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導讀連結 |
①. | 文章前言 | (點擊前往) |
②. | 圖文開箱 | (點擊前往) |
③. | OPPO HA-2 規格介紹 | (點擊前往) |
④. | OPPO HA-2 影片功能介紹 ♬★ | (點擊前往) |
⑤. | OPPO HA-2 功能解說 ★ | (點擊前往) |
⑥. | 評測前言 | (點擊前往) |
⑦. | 綜合聽感評測 ★ | (點擊前往) |
⑧. | 整體感想總評 ★ | (點擊前往) |
♬ : 含有影音檔案
★ : 包含評測內容

文章前言 : |
OPPO,這幾年才興起的科技公司,卻能在短時間內擴大聲勢
在近三年內才有開始生產手機和耳機的產品,那它到底是何方神聖呢?
稍微去查了一下,關聯公司為"步步高電子"、"Vivo",這個就很常聽到了
還記得多年前常收看網路上的「非誠勿擾」,贊助商就是步步高呢,扯遠了...
那麼,OPPO目前的影音產品到底有多少產品呢?
很簡單,耳機與擴大機加總起來剛剛好正是5個! 三款耳機 + 兩款擴大機
型號更是極簡單的好記,耳機 PM-1、PM-2、PM-3,耳擴 HA-1、HA-2
而耳機的部分有點非常有趣,三款全都皆為「平面震模」耳機,無一例外
反觀耳擴則是非常極端,一款為大型家用上位款、另一款輕薄型隨身款
熊個人是覺得OPPO的產品都非常有個性啦... 至於第一次看到OPPO嘛...
就要追朔到2014年時,閒逛的巧遇PM-1與PM-2了,文章連結
那時候對OPPO的印象就還算是不錯了,但這就是個不小心入坑的起頭。
有一晴朗的午後,被兩個壞朋友說要去走走逛逛,順便去聽聽耳機也不錯
聽就算了,好死不死的剛好身上口袋還滿飽滿的,整天下來意外就發生了
OK... 就變成這樣了,所以來開箱順便詳細測試一下吧


圖文開箱 : |
▼ OPPO HA-2 的外盒,全彩且簡單的印刷比起Denon的單調風好看上不少

▼ 左上方大大的字標示型號,略帶一點霧面的材質滿滑順的

▼ 右上角有Sony設計的金色小標籤,已經快變成一種信仰了

▼ 盒裝右側就是HA-2的實際大小,可以大概參考一下

▼ 左側則是大致的規格和特點簡介,已經看到最核心的9018了

▼ 背面則是規格簡介、還有功能介紹,同樣有MFI認證的標誌

▼ 打開後有個質感相當不錯的硬盒,真的很有Sony的味道

▼ 盒子是兩層式的,比起一些難開的一件式方便多了

▼ 打開後可以馬上看到HA-2的主體,沒有其他的包裝擋住

▼ 最上層只有HA-2的字體和耳擴本體,相當的簡約

▼ OPPO的標誌閃閃發亮

▼ 拉起後可以看到第二層的配件

▼ 第二層有說明書和充電變壓器 (具備閃充功能)

