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然,採用Foveon X3的機器,DP1並不是第一台,數位單眼的市場,SIgma早有SD系列的機身存在市場,就算是小型數位相機,在2005年時,也早有Polaroid x530發佈,即使Polaroid x530的表現不如預期,但在技術進步的多年後,在2008,我很期待這部數位相機。
網路上早有許多使用者已經有了使用心得,我簡單使用了幾天,大致上了解了一些DP1的特性與心得,簡單的在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就來看看這台不一樣的輕便相機。
一、機身配件外觀介紹
Sigma DP1的紙盒,保持著不錯的質感,簡單的配色,最醒目的就要是那個DP1的Mark了。

一打開紙箱,映入眼簾的就是保卡與Sigma Photo Pro了,底下藏著些什麼呢?

翻開底下的盒子,有一些基本的傳輸線、充電器。

同時,這回DP1也附上了一條原廠的背帶。這條背帶質感與Ricoh的GS-1質感相仿,對於肩上的減壓,也有一定的效果。
對我來說,這條背帶可以不用在掏錢去買,算是不錯的原廠Bonus。

與RIcoh GRD/GRD2比較不同的是,Sigma原廠目前並沒有出DP1專用的皮套,但在盒裝裡面,卻也附上了一個類似閃燈攜帶套得絨毛布套。

角落也有紅色的SIgma商標。

主角,DP1躲在布套內悄悄地探出頭來

等了一年半,終於讓我等到了DP1。有一些朋友在發售前問我,不知道DP1是否會跟Ricoh GX100一樣有鏡頭蓋?
現在我拿到機器了,證實是有鏡頭蓋的,但我也必須提到一點,這個鏡頭蓋的設計並不是那麼理想,它並不是傳統夾式的鏡頭蓋,而是用卡榫轉動的,而且必須用些力氣往下卡進去,會稍微讓人不知道怎麼下施力點。

在機身正面的右下角,也標示了此機器的心臟 - Foveon X3

DP1並不像GRD或者GX100,有著蒙皮的包覆,也不像Panasonic LX2,有一個小小的突起方便握持。而是將機器正面左邊以顆粒作處理,增加摩擦度

機身正面,當然也有閃亮的Sigma商標

接著,就是這台機器的另外一個重點了,搭載著實體焦長16.6mm,最大光圈f4的鏡頭了

初次見到DP1,其實是讓我感覺很有Panasonic LX2外觀的感覺。
不僅僅是鏡頭未伸出前,機身前面突起一塊。

甚至是在機身開機後,鏡頭伸出的長度與造型,都與LX2相當的雷同

鏡頭本身的鍍膜,是呈現酒紅色的,而在鏡頭上沒有任何螺紋,無法加上濾鏡,如果需要濾鏡,得外加上一組套筒。

一直寫到這邊,我相信大家會稍微有點疑惑?以前的數位相機,不管是哪台,型號都多少會大刺刺的寫在前面或者背面,那DP1呢?
DP1很簡單的,而且字體很小的,放在機身頂部。低調到一步注意就看不到的地步。

要控制DP1的開機,必須先把手指頭繞過PSAM的轉盤,然後才能按到電源紐開機。
對我來講,這個電源按鈕的位置擺設的位置並不是那麼理想

快門紐,按下的行程有點短,回饋也不是很明顯,甚至也有朋友提到:「感覺有點塑膠感」。
我覺得這是比較可惜的部份,畢竟DP1的機身質感處理的不錯,卻在快門紐這邊稍微鬆懈了一點。

PSAM轉盤,回饋力道明快。另外有了簡單的錄影模式與錄音,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情境模式。

這次的DP1,有一個很特殊的設計便是快速的對焦轉盤,這個轉盤的功用,原本我是很疑惑的,因為我根本不知道,為什麼MF需要獨立一個轉盤來操作。
實際使用以後,才發現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小型數位相機的手動對焦變得可用,因為其反應很迅速,實際轉動轉盤的速度相機的馬達也會即時切換,增加了其可用性。
如果是搭配景深表來搭配來推算景深,也可以利用「泛焦」讓隨手街拍與風景對焦更快速。

