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ersAlliance wrote:不曉得多久~沒再台灣...(恕刪) 謝謝玩家聯盟的支持,貴團隊也是台灣為數不多、為MODDER提供服務的優質商家。 有時候做MOD真的只能憑愛和衝勁,當愛走到盡頭的時候,是大家的鼓勵讓筆者繼續做下去。 本次很可惜沒能成為貴團隊的客戶,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使用你們製作的優質線材! 再次感謝願意欣賞本作品的所有讀者,筆者會盡我所能地將拙作的製作過程一一呈現。四、Case MOD 1 機殼改裝的第一階直接就是動刀動槍的作業, 為了給放不進機殼的水冷排足夠的空間、改善散熱條件,切割作業是無法避免的。 使用的工具是電動磨刻機一把,護目鏡、口罩、耳罩、紙膠帶、CD筆。 和上次說好玩的不一樣,這次的作業真的會弄出一大堆金屬粉塵和戴奧辛... ... 想進行類似作業的玩家請務必做好防護並在通風處或室外加工。前置冷排 首先是前置水冷排,機殼原本只能容納到31.5公分的高度, 本次使用的Alphacool NexXxoS XT45280厚排長度則約在32.5公分。 採取的作法是把底部的鋼板開個洞讓它延伸到底座的空間裡。 在底部開出14.5*4.7的長方形孔洞以安裝冷排。 以切割輪慢慢地割,光這個四方形就用掉了快10片切割輪。 雖然如果有電鑽和線鋸的話作業起來會輕鬆不少... ... 但是筆者就只有這麼一把電磨。 切下來後改用磨砂輪修邊,把鋒利的部分盡可能磨掉。 最後則使用U型膠條封邊,1mm*5mm。 這裡是暫時弄上去好做試安裝,可能的話底下切過的地方還得塗一層防鏽漆。 就可以將冷排從底部像這樣插進去了。 這樣裝有個缺點是和風扇的鎖孔對不到,不過我不想把整個底部都挖掉,所以打算之後再想辦法固定冷排。進、排風改善 DS200的正面和頂部都能夠分別支援12和14公分的風扇, 雖然方便,不過實際使用的時候會像下圖這樣擋住不少進風空間。 這邊將用不到的12公分風扇鎖點做切除。 此外,筆者也打算移除機殼上方與後方的蜂巢狀沖孔,稍微改善頂部冷排的風壓並且減少噪音。 頂部不整個挖掉,多少保留一點結構好支撐冷排。 12公分孔位切除。 移除沖孔,後方同樣使用U型膠條封邊。 看起來稍微清爽了些。上置冷排 這孩子在頂部冷排的安裝上也稍微有點問題, 首先後面的鎖扣會卡到、右前方的音訊I/O突出的一角也是。 電磨改上壓克力用的切割輪,把前面的PCB多餘部分,以及鎖扣都割下來。 之後才發現不只鎖扣、上蓋後方也會頂到,所以只好一並挖個凹槽出來。 ... ... 拿電磨切塑膠真的超臭的Q_O 無事完成,上蓋闔上了。試安裝 本階段的MOD主要目標是把冷排裝進去,接著要測看看與風扇的搭配狀況。 背面。 頂部,實際安裝位置比預期的稍微偏後一點,不過出水口勉強能拉得出來,過關。 正面,看起來是相安無事, 不過其實有兩個止水頭鎖不上去、忘了把頂部的止水頭需要的高度算進去。 之後可能得要連5.25吋的位置都挖開好把冷排提高一點, 或者真的把整個前置水冷排位置下方的底板都割掉了。小結 今天的進度到此為止,接下來幾天會繼續進行機殼的改修、並且逐步加入痛PC的元素OvO! 向廠商訂做的東西差不多都寄來了,和卡秋莎見面的日子也不遠了(轉圈圈
佐鳥かなこ wrote: 謝謝玩家聯盟的支...(恕刪) (我曝光了XDD)樓主真的是非常用心再分享自購MOD器具到小型攝影棚, 且樓主應該還是大學生的樣子?咱倆的出發點是相同的~~~我們起初與樓主一樣, 只是個愛玩的業餘玩家話說~UL工廠的呂X是俺的徒弟原再南京設點, 現已回老家了~有什麼需求或技術支援都可以PM我咱們11/08見賣個葫蘆~~~
