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國內的遊戲開發團隊,肯定有許多玩家第一個推崇新興公司「雷亞遊戲」。毫無疑問雷亞的作品從《Cytus》、《DEEMO》到《Implosion》一款比一款精緻亮眼,充滿遊戲性,但如果要說台灣「只剩」雷亞還在努力,就有些埋沒其他同樣仍在開發之路上披荊斬棘的團隊。以此為出發點,Randal這次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獨立團隊與他們的遊戲作品,希望大家能給予這些有志者更多關注。

◎《地城戰棋 Dungeon Clash》 |

遊戲類型:戰略卡片 開發團隊:Nomads 作品平台:iOS / Android 推出狀況:已上架 |
《地城戰棋》是獨立團隊Namads所推出的第一款作品,也讓這個僅有三名全職成員的團隊一舉打響名號。全職成員只有三人,當然開發過程有許多非全職的協力人員,而開發中美術幾乎全數外包。在剛落幕的台北遊戲開發者論壇上,受邀上台分享的Nomads遊戲製作人炎羅直白表示,美術表現毫無疑問不是《地城戰棋》的強項所在,琢磨調整後呈現給玩家的「有腦自動戰鬥」戰略玩法,這個核心樂趣才是Nomads選擇在市場上決勝的武器。不過以我個人的眼光來說,《地城戰棋》在美術方面的表現雖然看得出成本有限,呈現上其實已經達到相當不錯的整體水準。
《地城戰棋》是以棋盤格進行兩軍攻防的戰略遊戲,第一印象會讓人想到日本大廠Gungho推出的《Summons Board》,但玩法上其實相去甚遠。「有腦自動戰鬥」與「不需要鍛鍊角色」是《地城戰棋》用以與檯面上主流卡片作品區隔的兩大重點,遊戲主旨為收集更多更強的卡片、組成20張一組的牌組後上場戰鬥。

戰鬥中我們需要做的是在召喚回合中考慮每個卡片的攻擊範圍,去決定召喚的位置,進入戰鬥回合後場上單位會自動互相攻擊打出結果。每回合能召喚的卡牌由牌組中隨機抽選兩張這一點增添了運氣要素,讓整體更為休閒。操作上單純但考驗思考,戰場變化也相當豐富,雖然是戰鬥是自動進行但確實非常考慮玩家在戰鬥上「有腦」。

已於6月上架推出的《地城戰棋》於iOS/Android雙平台都能下載進行遊戲,由於Nomads團隊人力有限,Android版本尚有部份需要解決的問題。
◎《怪物殺機 Zombie Hazard》 |

遊戲類型:射擊防守 開發團隊:7QUARK酷樂石 作品平台:iOS / Android 推出狀況:9月預定 |
7QUARK是一群在遊戲產業有著相當開發經驗的製作者們,聚集在一起成立的團隊。成立至今已推出上架的作品計有卡牌RPG《超弦少女》、橫向捲軸動作遊戲《空手哥!吉拉》、休閒益智作品《懶得連連看》等,以手機平台為主要戰場。現階段7QUARK正主力推行的作品為開發已經來到最後階段的休閒風射擊防守遊戲《怪物殺機 Zombie Hazard》。

如同美術風格與怪物形象帶來的印象,《怪物殺機》是一款結合「可愛動物玩偶」與「殭屍」的異色卡通風作品,一群被遺棄的玩具希望回到主人身邊而化身殭屍,為了保護自己與家人你拿起各種槍械,抵禦動物殭屍們的來襲。遊戲操作非常簡單,點擊手機螢幕就能進行射擊,不同的槍械有不同的射擊感與功能。造型可愛(又恐怖)的怪物們身上也會有特別脆弱的「弱點」,透過射擊找出弱點,擊退一關比一關凶狠的殭屍大軍。

