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桃園城市故市館」活動,有一個地點是位在龜山的憲光二村,於是老狗和家人一同來到此地。
老狗曾在2017年10月來到這裡,當時是因為參觀臺灣眷村博覽會活動,原本誤以為會在活動結束後就停止開放了;但在一年多過後,因為許多人的支持,憲光二村朝向眷村博物館的方向持續營運中。
而且因為有藝術工作者的進駐,在現況尚可使用的建築物中也多了一點生氣。
就跟著老狗的腳步來觀察這微妙的變化吧!!
我們來到憲光二村,停好車後就在停車場見到這部可愛的車子,以及巨幅的,大部分已不存在的眷村地圖。

這幅大海報中標出曾存在桃園境內的眷村位置。在舊桃園縣的轄區中,曾經存在有86個眷村。

2個小子見到樹下的鞦韆,三步併兩步去憶童年去了~~~

把帶我們來的大銀停在大樹下,然後拍下這張照片。或許過幾年後回頭再看,也會是篇懷舊照片~~

其中一棟眷舍被改照成雜貨店的樣子,應該是有戲組來這裡拍戲,創作出來的吧!!

雖然只是造景,但外觀看起來還挺像過往眷村中的雜貨店的。
照片中這些飲料鐵牌,都是1960~70年代的產物。
而端午節快到了,門口要掛上粽葉應景嗎~~~

雜貨店內景,真的很像1970年代的雜貨店。只是有在做生意的雜貨店,貨品不會放的這麼整齊。


另一邊出現了門牌大集合~~~~

因為這裡有眷村故事蒐集站,是駐點計畫之一。

眷村的巷道向來是很引人回憶的。文末,老狗放了許多眷村巷道的照片,給看倌們回憶過往!!



憲光二村的面積不小,部分眷舍保留狀況還不錯,或許稍加整理就可以再利用了!!

這扇門的顏色那麼鮮豔,應該也是劇組借來拍戲,整修的吧??

但並非所有的眷舍都那麼「強壯」,耐的住風雨摧殘。
照片中這幾棟就有些破損了,如果能有些許經費來維護就好了。


這一戶是全區中少數刻意維護的眷舍,內部保留當年眷村時期的裝橫樣式。

這棟木椅上放軟墊的形式,在當年的眷村客廳中相當常見。
夏天天熱,木椅上的軟墊收起;冬天天冷,軟墊就出現了。

至於女兒坐的搖椅,也是眷舍中很常出現的家具。

在這面牆上介紹許多位眷村媽媽的故事。

眷村中,如果有浴廁的通常是官階較高者的官舍。
當年的浴室地板常是舖這種七彩小圓磁磚。

從屋內往外走,見到了大樹。大樹在眷村中往往是消息交流中心,當然也可以說是八卦中心啦~~~

因為每戶眷舍內部面積小,到了夏天,屋內悶熱,在樹下乘涼是一定要的,於是眷村媽媽們就在這裡交換訊息啦!!

所以呀,大樹下是眷村媽媽的訊息交流空間,還是眷村小孩玩樂空間!

後方牆壁上的壁畫,有點像藍晒圖的意像!

另一戶眷村,似乎已經部分損壞了!

牆上的畫,描繪眷村小孩的動作,相當生動。

這一戶眷舍中新增了有關憲光二村的眷舍建築介紹。憲光二村平房部分於1967年竣工,而樓房部分則於1979年左右竣工啟用。

這是憲光二村最早蓋好時的樣子,後來因為眷戶人口眾多,很多人都將後院增建,來滿足居住上的需求。

這裡就是當時增建的狀況描述。許多眷戶家中有四個小孩,丙等眷舍只有十坪大,根本不夠住,只得將後院增建來做為小孩子的房間。而每戶的經濟狀況不同,增建的面積、樣式與品質也就都不同。

憲光二村內的眷舍有乙種及丙種2種,乙種面積較大。
志工說是附近的銘傳大學教授指導他們手工製作這兩種眷舍的模型,擬真度挺高。
- 乙種眷舍模型(1)

- 乙種眷舍模型(2)

- 丙種眷舍模型(1)

- 丙種眷舍模型(2)

- 丙種眷舍模型(3)

