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耳朵只有一副.再多耳機一次也只能戴一副.一點意義也沒有.V兄好好享受HD650帶來的享受吧~!!HD650真的是很不錯的耳機.只是在訊源及放大這兩部份要下功夫.也許明年初HD700問世.我們再一起去試聽吧~!!!
FIRE CINE wrote:1.先言:首次接觸0..結語:戴起來略為夾耳.但還算可以接受.造型很漂亮..(恕刪) AKG的耳機我當初因為誤觸勸敗文花了2K(忘了花多少)入手一組不同型號但外型跟樓主這款大同小異 差在耳罩殼的顏色及圖案音質方面因小弟屬木耳 就不多作評論不過由於耳機方便收納設計小弟戴起來也是夾耳....實在不是很舒適建議若要購入此型耳機千萬要試戴並至少聽完一首歌......(頭戴式都該這樣做吧!)不然.....恐怕會跟小弟一樣.束之高閣PS.我的頭型屬中小型(安全帽戴L號)
FIRE CINE wrote:人的耳朵只有一副.再...(恕刪) 呵呵....不知道為什麼, 小弟對於HD650 真的超級滿意的. 我現在是直接接在Sony NE20 上面, 出來的聲音我肯定不到HD650 功力的一半. 但是我就是喜歡他的調調. 除了小聲了點, 其他我都可以接受. 呵呵....真是我最近買的器材當中最不後悔的東西.突然想到品+老闆說的那句話: 怎麼試聽, 怎麼挑都沒關係, 重點是回家後不要只挑剔耳機的缺點, 要學著欣賞他的優點. 呵呵...真的很有道理說....我越來越喜歡HD650的感覺.奇怪的是, 我怎麼覺得一樣的音量(緊繃了), 一樣的器材,一樣的CD, HD650的聲音越來越大了?? 買的那天晚上聽悲慘世界, 聲音小到不行. 但是現在聽起來覺得okay了耶. 是習慣了嗎??還是他會越來越大聲??總之, 我終於找到自己的調了. 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跟線材同樣道理.線圈RUN熱後訊號傳輸比較順暢.的確會有變的較大聲一點的情況.V兄接下來就是準備買CDP了吧?!不過剛剛在網上又看到新旗艦.....Philips SHP9000?!今年中剛出..怎都沒人討論?!泡泡網SHP9000
FIRE CINE wrote:跟線材同樣道理.線圈...(恕刪) 呵呵...CDP 小弟早買了Rega Apollo 了. 也不打算再買了. 倒是耳擴....唉....大問題啊. 手上只有小不點III+. 被品+說的一無是處的東西. 回大陸在接接看吧.至少眼前頭大師...普利頭....之類的...呵呵...小弟不打算買. 以後再說吧....做多就是接著NE20囉....
上次去台北買GS1000時順便買了一副Ultrasone PROline 2500.規格如下:獨家S-Logic環繞技術ULE低電磁輻射頻率響應 8-35.000Hz阻抗 40 ohm效率 94 dB重量 295 g線長 3 m接頭6.3mm, 3.5mm轉接頭內附環繞錄音效果CD測試片外盒側面背面打開後還有內盒內盒上有封條.以防買到別人開過的.封條上大大的MARK割開封條內盒可以展開右邊小盒內有兩條耳機線.分別為直線及捲線左邊小盒內有一對替換耳罩Ultrasone的耳罩極為好拆.旋轉及可拿下中盒內為耳機本體及6.3轉3.5頭.下面還有說明書.測試片及攜存袋內盒打開整體照耳機本體側面照頭靠的這塊其實還蠻軟的.在億而頌試聽時是用膠帶綑緊.因此會覺的很硬.頭帶上標明身份上空照耳罩近拍.可以看到內裡發聲單體位置是在下方而非正中.這也是Ultrasone家特殊層次感的秘密耳罩很有質感耳機本體入線處可動關節頭帶調整機關展開後耳機線頭.3.5頭是接耳機的第一次進入紀念照近拍合體完成.要記得轉一下附屬品:測試CD及攜存袋攜存袋展開.材質為尼龍布料傳說的Ultrasone家測試片後頭有曲目打開有一本Ultrasone耳機目錄及CD一片聽後感:用測試片聆聽Ultrasone家的耳機確很特殊.將動態.音場.層次完全的展現.買時有比較過750及2500的差異.封閉式的750類似ED9整體聲音線條結實明顯.開放式的2500聲音線條較輕而自然.空間感亦較750好.
