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當然就是要回家去整理環境。
所以回臺北的這天,
老狗就規劃了要到2023年12月23日才展開試營運的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去晃晃。
因為這場地震導致原本往東臺灣的旅遊人流全部往中南部跑。
從臺南回臺北的路上必定是一路塞…


不然一口氣開個六、七小時的車,上高速公路休息站還要塞…進場,

這漫漫長路實在太單調了。
老狗最初是在FB集章社團中看到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的訊息。
第一眼看到時心想:臺中什麼時候出現了這種地方?
後來仔細了看看章友分享的地址,
才知道原來就是直轄市定古蹟【臺中刑務所典獄官舍】與【臺中刑務所浴場】,
再加上週邊的歷史建築【臺中刑務所官舍群】的一部分,以及【臺中刑務所演武場】。
總面積大約六千餘坪,約2公頃的空間大小。
這一大片的日式建築聚落,除了刑務所演武場在2010年就整修完成開放參觀外,
其他的日式建築,在印象中已經整修了好幾年。
其中的臺中刑務所典獄官舍是所有日式建築中最華麗的一棟,
畢竟是日治時期的最高行政首長「典獄」的官舍
至於有多華麗? 先看看外觀吧!

其實,老狗已經不是第一次造訪臺中刑務所典獄官舍,
在2020年這棟日治時期高等官舍建築剛整修完畢時,就曾經找機會造訪。
當時是連同臺中刑務所浴場一併參觀。
有興趣可以看看這篇在疫情盛行當時所寫的分享文。
如今3年過去,週邊的其他日式宿舍大部分整修完畢。
(為什麼說大部分?因為位在林森路的另一側還有好幾棟待整修)
連同相鄰的臺中刑務所演武場一併由文化部規劃為國家漫畫博物館園區。
至於臺中刑務所演武場,老狗曾經造訪過好幾次,
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後來寫了這篇分享文。
由於這次造訪正值清明連假,遊客人數眾多。
所以老狗放棄參觀大部分展館的內部,因為光要進門就必須花上一段時間排隊。
所以這篇分享文內沒有上面這些建築的內部照片。
如果想看看這些老建築內部的樣子的話,
可以去翻翻舊文,幫老狗增加一些點閱數,當然加個分是更好…

如果只想單純看看才試營運3個多月的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那就請繼續往下看吧!
這裡不但有一大群日式宿舍建築,而且還被營造成為類似審計新村的文創聚落。
這裡有吃、有玩、有看還有得逛,頗對年輕人的胃口的!

懷疑嗎? 請看!
剛從外圍的人行道走進來,第一眼就看到這個大招牌—甲拉麵。
在有得看之前,先有的吃呀!

這棟也是日式宿舍之一,編號第12號的大正時期日式宿舍。
裡面的建築物有著日式文化瓦,
外面的圍牆則是二戰後中高階公務宿舍會有的造形。

在大門外的菜單看板,光是看這些圖片就覺得應該挺不錯的。
至少看起來很美味,視覺上已然滿足!
至於好不好吃? 老狗看到還要排不短的隊,就覺得改天再來好了!
再說,也已經吃飽才過來的,因為沒想到這裡竟然有「看起來好吃又吃的飽」的…


這棟宿舍面積並不小,一半是「甲拉麵」,,另一半作為漫畫雜誌展場。

排隊入場人潮就是這麼長,一直到離開的這2小時之間,差不多都是這樣。
想想時間有限,先去逛別的地方好了!
這一側的房子看起來好像是二戰後增建的。
因為日治時期的宿舍大多是二戶建,左右對稱,空間一樣大不說,連配置都相同。
建物的右邊向外凸出這一大塊,後期住戶增建的機會很大。

在甲拉麵的對面是全區內位階最高的官舍,光看入口和圍牆就可以猜的出來。
特別是入口分大門和小門,上方還架著鐵絲網,防範入侵的意味濃厚。
現在圍牆拆除到剩下入口這一小部分。
保留當年的部分景像,讓參觀者可以了解這棟宿舍的重要性。

