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個月CES時,很多廠商不約而同發表了一些最新的穿戴裝置,有手錶類型的,也有手環狀的,或有的只是一個小小的配件,型態很多,而且因為型態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功能。雖然我們常聽到穿戴裝置穿戴裝置,但現在最常見,種類最多的也是手錶跟手環,功能大多用來紀錄你的活動時間、運動成績、睡眠時間跟吃了多少東西,然後會有個安裝在手機上(尤其是iPhone)的App,你就可以在這App上看你的紀錄、趨勢,讓自己知道自己活得好不好,對自己的鍵康到底都最了什麼事...之類的。其實拜感應器科技發達之賜,這種產品已經存在很久了,或手機根本就可以做得到了,只是既既然是要紀錄活動,那還是輕便的手環或小配件較比較好,帶著手機做運動還是有點小累贅,所以有心想紀錄的話,手環還是比較適合的產品。
這陣子是用了Jawbone的UP24這個算很知名的產品。上一代UP手環台灣也有代理,這一代UP24最主要的改進就是之援用藍牙同步資料了(上一代還要插3.5mm接孔才行),因為無線,隨時想同步就同步,方便性就高很多,如果有在注意這產品,也比較推薦UP24這一代。
不過它的價格要149.99美元,換算下來也要4500多,對一個配件來說算比較貴的,台灣也會代理進來,但價錢還不知道,有興趣的可以再多注意吧。
另外UP24要搭配專屬的UP App來用,但這App目前只支援iOS,Android用戶可能稍等一下了。
■ 手環開箱&外觀的功能 |
UP24的外觀構造一眼就可以看完,重點是內在的感應器,不過電子產品經常是越小、越薄或外型什麼都看出不來的最難做,我們先從開箱開始。
包裝跟手環的外型一樣,都很簡潔,一眼就可以看到產品。也把幾個產品重點印上去,包括使用藍牙4.0這個最重要的改變。UP24有黑跟亮橘(也有人說柿子紅)兩種顏色,右邊有個小標籤告訴你這手環的大小。


UP24有S、M跟L三種尺寸,S長度約是14~15.5公分、M是15.5~18公分、L是18~20公分。包裝上有這樣一個塑膠片,可以讓你當場把手套進去試大小(包裝上真的還蠻細心的)

美國官網上也有很貼心的有個預先測量大小的範本,購買前可以先量一下找到適合的大小
我(女生)這次試用是戴M號,戴起來大概是這樣,不喜歡它在手腕上晃來晃去的話,還可以往上推。

M的實際量一下約22g重。

包裝裡除了手環,還有一個本簡單的使用手冊,跟USB充電轉接頭。

UP24的外型跟上一代(UP)幾乎一樣,但還是有辨別的方法...
一個是手環上有印這是UP24。

二是UP24的橘色(柿子紅?),這是上一代沒有的顏色,所以看到橘色的就知道它是UP24。
三是手環上的花紋,上一代是人字型的紋路,UP24則是一條一條的。


(上一代的借一下官圖....)

四是充電接頭的樣子....拔開手環上的這個蓋子,可以看到這個充電接頭,乍看以為是3.5mm接頭?錯了,上一代的才是3.5mm,新的UP24則改成2.5mm了。

接上包裝附的這個轉接線就可以充電,上一代的3.5mm接頭兼具了插進手機同步紀錄,以及充電的功能,新的UP24則是透過藍牙同步,所以這接頭的任務就單純是充電用了。

充電接頭是UP24上一個有功能的...部位(好奇怪的用詞


UP24可以紀錄活動,跟睡眠內容,但手環怎麼知道你什麼時候醒著,什麼時候睡著了?
它不會自己知道,要你告訴它,就是長按這個按鈕來切換...手環下面有指示燈,用太陽跟月亮的符號來告訴你現在是那個模式。

