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像老狗一樣,想到的就是在機場通關時的海關人員?
冷板板的臉孔、肅殺的氣氛,然後看證件,蓋進出關戳章,或是叫到一旁仔細盤查~~~
呃…老狗想太多了~~~

其實海關負責的工作並不是管理人員進出國,而是貨物進出口的稅務、查緝走私等等問題。
而海關的設置,則是在1858年清廷與俄、美、英、法簽訂天津條約之後的事。當時清廷與列強簽訂的天津條約中直接約定聘用英人幫辦稅務,因此在通商口岸均有海關辦公室及英籍關務人員住所的設置。安平海關也就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於1864年在臺灣近代史中登場,苜任負責人為畢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1895年,日人領臺後亦立即設立安平海關,接管原由英國人管理的海關。1926(大正15)年,臺南新運河開通,在4年後的1930(昭和5)年,安平海關移至新運河安平船塢,即為現今的運河博物館現址。而後,安平海關就一直設置在這棟建物當中。1978(民國67)年,海關移至新安平港,這棟小巧的建築物便一直閒置,至2003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又因這棟建築為位居臺南運河旁,而臺南運河可說是全臺唯一人工運河,可為安平貿易史之見證,故自2005年起在此棟老建築內設置運河博物館,展示有關安平海關的相關介紹,另有部分空間作為負責營運的民間單位販賣文創商品、書籍之用,老狗就曾在這裡買過一整套銅鑄安平劍獅。或許是由於地理位置離熱鬧的安平老街有段距離,至目前為止,運河博物館已經更換數個民間單位來營運維護,而目前負責營運的時之河書屋也將在12/31結束營業,或許之後又要休館一段時間了。不論如何,這棟小巧建築還是見證了1930年以來的90年的安平與臺南運河發展歷史,館內也有與臺南運河相關的文資展示,值得分享並期待它的再次開幕。
安平海關的建築本體可說是小巧玲瓏,在大門口內側的主要辦公室中,有座混凝土造大型櫃臺,是室內空間中最大的特色。再往建築物內部則區隔成數個房間,以及一小間很有懷舊風格的洗手間。主要辦公室設有天花板,但內部的其他房間則無天花板的設置。建築物外的運河邊,則是昔日的安平碼頭。運河邊安億橋附近的落日,亦為安平港一景。這次正巧在日落時造訪此地,有幸拍到落日,一併分享。
安平海關的原始大門。大門口立柱上的刻字,應該是許多年前留存至今的。

走到海關建築門前,會發現這棟建築真的很簡單,和日治時期的官署建築相差甚大。
因為不但大門很小,而且也沒有門廊而只有雨棚。
屋頂採用類似寄棟造的型式,像是日治時期的一般平房。

建築的左側有2扇大窗,比較特別是加了鐵窗,內部就是主要辦公室。

右邊則有另一扇門和一扇大窗。
老狗個人推測,這一邊的原始用途是做為關務人員的宿舍之用。

在正立面的2面說明牌。讀一讀就知道安平海關成立的沿革了。
- 安平海關

- 運河博物館

建築物的其他各面,則是簡單的多扇大窗與紅磚牆,沒有裝飾。
- 右側

- 後側

- 左側

從大門走入室內,第一個就看到這張「舊關稅局」的業務說明。
關稅局就是我們口語說的「海關」。

這條長長的櫃台,就是主辦公室內最主要的特徵,原本是可以想像前人來這裡洽公的情景,不過承包單位把櫃台當作書藉展示桌,讓人很難再有這樣的想像。


在櫃台上有本「運河博物館日誌」,是介紹運河博物館的書面資料。

裡面的內容就是海關的介紹。

櫃台前面是大窗戶,採用左右對開的設計,在日治時期建築中很少見。

窗外的風景,就是安億橋與河底步道。
從前河底步道可以見到運河內的魚群,現在已經封閉了。
個人認為這個步道是個失敗的設計,因為運河水太濁,橋下光線太暗,根本看不到魚。

海關老故事看板。
清治時期的海關是因天津條約中在安平開埠而設,位在今日的安平樹屋,即英商德記洋行與英國領事館附近。後來因為臺南運河開通,日本人才將海關移至海關博物館的位置。

由主辦公室櫃臺內側向外看,似乎過多的書籍與商品讓整個空間顯的十分擁擠。
雖然現在以「書屋」為名,但太多的書籍造成室內空間過度擁擠,是會影響人們造訪與停留的意願的。

往裡面走,會見到這堵「編竹夾泥牆」,這是日治時期建築中常見的隔間牆作法。

在這裡有張海報說明十七世紀,由荷蘭人最早提出的關稅制度,以及後續數百年間的的演變。

編竹夾泥牆後的空間是個可以坐下看書的空間,應該是原本的日式建築內部空間,如茶之間的所在。


房間旁的通廊,可以做為休息空間。
遠方是洗手間,內部造型相當古樸。

通廊的另一頭。

通廊轉個彎,連通到外面的紅門內側,右邊是2個未開放的房間。
可以發現,後半段的空間,包括房間和走道都沒有天花板,可以直接看到屋頂內側。

牆上的海報是另一面說明海關故事的看板。

在這條通廊上,有門直通主要辦公室。
日治時期的海關官員,應該是走過這個門就開始上班的吧!

其實這棟海關建築就只有這麼大而已,簡簡單單就看完了。
海關建築外還有個附屬建物:防空壕,日本軍國主義下的產物。
現在防空壕的門口封起來了,以前來造訪時會發現它是沒有門的。

轉過頭,見到了運河上的遊船。
或許拜疫情之賜,遊船幾乎班班滿載。

另一邊的安億橋,則是上演安平夕照的大戲。

遊船背著夕照通過橋上,很巧妙的一幅風景。

圍牆上的這一位,和老狗一起欣賞安平夕陽美景!

看完了夕陽,老狗從安平海關的側門離開這裡。

此時想起了許久未見的安平貓小巴!
據傳它搬家到成大附近,有機會再去造訪。
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在那裡? 就在安億橋旁,離現在很有名的「大魚的祝福」只有500公尺,詳細位置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