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數差不多四十坪,網路使用300/100。
目前是使用rt1900ac,但是覺得不符合自己的需求。
會遇到不穩定的狀況。(不定時延遲及掉封包,2.4g網路不穩定。)
家中設備有 三台小米盒子,一個apple tv,五支手機,三台ipad,三台筆電,一台桌機,還有xbox跟ps4及任天堂ns各一台。
功能要求不多,不斷線,訊號穩定,能夠排程重開機就可以
預算一萬以內,用兩台串接或者單一台搞定都可以。
StussyXHuf wrote:
看起來大概5個人的...(恕刪)
這就是我說的MU-MIMO多人多機同時輸入輸出無線設備,
事實證明我4支手機都可同時測速300M不LAG還很平均跑測速,
樓主4K自然也沒有壓力

如今WiFi已經全面融入到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但相信大家獨有這樣的體驗,隨著無線路由器接入的WiFi終端越來越多,我們的無線應用體驗(速度)也會隨之下降。不過隨著802.11ac Wave2時代的到來,MU-MIMO技術將改變這種體驗。
那麼「MU-MIMO」是技術呢?其實從MU-MIMO的名字就能看出,其與802.11n時代的「MIMO」一詞頗有淵源。MIMO,即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輸入多輸出)的縮寫,MIMO技術可簡單理解為將網絡資源進行多重切割,然後經過多重天線進行同步傳送。其帶來的好處是增加單一設備的數據傳輸速度,同時不用額外占用頻譜範圍;此外,其還能增加無線訊號接收距離。可以說,從11g時代54Mbps的傳輸速率,到11n時代的300Mbps,甚至是600Mbps的傳輸速率,MIMO技術功不可沒。
但MIMO(也稱SU-MIMO,即單用戶多輸入多輸出)也有自己的缺陷——會產生MIMO間隙。簡單來說就是目前我們熟悉的無線路由/AP大都有3-4根天線,但WiFi終端通常只有1-2根天線。而採用MIMO技術的無線路由/AP同一時間只能與1個WiFi終端建立連接和通訊,因此WiFi終端很難全部占用所有傳輸信道,即無法占滿無線路由/AP的全部容量,這種差異就被稱為MIMO間隙。
而進入802.11ac 2.0時代(即Wave2標準,引入了MU-MIMO技術),MIMO間隙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因為MU-MIMO技術可在同一時間讓一台無線路由/AP同時將數據發送至多個客戶端(需要強調的是,WiFi終端必須也要支持MU-MIMO技術),即同時為每一個客戶端建立一個獨立的「空間流」。

MU-MIMO技術對比MIMO技術
舉例來說,目前支持4*4(每一條流的理論傳輸速率為433Mbps)11ac 2.0標準的無線路由/AP的整體理論傳輸速率可達1.73Gbps,當它與不支持MU-MIMO技術的1*1(1天線)WiFi終端連接和傳輸時,最高理論傳輸速率僅為433Mbps,同一時間其餘的1.3Gbps的容量都被閒置;而如果無線路由/AP和客戶端均支持MU-MIMO技術,那麼這台路由器就可在同一時間最多與4個客戶端進行連接和傳輸,這樣AP的總容量就被充分的利用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zh-tw/tech/59b5v3.html
而您之前新路由2跟小米路由器PRO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新路由2 SU-MIMO>>手機 SU-MIMO
小米路由器PRO MU-MIMO>>手機 SU-MIMO
您有沒有看到差異點,小米路由器PRO有MU-MIMO跟不支援MU-MIMO的手機,
自然跑的速度跟新路由2是一樣的,然而這還有個前提問題是那篇並沒有測試
多機使用下載上傳狀況,這我才根據你的疑問去更新去跑4支小米MAX手機,事實
也證明多機多用戶同時輸入輸出並沒有不平均輸出網速,但是單機測速的確是跑
不出來的,因為我的手機只有1T1R支援MU-MIMO,而有用戶直接拿三星S7
只有2T2R支援MU-MIMO跑出成績288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