長按是切換,短按一下是Check現在的狀態,所以如果你醒了,但忘記切換回活動模式(太陽),那UP24裡的紀錄可能就會呈現你睡了24小時...,反之,睡覺時忘記切換,那當天的睡眠紀錄可能就是0小時~
其他關於這個按鈕的作用,還有切換到秒表模式(StopWatch),跟小睡模式(Power Nap),這兩個模式是什麼後面來看,這裡先整理一下關於這按鈕,和如何切換的組合...
◆按一下:Check現在的狀態,是活動模式(awake),還是睡眠模式(Sleep)。
◆按兩下但第二下是長按:切換到秒表模式。
◆按三下但第三下是長按:切換到小睡模式。
◆長按:切換活動/ 睡眠,或從任一狀態回到活動模式(awake)。
然後相信大家也發現到了,UP24沒有螢幕,能顯示的就是太陽跟月亮這兩顆指示燈...那其他模式怎麼看呢?
看手機...在UP App的首頁上會有小icon顯示。

手環上還會顯示其他訊息嗎?
基本上沒有了,沒能顯示時間,也沒能顯示電量...
電量還好是因為充滿電時,手環上的太陽指示燈會一直亮著,而當手環剩下10%電量時,手環會振動通知你該充電了,太陽指示燈也會慢慢閃爍提醒。
若要確實知道電力,跟預估可用時間,就到App裡看。UP24內建32mAh的鋰電池,官方有提到UP24充滿電後可以連續用7天,嗯..試用起來是差不多,程式預估的可用時間也蠻準的。

但是沒顯示時間...不是一定要,但有的話會更方便。
不過可以顯示時間可能會多耗電,所以這是在「使用時間 vs 多一個方便功能」之間取捨的問題,是不是缺點這看大家的接受度囉。
這裡也有點好奇大家會需要從這種手環上看什麼東西呢?可以在回覆裡討論看看囉..
手環是什麼材質呢?
官方有標示是低過敏性的TPU橡膠,試戴這陣子是沒有流很多汗,但既然防潑水,耐用性應該是有的,但這陣子用下來也發現較不耐髒,看完報紙手上有油墨再摸就沾上了,不過用沾水或清潔酒精的濕布可以擦掉,如果覺得常會弄髒的或許可以選黑色的。
■ 手環裡面有什麼? 紀錄些什麼? |
在看手環裡有什麼之前,覺得先小知道一下手環可以做什麼,比較好理解整個手環的樣貌,UP24可以...
--設定想要的走動跟睡眠目標。
--紀錄走路:距離、時間、消耗多少卡路里。
--紀錄睡眠:睡眠時數、深淺時刻、清醒時刻。
--紀錄飲食:吃了什麼、多少卡路里、掃描條碼連線資料庫查詢成份。
--紀錄心情。
--設定智能鬧鐘:在最佳時刻叫醒你。
--小睡喚醒:在最佳時刻喚醒你。
--碼表模式:標記其他種運動鍛鍊的時間。
--閒置提醒:久未活動時提醒你。
--趨勢:每日紀錄整理成圖表。
--尋找手環。
要做到這些功能,就要透過手環內的感應器來收集活動時,跟睡眠時的紀錄,然後再把這些紀錄傳到手機的UP App裡,用他們自己的一套運算法,化成看得懂的數字,累積了一段時間後,還可以計算出建議的最佳睡眠時間,然後延伸出智能鬧鐘、小睡喚醒...之類的功能。
於是感應器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零件,手環裡內除了感應器,還有處理器核心、電池、振動器、記憶體及藍牙4.0...幾個主要的零件,手環裡的記憶體可以儲存9個月份的活動跟睡眠紀錄。
UP及UP24都有和Motion X這家提供感應器/ 解決方案的公司技術合作(這家還蠻知名的),但找不到資料說是那一項技術,不過MotionX自己也有MotionX 24/7這個功能類似,紀錄活動和睡眠狀況的App,應該有蠻深度的技術合作吧。
UP24裡有三軸加速感應器來紀錄活動,可以紀錄每天走路的數量、步幅,還可以偵測速度跟距離,但比較好奇的是紀錄睡眠的功能,它可以紀錄哪時候熟睡,哪時候淺眠....難道是偵測腦波嗎?不然怎麼知道...
因為實在很好奇,既然問不到原設計師,就爬一下官方文章,結果在Jawbone的論壇上有看到解釋提到,人的睡眠過程裡都是熟睡跟淺眠間隔交替進行著,UP24便是監控你睡眠時身體有沒有細微的活動、振幅、頻率,動作有無一致性...等,來判定你是熟睡、淺眠,還是有醒來。
我後面也有紀錄,介紹軟體時再來看看UP App紀錄出來的樣子...
=====自問自答時間=====
還有些比較零散的特點不知道怎麼鋪陳出來,就用自問自答的方式帶出好了

