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樣一個萬眾矚目的新技術產品,本來Randal盤算該用實況分享的方式開箱,一邊與大家互動。但是礙於我們實際取得產品的時間、還有一些HTC VIVE合作夥伴Vavle方面要求的保密限制,有許多內容其實得等到4月5日晚上22:00後才能公開。幾經考慮後我們決定折衷以影片開箱的方式和大家分享。

雖然沒做成實況直播,但錄影的動態開箱也算是我們首次嘗試的型態,請大家務必賞光看看~當然也請盡量給我們意見!對於這個開箱內容有任何疑問也歡迎回文詢問喔。
HTC VIVE Mobile01 開箱影片:
當然,我們做了新型態的開箱分享,還是得照顧一下不方便或懶得看影片的大家。接下來我們還是會以圖文的方式和大家分享說明一次HTC VIVE製品版包裝內有些什麼東西。至於已經拆過的包裝也不好裝回去,想看「開箱」這個部份的大家請往上頭的影片去吧。


HTC VIVE產品盒裝的內容物,攤開後總共有著這些東西。其中絕大多數其實是線材,主要分成頭戴顯示器本體、定位用的Base Station與控制器三部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項一項的說明一次每個部份的功用。

首先來看看頭戴顯示器本體,大家最有印象的不用說是一堆坑坑洞洞的正面形狀。其實這些坑洞都是一個一個的感應器,會直接感測到Base Station發射出來的鐳射光藉此運算出頭盔的定位。關於整體外觀大家已經看過太多次也有自己的想法,就不多作評述。

側面的樣子,前方的顯示器是主體所在,上方和側面主要是頭帶與線材。顯示器內除了機械外還預留了相當大的空間,所以看起來很有厚度,不過實際上並沒有特別重。

寫著VIVE的頭帶連接處是轉軸設計,可以符合各種不同的頭型與配戴習慣去調整頭帶。頭戴本身直接以鬆緊帶搭配魔鬼氈黏貼的方式讓配戴者能輕鬆自行調整鬆緊。

可能有朋友注意到頭盔正面偏下方有個鏡頭,這個鏡頭在使用中可以透過控制器上的按鈕切換,去顯示出外界的狀況,讓配戴者不會真的完全跟外界隔絕。在Steam已經發表的用來玩非VR遊戲的「劇院模式」中,也能透過這個鏡頭去拍攝鍵盤滑鼠所在位置。

「你想要的話,有這個鏡頭你帶著VIVE吃麵啊什麼的都沒問題。」來自HTC工作人員原話。

一個沒有直接使用過很難注意到的地方,在頭盔上方寫著「HTC」的區塊其實是可拆卸的上蓋。

這個上蓋打開後,露出的是HDMI、USB、電源線與音源線四個從本體連接出去的線材接頭。沒錯,HTC VIVE的線材其實是可拆換式的,線材毫無疑問是耗材的一種,一旦故障毀損或是年久舊化就需要更換來維持傳輸表現,未來在HTC網站或專門店也會有這些週邊線材零售。

等等,下面好像寫了什麼…

.................老闆,寫這裡誰看得到啊!!!

關於VR使用現階段最多人顧慮的毫無疑問還是傷眼問題,HTC官方的建議是30分鐘為單位適度休息,自己的眼睛還是要自己顧好別太硬來啊。
接下來往裡面看看,頭盔內側是兩個解析度1K的顯示器,分別對應左右眼,除此之外是預留空間。

預留給什麼?就是眼鏡啦,像Randal自己也是眼鏡族,如果每次用VR還得戴隱形眼鏡就太麻煩了。換個角度看深度是相當足夠的,幾次試用的經驗,只要不是太奇形怪狀的眼鏡直接戴著使用VR都是沒問題的。

直接和臉部接觸的海綿護墊也是可拆換式的,畢竟吸了汗什麼的肯定讓人不太愉快,用久了也會舊化。可拆除了可清洗也可以直接換上新的,或許講究的人在共用VIVE時還會準備自己專用的。


購買VIVE時的盒裝中直接有一個備用的替換海綿護墊。

把頭盔拿起來轉角度看看,發現了一個轉動的開關。推測是用來調整畫面視距的調節開關,因為每個人的視野對焦距離會不太一樣。這部份與HTC官方確認後會再來更新。

本體我們剛剛看的接頭部份延伸出四條線材,其中三條長達5公尺的是HDMI、USB與電源線,這三條需要統一接到轉接器上,另外一條比較短的則是音源線。

音源線方面直接是一個汎用的3.5mm耳機孔,基本上雖然可以接喇叭但是這裡肯定是接耳機,因為聲音表現也是VR體驗的一部分,透過耳機聲道呈現的聲音方向性相當重要。VIVE盒裝內也有附贈一組簡單的耳機。

USB、HDMI與電源線雖然很難認錯,上面還是很貼心的標上指示,橘色邊框也是防呆的一部分。

接下來看看這個轉接器,基本上VIVE的頭盔線材一定要經過這裡,直接接上電腦是不行的。因為兩面都有HDMI、USB和電源孔,在VIVE方線材該接上的一邊標上了橘色提示。上頭其實也有刻上小小的VR、PC。

另一頭的樣子,盒裝內另外有附上接PC用的HDMI與USB連接線,左邊則是電源孔。至於多出來那一個?HTC官方表示暫時保留大家的想像空間沒有正面說明。

接下來是被網友說很像刷條碼機


大家最疑惑的肯定是上方的圓形結構,究竟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其實理由非常的直接,為了精確的定位。這個圓形結構與頭盔正面一樣有許多小圓凹槽,都能接收從Base Station打出的鐳射光,然後讓電腦算出位置情報。做成圓形的意義在於能定位出的不是一個點而是整個立體結構,所以我們在使用VIVE時,虛擬視野中能完全精確的顯現出控制器的位置。

主要操作界面上有著一個小圓(不是魔法少女)按鈕、一個大圓(也不是派出所長)按鈕以及控制器開關,中間的大圓按鈕除了能按壓外本身更是一面圓形的觸碰板。(影片裡面我說成螢幕了,居然沒剪掉可惡!


