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Shen wrote:
施振榮看好西門子得利
明碁收西門子的爛攤子
請看清楚文章....
明基(2352)在台灣高科技產業界一片驚呼聲中,正式將歐洲科技大廠西門子旗下虧損連連的手機事業納入麾下,此豪舉立刻讓人聯想到宏碁(2353)在1998年與西門子PC事業(後由富士通買下)擦身而過的景況,以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和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在看待聯想買下IBM PC事業,或是TCL買下阿爾卡特(Alcatel)手機事業時所抱持「還好當年沒買下西門子PC事業」、「高難度整合與高管理風險,將嚴重考驗企業的消化和管理能力」等見解,形成強烈的對比。
施振榮身為明基董事,且近30年來一直是泛宏碁集團對外購併的靈魂人物,對此合作案有決定性關鍵影響,施振榮在接受本報電話專訪時強調,現在與當年宏碁放棄買下西門子PC事業的時空不同,明基和宏碁這幾年來已擁有足夠的國際營運人才和購併經驗,有能力面對購併國際企業所帶來的挑戰和衝擊,更重要的是,BenQ必須藉此才能在全球品牌手機市場突圍,借重Siemens品牌效益更可幫助BenQ LCD TV和光碟機等品牌事業更上層樓。以下是施振榮接受專訪的內容摘要:
廣告
問:就您的見解,為何明基非買西門子手機事業不可?您始終堅信品牌事業必須可長可久,且不能躁進,難道明基無法以自己的力量,讓BenQ在全球手機市場更上層樓?
答:這真的很不容易,全球手機市場已經由Nokia、Motorola、Sony Ericsson和Samsung等國際大廠各自雄霸一方,這些大廠對BenQ來說都是難以撼動的強敵,也就是說,目前全球手機市場並無可以讓其他業者趁虛而入的「縫隙」。
宏碁能夠在全球PC市場持續創造佳績的重要關鍵之一,就是惠普購併康柏所牽動的全球性產業動盪和混亂,這是宏碁獲得的珍貴縫隙,對明基來說,現在全球手機市場並無這種態勢。
問:您先前在談論聯想購併IBM PC事業時曾指出,產業變化與惡化及人才流失的速度,遠快過合併企業改善體質的速度,現在回想當年宏碁未成功買下西門子PC事業值得慶幸,買TI NB事業若非蘭奇的歐洲團隊留下來,也是全盤皆輸,但是為何您現在認同此合作案?
答:我還是抱持這樣的看法,沒有改變,不過,宏碁過去走的路可以讓後進者有放心依循的信心,明基和宏碁是台灣極少數擁有較多國際化營運人才和足夠購併處理經驗的大型企業,能夠以更快的速度和效益,來減少因購併和2家企業磨合而產生的損耗。
而且,西門子提供給明基的資金,可彌補損失,這點很重要,西門子在品牌和技術優勢,也對明基未來幾年經營BenQ- Siemens手機事業有相當幫助。
問:未來台灣企業若想尋求更上層樓的機會,是否便可以考慮購併國外企業等方式?
答:這是方法之一,台灣企業的營運效益一般較高,這是優勢,但是一定要量力而為,必須先清楚衡量自己有多少能力,可以消化和因應新增業務、人才流失和資金損耗等問題,也要確實了解價格是否合理,絕對不能只為了一些可能但不見得會實現的想法,而花太大代價,當然,儘可能不要找規模太大的企業。
問:當年為何未成功買下西門子PC事業?
答:當初我和宏碁經營團隊確實認為,只要由我們來經營西門子的PC事業,一定可以利用我們的經營能力,來提高西門子PC事業的營運效益,但是西門子最後並未答應給宏碁如明基買其手機事業所得的資金,來填補宏碁的損失,因此,在考量未來幾年仍將持續虧損,且惡化速度將快過我們的經營績效等因素下,最後便放棄此機會。
問:您認為明基買下西門子手機事業後,何時可看到具體成效?除手機相關業務和營收外,明基透過此購併案還能獲得哪些助益?
答:先盡快打平且達到損益平衡最重要,從財務成效等層面來看,至少1年內一定還會面臨虧損,想要立刻完全改善現在的虧損情況並不容易,不過,momentum(氣勢)很重要,只要維持動力減少損失就等於賺錢。
我個人認為等到使用Siemens品牌5年的期限到了才打平就太慢了,必須盡快在2~3年內達到損益平衡,才能對明基產生更大幫助。
另一方面,明基未來5年可以藉重使用Siemens品牌的機會,大幅提高BenQ在全球3C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和形象,也就是說,除了BenQ手機外,此合作案的最大附加價值是可以讓BenQ LCD TV、光碟機和消費性電子產品,在最短時間內躍升全球知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