DP1同時也搭配了外閃的接點,這個接點也支援了Sigma TTL,可以使用自家的閃燈來達成TTL出力。

SIgma TTL 接點

除了外閃以外,DP1當然也提供日常使用的內閃,預設的狀態下,是必須手動彈起的。

閃燈彈起的樣子。同時比較起GRD、GX100還有LX2,我個人感受認為DP1閃燈彈起的力道很紮實,與機身的密合度也相當好,整體營造的組裝強度令人感覺相當不錯。

DP1的背面,配置與GRD略有相似,但其實有根據DP1實體的性能與訴求來作調整,稍後會一併說明

機背的LCD,目前小相機的LCD都已經相當漂亮,但是DP1的LCD不知道為什麼,雖然擁有23萬像素的規格,但表現卻不是那麼理想,有點色偏,在強烈光源底下表現也不盡滿意

機身背後的右上角,這個按鈕主要的作用是負責數位變焦的拉近拉遠,還有瀏覽照片的縮放。
以使用過一些相機的感受,我個人是覺得這個按鈕Sigma或許可以考慮在軔體改版後,加入自定義的功能,因為數位變焦的按鈕,或許有一些使用者會使用到,但大多數會考慮到DP1這樣機器的使用者,都有畫質的需求,因此會將數位變焦關閉。
舉例來說,Ricoh GRD這個數位變焦紐,便可以作為一般的數位變焦,也可以自訂為曝光補償的按鈕。
基於這樣方便的表現,或許SIgma原廠可以考慮看看,將這個按鈕調整為調整曝光補償或者光圈數值的快捷紐。

這個ev按鈕,扮演著調整曝光補償的角色。

DP1的方向紐,控制著幾個作用:
上 - 對焦模式選擇,共計有「Full AF :30cm - infinite無限遠」、「Limited AF:50cm - nfinite無限遠」、「MF」
下 - 控制著閃光燈的模式
左與右 - 控制光圈或者快門值,還有曝光補償的增減,在M模式底下,則是用AEL來切換要控制光圈或者快門。

這次拍的東西景深都控制的太淺了,真糟糕。
DP1同時也有獨立出曝光補償的按鈕,按下按鈕後,才有方向紐,「左右」來控制數值的增減。
這個按鈕同時也兼作刪除照片的按鈕。

相機播放照片的按鈕,關機狀態下,長按超過3秒鐘也可以直接開機瀏覽照片
不過位置是比較奇怪的,在下方,一般都放置在大拇指可以按到的位置,但我猜想大概是因為獨立出AEL紐的關係,才把播放紐移動到此位置

更改顯示狀態的按鈕,拍攝模式底下可切換各種資訊,瀏覽照片也可以藉由此按鈕來轉換各種瀏覽資訊

機身的底部,是........Made In Japan!!!!!另外一個,在國外也有人提到DP1有金屬腳架孔相當不錯(不過我是不知道為什麼很不錯就是了,因為基本上類似定位的相機應該都是金屬腳架孔,GRD/GX100/LX2等等)

電池艙與記憶卡插槽,支援SDHC,DP1是有點要求記憶卡速度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存取,以DP1的RAW檔來說,平均一張是15MB,以我使用的ADATA 8G Class6來說,大概需要四秒左右的時間,若是採用較慢的卡,可能需要更久。
儲存的問題,我們在下一篇會提到。

DP1的專用電池BP-31,擁有1300mAh,長得有點像是手機電池,看看形狀跟接點看來是沒有跟其他相機通用,電力也是DP1其中一環問題,同樣稍後一併提到。

最後,這是DP1負責外接電源、還有Video與USB通訊的艙口

DP1很特別的是,usb小頭的部份不是通用規格,而Video輸出也是靠這個小usb口

Sigma DP1推出的同時,也將許多配件一併出齊了,整體試用這些配件,我個人的感受是具備相當一致的水準,而且還挺適合DP1使用上的習慣的。
首先來介紹的,就是吸引我目光的VF-11

VF-11是一個小巧精緻的觀景窗,過去許多RF都有出一些專用的外接觀景器,數位時代的GRD也推出了兩款光學外附觀景窗。
VF-11相當的小巧精緻,比起一個橡皮擦還小,外觀的塗裝也很切合DP1機身的質感

而這些觀景窗都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在觀看的亮度相當不錯,可以提供拍照者一個很愉悅的拍攝體驗。
VF-11自然也不例外,我從中使用的結果,確實認為它的亮度很不錯,而且提供的視角框線,的確跟拍出來的東西相差無幾,有量身定做的感覺。

觀景窗內提供的是28mm的格線。
注意到了嗎?中間還有兩點小框線,這是為了因應近拍的框線(左邊有一點灰塵也拍進去了),如果你使用過一些輕便的底片小相機,滿多都有類似的設計,如GR1s、T3等等。

