還有一些配件。以這樣的價位加上其規格上的功能來看,對於一般佳停火者是傻瓜相機的使用者可以得到不錯的拍攝效果,原則上是可以推薦的。
但如果在購機上有多餘的預算,可以往上考慮Nikon S500,針對S200較為不足的部份(LCD表現的像素、光學的VR防手振)應該可以獲得相當的增進,同時也應該會保留S200有的優點(反應快速、良好的人機介面、眾多的場景模式、人臉辨識功能良好、金屬機身)。
以上就是此次我的S200使用心得,分享給大家,謝謝大家耐心觀看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