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4G智慧手機剩三年可用


enpitsu wrote:
明明就還有許多可向上進步的空間。大家只為了炒作搶標準,搶發言權,所謂的"5G"才方便行事,簡單用以前因不實用,一開始就不會考慮的高頻譜推出(毫米波這種物理上就注定了。衰退大易散失,易受氣候濕度干擾,甚至人體就能擋住了,要大量建設補足極為耗電的東西)。


28GHz先天只能在短距離戶外空間使用,不可能大量蓋
接下來3大+2小業者,比的就是誰蓋的3.5GHz基地台多,誰標的頻寬多
台星也許只標3.5GHz少量的20MHz或30MHz
28GHz給有本錢的3大去標


另外新的技術應該要等6G了
5G目前驅勢已定,高通光5G權利金跟設備,就賺飽了
不會想重新設計5G

RexKing8 wrote:
如果比訊號涵蓋範圍...(恕刪)


俺認為..5G最大的賣點.乃是延遲率.
毫米波就是靠低延遲來運作的.
網速只是附加的產品
不然萬物聯網.要是延遲率過高.
那機器設備要如何瞬間聯網?

機器人要自動化且又要無線控制.
所靠的就是PING值.才會跟人類一樣正常.
延遲率越低.機器人的動作就越快.
不然以前3G時代的測速程式.
怎麼會沒去設計延遲率.因為3G和4G比的是網速.
後來4G測速器為了考量到未來5G時代萬物聯網.所造成的後遺症
才會在測速器上增加延遲率.也造就目前SPEEDTEST程式內所設計的選項!

涵蓋範圍上.2G當然是最廣的.因為3G和4G的設計是為了可以快速達到聯網功能.
而把涵蓋範圍給壓縮了.2G的效果只是打電話.這也是亞太為何只標下低頻700和900.
以及資費可以這麼便宜.和大量贈送網外通話費的主要原因.當然.亞太的基地台是5家電信裡面最少的.
因為它靠的是雙低頻傳輸.高頻TD 2.6GHZ頻段只是輔助網速而已.
所以有人說用亞太以語音為主.以網路為輔.
就是這個道理啊!
瘋子上網 wrote:



俺認為..5G...(恕刪)

毫米波GG,除非連線是在室內且不會移動(這樣也可接實體網路線),而SUB 6G的實際應用方面不夠多元,或著說不夠吸引人改變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不管是錢或速度或穩定性)。
其實早期2G時代,就有分單區執照跟全區執照
跨區可以漫遊
比如說南區的泛亞900,中區的東信900,北區的和信1800,遠傳900

現在的亞太4G也可漫遊台哥大3G基地台
共網法規如果通過,這種5G/4G漫遊會越來越普遍
電信這種東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定還是有人在用,還不用擔心這個啦!
低延遲率算是5G的主打項目吧

無人車駕駛就是要靠低延遲,反映夠快才會安全

主要還是5G成本的問題 共網聲音也不是沒有

日本不就還在紅綠燈上裝基地台?
xue921 wrote:
低延遲率算是5G的主...(恕刪)



低延遲率是賣點,但是車用的頻率我記得是40GHz左右,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找看mmWave是否下雨會斷線,當然車用的可能資料量很少,5G目前說的100倍高速傳輸需要大頻寬 及 更高頻率(26GHz up),這麼高頻需要更大的功耗來稍微延長傳輸距離,或是架超多基站來增加覆蓋率(這個耗資⋯⋯嘖嘖⋯⋯)。

鳳凰寺 風 wrote:
5G前景不明,htc...(恕刪)

鳳凰寺 風 wrote:
5G前景不明,htc就是聰明,不跟風推5G手機,只推5G hub




這東西需要時間。

在第四代行動電話設備及相關建置經費未攤提的一定程度的時候,

推第五代行動電話網路不合算。

此外,

第五代行動電話網路在目前的功效上看,

還不能吸引到足夠的使用者(也就是願意花錢的顧客)。

這也是原因之一。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你消息錯了

可靠線索指出只剩二年可用



06160616 wrote:
你消息錯了
可靠線索...(恕刪)

你打錯了~~少一個0~~20年才對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