看吧!跟DP1合體的感覺很不賴,就像配上另外一隻小眼睛一樣。

接下來,這個東西也不一定是DP1必備,但是我想我購買了DP1以後,這一定會是我必備的配件。

HA-11是DP專屬的套筒組。
套筒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用來保護伸出的鏡頭防止入塵之類的,二是方便增加濾鏡,甚至外掛鏡頭(不過DP1的話比較沒辦法外掛)

HA-11的密合度相當不錯,自然是歸功於螺紋的設計,雖然螺紋也讓鏡頭蓋變得難以蓋上,但相對的卻可以給予套筒更好的密合度。
用過GRD的套筒,深深地感覺這個套筒的密合度確實有好一點。

套筒同時也有一個方形的遮光罩,雖然我比較偏好花型的遮光罩,但是HA-11搭配起方正的DP其實感覺也相當不錯。
同時,套筒比較特別的規格在於它是46mm的螺紋,因此在保護鏡與濾鏡的挑選上,要稍微注意一些(似乎許多Leica M鏡都是46mm口徑的?)
也因為46mm的口徑,所以很多的廣角或者增距鏡,比較少製作這個規格,也會讓比較渴望外掛鏡頭的朋友只能期待Sigma未來可以出款專用的鏡頭吧!

在套筒、觀景窗以外,提供熱靴的DP1,原廠自然也替它出了一款專用的小型TTL閃燈 - EF-140 DG。盒子上也清楚標明支援自家的SA - TTL

小巧的閃燈,GN值在ISO100時是14

背面的開關只有簡單的關閉、M模式全出力、還有TTL模式

閃燈也給了一個攜帶的絨布套


與DP1一起合體的樣子。
實際使用起來,以配重來說是很恰當的,效果將會在後面跟大家介紹。

還有一個比較罕用的配件,SAC-3。

這個配件的主要用意,就是在需要長時間拍攝的室內環境底下,可以擁有足夠的電力使用

外觀與配件的介紹,暫時到這邊告一個段落,下一篇,我們將會來看看選單方面的介紹
二、選單功能介紹
DP1整體的操作邏輯,我個人是認為很貼近過去我使用Canon輕便數位相機S系列(當時我使用S45)的模式。DP1的操作,在某方面來說比較簡易、比較貼近一般人使用DC的方式,但是也稍稍犧牲了操作性。
現在,我們就來介紹DP1的操作介面與選單的部份。
由於DP1有鏡頭蓋的設計,因此如果誤觸開關,或者忘記拿下鏡頭蓋,LCD畫面也會提醒你記得要拿下鏡頭蓋。

這是開機後的拍攝介面畫面,畫面會顯示目前的電量、ISO值、使用照片的畫質、還有光圈快門的資訊。
這張照片,是Limited AF(50cm~無限遠)的畫面,右邊中間有一個人物與小山的圖示。

Full AF的操作畫面,沒有任何圖示

MF的畫面,上面的條桿圖示就跟上一篇介紹過的一樣,是藉由對焦的轉輪直接控制,這個設計我很喜歡,幾乎沒有任何遲滯,可說是讓小相機的MF變得可用。

使用 AE Lock的畫面,而拍攝的期間,若是快門不足,也會亮起紅色的警告圖示。

在光圈先決模式底下,光圈值會變成綠色,然後藉由方向按鈕的左右來增減。

按下+/-按鈕後,則切換到曝光補償的數值,同樣藉由方向按鈕的左右來增減。
如果是M模式,由於沒有曝光補償的問題,因此按下+/-按鈕便是在光圈與快門之間切換。

DP1沒有任何快捷按鈕,像是LX2的五向搖桿往下長按後會出現常用選單、GRD的ADJ紐可以自訂常用選單。
DP1則是都需要按下ok/Menu紐,然後一頁一頁選擇。
還算欣慰的是,至少DP1把「比較」常用的功能幾乎都放在第一頁。

