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小便宜和貪大便宜之間,有許多相同相異之處。最明顯的相同點,自然是「便宜」──在正常的交易/交往/交換之外,希望能得到額外或特別的好處。而且,既然都是「貪」,自然也隱含了不勞而獲、以少換多、以小得大、我聰明你傻瓜的成分。而且,本質上是便宜和貪,心理上自然有點見不得人的不自在;一旦攤在陽光下,小則難堪臉紅,大則逾矩違法。
相異之處也值得娓娓道來,說清楚講明白。貪小便宜,符合人性;天下有白吃的午餐時,人人想分一杯羹。然而,既然是白吃的午餐,一旦被點破或吃了閉門羹,面子上不會好看,心理上難免有小小的挫折。但是,也僅止於此,因為是小便宜,所以涉及的成本不會太大,多在可堪忍受的範圍之內。
貪大便宜則不然!雖然明知高報酬高風險,如果報酬看來比天高,風險因素往往不自覺的被拋在腦後。見獵心喜之下,自己的成本不自覺的被愈墊愈高,承擔的風險也愈來愈高。可是,大便宜和大麻煩往往是一線之隔;旦夕之間,豬羊變色的事所在多有──天下掉來的,可能不是禮物,而是災難!
貪小/大便宜的經濟分析,大體上是如此。由心理學的角度,倒是可以再加一兩句話:無論是貪小便宜或貪大便宜,都隱含和日常生活的常態經驗有一段距離。因此,一旦心理上被撞離了平常熟悉的軌道,平常依恃的參考座標就可能鬆動模糊。這種情況下做出的決定,犯錯的機會大幅增加。
對於貪小/大便宜的因應之道,經濟學強調的是要注意「便宜」,心理學著重的是要注意「貪」。至於是否藉著打疫苗以增強抵抗力──多練習以培養免疫力──恐怕兩個學科都幫不上忙!
作者為台灣大學經濟系及研究所教授、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Dwing wrote:
第一次聽到加湯叫做貪...(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