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牌上如果掛上"臺灣第一家",
大概沒人敢挑戰他們的權威。
波麗路西餐開幕於1934年,
而距離2個店面遠的分店則是在1976年開設,
2家店相隔不過3個店面,
但因為後來分家的關係,
餐點變的不太一樣,
室內裝潢的格調也不同。
目前的本店是"復舊"為1947年的裝潢,
而分店,也就是新店,則保留1976年開張時的裝潢,
就是老狗小時看到的豪華西餐廳的樣子。
某個週六中午,和老婆逛完十分瀑布後,
心血來潮的把車開到民生西路,
正巧在波麗路西餐廳新店門口找到車位,
於是就走進店裡,品嚐美食,也是品嚐回憶。
就讓時光倒退40年,讓老狗當一次70年代的好野人,
上西餐廳吃頓孩提時的豪華大餐吧~~
波麗路西餐廳新店,就位在民生西路上,
和"臺灣第一家"的西餐廳--波麗路西餐廳老店,只隔3個店面。
我們來的這天是星期六,所以分店門口的卸貨車位可停轎車,
於是大大方方的把車停門口,假想自己是70年代的好野人,上西餐廳吃午餐~~~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3f6365b60ef124b7c2837292fbc43803.jpg)
波麗路西餐廳新店的門面,就是兒時記憶中西餐廳的樣子。
粗粗大大方方的金字,就是所謂"金字招牌"嗎??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d38ff671d66c685e73356d1e70869963.jpg)
服務人員送上Menu。
這封面設計圖樣,外包的書套,
配上背景的餐桌桌面紋路,讓時光倒流40年。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99a5d457b40e4d45cee8b62079f27c19.jpg)
波麗路餐廳新店的另一本菜單。
70年代豪華西餐廳的標準封面設計--深色底,由右向左寫的燙金字,
貴氣衝天的硬皮封面外包書套,
在40年前可是高檔餐廳才有的菜單。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d96c4f2c217edba90a1e0bfda624f0c4.jpg)
餐巾紙也有學問,上面印上波麗路店記。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53b022024d0491e703c9142da25046b7.jpg)
點好餐點,先上開胃酒。
現在大概沒什麼餐廳用這種樣子的酒杯了吧??
至於這開胃酒喝起來的感覺??
猶如感冒藥水般的口味,夠懷舊吧??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12173b5465680b762082a5d5eb8ddf1a.jpg)
看見這張照片不要誤以為是上桌拜拜。
重點是中央的那4個長型餐包。
這長型餐包可是70年代西餐廳一樣會有的附餐。
在那個物質不甚充裕的年代,餐包可是高檔食物。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6adb9fe90988c7c0f3275c44d02d5aa6.jpg)
這是波麗路的開胃前菜。
內容物不但比一般餐廳的沙拉精彩,
而且還多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食材--雞翅、鮑魚塊、熱狗、豬腳凍。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d2433aa0e66b3d868c0a485a4c6105ec.jpg)
鮑魚沙拉特寫。
這年頭不知那家西餐廳的沙拉還看的到這食材??
至於這餐盤,也是很有歷史的。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3fa52687a7c2d015d6012a3a9ade7e07.jpg)
套餐的貝鮑玉米濃湯,
湯裡除了玉米外,還真的有一片片的鮑魚。
除了食材外,這裝湯的容器也是一絕,
白鐵製的淺盤與蓋子,讓整個湯品回到70年代。
至於口味嗎,有種說不出的口感,
總之和一般玉米濃湯是不一樣的。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327b30311905ae9e1622b78d9cfeaa24.jpg)
老婆點的套餐中的芝司烤大明蝦,
擺盤很有古典風,但好不好吃呢?