ISO設定

由ISO100至ISO800,自動ISO則是100-200

圖像的大小

有三種大小可以選擇,另外也提供16:9的模式可以選擇,但若是拍攝RAW檔,僅能選擇最大的圖像。

壓縮率的選擇

有三種壓縮率,還有未經壓縮的RAW格式

白平衡

內建了各種的色溫狀況

也提供一組自定義設定

設定的畫面就像這樣,有個小框框讓你對目標物來自訂

色彩的設定

同樣的,也是只有jpeg模式底下才可以使用其他兩種色彩模式,拍攝RAW檔只能選擇一般正常的彩色模式。

驅動模式

可以選擇要單張還是連拍,還有延遲拍攝的選項

測光模式

有幾個大家很熟悉的測光模式可以使用:點測、中央點、平均測光

在第二頁,還可以變換對焦點

如果是經常變換對焦點的使用者,應該會感到相當的不便利,因為正好放在正中間的選單,需要按上許久才能選擇到。

包圍曝光的拍攝

可以設定要+-的ev值

最高可以+- 2ev

DP1是一台定焦機種,為了一般使用者的變焦習慣,也提供了數位變焦來供大家選擇。

不過一般我是都關閉,與其讓相機切還不如自己回家切

也可以為照片加上錄音記事,方便紀錄

照片的色彩方面,也可以自由調整。
對比度、清晰度跟飽和度都可以設定



最高可以增減+-1,不過其實只有拍攝Jpeg才有作用,拍攝RAW是沒有作用的

色彩區域方面,也有一般的sRGB跟Adobe RGB可以選擇


拍攝的設定之外,尚有機器本身的設定,挑一些出來講就好:)

語言的選擇

拍攝後的自動快速檢視。
這對拍攝RAW來說很重要,因為需要等待一段時間,但是如果開啟的話,便可以在寫入的時候就檢視照片,不必等待完全寫入後才能觀看。

AEL按鈕也可以有一些個人習慣的設定

第二頁的設定

第三頁的設定

除了設定畫面以外,我們來看看照片的瀏覽畫面

這是最基本的拍攝時間與拍攝品質

切換後可以看到詳細的設定,包含曝光值、色彩設定、還有histogram,DP1的histogram是採用RGB三色分離來表現的

刪除照片的選項

按下menu後,有一些照片相關的選項可供調整

比較常用到的大概就是旋轉了吧?

可以將你的照片按照你需要來自由旋轉

選單與介面的介紹,在這邊告一段落,接下來我們來談談:DP1在操作、電子性能方面的實際使用感受
三、DP1在操作、電子性能方面的實際使用感受
稍微講完了外觀與基本的選單,在深入來探討Foveon X3與實際畫質之前,可以稍微來針對一些使用上的心得作簡單的分享。
機身質感:
在機身質感方面,剛拿到的時候,其實一直覺得DP1很像以前使用過的LX2,不僅僅是外觀相似,連
機身觸感也有相似。
初次拿到,原本預期是有點沉甸甸的重量,實際使用起來,雖然不至於說是輕飄飄,配重方面算是剛剛好。
但是在機身的鋼板方面,我個人是覺得有點薄,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重量的關係而有一些妥協,但實際使用上不影響結構的強度。但若是跟我目前使用的底片小相機Contax T3、Ricoh GR1s比較起來,著實是瘦弱了一些。

