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S.本來想把有人的照片馬賽克的,又覺得像鬼很奇怪,請自動無視吧

另外中間有兩段影片不知道怎麼把Flickr上的影片直接貼上,就先放連結而已。其他註解:
小怪:我的130i的暱稱
Barry王子:我朋友

拿到駕照這麼久,一直沒有自己開過敞篷車,奧地利之行在因緣際會(心中小惡魔作祟

所有敗家的故事,都是這樣開始的……原本為了省錢,只訂了兩人行夠用的小車,但價錢卻沒有預期中實惠,一方面是沒有適用的優惠方案,再則這些年的物價與匯率上漲多少也難辭其咎。結果不知是吃飽太閒還是不甘心,訂完後還在那看啊看的(敗家大忌


本著對BMW的熱愛,加上平常開1系列很熟悉了,這次順利租到1系列的敞篷版(代號E88)正好一圓開BMW敞篷車的夢想,也能增加比較同車系不同車身型式差異的經驗值。比較可惜的是租車公司Sixt提供的並非柴油車款,也許是因為特殊車種數量較少的關係,而且柴油車款採購成本應該也比較高;念在這次旅程安排沒有拉太遠的車程,就心一橫接過鑰匙上路了!
仔細一瞧,鑰匙上註明的車型是118i,乃E88中最入門的款式,算是符合租用車的定位,雖然不像柴油款那般省油,至少也是汽油款裡比較不傷荷包的


118i的N43B20缸內直噴引擎,以及我們的引擎室保溫披薩

實際上路後感覺這具引擎的動力還不差,配合手排的傳輸效率,順順的加速到時速100公里以上不是問題,不會讓人感到重拖或溫吞。不過高速時就不是那麼有餘裕,而且超車時因為爆發力不強,無可避免的需要較長的安全距離,因此給駕駛的信心也就不是那麼充足。但這些遺憾在敞篷的E88身上都顯的微不足道,因為開篷時享受沈浸在清新空氣與優美景致中的悠閒,才是敞篷的真義啊!倒是低速起步時的韌性確實不如柴油引擎,讓我們對手排較不熟悉的Barry王子一開始常不慎熄火,要替118i說聲不好意思啦。
敞篷車的重點既然是開篷,從第二天上路開始,我們就把握任何可以開篷的機會努力上空



接近巒蕭後,深深覺得在風景宜人的地方開篷實在是一種享受,有點像融合騎機車與開車的感覺,既有騎車時與周遭環境直接互動的感受,又有開車時被車體圍繞保護的安全感,而且有椅背可以靠、有前車窗可以擋風,坐起來舒服多了,難怪這麼多人為之著迷。(當然….有些人可能更在意引人注目或吸引異性的功能,那又是另一回事啦。)

E88拜軟篷設計所賜,A柱並不需要特別往後延伸來減少硬頂的面積,不論角度或長度幾乎都跟台灣有的五門掀背版一樣,換來的好處就是頭頂上真的是一片~寬廣的天空,在一般駕駛姿勢就可以從眼角餘光感受大自然的環抱。不像之前去試坐Peugeot的硬頂敞篷車,因為是兩片式可收硬頂,A柱都快延伸到頭上了;若不抬頭或轉頭瞧瞧,乍看之下視野似乎沒有比非敞篷車開闊多少。如果像3系列的硬頂敞篷用三片式設計可能就好一點,但結構也會複雜許多。而且一般敞篷車為了加強車體強度會讓A柱變的很粗壯,這點在E88上也不明顯,可能原本車身結構即夠強健,又或許是省略安裝頭部氣簾空間的關係。E88與封閉車頂車型相近的A柱尺寸,讓視線被阻擋的機會減少,不只景致更佳、也更能放心享受彎道中的駕駛樂趣。
http://www.flickr.com/photos/motorsportszeta/3855139610/in/set-72157623669544456
接近帕斯特爾茲(Pasterze)冰河的路上,敞篷車與冰川公路實在是絕配~我們要一直開到前方山壁上的明隧道喔!

壯麗的帕斯特爾茲(Pasterze)冰河

冰川之旅結束後前往Gerlos的路上,換我坐到副駕享受,沐浴在傍晚的涼風中,看著頭頂上的雲彩薄暮,思緒不覺飄到遠方。奧地利行的回憶,已經和旅程中王子筆電常播的梁靜如疊在一起,看著這張照片,似乎蠻適合”會呼吸的痛”的曲調,只不過當時心情是很愉快的:)
有人說敞篷車是滿足男生有真實變形玩具的夢想,接觸過後實在深有同感,三不五時就想要玩一玩


因為收納車篷的空間是跟行李箱共用,所以開篷前要記得把行李箱頂部的收納隔板拉下,這樣一來行李箱會從305公升降到260公升,其實這時候的寬度跟深度都還ok,就是高度降低不少使得大行李會擺不下,還好拉下後勉強擠得進我的中型行李箱,王子的就擺後座啦。
一般說來軟篷的好處就是節省空間和重量,最明顯的例子是車頂較長的3系列硬頂敞篷,為了開篷行李廂會從350公升降到比E88更小的210公升,可見硬頂敞篷的體積仍然是個缺憾。相較之下E88關篷時還能保有305公升,基本的實用性是不會太差(掀背的1系列行李廂是330公升),只是後座椅背只能拆開一部份當通道不能全部打平,要裝大東西還是別找敞篷車吧。

準備好後開始變身!