Q:UP24有防水嗎?
其實有,不過是防潑水,不是防浸水,下雨、洗手濺到水、海邊玩水..這些還可以,不至於弄壞,但官方也有註明,游泳、衝浪、進蒸氣房...等就不行了,主要是UP24不能整個泡到水裡,所以要洗澡泡溫泉這類的最好也拿起來。(淋浴時還是會怕怕的,我還是會拿掉...)

Q:上一代的UP有支援Android,新的UP24不行嗎?
是的,目前UP24只支援iOS,Android的新版App還在生。
但其實要說明一下的是,現在你到Google Play上也可以下載到UP的App,不過是1.4版的,可以搭配上一代UP用的,而支援藍牙同步的UP 3.0版還沒在Google Play上架,於是目前Android手機還不能拿來和UP24搭用。主要是同步的問題,Android上這個目前還叫你插入耳機孔來同步,但問題是UP24已經變成2.5mm插頭,不能插耳機孔來同步了,所以UP24無法使用。(但上一代的UP是可以的)

這種手環硬體上最重要的要求不外乎尺寸小、重量要輕、傳輸資料方便、電池夠用、耐用可防水。
UP24不用卸下手環,可用藍牙無線同步資料,前三項都有符合;
電力的話,滿電可用7天是蠻夠用的,但我沒比較過其他沒螢幕,又有藍牙的手環可以用多久,所以不知道7天算很棒的,還是一般,這裡就不評論好壞。
至於耐用防水,可防潑水但不防下水,所以還有進步空間。
但試用之後發現,其實軟體設計跟硬體設計同樣重要,沒好軟體來呈現,硬體收集再多紀錄也枉然。
■ 和UP3.0搭用 |
手環紀錄的東西,要傳到專屬App裡才能解讀跟分析,就是UP這個App,這裡安裝了最新的UP3.0版,就來看看手環和App怎麼搭用吧。
第一步要把手環和iPhone配對
新的手環要開使用之前,要先和iPhone配對,UP24有藍牙了,所以可以用藍牙和iPhone配對,過程都是自動搜尋,很快就可以完成。



接著就開始做一些個人化設定(這樣才可以幫你算消耗卡路里),資料不外乎就是性別、身高、體重、出生年月日這些,填寫完之後,它會告訴你像你這樣的人,平均每天會走多少步、睡多久...不知道這些資料是哪裡來的,可能是眾多UP使用者的平均統計吧。


進入程式的第一步,它會請你每天的睡眠跟走動目標,上面會有建議目標,跟平均目標。我很喜歡UP App裡的一些清楚的解說,比方這裡就有告訴你,平均是我們UP用戶計算出來的現況,建議則是專家意見,這樣設定目標時也比較知道是要量力而為呢? 還是挑戰自我..睡眠時間我大概無法達到專家建議了,就設定個比一般人好一點的目標盡量試試囉,走動呢~這要督促自己,所以先設定個專家建議吧~

UP程式設計的特色蠻圖像化的,用語也很人性,一打開的首頁是這樣,上面就是你今天的睡眠、活動跟吃了什麼的紀錄,詳細內容馬上就來看~

是說如果iPhone的藍牙一直開著,那UP24就會一直和手機保持連線,如果是正在使用UP App,那1分鐘會自動同步一次,如果UP App在背景執行,那就是每隔20分鐘會自動同步一次。
那如果把iPhone的藍牙關掉,手環還是照常紀錄,當你再把藍牙打開時,手環和iPhone就會自動連線後同步了。