▼ 閃充 VOOC

▼ 閃充的綠色代表接頭

▼ 變壓器一覽,一般使用為2A、使用閃充設備時增加為5A

▼ 說明書下面可以打開第三層,重要的配件都在這邊

▼ HA-2盒裝全部內容物一覽

▼ 附贈的USB線同樣也是綠色的閃充代表色

▼ 附贈的三條線,左至右 3.5對錄線 、Lightning訊號線 、Micro USB對線

▼ HA-2正面一覽

▼ HA-2本體主要以皮革包覆,厚度相當紮實

▼ 細看外觀,每個角落都是鑽石切邊

▼ 這邊的正下方就是螺絲孔了,要拆卸也要從這邊拆

▼ 背面一覽

▼ 左上角的HA-2型號

▼ 上面看過去,左至右 開關/音量控制、音源輸出/輸入、耳機插孔

▼ 音量控制轉盤上有車削過,另外數字也代表音量大小

▼ 連同接孔的地方都有鑽石切邊,這點真的質感相當不錯

▼ 下面則是最重要的數位輸入端,還有模式切換的控制盤

▼ 右側看去比較豐富一點,上面有電量顯示、Bass+開關、Gain調整

▼ 細看調整的按鍵,同樣也是鑽石切邊,真的整機外觀都相當精緻... 回選單

OPPO HA-2 規格介紹 : |
尺寸 : 157mm X 68mm X 12mm (高x寬x厚)
重量 : 175g
容量 : 無
電池 : 3000mAH
續航 : 數位輸出7小時 、類比輸出13小時
充電 : 1小時30分鐘
介面 : 3.5mm類比輸入 、Micro USB數位輸入 、Lightning數位輸入
頻響範圍 : 20Hz ~ 200kHz
耳機阻抗 : 16歐姆 ~ 300歐姆
輸入電壓 : 1 Vrms
輸出電壓 : 1 Vrms
輸出功率 : 300mW (16歐姆) 、220mW (32歐姆) 、30mW (300歐姆)
耳擴能力 : "High Gain +8.4db" 、"Low Gain -1.9db"
DAC : ESS ES9018-K2M
OP : OPA1602 + OPA1662
AMP : TPA6120
PCM支援 : 44.1kHz ~ 384kHz,16 / 24 / 32 bit
DSD支援 : 2.8224Mhz (DSD64)、5.6448Mhz (DSD128)、11.2896Mhz (DSD256)
回選單

OPPO HA-2 影片功能介紹 : |
這一次同樣也錄製了介紹影片,由於上一次Cayin N5時間拖的太長,
所以HA-2改成分段來錄製,總共分成4個部分來處理,
有興趣的板友可以觀看影片稍微了解一下HA-2這台擴大機。
1. OPPO HA-2 開箱影片&簡單介紹
※ 閃充為5A的高電流,影片中口誤為2A,在此更正。
2. OPPO HA-2 & A模式 iPhone 6S 連接測試
3. OPPO HA-2 & B模式 Walkman ZX100 連接測試
4. OPPO HA-2 & C 模式 Fiio X7 連接測試

回選單
OPPO HA-2 功能解說 : |
這部分因為大多都在影片中有說明了,就解說一些影片沒測試很詳細的地方
首先大家有玩過的話應該知道,HA-2使用數位連接後... 不會自動隱藏音量
這點在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都是如此,都要自己把手機的聲音固定在最大值
然後音量從HA-2來調整,比起一般的耳擴來說的確有點不方便呢...
下列兩張圖可以看到,不管是5S還是100R,皆要調整到最大音量來輸出。


再來,當然也要稱讚一下,HA-2有一點個人非常喜歡
那就是軟體有好好的把產品型號設定進去... 這點連VENTURE CRAFT都沒有...
什麼叫做完整型號嗎? 來看圖... 上圖4吋5S、下圖4.7吋6S
所以其實HA-2是有注意到一些小地方的... 這點真的值得加分


回選單
評測前言 : |
本次主要是測試OPPO HA-2的音效表現,所以各個介面都會一同測試到
耳機的部分也是選擇比較高階一些來做音頻校對和評比,對成果也更加正確
另外因為最近買了比較多Hi-Res的音源檔案,正好一起測試24/96的解析差異
本次測試主題 :
OPPO HA-2
本次使用設備 :
Fiio X7
Sony NW-ZX100
Pioneer XDP-100R
Apple iPhone 5S
Apple iPhone 6S
Marantz HD-DAC1
本次使用耳機 :
Astell&Kern JH Audio - Angie (& OC35RT、低頻75% on)
Astell&Kern Beyerdynamic - T8ie
Final Audio Design - Piano Forte X-G
FitEar - Aya 公模
Victor - HP-DX1000
OPPO - PM-3
AKG - K701
測試使用歌單一覽 :
『CD直轉無損 / 320K』
渡辺麻友 - 出会いの続き [ALAC/16bit/48kHz]
乃木坂46 - 今、話したい誰かがいる [AAC/16bit/44.1kHz]
竹達彩奈 - 齧りかけの林檎 [AIFF/16bit/48kHZ]
AKB48 - 君のことが好きだから [MP3/16bit/44.1kHz]
『Hi-Res 音源』
MISIA - 白い季節 [FLAC/24bit/88.2kHz]
ClariS - border [FLAC/24bit/96kHz]
Mr.Children - 足音 ~Be Strong [FLAC/24bit/96kHz]
JUJU - WITH YOU [FLAC/24bit/96kHz]
竹達彩奈 - Little*Lion*Heart [FLAC/24bit/48kHz]
『DSD 音源』
歌劇魅影 -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DSD/1bit/2.8224MHz]
歌劇魅影 - Think of Me [DSD/1bit/2.8224MHz]