《怪物殺機》目前已在開發最終的調整階段,預計將於9月份推出。
◎《#PIXS::TD;》 |

遊戲類型:科幻塔防 開發團隊:響箭工作室 作品平台:WebGame / Mobile(預定) 推出狀況:近期推出 |
開發一款遊戲,究竟需要多少人力?這個問題根據開發流程的差異與產品規模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只靠一個人要開發遊戲作品絕對不是天方夜譚,國內外都有著憑一己之力挑戰市場的一人開發者。這款科幻塔防遊戲《#PIXS::TD;》就是由響箭工作室的製作人小望獨自包辦企劃、程式與美術。不過響箭工作室也不是從一開始就由小望一人獨自開發作品,團隊過往推出的《鱷魚吃小豬》系列當時由三名成員共同製作。

《#PIXS::TD;》這個遊戲名稱包含了程式語言的意象,整個作品風格是以點陣風美術呈現科幻感的電子世界。遊戲舞台設定在一個被電子怪獸「PIX」所佔領的電腦世界中,玩家扮演的是高超的駭客,以各種技巧去抵禦這些橫衝直撞、毀損電腦世界的資料怪獸。實際的遊戲進行是一款數條路線的縱向塔防遊戲,與一般塔防不同所有的防禦手段都是非永久的,各種防禦技能的使用時機與位置都是對抗「PIX」怪獸的重要關鍵。

目前處於調整階段的《#PIXS::TD;》目前已有釋出能自由試玩的Demo,預計將於近期推出WebGame版。
◎《浮士德的噩夢》 |

遊戲類型:懸疑解謎 開發團隊:白鼠遊戲實驗室 作品平台:PC 推出狀況:Steam綠光已通過 |
獨立團隊製作遊戲,手上擁有的資源和大公司完全無法相較,如何分配利用有限資源呈現面面俱到的成果是難解的課題。當然,集中力量使某個方面特別突出,成為特色是獨立遊戲常用的策略。如同這款懸疑解謎作品《浮士德的噩夢》,靠著質感特出、典雅中帶有濃厚異色感的美術表現,加上格外用心的音樂,成功確立懸疑解謎作品的關鍵重點-氛圍。

《浮士德的噩夢》是一款懸疑氣氛、冒險解謎類型的作品,玩家扮演主角「伊莉莎白」在父親遺留的大屋中遊歷,尋找真實與自我。遊戲進行的架構主體是以「RPG Maker XP」這個平易好上手的工具構成,在搭配令人印象深刻的美術圖像、音樂演出同時,劇情內涵文本大量融合引用了歌德、白遼士與古諾等名家的《浮士德》作品元素,遊戲內等待玩家接觸、解明的各種謎題則充滿哲學意象,進行遊戲同時也刺激玩家進行各種思辨。

《浮士德的噩夢》預定將於8月14日於官方網站開放下載,Steam方面已於6月底通過綠光計畫,未來也將於Steam上架提供。

◎《rollTurtle!》 |

遊戲類型:橫捲動作益智 開發團隊:kirafu's game 作品平台:iOS 推出狀況:年內預定 |
《rollTurtle!》的開發者kirafu's game其實也是個一人團隊,這款作品正是由Kira一人獨立完成。不過對Kira而言,雖然參與開發的只有自己,但他絕對不是只有一個人,背後支持著他的太太與兒子桐寶都為他帶來力量。在投入獨立開發以前,Kira任職於國內不小的硬體公司長達10年,兒子桐寶的出生是令他決定離職開始新事業的轉捩點。為了能一邊陪伴兒子成長,一邊進行一些有意義的事,Kira成了獨立開發者。
《rollTurtle!》是一款橫向捲軸進行的益智過關作品,如遊戲名稱所示我們將控制一隻可愛的烏龜在關卡場景中靠著「滾動」進行移動。至於…為什麼這隻烏龜身體一直滾,頭卻沒跟著轉就別太在意了,遊戲嘛,不用太為牠的頸骨擔心


仍在開發中的《rollTurle》目前以iOS上架為優先目標,未來也有登上PC甚至Amazon Kindle等平台的規劃。《rollTurtle!》預定在年內於iOS推出。
◎《說劍》 |