前面有提UP24手環+UP App可以做什麼,這裡複習一下。
--設定想要的走動跟睡眠目標。
--紀錄走路:距離、時間、消耗多少卡路里。
--紀錄睡眠:睡眠時數、深淺時刻、清醒時刻。
--紀錄飲食:吃了什麼、多少卡路里、掃描條碼連線資料庫查詢成份。
--紀錄心情。
--設定智能鬧鐘:在最佳時刻叫醒你。
--小睡喚醒:在最佳時刻喚醒你。
--碼表模式:標記其他種運動鍛鍊的時間。
--閒置提醒:久未活動時提醒你。
--趨勢:每日紀錄整理成圖表。
--尋找手環。
這些紀錄都是在App裡呈現,下面就來看一下囉
這是App一打開後的畫面,上面紀錄了你的睡眠長度(紫色)、走了多少步,做了什麼活動(橘色),以及吃了多少卡路里(綠色),每次打開都會是今天的紀錄,我這裡是因為要方便說明,所以抓了其他天的畫面,上面的百分比就是達成你設定目標的百分之幾了。

試用的時候覺得有一個奇妙的心理是...因為不想打開手機後看到一個很難看的數字(比方都下班了達成率只有10%之類的),所以就會想說多走一下好了...人家坐電梯,我就爬樓梯,或多走一站公車...之類的,於是就默默的達成運動的目的了...(<<只有你會這樣想吧...)
走路的這是隨時都會自動紀錄的,睡眠紀錄的話要手動切換到睡眠模式才會有紀錄,飲食則是比較麻煩,要像寫日記一樣,全手動紀錄。
首頁往下拉可以看到用時間軸呈現的,最新的紀錄。

往上滑就看到卡片式的,紀錄多就以前做了什麼事...

往左往右滑又各有不同的選單,後面來看。


還有一個比較可愛的功能是一早起來開始今天的活動前,可以紀錄一下心情~


紀錄活動
每個紀錄點進去後可以看詳情,都是用時間軸的方法來紀錄,還蠻一目了然的。
比方先看活動,可以看到你從什麼時間到什麼時間有活動紀錄、總活動時間是多長、消耗多少熱量、過去7天的統計...等。耗卡路里這些是根據你輸入的身高體重年齡...等來計算的。


手指在上面滑還可以看詳細的,幾點幾分走很多或走很少。

走路會自動紀錄,那別種運動呢?也可以~如果想要特別紀錄某段時間做什麼運動,程式畫面往左滑,就可以看到一個秒錶功能,啟動秒錶功能之後,這段時間的活動就會被單獨紀錄跟計算。


剛才的紀錄裡有看到一個跑步的小icon,就是我那時候的跑步紀錄,點一下icon進去可以看更詳細的資料,跑了多久、距離、時速、消耗的卡路里...等。


這裡紀錄了跑步,那其他運動呢?它這裡的邏輯是先開秒錶紀錄時間,事後再編輯,所以你做了哪些運動,就是事後再選,選擇不同的運動,消耗的卡路里跟紀錄內容也不太一樣。



你的這些運動紀錄也都可以貼到Facebook或Twitter分享。

如果更有目標一點,App裡也有活動提示功能,走慢多少步之後提示通知一下,有個小激勵吧。

它有一個覺得還有人性的「閒置提醒」功能,就是你可以設定多久沒有活動的話,手環就振動來提醒你~像我們上班時間經常就一直坐在電腦前沒在動,有心想要好好做健康管理的話,有這提醒功能就還不錯。這功能就算沒有和手機藍牙連線中,還是會有提醒的。

如果有在慣用其他運動App的人,這裡面也可以讓你跟其他程式連結。


比方我這裡和RunKeeper這個程式連結,那我在RunKeeper裡的一些跑步紀錄,比方軌跡紀錄,就也可以在UP裡顯示,並算出距離、時速、卡路里...等簡單的資訊。