另一邊則有一個板機按鈕,比較奧妙的在握把處的灰色按鈕兩側都有一個,這其實是用來達成「緊握」這個動作的按鈕。至於每個按鈕都是些什麼功能,就要看第三方設計的軟體怎麼運用了。

握把下方這條帶子不用說,是環繞在手上防止體感使用太激烈時把整個控制器丟出去的。


HTC VIVE的控制器要吃電,但是沒有替換電池的設計,唯一的充電方式是底端的Micro USB。官方數據充滿電時可以使用4小時,個人使用只要不忘記充電基本算是充足,畢竟超過4小時使用VR負擔似乎會不小。充電狀態中也沒辦法同時使用,所以行動電源這個解目前看來是不行的,如果有其他需求如展出需要,而必須長時間使用時,或許就只有多準備幾只控制器。不過官方目前還沒有公開關於控制器是否零售的訊息。

配件中也有著兩條Micro USB線與充電專用的變壓器,雖然基本只要透過任何USB就能充電,但HTC官方不保證使用其他管道充電對控制器可能造成的影響。

頭戴顯示器本體、控制器,最後要來看的是這兩個名為「Base Station」的東西,這可是讓HTC VIVE的Roomscale定位在VR裝置內技壓群雄的關鍵!

在之前的分享介紹中Randal一直把這個東西稱為感測器或偵測器,其實以運作原理來說是不正確的,或者說根本完全相反。因為Base Station真正的功能不在於偵測位置,而在「打出鐳射」這件事。實際上負責定位的,是頭盔與控制器上那些感應器。Roomscale的定位原理,是讓Base Station打出能覆蓋一個空間的雷射,然後讓頭盔與控制器上同時有三個以上的感應器接受到鐳射光,這時連接頭盔的PC就會去運算出相對位置。

所以說,兩個Base Station在設定上其實沒有很嚴謹的要求位置,唯一的前提是盡量放在不容易被遮蔽而且可以覆蓋整個空間的,所以官方也推薦以對角方式設置在高處是最理想的。關於怎麼設定Base Station最好,之後的裝設HTC VIVE使用空間的專文中將會詳細說明。
兩個Base Station基本上完全一樣,背面則是線材孔以及一個固定座用的螺絲孔。這些線材孔中會使用到的基本是左邊的電源,以及中間的連接線專用孔,兩者中間的是開關與連接模式切換的按鈕。至於右邊的USB孔功能為何暫且不明。

背後的螺絲孔在底部也有一個同樣尺寸,這兩個螺絲孔基本和相機腳架是符合的,所以真的沒有適合的裝設空間時,使用腳架也是一種折衷辦法。

在盒裝的標準配備內包涵了兩個球形轉軸的底座,是考量用來鎖在牆面或支架上使用。

球形轉軸固定好角度後,旋緊旁邊就能完全固定住,不會亂跑。

特別需要一提的是兩個Base Station分別配有一個變壓器,也就是說整個算算,頭盔本體、兩個Base Station,還有兩個控制器充電,HTC VIVE使用上最多可能吃到多達5個插座。不過當中充電不見得需要透過插座,而且遊玩時也沒辦法同時充電,所以最多同時會使用到的插座孔是3個。配置Base Station位置時插座位置也會成為一個考量點。

最後一個還沒提到的線材,是這條長達15公尺的Base Station專用連接線。(都是這個15公尺在腦袋轉害我講錯頭盔線材長度!)Base Station的有效使用空間,最廣可以到對角線五公尺的方形,也就是說兩個Base Station之間的距離可能會相當遠,而使用時兩者又必須互相連線配對,所以連線用的線材確實要有這個長度才足夠。

不過除了有線使用,Base Station其實還有著無線配對的使用模式,可以讓使用者在方便性與穩定性之間抉擇。至於具體怎麼設定就等下回的設定介紹分享!
到此HTC VIVE製品盒裝內容的開箱告一段落,與Steam平台合作是HTC VIVE最令人期待的一步棋,這等於最讓人擔心的第三方內容方面幾乎可以說有了最強大的平台支援。目前已知在4月5日HTC VIVE正式出貨同時,Steam上將有多達50款支援VR的遊戲供玩家遊玩。由於Valve也就是Steam平台經營者的要求,更多與使用內容、安裝相關的事項,必須在4月5日晚上22:00後才能公開。屆時我們也將會有說明如何安裝自己的HTC VIVE使用空間的說明分享,緊接著還會有小惡魔總部的HTC VIVE派對實況,對HTC VIVE更進一步訊息有興趣的大家請在4月5日之後繼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