因為憲光二村的居民為憲兵,因此這裡有憲兵的介紹。

還有一些居民當年軍旅生涯的老照片。

另外,還有憲光二村眷舍興建時的照片,以及簡介。

然後,照片中是這戶的廚房,臨床的桌子放置一些豬肉模型,像是當年眷村廚房的樣子。

再走到另一戶眷村,內部有許多在憲光二村辦理活動的照片。


這戶也保留當年眷村內眷戶的室內擺設樣子,照片中的木石椅、酒櫃和電視,都是當年眷村客廳中常見的家具。

掛在牆上的書法和大地圖也是常有的裝飾,但老狗覺得這幅地圖似乎不太對勁。。。。

各位看倌,有看出那裡有問題嗎?

眷戶的臥房。因為家中人口多,小孩的房間常會見到上下舖單人床。

這戶很特別,有個小小的,像是和室的小空間。

另一個房間,如果是眷村媽媽的工作室,常會出現裁縫機,旁邊的小桌子是小孩子寫功課的位置。。。


至於眷戶的廚房,像照片中的樣子是很常見的,就是有磚造的流理台,以及吃飯用的圓桌。
這個空間現在有微波爐,應該是給志工們使用的。
不然,在1970年代,怎會有微波爐和烤箱?
不過,這個空間應該是後來住戶增建的,因為是RC造兩層樓。

這間浴室也是當年留下來的樣式,從一旁的磚造貼磁磚浴缸就可以看的出來。

在廚房旁,有座樓梯通到二樓。當年應該是做為房間使用,現在開放參觀。

走上二樓,一股熱氣迎面而來,這種增建的二樓通常相當悶熱。
這個空間看來目前是有人使用的,當作一個閱讀的小空間。
至於內部的擺設,和眷舍應該沒有關係。



走出這戶眷舍,聽到家中2個小子的呼喊,原來他們跑到職務宿舍的頂樓去了。
這幾棟職務宿舍是1979年完工,屬於後期的眷村建築。
印象中,老狗的國中同學也曾住過這種眷舍。
當年同學搬進去時,可是新房子呀!
如今呢??全拆了,位在臺南市的慈光十三村。。。


而憲光二村內的其他眷舍就不見得像前面那兩戶那麼幸運。
狀況好一點的,像照片中的這幾戶,只是窗戶破損而已。

照片中的位置,應該都是眷舍的前院,少有增建的狀況。

而這一條小路,應該就是眷舍後院間的通道,兩側都被眷戶增建的房舍所圍繞。

照片中的房子不像是眷舍的建築,可能也是眷戶自行增建的部分。

這棟二層樓的樓房,應該是當年眷戶自行增建的,現在被做為憲光二村的駐地工作站。
想要聽眷村導覽,到這裡找志工們就對了。
照片中的這位小姐,就是當天為我們家兩個小子導覽的志工。
她本身是憲兵的女兒,來到桃園落地生根後,因為對憲兵特殊的情感,因此成為憲光二村的志工。

工作站中的三面旗誌,是目前桃園市內保留的三座眷村。

小學用的木椅上有漂亮的彩繪,據說是工作站的服務人員手繪的。

工作站內一隅,很像是昔日眷舍內的書桌擺設。

工作站內一隅。

轉頭看看職務宿舍的側牆,沒想到兩年前的海報還在原地。
接下來就由這位志工幫家人及零星的遊客導覽,老狗四處亂亂拍照去~~~


在眷舍人去樓空後,植物們成了這些房子的新主人。
因此往往會在某些地方,見到它們的生命力展現。

破損的窗戶,是植物展現生命力的最佳地點。

而牆面也是~~

這棵倒在地上的木瓜,照樣開花結果,夠神奇的!!

眷村中細細長長的小巷,是老狗最愛拍的景!!










而眷村的後巷,更是記憶中的深處。因為這裡通常是眷村媽媽們串門子的地方!!

圍牆上的花磚,代表一個時代的記憶。


至於破落的建築物,成為保留下來眷村建築的象徵。







帶有歷史的地磚花紋,不知承載多少過去主人的故事?
生、老、病、死,也許全都在這裡發生。

人們的記憶,只能靠少數有幸被整修過的眷舍來延續。
或許,N年後再訪,憲光二村又是不一樣的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