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刪) -勿點-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運算音訊

Omar22Dec wrote:
蘋果官網宣稱連結蘋果生態以外的藍芽設備沒問題,不過花了一萬八只能得到普通雙聲道音訊,沒辦法享受引以自豪的H1空間計算.....


運算音訊還是有超優的通透模式可以用 XDDDDD
如果為了通透模式的話 ... (沈思)

因為我手上也有pixel 4a我就拿來連了,
播放Spotify同一首歌,Pixel 4a輸出表現差了iPhone一大截..
也就證實如同我前面所說的,給非蘋果用戶使用就變成了普通藍芽耳機

而且切換超級麻煩...
我要重新切換配對模式給Pixel 4a用連線後,
要切回iPhone時,需要重新配對....囧....不能直接連了

所以Pro Max建議是蘋果全家餐的使用者使用才會有最大功效

( Pixel 4a支援下面規格 : HD 轉碼器:AptX、AptX HD、LDAC、AAC)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其實分享文都要寫價錢(恕刪)


如果只能走藍芽USB外接方式連接(我之前有買一個藍芽USB,想說連Airpod到PC端)
但是連PC後的音質爛到我無法接受
(我雖然可以接受Airpod等級,但是使用藍芽USB接到PC端只聽到那種無限低階有線耳機的水準,且有雜訊干擾聲)
如果PS4/5也是需要外接USB的話,我回去先用Airpods pro先試試.
原本是打算用看看原本Airpods Max的充電線(USB端)去接PS5 USB孔
否則就是轉3.5後直接接手把上的3.5輸出.
補充原文

關於音質補充
KKBOX Hi-Fi整體音質會柔順不少,優於Apple Music跟Spotify
但是如果是普通來聽的話,其實Apple Music就可以了,
處理上高中低音會分離的會更仔細..

也就是在乎聲音柔順感更好的話就是KKBOX Hi-Fi
串流音樂庫的話Apple Music > Spotify

這都是同一首歌測試狀況下交替使用的聽感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 溫度表現


目前室溫18度
聆聽40分鐘後溫度表現如下


耳罩接觸皮膚的地方溫度應該跟耳朵的累積溫度差不多~
31.5度
而耳機本體的溫度約25.4度



拆下來看也差不多是如此.介於25度左右~

純網狀那邊遇冷空氣散熱比較快,所以忽略22.6度這個數值


鋁金屬的溫度也大約是25度那邊


這是室溫18度的狀況下測試~
也就是說,夏天的話悶熱在所難免的~

而因為機身溫度跟耳罩內溫度相差六度以上,
那麼中間的空隙形成水氣的機率就大很多

[評測] 輕奢無線降噪耳機 - AirPods Max - 關於內部潮濕


先說內部潮濕這個不是空穴來風,而是確實有的事情
我必須說明這是一個設計上可能沒考量好的事情,
這只能經由更改外殼由金屬變成塑膠才能稍微改善....
但應該有比其他耳罩會更減輕悶熱感...
畢竟金屬的散熱性很快

我大致研究了一下設計,只要戴久了就會潮濕的問題....
我是沒有到有水珠的狀況,但大略可以摸到濕氣...
位置都會在耳內正上方比較多,所以我墊上了衛生紙

墊了二種方案,改善效果都還頗明顯的...




但這種方法有個問題,整個音質會變悶
所以蘋果很妙,
在腔體設計是在耳罩內形成一個空間...
塞上衛生紙就是這個空間的空隙...擋住了音質就會大為改變....

所以說我又默默的把衛生紙取下,因為會大大的影響音質~
說不定蘋果有不得不這樣設計的理由,可能是基於運算音訊的必要性.

所以當外面空氣冷,跟耳內溫度相差太多時,
這個空隙可能是暖空氣碰到冷空氣的地方,
硬生生的就形成水氣了

以上面熱影像的結果看來應該會差距到6度以上~
耳朵如果又流汗的話,那麼水氣就會累積更多了~
譬喻一個很像的狀況.就是嘴巴對著眼鏡哈氣.馬上就出現霧氣了...
這感覺上是差不多的.
耳朵的熱量就像哈氣一樣~金屬上的溫差高達六度以上..
就自然而然形成霧氣,哈久了,就變成水珠了

大致上應該就是這種情況
所以每半個小時過後使用,可以拿下耳機透氣,
每個小時檢查看看水氣情況~剛好也讓耳朵休息一下.


