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樓以明清建築及裝飾風格為基礎,大量採用傳統文化中習見的圖案及線條,以及象徵吉祥祝福之意的福壽文字妝點,呈現出東方藝術獨具的氣息與意象。當時係政府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及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於民國五十四年十月動工興建,全樓所有建築材料均取自台灣島內,在一千二百位榮民弟兄,日以繼夜的努力下,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一月六日竣工,僅耗時十三個月即完成此一恢弘壯闊的偉大建築。
全樓依山而起、依勢而建,特別強調佈局之對稱與外觀之壯麗,其錯落有致、氣勢雄偉之建築外觀,巧妙的結合了陽明山的地形景色,門樓、庭園、楹柱、廳堂...等皆表現中國傳統宮殿建築藝術之美,是一座具有歷史紀念價值的建築物。
中山樓入口處,進去還有一小段距離,可以驅車直入(爽度100%),直接停在中山樓牌樓前面。
中山樓平日共分四個時段進入,假日採團體預約,超過下午三時許停止入園參觀,
門口的憲兵弟弟可是會告訴你明天請早喔。

青邨介壽堂前有一個大池,硫磺匯聚處好像牛奶湖,更突顯出這蓋在火山口上的偉大建築。

過了百壽橋,中山樓就在眼前。

中山樓之結構層層疊疊,屋頂舖蓋以綠色琉璃瓦,飛簷翹角有如大鵬展翼,搭配紅簷白牆,尤顯壯麗。

中山樓的圓頂有如一頂冠帽。

樓前的石獅子具有鎮煞辟邪之功用,襯著蒼松翠柏,自然形成一片肅穆寧靜氣氛。

樓之正前方廣場,矗立一座偉岸挺拔的牌樓,正面鐫刻 國父墨蹟「天下為公」

牌樓後方「大道之行」

百年楓香樹,葉已落盡,孤寂中更顯堅挺不拔。

庭園中的福字燈。

一方水池前方的壽字圖騰,與福字燈相映成輝。

牌樓背面為一斜坡綠地,由紅磚砌成古壽字形階梯,自底層拾級而上,共百階,蘊含為紀念 國父百歲誕辰而興建之意。階梯四周,綠草如茵,花木扶疏,迎風搖曳,尤覺楚楚動人。

走進絳紅色鑲古銅雀紋金花邊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者為式樣別緻、種類繁多且盞盞匠心獨具的宮燈,以及樑柱上彩繪之色澤鮮豔、變化多端的明、清兩代圖案,觀之皆高雅華麗,地面鋪以大紅色地毯,更顯得富麗堂皇。

一樓文化堂,整齊的排滿了木製皮椅,最多可容納1200人,諾大的空間中未設一根柱子,
台前的金色物件,可都是由純金貼附而成,因為真金不怕硫磺啊。
遊客們不禁坐在椅子上,體驗一下當國大代表開會時的感受。

走進中山樓,人們領略的不只是建築藝術的極致之美,也彷彿走進時光隧道,一幕幕歷史鏡頭躍然眼前,
國大修憲、接待外賓、青年國是會議、國宴慶典活動均在此上演,俯拾皆是文章。

會議廳,典雅大方,最為神奇的是壁爐前的國父遺像,無論你站在哪一個方位看他,都覺得國父在凝神注視你喔。

會客廳,豎立一方仕女圖屏風並搭配由紅木、柚木或檜木精緻而成的傢俱。

三樓大餐廳,可容納2000位賓客用餐。歷任總統每於此舉行國宴,款待外國元首或各國使節。
不過現在看來跟五星級大飯店的豪華精緻,實在不可比擬。

長廊上的宮燈,妝點的古意盎然,正舉辦著中華民國民主憲政的發展特展,一張張的老照片,細數著歷史軌跡。

憲政發展室陳列了從民國卅五年制憲迄今的憲政資料。

步出三樓屋外,紗帽山全景一覽無遺,蓊鬱的林木,枝繁葉茂;翠綠的山野,碧波蕩漾;盛開的花朵,奼紫嫣紅,剎那間猶如置身世外桃源,凡塵俗慮為之一清。

中山樓其實就常常在我們指尖滑過而不自知呢! 真相就在圖片中

中山樓之美,不僅在於建築裝飾藝術之雅緻,更蘊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意義,且因地處幽勝,風景絕佳,已成為國內外賓客競相參訪之景點,繁華落盡的中山樓又將浴火重生,成為陽明山上一顆閃亮的翠色寶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