走進大門內,可以看到第13號建築的說明立牌。
這棟就是日治時期的典獄宿舍,國府接收後續作為典獄長宿舍。

興建於1915年,為日治時期三大監獄之「典獄」宿舍之一。
屬高等官舍第二級,就內外部的配置與格局而言,為「和洋併置」形式。
建築物的入口右側是洋式的應接室,左側是和式的座敷、居間等生活空間。
右側應接室外牆的雨淋板為英式,上面沒有押條。
左側緣側間的外牆雨淋板為日式,上面多了押條。
因為老狗曾經在這棟建築整修好時就進門參觀過,
所以看到門口排隊人潮一直不間斷,為節省時間就不再次進去參觀了。

官舍的左側,還有漫畫人偶。

在甲拉麵(就是12號)的後方有另一棟雙拼日式宿舍,位置就在街角處。
這棟編號11號,也是大正時期宿舍,或許和12號同期興建,同一款式,但少了後期增建。
等會兒有機會再進去看看展覽。

在各棟宿舍之間的空間有著好多攤位。
其中還是以賣手作小物等文創商品居多,穿插著幾攤飲料與小點心攤。

這類的小攤一多,整個園區給人的感覺就像審計新村的風格。
雖然多了一點商業氣息,但至少增加一些人氣,讓整修好的老建築不會像個樣品屋。

走著走著看到這處遺蹟。
說明牌說這是清治末期的臺灣府城護城河溝壁。
這裡提到的「臺灣府城」,是指1887(清光緒13)年臺灣設省後,
由首任巡撫劉銘傳提議在彰化縣橋孜圖(橋仔圖)新建的臺灣省城。
而臺灣府治則移到省城當中,因此這座規劃新建的城池即是省城,也是府城。
至於在1887年之前的臺灣府城則是指現今的臺南。
1887年之後,原臺灣府改為臺南府,續存至1895年大清帝國割讓臺灣。

在護城河溝壁旁有棟宿舍建築,是國府接收後興建。
外觀略像日治時期宿舍建築,但牆壁的材質就很明顯有差距。
建築的精緻度也頗有差別。畢竟二戰後物質短缺,可以蓋出能住的房子就不錯了。

轉到另一邊,好像被削去一塊,缺了一角,應該是開闢道路所造成的。

來到旁邊這棟門前有大樹,屋頂有太子樓的建築外。
這棟就是編號第5號的刑務所浴場。

「臺中刑務所浴場」為1903(明治36) 年臺中監獄遷建於西區後興建的浴室專用建築。
原因是低階職員,如職工或傭員的宿舍空間相當小,內部未配置浴室。
因而另行興建浴室專用建築供這些職員使用。
除了這棟之外,目前尚可在臺北刑務所官舍當中見到像這樣的浴場建築。
這棟建築採「外洋內和」的建築形式,具有其特殊性。

浴場的右側,造型特殊。

浴場的後側。
這棟建築典獄宿舍建築一樣,參觀人潮不斷。
老狗在上次剛修復時同樣參觀過內部,這次受限於時間,就不加入長長的排隊陣容當中。
在外部繞了一圈之後,繼續參觀園區內的其他部分。

在浴場對側一帶繞來繞去,終於找到「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的大門牌。
只是它設置的位置實在有點怪,找了一處不怎麼好的位置,背後就是空調主機…

後面這棟建築物是編號9號的昭和時期宿舍。

這棟編號9號的昭和時期宿舍,門前的大樹開著漂亮的洋紅花朵,相當吸引目光。
宿舍本身則作為甜品店。

在浴場的旁邊有被欄杆保護的這一小區,看起來像是某一時期的遺構。
只是現場沒找到解說牌,不知道究竟是什麼?
會不會是監獄的圍牆或建築之類的?