光用看的就覺得很好吃....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60c619d71989c2b7d98002a61c9606fb.jpg)
老狗點的套餐,其中的忌司明蝦烤克兒(Cheese de prawn en coquille)。
基本上就是焗烤明蝦,但是是碎蝦肉焗烤而成。
這項菜色,老狗個人是很喜歡的,吃到燙到嘴………

至於那焗烤容器也是一絕,純白鐵手工打造而成。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71de111ee30acf0fe00bba4932729ec6.jpg)
老婆點的主菜--沙朗小牛排(Tenderloin Steak)。
據說這黑鐵盤也有相當的歷史。
然後,配菜是通心粉和玉米筍,果然是有歷史的。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b9c1d45d70e68a1638b0ec7ee61b3313.jpg)
牛肉好吃不用說,配菜是玉米筍和通心粉,現在幾乎看不到牛排用通心粉當配菜的。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d5c12467f227f93a540a7392f92bb1d5.jpg)
老狗點的主菜--佛蘭克斯豬排(Pork Chop a'la Francaise),一樣用通心粉當配菜。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24f54841f4b71e5ffb9a7cab6ab6a778.jpg)
這豬排其實就是法式豬排,外層裏蛋香煎,真好吃呀!
為什麼會好吃呢?
因為是兒時的美食記憶呀~~~

老狗認為有時美食是一種回憶,
只要能把人從當下帶回第一次享用這種食物時的美好時光,
這種食物就是這個人的美食。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71a63d2760a1e781bcefa9db7b681509.jpg)
正餐結束。
附餐的甜點是傳統布丁,飲料可選咖啡或紅茶,水果則是很甜的柳丁。
這三樣雖然不特殊,但都很好吃,老店家對食材的用心就在這裡顯現。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927bd9be53a6701ae1fee5a48461a2d0.jpg)
波麗路新店的裝潢風格就保持在1976年開幕的樣子。天花板內嵌燈,簡單線條裝飾牆面。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6618519616a5ec9d06d547a84b073959.jpg)
使用的座椅也是70年代流行的樣子。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9b66a8f008731ecf405dd4353628414e.jpg)
在波麗路餐廳新店內還有黑膠唱片音響可聽。可惜我們去用餐的時間略晚,沒見到它施展功力。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d65187fb664329a4c73a8e012a117834.jpg)
波麗路餐廳新店一樓靠近廚房處,天花板的彩繪玻璃裝飾。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cd9fd621c390f2a4239d8a2a6e702893.jpg)
由一樓通往二樓的迴旋梯。現在已經很少餐廳保留這種設計。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080f11f91aca3204d4216de41c78abbb.jpg)
迴旋梯上的吊燈,是60~70年代豪華餐廳必備的華麗裝飾。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dd8a8063bb725d028d223fc6cafd96b6.jpg)
波麗路餐廳二樓的空間。傳統西餐廳的正方桌,以及天花板上的燈飾,充滿70年代的裝潢風格。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2a4e1269afdd750681a4a5db36e84633.jpg)
波麗路餐廳二樓的空間。成列的西餐廳正方桌,迴旋梯上方的吊燈,都是40年前流行的室內裝潢風格。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2edebb7092d08f597a34ed83b2565d41.jpg)
我和老婆是這天中午最後一組客人,
我們離開時就看到下午茶的看板被移至餐廳外擺放。
如果預算不足又想體驗舊時西餐廳風格,
是可以來吃吃下午餐,聽聽黑膠。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f22d3ebb55071046b7794a187112b3e0.jpg)
波麗路餐廳的招牌,很有特色。
老狗認為應該不是從1976年用到現在,而是刻意保留當年的樣式。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bd15a9e0ee7a579649beeda0b3e1f69c.jpg)
波麗路的正對面就是已經歇業的杏花閣大酒家,
期待那天可以再像附近的新芳春茶行,
重生為酒家文化的代表。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a99179416c0ed42f9e05dc1b5837b510.jpg)
波麗路餐廳的老店和新店都在民生西路上,2家餐廳距離只有2個店面。
照片中那個有注音符號的招牌,就是老店,菜色和新店不太一樣。
![[食記] 臺北市 大同區 波麗路西餐分店 -- 哥和姊吃的不止是歷史,更是好滋味](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5/mobile01-ea3f6cf0e4c3f88a243cd370241c6188.jpg)
後記:
其實這餐吃下來,荷包扁掉不少。
但是不是值得呢??
老狗認為光回憶當年就值得了~~
至於波麗路的菜色好吃不好吃?
這就無庸置疑了,能夠生存這麼多年的餐廳,一定有它的生存之道。
雖然份量和現在的XX盎司比臉大牛排不能比,
好吃美味的程度和現今的各家高檔餐廳也不能相提並論,
但,
波麗路的餐點,代表的是一個世代,
波麗路的裝潢,代表的是一段歷史,
是我們的父執輩輝煌的曾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