回選單
綜合聽感評測 : |
1. Astell&Kern - T8ie 搭配聽感 -
HD-DAC1 + T8ie : (對照組) (HD-DAC1 AMP Gain - Min) 聽感 : 三頻均衡的走向,低頻量約略40%多一些,音場適中偏動圈向, 中頻的厚度較高,低頻雖多但不是特別起眼,高頻亮度、有微量齒音出現, 人聲靠的中間偏後面一點點,換歌後同樣人聲偏中一些,並不靠前, 齒音換歌後同樣存在,音場表現普普並不突出,耐聽指數60% ----------------------------------------------------------------------------------- HA-2 + XDP-100R + T8ie : (XDP-100R Micro USB 數位輸出/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低頻量感提升至50%左右,音場略為小於HD-DAC1的搭配, 但中頻的消失感突出了一些,而高頻的尖刺感和齒音也同時消失了, 人聲的走向靠的比較中偏前一些,音場雖縮了點,但集中感增加不少, 味道更符合動圈的既有印象,解析力還是有著高水準,人聲不屬毒的那種, 耐聽度約為70%,低頻的舒暢度非常高,但音場有些過小。 ----------------------------------------------------------------------------------- HA-2 + iPhone 5S + T8ie : (iPhone 5S 數位輸出/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低頻量更少於XDP-100R,音場也是意外的是目前最大的一個, 解析力也不遜於HD-DAC1的搭配,人聲靠的很前面,Live的現場感十足, 中頻的黯淡感還是存在,但不像XDP-100R那麼的明顯,三頻分離度清楚, 高頻的齒音還是有,而且略為多於HD-DAC1的量,這點比較可惜一些,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HA-2的解析力是相當夠實力的,推的出T8ie的高解析, 整體耐聽指數75%,唯獨齒音的問題有些可惜,單純是耳機搭配的問題。 ----------------------------------------------------------------------------------- HA-2 + NW-ZX100 + T8ie : (ZX100 模擬 Line OUT 類比輸出/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一入耳馬上聽的出來低頻量感較多,但又跟XDP-100R的那種低頻不同, ZX100的低頻屬於量大卻不是很細緻的,這點在HA-2的搭配也可以聽出來, 意外的是音場竟然表現不錯,甚至有超過XDP-100R的數位輸出效果, 中頻和人聲有些許的混和在一起,人聲走向偏中間不靠前一些,定位尚可, 高頻的尖刺感是比較沒出現的,後場的低頻雖不清晰但定位清楚, 整體的效果意外的還不錯,搭配T8ie這種旗艦動圈耳機相當的耐聽,指數80% ----------------------------------------------------------------------------------- HA-2 + iPhone 5S + T8ie 整體感想 : 在關閉Bass+的情況,T8ie走向同樣偏低頻較多一些,而且聲音靠中, 換到女聲的部份,人聲表現偏的中間一些,甜度不高但很耐聽的味道, 男聲的話則人聲厚度尚可,整體聲音中間段落特別明顯,音場都較普通, 大編制的歌舞劇則略為沒氣勢一點,人聲走向還是偏中的定位, 在全部EQ關閉的情況,可以感受出HA-2在三頻上比較平衡一些, 推力上個人都是用High Gain模式測試,推力上在同級中算尚可的表現, 開啟Bass+功能、同樣保持High Gain模式, 聽桑田佳祐的歌有點過於熱情的低頻,或許是T8ie本身走向偏低頻的關係, 但神奇的地方是開啟Bass+唯有提高低頻的量,卻沒有搶走其他音段表現, 換句話說,Bass+不會降低過多整體的水準,頂多讓聲音不是那麼平衡而已, 舉個例子好了,小倉唯的高頻尖刺感就算開啟Bass+還是同樣存在, 這細聽下來似乎是靠等化器做微調的,並非從DAC直接改變聲音的動態, 聽久了其實這低頻還滿自然的,並不會說聲音變的很死很生硬,值得讚許。 |
2. JH Audio - Angie 搭配聽感 -
HD-DAC1 + Angie : (對照組) (HD-DAC1 AMP Gain - Min) 聽感 : 人聲相當靠前面,音場表現同樣驚人的開闊,低頻量意外的不多, 中頻的發揮十分飽滿,但人聲雖然靠前面、卻有點過於尖刺的感覺, 三頻分配量大約為,低 : 中 : 高 - 2 : 4.5 : 3.5 充分發揮8單體的音場優勢,高頻的亮度高、解析力相當夠水準 ----------------------------------------------------------------------------------- HA-2 + Fiio X7 + Angie : (Fiio X7 線路輸出 Line out/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人聲也是大略的靠前,但是並沒有DAC1搭配下的那麼誇張, 整體的還原度是高過DAC1的,低頻量也有小幅度的提升,且不轟耳, 中頻表現還是同樣驚人,解析力完全不輸給家用機,多虧9018S的實力, 三頻分配量大約為,低 : 中 : 高 - 3 : 4 : 3 表現上最接近Angie該有的預設聲音調校,高頻的尖刺感也消失了。 ----------------------------------------------------------------------------------- HA-2 + iPhone 6S + Angie : (iPhone 6S 數位輸出/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人聲位置比Fiio X7還更中間一點,低頻量也是更重一些, 整體細節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還在標準值之上,三頻更均衡了些, 這樣的聲音非常偏流行,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也很難說個答案, 可能要看使用者的喜好為主,自己是比較沒這麼喜歡這種風格, 三頻的分配量約為,低 : 中 : 高 - 3.5 : 3 : 3.5 ----------------------------------------------------------------------------------- HA-2 + NW-ZX100 + Angie : (ZX100 數位輸出/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人聲貼近度相當高,且低頻量意外的少於iPhone 6S的搭配, 細節度幾乎和Fiio X7平起平坐,但細聽下會發現解析力並不如X7, 中頻的亮度很高,低頻的火候卻不太夠... 高頻則一鳴驚人, 整體表現排在第二名,味道比較偏向個人喜歡的類型, 三頻分配量約為,低 : 中 : 高 - 2.8 : 4.2 : 3 ----------------------------------------------------------------------------------- HA-2 + Fiio X7 + Angie 整體感想 : Fiio X7本身的DAC晶片同樣也是ESS 9018,且為最高階的9018S, 在本次測試中刻意讓X7和HA2對打,9018S v.s 9018K2M, 可以聽出兩者的調音其實相當的接近,只有在極端的情況下X7可以取勝, 然後走向的部分X7更注重高頻的發揮、HA2則注重中低頻的表現, 該說兩者的客群或許也不同,這個也不能做為真正的選擇考量吧。 再來同樣說說Bass+開關,使用線路輸出同時也可以開啟Bass+, 如同上一段iPhone 5S的測試,開啟Bass+後的聲音走向改變不大, 僅有在深厚的低頻表現上增加了大概20%的量感,中頻約10%左右, 高頻的表現亦而沒有啥改變,讓整體的聲音只是更加溫暖一點不轟耳, 不過似乎牽涉到X7的解析晶片過強,讓HA2無法大量改變低頻...也是種可能 而這樣的測試主要還能了解到HA2的推力是否足夠,這點也是個問題, 這段測試中全部都使用High Gain做測試,可以知道這樣絕對足夠的, 不過開成Low Gain後有種聲音卡住出不來的感覺,相當的明顯, 所以呢... 也不是全部的耳道都能吃的消,舉例像這種不太好搞的8單體... |
3. OPPO HA-2 & Sony ZX100 耳機搭配總聽感 -
Victor HP-DX1000 (ZX100 數位輸出/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DX1000個人認為不是一隻好搞的耳機,易推不等於易出好聲, 那麼ZX100輸出給HA2這樣的組合到底適不適合呢搭配DX1000呢? 這兩者的聲底其實某些方面來說滿合的,且都是偏重在中低頻的表現, 而DX1000正好也是音場怪物兼低音小砲,開啟High Gain的情況下, HA-2是足夠推出DX1000的聲底的,且特殊的音場同樣也有出來, 比較起HD-DAC1的驅動下,HA-2已經推出了至少75%的DX1000實力。 ----------------------------------------------------------------------------------- Final Audio Design - Piano Forte X-G : (ZX100 數位輸出/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Piano Forte X-G本身是一隻非常奇特的耳機,不管價錢還是聲音, 高達7萬元的身價,聲音亦是某種指標性的特殊味道, 至於HA-2搭配ZX100的方案能不能推的好Piano Forte X-G呢? 我可以很肯定的說,絕對沒辦法... 開了High Gain也是一樣 等等..... 這邊有個非常神奇的事,當把Bass+的按鈕開啟後,發生了更神奇的事, Piano Forte X-G的聲音意外的變的柔和了不少,整體聲音非常靠後, 前面只有超少量的樂器聲,人聲定位相當的中間且清晰, 高頻的位置則走的很後面,解析力則比不上Angie、卻有獨樹一格的味道, 不知道該說Piano Forte X-G本來就偏中低頻,還是HA-2剛好搭到嗎... 這個組合的聲音意外的比HD-DAC1搭配起來更像7萬塊的耳機, 一個字,絕! ----------------------------------------------------------------------------------- OPPO - PM-3 : (ZX100 數位輸出/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OPPO官方把HA-2和PM-3列為"西裝組合",這點也是個有趣的地方, 為甚麼會這麼說呢? 因為PM-3屬於平面震模,本來就是難處理的類型, 而HA-2也是個推力偏小的隨身擴大機,這點我想大家也開始懷疑了吧, PM-3已經RUN了超過300小時,理論上彈性應該夠了。(掛在DAC1上) 首次接上HA-2,有種非常監聽的感覺,三頻均衡的聽感首當其衝, 之後細聽可以發現低頻量其實有比較凸顯那麼一點點點,約為5%內, 高頻的樂器敲擊感則比較冰冷一點,也有些過刺的情況發生, 整體下來,相較於使用HD-DAC1的驅動下,HA-2僅發揮50%實力。 可是不信邪的... 再次開啟Bass+功能 邪門的又來了,PM-3的暖度整個超大層次的上升,中頻也暖了起來, 整個聲音耐聽了至少2個等級,低頻也不過40%的分配量卻很熱血, 讓人不經懷疑Bass+的功能是不是用PM-3去調音的... 這點太有趣了 ----------------------------------------------------------------------------------- AKG - K701 : (ZX100 數位輸出/EQ OFF) (HA-2 High Gain/Bass+ OFF) 聽感 : 最後一隻選了俗稱小公主的K701,手上這隻大概RUN了300小時, HA-2同樣保持著High Gain,Bass+先關閉的情況來測試, 有種很明顯的感覺出現,推不動... K701的聲音變的過於刺激,中頻又過亮了不少,低頻也出不太來, 由此可見,HA-2最大最大的問題也真的是在推力的這部分, 剩下的都是些小問題而已。 |