與浴場相對的是編號4號的昭和時期宿舍,是現今少見的四連棟。

在日治時期的官舍中,四連棟的型式通常分割成4個單位的判任官丁等官舍。
此為日治時期官舍的最低位階,室內空間狹小,僅有12坪,很難符合近代生活需求。
或許也因此早早就被拆除改建,在現今留存的日式宿舍當中很少見到。
從側前方看,可以看到這一面有4座單扇大門,門裡面應該是裏玄關。

位在邊間的一戶丁等官舍,大概就是照片中的寬度。
現在裡面做為展場。應該至少和相鄰的單位打通。

四連棟中間的一戶丁等官舍,大概就是照片中的寬度。
照片左邊的2扇門,猜測是中間那兩戶的裏玄關。

至於丁等官舍的大門則是在另一側。
有兩片對開門板的門,才是真正的大門,裡面是表玄關

從這個方向就可以看到四戶丁等官舍的大門。

與四連棟宿舍大門相對的對側也有一棟差不多長度的建築,編號3號。

這是屬於演武場的附屬設施,作為演武場行政人員與教師之行政空間與宿舍等。
從外部可以明顯的看出和宿舍建築之間的差異。

這棟建築與「臺中刑務所演武場」之間相隔一個小廣場。
中間有棵年事已高的大樹,記得好多年前曾經帶家中小朋友在樹下拍照。
如今小朋友已經變成大人了。

另一邊就是「臺中刑務所演武場」本尊,從2010年完成修復開放至今。
中間在2012年3月至2023年10月,臺中市政府委託財團法人道禾教育基金會經營,
以「道禾六藝文化館」為名,自2013年5月正式開館啟用。
記得曾經參觀過內部,是做為柔道、劍道等練習場所。

臺中刑務所演武場建築物正面,從外觀看很有唐代建築物風格。
屋頂為入母屋造,相當於中式建築的歇山頂。

目前大門緊閉,窗戶內部掛上窗簾,從外面看不到內部。
走近一點看看大門,上方有個「武」字徽。
整棟建築其實是鋼筋水泥建的,只是外型仿古。
可以看到水泥外牆,樓梯有水泥製護欄。

右前方視角。其實刑務所演武場內部空間並不大。

走上外圍露台,是很適合外拍的場所。
不過外牆上沒太多的裝飾

右後方視角,可以看到後方中央有向外凸出的神龕位置。

在刑務所演武場前看到這面場域大地圖。
老狗已經逛了3/4,還剩下右上角幾棟建築物沒去看看。
目前每棟建築物的內部展覽列在這裡,不過和實際狀況似乎有點差別。
像是編號1的刑務所演武場內部就沒有開放。

在刑務所演武場旁,以過水廊相連的木造建築,編號為2號,
是昔日提供更衣、盥洗與廁所等服務性設施的場所。
老狗在2019年造訪時的那篇分享文中也有提到這裡。

這棟建築內部就像是休息空間,有著長長的緣側,可以欣賞庭園風光。

繞到演武館後方的迴廊上,可以看到庭園內的大樹與後方的演武場附屬設施。

這棟編號為3號的附屬設施,目前也做為展場使用。

又回到與演武場附屬建築相對的四連棟昭和時期宿舍正面外。
可以清楚觀察這棟宿舍的外形。

園區內的洗手間,好像在「道禾六藝文化館」時就已經在這裡了。
後方是國府接收後所蓋的2層樓宿舍建築。

這棟宿舍建築似乎曾做為展館,不過這天內部是封閉的。

園區的中心點有好幾株大型植物,像這一大棵竹子。

還有這棵包住房子的大樹,樹幹因依附的房子長成現今的外形。

很明顯的成為拍照熱點之一。


至於這棵樹所依附的房子呢? 應該壞的差不多了吧?