以上補充內文說明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補充原文關於音質補充KKBOX...(恕刪)

加分了
Omar22Dec wrote:
問題出在電腦電源供應(恕刪)


PS5的3.5孔在手把上!
所以線的距離就是手到頭這一小段

電源供應器呀, 我之前為了PC端聽音樂就使用外接DAC了
USB線為了抗干擾直接上 AQ Diamond DBS.
就把干擾問題解決了.
PC端就不挑了

目前PS4/5的電源線也是訂製的8字頭電源線.以前玩Fubar DAC時代無聊訂做的約5k一條的純銀電源線..比Fubar還貴
HDMI也是AQ家的Audioquest HDMI Chocolate
(沒上Diamond,因為HDMI現在視訊方面,Chocolate等級以上的差距不大.)
Omar22Dec wrote:
問題出在電腦電源供應器。這太多人有經驗,不見得是耳機自己的問題。(一般非發燒級的耳機線材包覆性很差,擋不住電磁波干擾。藍芽的發射和接收器本身也是壓縮過程,tm也自毀一部份)
電腦本身就是一個聚集磁波和各式雜訊的大雜燴。別去想了,能搞定的話 那些改裝和線材費用可以額外再多買2套電腦!🤣

P.S 只要需要連接實體線的方式我不予考慮。
一個是電視沙發的坐距,另一個是家裡毛小孩給我走來走去,扯到線就麻煩😂
P.S 因此這麼多年下來,除了只買過手機用耳,機之外我沒花錢買過任何耳機 。引述我上面說過的,拿Hi end設備效果來挑選耳機是自討苦吃。就算能接近,差不多二十幾去了


其實這就是我原文所說的~
藍芽耳機聽個方便~

Airpods的成功就是簡易連接、穩定性強、延遲性低
他的成功從來都不是音質

蘋果在Airpods Max的考量也是如此,
在原本的優勢下另外建立運算音訊的特點~
這個定價都不是面向普通市場面的定價...

通常大概就是讓給我們這種iTunes Movies買了上千片的蘋果全家桶設備使用者有更深的體驗.
(我大概買了一千三百多片的影片,裡面大多有支援4K+杜比視野+杜比全景聲)
因為串流播放我更好收藏跟隨時看~
我拿著iPhone也能看,拿著iPAD也能接著看,轉到Macbook還是繼續看...
開啟電視用Apple TV繼續看..

這期間都用一個Airpods MAX就可以立即無縫接軌上面配備...
這就是蘋果要給的體驗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至於連接線只能訂購原廠那一條轉接線
其他線都無法使用....估計線裡面的DAC晶片是經過特殊設計的

啥,連3.5mm的線都只能用原廠
hjk1045 wrote:
啥,連3.5mm的線都只能用原廠


這個在國外開箱時,都已經有說明了...
因為那條線裡面有個特別的DAC晶片

所以如果用電腦就是下面這個過程,

DAC -> 耳擴 -> 再來DAC一次這樣
那麼就是中間的轉換過程就是會損失掉了.

加上原廠那條線超級細,感覺在類比傳輸上也是不用太想什麼高音質了....
所以買這個耳機基本上我就沒考量過有線這件事情了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這個在國外開箱時,都(恕刪)

還好無線模式聽起來蠻不錯的
yuxian wrote:
[評測] 輕奢無線降(恕刪)

謝謝樓主分享, 還有做簡易的測試, 的確蠻用心的!
小弟也有入手, 不過小弟是木耳, 所以單純是覺得音質還不錯, 也從來沒有全罩式耳機
在做工上的確也如樓主說的, 阻尼那塊做得不錯, 至於價位真的因人而異, 我相信更高階更貴更專業的耳機絕對有
主要是聽完是否適合自己!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