今日主題:ATH-A900 V.S ATH-A950LTD前言:其實這主題一聽就知道不用比.但相信還是有些網友無緣聽見欲一觀其中差異.畢竟"沒有不好的耳機.只有適合自己的調音".而且我也很好奇外表如此相似的內裡.究竟存在多少差異?!器材:SA-17S1.耳擴:SA-17S1直插.音源:BLUE BOSSA(SACD).弦外之音(XRCD).幻竹(XRCD).~BLUE BOSSA~ANA CARAM的歌聲在A900聽來是慵懶稍具磁性的(想體會磁性可聽AH-D5000).而背景的樂器如吉它.薩克斯風.爵士鼓表現亦算不差.接著換上A950LTD來聽.ANA的歌聲剛剛少掉的高頻回來了.聽起來雖甜不膩而樂器部份吉它撥弦亦多了一份泛音~就是吉它音箱共振的聲音.爵士鼓聲亦比A900潛的更深.最少低了一度也多了一份低頻的泛音.可見A950LTD三頻表現皆優於A900.~弦外之音~由揚琴與二胡交織而成的樂章.A900聽來揚琴聲太感生硬過冷.二胡的線條亦太細缺乏感染力(想要感染力請找HD650).換過A950LTD一聽空間感就大勝A900.二胡聲也表現出感染力.唯揚琴聲仍感僵硬(比A900好一點)由此得出A950LTD空間感優於A900.想來是A950LTD對聲音的延伸(泛音)遠優於A900所致.~幻竹~竹製樂器的交響樂.吹奏敲擊與琴弦完美而和諧.......我錯了~!!不論是A900或A950LTD.音樂一出現我就知道完蛋了.一來染音重的A900系列表現不出"竹"的清逸不凡脫俗絕倫.再者用ED9聽過這張專輯後再無能出其右者.因此評論到此為止........結語:其實A900與A950LTD皆是很好的耳機.在大部份的音樂(尤其是女聲)表現的皆可圈可點.而價位上亦無衝突之處.6K多的A900與10K多的A950LTD都是在這價位帶上的好選擇~!!!最後再來張兄弟合照~
才在想要不要收A900LTD.沒想到永遠跟不上廠商A錢的速度.小鐵又公佈A900系列新的限量版---A900ti.A900系列真不虧為A(錢)系列啊~!!ATH-A900ti新聞話說回來.一次收齊A900.A900LTD.A950LTD.A900ti四兄弟好像也不錯?!這台SACD也勾起我的興趣了~!!!P-05新聞
今天下午跑到品嘉目的有二:一者為換青龍.因為首批的青龍及朱雀因設計問題耳機的左右聲道弄反了.不過寨主很有誠意的願意全面換新.而非收回改好讓消費者苦等!二者則為了新耳機~ATH-ESW9.插個題外話.在今天有某個網友來品嘉幫同學購買UM1.在他與老闆娘的對談中提及一些話題讓我感覺似曾相識.一問及果然是曾在PTT問我A950LTD的網友~~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說回來ATH-ESW9.因為我對小耳罩不是很熟.因此也麻煩老闆娘拿出了同門同系的ATH-ES7以供對照~!!首先比較的是外觀.相較於ES7的絢麗ESW9沉穩的外觀多了幾分的洗鍊氣質.或許是樣品機ESW9木殼的漆有些瑕疵.除了這點外與ES7雷同的構造竟能設計出更高級的質感讓人感受到鐵三角在這部份的用心.可是再往下看.....最讓我不能忍受的事發生了~!!價格明明是ES7的兩倍半.但線材用的竟跟ES7一樣!而且.....耳機插頭也一樣~!!接下來比較的是佩戴舒適感.隨身耳罩給我的印像一向是會夾頭.這點在ES7上亦然.當然較K27i.PX200.K518.PRO700這幾副仍要好上許多.只有些微的側壓.而ESW9這點就完全獲勝.以我的頭型完全沒有側壓或頂壓.最後則是聽感.有了木殼的加持馬上可以感受到很不錯的空間感.定位準確(ES7完全比不上).但動態速度似乎略有不足?因為是接在品嘉那台CD隨身聽上低頻似乎不太夠(這點ES7亦是)?聲音是比較暖聲但染音不多(相較A900)以上純屬個人觀感.還是希望有興趣的您能親臨試聽為準~!!以上就是今天的行程.接下來並沒去億而頌.原因是~~身上帶沒很多小朋友~!!!!其實有興趣的耳機還有ATH-AD2000.MDR-7509HD.HD595.HFI 2200.....
自從試聽過ATH-M50後.對其佩戴舒適及適中的音質一直以為超質.因此這次到品嘉也買了一副.先來看看規格~˙型式:密閉動態式˙響應頻率:15Hz~28000Hz˙最大承受功率:1,600mW˙喇叭:45mm,CCAW,釹鐵硼磁鐵˙感度:99dB˙阻抗:38Ω˙引線:伸縮捲線1.2m(伸長約3m) OFC李茲線,3.5mm/6.3mm合一立體鍍鉻插頭˙重量:約284g(不含線)˙附件:攜存袋×1一貫的鐵式精美包裝前面觀景窗打開側面觀景窗背面說明.是臺灣製造的~盒子打開可以先看到攜存袋把內盒拿出來~上下有卡隼.打開方能拿出耳機耳機攜存袋.耳機本體及插頭.耳機線是電話線式.插頭是3.5mm.附3.5轉6.5mm頭.耳機維持一貫的小鐵質感~很舒服的耳罩耳罩外殼.註明"監聽耳機"耳機本體入線處.採單耳入線可動關節關節上標明左右耳可動關節內側頭帶上方大大的MARK頭帶調整機構伸展開.我的頭型約是最大再左右各調小兩格剛好調整機構側照與DJ耳機一樣耳罩可動性大.可外翻180度.亦可左右轉各90度不負責聽感:相較PRO700低頻較少.但僅是量的問題.低頻下潛並不遜於PRO700.三頻的分離度頗佳.聲音屬於暖聲系的.再偷偷告訴您一件事.將左耳的耳罩拆下可看到耳機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