原圖
組裝品質:
組裝方面,我認為DP1除了質感營造的不錯外,組裝也相當不賴,不僅是按鈕的密合度、MF轉盤的靈敏,內建閃燈的密合度跟開啟瞬間的回饋力道,都塑造的相當不錯,的確有機會變成數位時代的著名小相機之一。
只是有一點點遺憾的,電源紐跟快門紐的塗裝質感比較差一點,要是同樣可以使用金屬材質應該會更好,快門回饋的力道也不是太另人滿意,有點廉價。
拍攝介面與操作邏輯:
整體來看DP1,DP1的選單以及拍攝時候的調整,是有比較不便利的地方的。舉例來說, DP1缺乏獨立或者使用者自定義的快捷按鈕,但其邏輯是將較為常用的選項放置在選單第一頁,這樣的立意是良好的,但是仍然有「使用者不一定就是這些選項常用」的狀況發生。
同時,也有一些重要的選項需要經過許多選項,到第二頁才可以按到,如:AF對焦點的選擇。
選單的遲滯,也不是很令人滿意,每個選項選擇之間大約有約0.5s秒的遲鈍,這並不像是處理器處理程序的遲鈍,而比較像是刻意營造的步調。
在快門與光圈的調整上,大致上約略在Canon S系列或者A系列調整的方式,不快,但是中規中矩。
反應速度:
反應速度是DP1相當致命的一點。DP1在使用上,有一些需要等待的情況發生。
AF自動對焦的速度並不是相當明快,在光線充足的時候,仍約需0.5秒以上到1.5秒,在光線不足的狀況,AF失效的情況相當明顯。以實際案例來說,我到美麗華搭乘摩天輪的實際拍攝,在車廂內是無法對到焦的,甚至在一般稍微昏黃的餐廳吃飯對焦便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必須依賴MF來彌補。
所幸,MF的節奏與反應非常明確,可以彌補AF之不足。
我個人的想法是這樣,有可能是DP1是Sigma第一次的數位小型相機,在即時預覽上,對於對比判斷邏輯的經驗稍嫌不足,或許我們可以期待未來軔體的改善。
另外一點造成暗處對焦比較不良的情況,則是DP1沒有設計對焦輔助燈,對於暗處的話沒有可以輔助的情況,造成許多情況都無法對到焦,當然輔助燈不是萬靈丹,但至少聊勝於無。
與糟糕的AF能力相比,DP1的快門遲滯能力相當優異,可以說是接近沒有任何遲滯,是我用過的數位相機裡面(不包含數位單眼)中最優異的。幾乎就是看到什麼按什麼。
這個優異的快門遲滯搭配起MF泛焦來作拍攝,幾乎是什麼題材所見即所拍。
寫入與處理速度:
這又是DP另外一個罩門,整體來看,我覺得DP1寫入速度算很優異的了,在4秒內可以把16mb的RAW寫入完畢,Jpeg的話一定在一秒以內。
但實際使用的結果,寫入造成的問題大概並不是等待寫入RAW的時間,而是拍攝後與開始寫入之間,尚會有約1-2秒的漏斗圖示處理,而這段期間並無法作任何事情,如果你要連續拍攝,在漏斗圖示結束後(也就是寫入燈開始閃),可以拍攝一張,但是光圈快門以及曝光補償都無法調整。
我認為這問題是稍微大一點的,在RAW的情況或許可以體諒這是我要Foveon X3良好畫質的妥協,但是在Jpeg部份就比較難以接受了,也因此發現這個問題後,我改變使用習慣大量的使用RAW拍攝,原因就在於速度上已經感覺比較慢了,那就放慢速度來享受Foveon X3 RAW帶來的優秀畫質吧!
其實我個人推測,或許也可能因為三層感光元件的特性,造成Jpeg跟RAW都需要處理,因此才需要漏斗的反應時間吧?
s4nd的站長曾說,這是一台很適合放鬆心情的機器,對我而言經驗也是類似的,其實DP1用起來很像以前的隨身小相機,漏斗處理時間大概跟過片時間差不多,景深表現/對焦距離的特性也很類似。以我個人立場,這是一台具有DC外觀的SLR,卻沒有SLR的性能,實際使用起來,對於日常生活可以掌握的不錯,但是卻跟過去的底片小相機一樣,多少有一些遺憾的地方。
電子性能方面,我們最後來看看電池續航力與LCD預覽的品質。
老實講,我認為DP1的賣點就是畫質,實際上不管是Jpeg或者是RAW的水準,DP1都表現出令人驚異的優秀水準,但是在電子性能上就是一個比較不佳的表現。
以電力來說,一顆充飽電的電池,續航大約是130-150張RAW左右,如果加上當天晚上有拍攝夜景長曝光等等較為耗費電力的場景,則會衰退到100張左右,以我8G的記憶卡而言,大約最多最多只能拍攝2G,我想這個狀況對於旅行,是有點問題的,以我去日本與新加坡的經驗,一天大約最多可以拍攝到450張以上(這還是電池沒電的狀況),如果以這種數量去評估DP1,我大概需要帶上3顆電池才能應付基本的需求。
LCD的話則是另外一個問題,或者應該講LCD的顯示不是問題。
那問題到底在哪裡?
DP1這片23萬像素的LCD,雖然有少許色偏,但是仍然不是問題,對於拍攝、瀏覽都很ok,那問題又出現在哪?
問題在於昏暗場景的預覽,此時LCD會開始出現大量的雜點雜訊,但是照片實際上又沒有這種雜訊,有印象了嗎?是的,這跟2003年那時候初期的數位相機很類似,遇到暗處的即時取景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曾經有一台Contax TVS Digital,就有類似的問題。
DP1的電子性能缺點幾乎在這邊講完了,可說是把醜話說在前頭,或許很多人看到現在已經大失所望,但是如果你能看完接下來關於影像的介紹,我相信,絕對你會對DP1深深著迷。
DP1的結論,我現在就可用一個句子來表達。
" Very very very very very poor electronic , extremely excellent image quality ! "
下一個部份,我們來看看關於DP1影像的種種:Inside D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