房子只剩下這一部分。

在大樹旁有一長排木屋,一樣有雨淋板外牆,
乍看之下很像日式宿舍,不過卻是二戰後建的。
從那裡可以看出來呢? 最明顯的差異在於窗戶的尺寸與造型。
日式宿舍講究通風,所以開窗面積很大。
二戰後,家戶漸漸有電力供應,也可以買到電扇,通風不再需要大面積的開窗。
所以窗戶的面積自然就縮小了。

這一長排木屋的另一側,窗子又更小了。
這棟宿舍建築編號6號,目前沒有開放。

與編號6的宿舍相隔一條林森路的對側,還有幾棟待整修的宿舍。
從外觀上看可能有部分是日治時期留下,不知道何時會開始整修?

在6號宿舍旁邊是另一棟二戰後興建的宿舍,空間較小。
編號為7號,目前是一般商店。
從外觀上的差異,同樣可以猜出它的興建年代。

在6號與7號前面是條通道,今天來了不少小攤。
照片中攤位後方的是大正時期的宿舍建築。

又走到9號的前方了,再次欣賞旁邊盛開的花朵。

在7號建築的對面是園區的服務中心,裡面也有一些展出,也為來玩的旅客提供服務。

服務中心內部的展出,相當簡單。

除了作品外,還有這一整個漫畫博物館的平面圖。

服務中心的另一視角,很像是最近才新建的建築。

走出服務中心,第一眼見到一樣在林森路旁的大正時期宿舍。
這棟宿舍目前作為Hostel使用。

宿舍側面,做為裏玄關的位置。


再旁邊是個人工水池,池面光滑如鏡,稱之為鏡湖,用來拍倒景挺不錯的。



在鏡池旁拍了好幾張照片,之後往旁邊走就會遇上位在轉角的另一棟大正時期日式建築。

這棟編號11的日式宿舍,內部空間較小,門口沒有排隊人潮。
不如就佔用一點時間,進門去看看這裡的宿舍格局也好!

目前開放左右兩戶的門供參觀者進出,老狗待會兒等人少一點,再進左邊去看看。

走到右邊這戶的大門外。

裡面好像沒人呀!

原來這裡是漫畫比賽的展出場所。

掛在牆上的11號宿舍平面圖,看起來像是判任官丙等官舍。

右邊看完,來左邊看看。
外面掛著展覽的主題海報。

進門要脫鞋,難怪進出會塞車…

裡面牆上的空間掛滿了漫畫。

居間內的押入,也被做為漫畫展示牆使用。

一側的玻璃窗,是緣側的空間。

另一邊是座敷的位置,原本的床之間與床脇空間也被當作展示空間使用。
不僅有漫畫,還有實體大玩偶。

另一側的窗外,外面就是現在的林森路。

大門後的表玄關空間。
整體而言,宿舍空間真的不大,符合丙等官舍15坪的標準。
至於漫畫內容是什麼,老狗看過就忘了…


又回到了編號12的這棟宿舍外。
老狗逛到這裡,整座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已經逛了一圈。
難得看到有人家自製門牌的,難怪會被保留下來。

剛剛甲拉麵這裡遊人很多,所以沒往內走。
現在人少一點,走進門才看到這個「麵攤」……


麵店的門口,是已經被小幅改造過的產物,窗子改為金屬材質。

在門口旁的咖啡車,老婆買了一杯來享用。

後面的照片是利用等候2個小子逛完這裡的空檔,
四處走走逛逛,隨手拍的照片。
發現這裡還挺好拍照的…

不嫌棄的話,就請繼續往下看吧!
服務中心外。



宿舍之間的大竹叢。

在牆上的裝置藝術品,挺有趣的。

典獄官舍的門牌,數字挺有意思的…


典獄官舍解說立牌與建築本體。


綿延不絕的參觀人潮。





逛著逛著,竟然下起雨來!

主題特展館側面的大壁畫,就用它來做個結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