如果你要跟專門的運動App相比,比方Nike+、單車或其他跑步App相比,它紀錄的東西算比較簡單的,但小編自己是覺得UP24的定位是在幫你作持續而且每天的紀錄,跟運動App那種有運動才有紀錄的,片段片段的比較不一樣,即使沒有運動習慣,你也可以知道你每天做了多少活動,而且因為是自動紀錄,不會因為你沒開App而漏了一段,對沒記性的是比較人性的設計吧。
紀錄睡眠
睡覺前把手環切換到睡眠模式,它就會自動紀錄你的睡眠狀況,結果看起來是這樣,它紀錄了熟睡跟淺眠的時間、躺了多久後入睡、中間清醒幾次、時間...等。


前面有說過它是紀錄你睡覺時微小的動作來判定你是淺眠還是熟睡,還是起身了...其實我都不記得自己有起身這麼多次,我懷疑有的應該只是我比較大的翻身,或是把手伸出來,被紀錄成起身了吧..下方也有過去7天的長條圖。(中間有幾天空白的就是沒轉到睡眠模式所以沒紀錄...

這是紀錄,但因為每個人的最佳睡眠曲線不太一樣,解讀的話可能就有賴專業人士了...
而且睡眠感覺要看長期的紀錄,程式裡有個「趨勢」的功能,也是用長條圖把每天的紀錄做統計,讓你對照著看。
它有上下兩欄,你可以自己選擇上下欄各顯示什麼,比方我這裡上欄是顯示總睡眠量,下欄顯示熟睡量。


然後你可以選要看一天一天、每週還是每個月的統計,比方我這裡選了2/10~16那一週,上欄顯示我這一週總共睡了31小時,下欄則顯示這31小時裡得熟睡時間是8小時24分...不過這樣的比例正不正常可能就要看一些專業一點的報導了...我也不知道,但我總是覺得睡不飽就是了

小睡喚醒&智能鬧鐘
關於睡眠,UP裡也有一些小人性的功能,比方有充電小睡鬧鐘,跟智能睡眠鬧鐘。
充電小睡鬧鐘是當你想趴著或小睡一下時,喚醒你的鬧鐘,但它特別的地方就是它會根據你的睡眠紀錄,計算出一個你最適合的小睡長度,然後時間到手環會振動叫醒你。如果想自己設定睡多久也行,它的小睡片刻最長45分鐘,最短27分鐘,但小睡前記得打開這功能...想睡更長的話...設手機鬧鐘好了。


據說在淺眠後醒來比較會覺得神清氣爽,而智能睡眠鬧鐘這功能就是在你設定時間前的那段淺眠時間中,手環會振動一下叫你起床(應該是叫你準備起床了...因為通常會賴床...),設定完之後它會把設定同步到手環上,要等這個步驟完成。
這我有試,早上手環有振動一下,但因為我有設定1小時沒活動振動提醒我...結果導致我搞不清楚是哪個設定在震...而且因為還很想睡所以手環震完還是不管它繼續睡...



進食紀錄
進食紀錄大概是它最弱的一個功能吧(至少對台灣來說)。
不管是減重或運動App,吃了什麼大多都要自己記得輸入做紀錄,UP也是,首頁裡有個餐盤icon點進去做紀錄。

它其實是有食物資料庫的,所以打上名稱後,它會自己連線去找有沒有相關的,但資料庫看來是英文日文的,也有中文,看起來像是香港或大陸的,台灣很多食物小吃找不到,或者麥當勞要打英文才能在資料庫裡找到。




為什麼要從資料庫搜尋呢?因為要它的營養資訊啊,比方喝了一杯星巴克摩卡,你就會知道它有多少卡、多少脂肪、多少碳水化合物...之類的。有這些資訊,至少在算吸收多少卡路里時比準,消耗了多少也比較有參考價值。(其實它也可以掃條碼的方式,直接帶出這食物的營養資訊這些,不過台灣的東西大多搜不到)