接著後座與行李廂蓋之間的蓋版會打開(關篷時第一個動作則是打開這塊蓋版,活像打開超大的減速板),接著頂篷就折成四段收入車身中。順道補充一下,近看E88的軟篷,在窗戶上緣還有折縫出一道排水凹槽喔,相當細膩的設計。

最後蓋版蓋上,供車篷支架伸出的缺口也有遮板伸出關上,若繼續按著關篷按鈕的話四片車窗(是的,後面還有兩片三角窗也能獨立升降)也會升起以利於高速時的氣流阻隔。這張照片還可以看到我們裝上了選配的迴風網,開篷速度較快時就不怕風倒灌吹頭髮。
另外也可以看到後座的空間,放包包雜物很方便,坐人的話腳部空間勉強還可以,比較大的問題是外側肩部空間幾乎沒有,因為側牆直接就延伸倒頭枕外緣,所以坐的時候必須要側著身才行。因此嚴格來說E88比較偏向2+2座,跟3系列那樣真正的四座敞篷還是有差。除此之外因為等級與空間差距,E88沒有配備3系列敞篷上的座椅整合安全帶,安全帶支撐環坐落在硬頂車B柱的位置,要往後伸手去拉安全帶就比較不方便。

Barry王子為大家示範只升後車窗的樣子。
軟篷的另一個好處是重量輕,以我們的118i來說,1495公斤的車重只比五門六缸的130i多10公斤,如果一樣是六缸自然進氣的125i敞篷,則是比130i增加100公斤左右;對照3系列硬頂敞篷比coupe版增加超過兩百公斤的重量,只能說1系列採用軟篷應該是有它的道理。而重量減輕對車子最大的好處,便是減少對操控性與油耗的不利影響。回想起來,在沒有激烈操駕的前提下,118i的駕馭反應跟五門款沒有差太多,一樣車隨意轉,穩定中帶著靈活,感覺不出車身剛性有任何不足。而且可能因為開蓬和坐姿的關係,過彎時還覺得重心更低一些,有多那麼一點跑車的貼地感受。除此之外,不知道真的是歐洲路況太好,還是敞篷版與掀背版懸吊設定有所不同,亦或是輪胎的差異

沒有油耗的心理負擔,讓我們能在冰川公路上悠閒的跟著敞篷前輩直達天際~
http://www.flickr.com/photos/motorsportszeta/3838353959/in/set-72157623669544456/
接著補充一些小地方:

炯炯有神的大頭照,我們的118i沒有配HID大燈,算是配備上唯一可惜的地方。1系列雙門與敞篷的M大包在兩側的進氣口造型與掀背款略有不同,雙腎水箱罩的外上角也維持小改後的圓弧造型,但BMW EfficientDynamics特有的水箱罩後可動柵門並未出現在E88上。EfficientDynamics是BMW從1系列小改款後開始導入旗下車系的一系列節能設計,除水箱罩柵門外還包括像最佳換檔時機指示、引擎自動熄火裝置等手排車型才有的設計,但前者在我們的118i上卻沒瞧見,也許要從iDrive去設定,或轉速還不到?後者總算有機會實際體驗,感覺相當新奇有趣;作動時只要車子完全停止後排入空檔,再放開離合器踏板,引擎即會輕輕地關閉,同時空調音響等皆維持正常操作。再起步時搭配當地考量手排車操作邏輯的紅綠燈,在紅燈變綠燈前會先亮黃燈,這時踩下離合器打入一檔,引擎也會同時啓動,很方便又確實的達到省油的功效。而且我們還發現額外的附加效果,就是在某些情況下不小心熄火時,把排檔排到空檔踩離合器又可以自動啟動,或許仔細研究後可以更減輕開手排車的負擔也說不定。

尾燈除了LED光條外比較沒什麼。以租用車來說這輛118i配備還頗高檔,除了全套M Sports套件外,iDrive與真皮內裝都有了,幾乎可以說是全配。對於內裝也是外觀一部份的敞篷車來說,真皮內裝的確替車內質感加分不少,不論是手邊摸的到的門飾版、還是坐在底下的真皮跑車座椅,柔韌的觸感都讓人愛不釋手,而且似乎連椅背的支撐性都變好了,又是不可考證的差異感受。另外要推一下M Sports的六速手排,換檔行程短入檔紮實又不澀,可以說是這幾年來開過手排中的極品了!

iDrive導航帶領我們穿越夕陽下的山谷。

在BMW上課期間,不時有人說它真是一輛好車,我想除了敞篷在愛車人心中的加分作用外,1系列雙門兄弟檔E82/E88在國外的的高評價應該也是有目共睹吧。連一向對BMM沒好話的Top Gear主持人Jeremy,都認為135i Coupe是BMW造過最好的車而給了五顆星的評分,那些稱讚118i的人應該也不是隨口說說而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