遊戲類型:武俠過招 開發團隊:日頭遊戲 作品平台:iOS / Android 推出狀況:年內預定 |
有多少朋友對《策馬入山林》這款聲名鶴起的作品還有印象?樸素但充滿韻味的畫面表現、單純直觀卻變化豐富值得反覆練習的馬上騎射戰鬥、流暢而令人無法自拔的樂趣,看上去簡簡單單的作品玩起來卻一點都不簡單。一年之後,《策馬入山林》的開發團隊日頭遊戲正著手開發全新作品,預定於今年內推出《說劍》。這款以武俠高手之間過招的刀光劍影結合水墨筆觸而成的作品,不管在表現方式上或遊戲進行概念都做了驚人的嘗試與挑戰,打破所謂「武俠遊戲」的框架與範疇。

《說劍》如同遊戲名稱所呈現,是以「劍」為主軸的一款武俠題材作品。而與一般概念中所謂的武俠遊戲有著十萬八千理的概念差距,在《說劍》的遊戲畫面中我們看不到任何一個拿劍的俠客,甚至也看不到一把劍,但是卻實實在在的讓我們體驗一場又一場充滿刀光劍影的對決,與及仗劍而行的江湖故事。以水墨筆觸所呈現的「刀光劍影」就是《說劍》構成畫面的方式,新穎而大膽,在乍看極為抽象的表現手法下引領玩家跟隨劍影,走進武林。遊戲具體進行中玩家將會隨著操作引導,讓敵我雙方的舞劍軌跡進行各種交鋒,隨著故事的推進會有越來越豐富的操作變化。

目前仍在開發階段的《說劍》,日頭遊戲還沒著手準備宣傳用的影片或其他素材,所以很可惜暫且只能以靜態圖片的方式讓大家一窺《說劍》的樣貌,相信不少玩家看著圖片對具體遊戲玩法仍然一頭霧水。《說劍》在Game On Weekend等獨立開發者展示活動中提供的試玩受到相當多好評,對這款作品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持續關注日頭遊戲公開更多訊息。

《說劍》預定將在年內完成開發並推出上架。
◎《Monster Medic》 |

遊戲類型:合作射擊 開發團隊:TernTek 作品平台:iOS 推出狀況:年內預定 |
《Monster Medic》不管在題材表現還是遊戲方式上都相當別開生面,是一眼就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從遊戲名稱和畫面第一印象來看,Randal一度以為我們扮演的Medic目的是擊敗體內的「怪獸」,但事實上開發者TernTek所設定的故事,我們的目的其實是駕駛飛船進入巨大的「寵物怪獸」體內,擊敗有害敵人拯救怪獸的性命。強調「2人合作」的遊戲方式讓《Monster Medic》在操作方面也相當特別,同一台平板裝置上,兩個玩家將各司其職通力合作,才能擊敗遭遇的敵人達成目的。
控制飛船的兩名玩家在冒險過程將合力操作著飛船的移動、攻擊、維修,與各種技能的操作,由於所有操作都在同一個平板畫面上進行,兩人的默契好壞會帶來各種歡樂的遊戲情況,作為派對遊戲相當不錯。根據遊戲進行的狀況,這也可能成為所謂「友情破壞」的類型,這不是真的在說玩下去友情就會破滅,而是交情好到能互扯後腿的朋友間可以玩些正常合作以外的花樣,讓氣氛更High。


《Monster Medic》預計將在年內推出。

本篇挑選作品的標準單純是Randal最近個人接觸且印象較深的團隊與遊戲,這裡僅僅只是台灣投入獨立開發團隊中的冰山一角,當然還有更多雖然本篇沒有提及,同樣非常值得接觸的獨立團隊作品,並不是只有收錄在此的才是佳作,未來有機會還希望再介紹更多獨立團隊與遊戲給大家。台灣的遊戲產業發展至今也有數十個年頭,來到最近幾年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玩家感嘆著台灣在遊戲開發領域的表現陷入低潮。且不論整個產業氛圍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業界中仍有許多熱血分子,這些人或許仍在大公司的團隊中打拼,或許和本篇的開發者們一樣獨立進行挑戰,不管是哪一種都極為願意投注熱情與心血,為玩家也為自己打造心目中的理想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