所以只好手動輸入,超商或連鎖店還查得到營養標示,但一般外食或自己煮的真的不知道這些,所以飲食紀錄這種只能盡量囉。


一整天的紀錄就像這樣,如果有輸入的話,就會統計出總共吃了多少,或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跟其他種營養攝取量。


有在督促自己每天要喝多少水的,也可以在飲食紀錄裡打進去,不過覺得喝水這個可以分開紀錄像比較好,這樣可以顯示今天喝了幾杯水這樣,提醒自己喝足夠的水也是很重要的啊~
都可以再手動加
前面這些如果當時沒紀錄到怎麼辦?其實也都可以在事後加,比方記得自己幾點到幾點做了什麼運動、昨天吃了什麼...,甚至睡眠也可以事後加,比方午睡忘了切到睡眠模式就可以事後手動加,但事後加就沒有深淺睡眠這種紀錄了。


長期紀錄後看趨勢
活動、睡眠、飲食三種紀錄,就寫成了你一天的基本健康日記,一天天累積後,就可以到前面提到的「趨勢」功能裡看一段時間下來的統計,前面看了睡眠的統計,其實你想要看什麼的統計就選什麼,活動紀錄也可以,比方這張就是看2/10~16那週攝取了2979卡路里,但共消耗了11122~歐耶!! 感覺減肥有成嗎?才怪,攝取量少是因為紀錄沒能好做,事實上很多吃了多少卡都不知道。

或是這個上欄是總運動時間12小時,下欄設定看消耗多少卡路里,活動12小時只耗掉11000多卡,實在是...根本沒在動吧!!! [怒吼]

UP24的功能大致就是這樣,其實它還有「團體」這個功能,可以把也有用UP的朋友加進來(會自己從FB及手機連絡人搜尋),在裡面分享紀錄...不過這個我這次沒有試用,內容是什麼就先不能報告了...


前面也提過,UP24紀錄了你一整天的活動、運動、睡眠、飲食,比較是生活的、持續的日記式紀錄,跟一般運動App或運動紀錄、訓練的配件比較不一樣,即使是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也可以用,不會因為經常中斷運動而漸漸沒在用(也有跟朋友分享的功能,但看來不是太大的重點)。
而且UP App寫得不錯,把這些平常根本不會注意的舉動一個個化成數字、圖表、目標...等很容易理解的東西,讓你很清楚知道自己忙忙碌碌中,做了多少活動,或是睡覺的節奏是不是很亂...之類的,每天紀錄也等於每天關心自己一下,其實還蠻好玩的,尤其在UP24這一代,打開程式打開藍牙就無線自動傳輸資料,等於使用手機間就同步好了,相當的方便...不過最重要可能還是恆心吧

但沒有螢幕會是個問題嗎?
自己是想要看時間時就會覺得好可惜它沒有螢幕,但其他的東西就還好...因為一開始就知道它的定位跟功能就是盡量減少使用步驟跟麻煩的紀錄手環,所以對於它沒有跟手機連動什麼其他,或沒螢幕能顯示更多資訊,就還可以接受(電量就每次跟手機同步時看一下就好了,甚至5天檢查一次就行了,所以沒螢幕顯示電量是還好)。
但如果是想要智慧手錶的人,又希望智慧手錶有運動紀錄功能,那UP24就真的不足了,不過功能越是包山包海,電量就越會是個挑戰,這就看大家對手環/ 手錶這種東西功能的取捨囉。
所以真的很期待蘋果的iWatch(先姑且稱之好了)...不是說他們找了時尚、運動睡眠紀錄...等領域的專業人士進團隊嗎,所以很期待iWatch會怎樣把這些東西合一又不會讓耗電造成使用上的麻煩。
這裡比較可惜就是時間關係,沒有跟FuelBand比較一下...
台灣也預計會代理進來,有心想做日常運動跟生活節奏管理的,看到時候價錢怎樣或許可以參考看看。(突然覺得穿戴裝置很明顯是下一代會比上一代好很多的一種產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