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不在乎妥善跟後勤嗎..
我的回答是..我訂油車...只要會修車..應該多半會修..
至於引擎..有4年12萬公里保固...少說也能開四年..
過保後的事..過保後在說..誰知道他能在自己手上開多久..
試駕心得...
我個人不覺得避震過軟..還能接受範圍..可能GLC也不硬...
路感回饋是真的不錯..內裝不要跟進口車比..但同價格帶來說..算很不錯了..
配備更是頂到天..我2017大全配的GLC..在他車上..也差不多都有了..
不到GLC300價位的1/3有這些配備..真的挺佛的..
底盤..我個人感受不會輸目前的GLC..可能GLC本身也是有夠搖晃的..
缺點...
我個人的感受...冷氣..我覺得不夠冷..昨天試駕..開22度..沒有感受到冷氣的感覺..
而且昨天還不是特別熱...所以冷氣我覺得日後可能會滿糟糕
在來就是紐力...我個人覺得這車紐力確實很大..
大到會推頭...後座的坐感應該會有影響..
若是家裡有人怕暈車的..可能不會是避震的問題..
不過好像聽車友說..紐力好像可以請原廠調校???
這我比較保持客觀..
chujy wrote:
阿福大愛說笑啦,你專(恕刪)
今天有經過展間進去看了下。
造型設計上是很OK的,大陸的MG設計團隊,水準已經很有國際面。
靜態實車能挑的小缺失只就差在產品用料質感的一些小細節調整與精進。
例如電動尾門收合瞬間,它沒辦法有一致性穩穩地收合,會忽然強押收合。
中央扶手結構比較緊,日系車則大多採用簡單的塑膠快速掀/闔的結構體,如果沒有太高檔的收合機構,其實可以完全參考日系車簡單的機構模式就好。
塑膠射出件邊料,是普遍大陸製件的銳角。
歐洲設計較成熟的做法,會收R邊或倒C面,讓物料的收邊,不會太過簡單,用大陸的術語,就是質量次一點。
後行李箱收捲簾,捲收布料面較鬆垮,尚缺精致性。
供應商如無法做車廠常見的捲收料面,建議熱壓板雖然LO一點,但實用價值會好過於垮垮的捲簾。
引擎室打開,車體結構件鈑金厚度以國產車看還可以。
但目前各品牌國產車,看來看去,還是福特的用料最接近福斯類的歐系鈑金,紮實感還是差異很大。
但有些部位的產品組立搭配,卻又還頗有幾分高級車的調調。
例如愛快車義式風味的Sport紅色方向盤鍵、歐系的短排檔頭、按鍵開關組立霧面電鍍飾鍵等,仍然看得出車廠想仿造高級化的韻味是有企圖心的。
後座倒平,椅背算頗為平整。
以在車界做內外觀設計來說,它的車體設計是有到位的,不比日、韓車差。
內裝也還可以的。
關門聲也頗紮實。
這都是目前靜態賞車對實車的些許看法。
以89萬價格帶來說。
它給的,比CC多很多,帳面動力數據也較優異。
國產要找到C/P值來比的,可真不多。
但真的不適合用80~90年代英國路華車預期的想像,期望它能比肩當年同為路華的Land Rover、MINI這些目前其他英國車在各家車廠奧援下走向高端精品化來看待MG,那落差可大了。
畢竟那都是成本堆疊起來。
底盤、操駕就不清楚了。
等有機會路測,能小辣一下,大概能了解幾分。
但大陸車廠確實是日新月異的,不能用熊貓車當年的時空背景去看它。
畢竟我2018在廣州車廠,廣汽打造出的GS5,品質、開起來的底盤、動力,都是不差的。
GS4這類的當地長青車款,也是廣汽存活最熱賣的頭號戰將,實車也就跟日系、韓系比也不會太差。
GS7~GS8也都有上點檔次的水平。
MG現在的造車水平,也應不惶多讓。
再過個5~6年,調整到法系車的質感,可能是有機會的。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