PlayersAlliance wrote:(我曝光了XDD)樓...(恕刪) 難怪那位先生提出來的資訊需求和玩家聯盟的拍賣頁規定的那麼像(笑 嗯,目前還是學生,有需要再找你喔~ 11/8號的可能趕不上了也說不定,不少事情耽擱到了。巧克力3052 wrote:國內少見高水準的MO...(恕刪) 謝謝支持! 我也相當期待當天能看到各種MOD機殼呢,在台灣這種機會比較少。朦朧鳥朦 wrote:排隊等您出清這組水冷...(恕刪) 哈哈哈,可能很難吧,這次玩得有點太大把了,不用到壞掉為止感覺過意不去。roammal wrote:期待壓克力側板的到來...(恕刪) 謝謝支持,已經在著手進行囉~
(早午餐之圖) 這一次隔了比較久才更新,除了切割片用完了、壓克力加工比預期的還要不順利之外, 之前買水冷配件的時候沒有算好導致筆者意外斷炊也是個主要理由( ;-;) 這次的內容主要是接續上次把沒有修改好的部分處理完、以及內部壓克力飾板和側板的基本加工。前置水冷排 接續之前的作業,把前置冷排底下的鋼板全部切除,以便安裝風扇並且固定冷排。 把切除範圍擴大了一圈,作為安裝防割膠條的緩衝。 接著便使用櫃子裡翻出來的調合漆為經過加工的部分進行防鏽處理。 機殼使用的鍍鋅鋼板(SECC)在經過切割失去表層保護之後,幾乎立刻就會開始生鏽,因此這個作業不能馬虎。 不是很喜歡這種黏答答的油漆,不過筆者手邊也沒有別的塗料了 ˊ ˋ飾板加工 如果沒辦法做到完美的走線,那麼就把它們藏起來吧♪ 本部分製作5.25吋、冷排、硬碟、主機板底部、電源、以及主機板背板的飾板,除了藏線之外也提供主要的裝飾空間。 使用的材料為3mm壓克力板,工具有電磨(切割用)、電動起子機(代替電鑽)、壓克力刀、CD筆、尺規。 使用捲尺測量內部空間,然後在壓克力上畫出需要切割的範圍。 有轉折的部分使用電磨做切割。 作業沒過幾秒,筆者的小陽台便落得細雪片片... ... 不過是燒塑膠的味道。 除了會產生壓克力碎屑之外,有些耐溫比較低的壓克力板用電動工具切割時會熔化,購買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 筆者之前用剩的壓克力板就是這樣... ... 一切下去熔渣就噴得到處都是。 這種的就只好用壓克力刀慢慢刮了。 側面飾板、電源擋板切割完成。 主機板背部鋼板也打算用飾板修飾,遮掉不必要的出線處以及開孔。 本來打算整個背板都用飾板蓋住,不過M6F的ROG Armor已經把背部空間都佔滿了,所以便只做側面出線孔到冷排之間這段。 鑽呀鑽,用起子機把銅柱位置的固定孔給鑽出來。 加上5.25吋擋板、硬碟架擋板,飾板的切割就完成了=D飾板包覆 飾板自然不會用透明的直接上,那樣就失去意義了。 況且以筆者的素人手藝來說,連要把壓克力的邊緣切得漂亮都成問題(笑 這時候就得仰賴包裝材大人了。 本次使用的包裝材為碳纖維布,又稱為卡夢(Carbon),具有獨特的紋路和優秀的包覆性。 因為具有透氣性與熱塑性,一般在做貼皮時常遇到的氣泡和曲面包邊問題在它身上都不會發生。 筆者買到的是亮面細紋的產品,要是紅色可以再深沉一些就好了。 碳纖維布的表面紋路除了裝飾性之外,同時也具有透氣效果。 本次使用的產品包含背膠, 對準貼上去之後使用熱風槍或吹風機在表面吹過一遍,氣泡就會隨著纖維布的收縮而從透氣紋路裡被擠出來。 飾板除了主機板背板之外使用紅色做搭配, 將硬碟架的兩片飾板用L型鐵和雙面膠黏合之後一起鋪上。 簡單俐落的直角包覆=D 這張圖可以看到碳纖維布背面的獨特紋路,它就是使用這些紋路做透氣。 將出現孔劃開向內包。 包好的飾板使用... ... 「超炫鍍鉻飾條」進行收邊(笑抖抖 這是用PVC邊條上表層銀漆的包邊材,本來好像是用在機車上,這次剛好拿來做壓克力邊緣的收邊。 話說回來開口跟老闆說我要那個超炫鍍鉻飾條的時候真心羞恥到不行wwww 像這樣把需要的部分黏上,就能做出閃亮亮的邊緣。 