回選單
整體感想總評 : |
OPPO HA-2的整體調性並不算快的聲音,對於快歌的詮釋力比較沒這麼好,
但是在抒情、慢歌這類型的卻都表現的非常棒,解析力夠、音場素質也優等,
只單就推力和耳機驅動力上比較中庸一些,對於一般動圈耳道已經很足夠,
但推力在High Gain的模式其實還是可能有過推的情況,這點動鐵上才出現,
例如在Low Gain推不出尖刺感,但在High的情況會過刺又聲音過於猛烈,
個人比較偏向使用Low Gain做為一般外出耳道來聽,測試才使用High Gain。
再來談談外觀和做工的部分,其實從外盒就看的出來OPPO相當注重這點,
雖然缺少了一點獨立的特色,但在整體的細節都處理得相當好,值得嘉獎,
HA-2本身的外型平心而論真的是好看的等級了,完全不同於一般的耳擴,
而規格上也沒有過分的縮水,DAC同樣也是採用高規格的ES9018系列,
可能是受限於機型大小的關係,HA-2最令人覺得可惜的就是推力偏小,
而電池容量僅只有3000mAh,這點也是略為可惜的一個地方,為甚麼呢?
首先,HA-2具備閃充的功能,就算把外型再加大一些,用來增加電池的大小,
充電要花費的時間也不會增加太多,又能順邊延長整體的續航力和備用電源,
自己曾經多次外出長時間不間斷使用,以測量更正確的使用時數,
使用iPhone5S做綑綁,播放320K音訊檔大概能使用6小時多一些 (接近官方數值)
反觀ZX100數位輸出給HA-2,播放Hi-Res和DSD都僅有4小時甚至更少,
而後者可以明顯的發現機身溫度相當的高,5S則幾乎沒什麼增溫 (僅比手溫一點)
不過雖說會有點熱,但皮革的外層也有保護的作用,讓訊源跟機身可以隔開...

最後說說現實層面的問題吧,那就是價格了
OPPO HA-2約在1萬出頭的這個價位,對一般燒友來說正好在預算中間點,
往上就是兩萬級的mojo、往下就是Denon DA10這種,同價位的選擇反而少,
而光看DAC的規格來看,一萬初就能買到ES9018的產品其實也是不錯了 (雖是K2M)
整體的聲音走向也是處理的不錯,解析力也有該出現的水準,這點是肯定的。
至於到底推不推薦OPPO HA-2呢?
其實個人覺得可以試試看,畢竟它真的很薄又好塞口袋... 且聲音表現又不錯,
比起一般難塞入口袋的隨身耳擴來說,HA-2無疑的是個特例的存在,
如果本身是耳道耳機居多的朋友,不訪試試看HA-2,說不定會有意外的發現喔...
那麼今天的測試就到這邊告一段落了,感謝各位的賞文,
對產品有任何問題、或是對影片有一些建議的都歡迎留言提出,謝謝大家。回選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