5.25吋的擋板這邊筆者要下點小功夫,沒錯,目前出現的第一個真理高中主題LOGO!(終於) 用30度刀片慢慢戳出來,在表面留下鏤空的圖案,準備用來打燈。 希望之後可以發揮預期的效果OvO 飾板都做好囉~ 電源上蓋因為還得做比較多開孔,所以先不包。壓克力全景側透 側板的部分筆者打算直接把一整塊5mm壓克力板放上去,表面再貼上透明貼紙。 這時候的問題就是怎麼做固定了。 簡單地在四個角鑽孔之後使用手鎖螺絲做鎖固當然是最簡單的方法, 不過在那之前,筆者先參考了Corsair 760T等類似的全透機殼,嘗試了使用強力磁鐵+金屬掛勾的方式做固定。 加工前的側板以及文具行購得的強力磁鐵、電線整線掛勾,用於黏著的膏狀強力膠。 強力磁鐵的尺寸為10*10*2mm,小小一個但是被兩片夾到的時候還是很痛(ゝω・) 用上五個的話基本上就足夠撐住整片側板的重量了,掛勾只是輔助,就像左手一樣。 先在側板上挖出和磁鐵一樣大的凹槽,深度大約抓在2~3mm之間,留點上膠的空間。 不得不說電磨真的是新手MODDER的好夥伴,除了不能鑽金屬之外各種奇怪的要求大都能靠它解決。 這邊使用圓柱磨頭慢慢磨到需要的深度,然後就能上個膠、把磁鐵嵌進去囉。 這些整線掛勾原本使用泡棉背膠,稍微有點厚度不太適用。 所以筆者先將背膠清除乾淨,直接用強力膠來黏。 黏上去之後大概是像這樣,用掛鉤的部分和機殼上原本的孔位定位,主要靠強力磁鐵做吸附。 在貼上貼紙之前先用牛皮紙膠帶保護一下邊角... ... 才不是為了把磁鐵和掛勾後面醜醜的貼面遮起來呢。 至此,這階段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了。 休息一下,讓筆者準備個小結吧~小結與試裝 將基本部件安裝上機殼、前方與上下面板也同時歸位,終於開始有個大概的樣子了。 雖然側面飾板的紅色有些太亮,不過整體的紅黑兩色搭配效果還算可以接受。 側板的底部遮得比較高,主要是為了把主機板下方的音效I/O、風扇線及ROG裝置連接線一並做遮蔽。 從這邊可以發現底部的結構和底板之間稍微有點縫隙,大概是膠條和底板支架卡到了,之後得修它一修。 內部結構,前置冷排終於正常安裝, 5.25吋的擋板因為沒算到風扇的關係設定的太長了,稍後也得磨掉多餘的部分。 鍍鉻邊條的接縫嗯... ... 這傢伙不行了,再不快點想些辦法的話。 剛才提到的擋板,基本上是直接把最下方的PCI-E插槽蓋住、把主機板底部的線材都藏起來。 之後可能會視狀況稍微壓低一點,但這下方也會用來安裝水冷馬達,所以需要比較大的空間。 頂部冷排的出水口空間相當侷限,如果不移除後方的12公分風扇,水路的調整就需要多費點功夫。 上蓋的部分如果使用原本的上蓋將會沒辦法出風,之後大概會對隨機附贈的沖孔上蓋做點加工來使用。 背面的風扇倒是過得非常快活,由於少了沖孔的關係,噪音和風量都十分漂亮。 正面安裝的是ROG Front Base,有在考慮要不要用黑色碳纖維布做點美化。 最後是安裝側透板的效果, 剛撕掉保護膜的壓克力板真的是美到不行♡ 不過右上角稍微有點凸起,稍後可能要用熱風槍坳一下板子或是想辦法固定。 到這裡MOD1的部分就結束了,幾乎所有作業都是第一次嘗試、前前後後大概花了十幾個小時。預告 接下來會進行MOD2的部分,主要是把裝飾性的部件安裝上去,進行主題性改造。 除了一些軍武風格的裝飾品之外,就是要貼上側板的透明貼紙、背板的LOGO等等。 做完之後大概就會直接開始進行水冷改裝了,也不一定會不會合併成一篇發出來。 謝謝支持這個計畫的所有網友,也歡迎提供各種建議與討論。 願意忍受這傢伙製造的噪音的親愛鄰居們,能夠沐浴在溫柔地提醒筆者早點睡的敲地板聲(並沒有)中是筆者一生的幸福。 我們下周再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