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ngnien wrote:
這位先進一直說出履勘委員有拿錢或是嫌錢拿的不夠多之類的話,
不知是否有根據啊?
不然的話你說出的話不就跟那些唱衰高鐵的媒體一樣嗎?
依據某些媒體或名嘴的標準,我這個推測還算合理.要你收兩千元一天去驗收高鐵你要不要?
與粗工的價碼相當.
realsync wrote:
軌道控制系統好像是歐洲的
兩者之間的整合使用,從開始就一直有問題發生
現在不知道是不是已經整合完畢
高鐵公司大量引進歐洲高鐵系統設備及人員,導致日本新幹線及JR東海的不滿。
營運後的備品、維修本來就是技術廠商另一個生財管道,但是這一條給台灣高鐵切斷了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nov/3/today-life3.htm
高鐵昨日傳出行車感應器遭撞擊、轉轍器盒蓋板脫落意外,由於轉轍器是過去被質疑「歐日混血」二十多個項目之一,此事再度引起關注。台灣高鐵公司強調,轉轍器盒位置不在軌道上,與昨日意外無關。
高鐵歐日混血問題,在前年與去年曾經引爆許多爭議,轉轍器更是日商台灣新幹線株式會社社長佐藤和夫公然在試車儀式上點名批判項目。他質疑,台灣高鐵堅持採用德國製歐規卅三號轉轍器,日方沒有使用經驗,不能保證能提供援助以及技術移轉。日方也質疑使用材質並非錳製,有容易折損疑慮。
鐵道專家洪致文指出,日商的質疑,焦點應是轉轍器「岔心」的材質問題,因為歐洲列車與日本列車軸重配置不同,加上轉轍器材質也不同,當列車高速通過轉轍器,就會產生不同效果。洪致文認為,此類問題不會在短期內發生,高鐵昨日的意外,應與轉轍器材質無關;另一鐵道專家鄭銘彰也認為,雖然德製轉轍器因機械精密度較高,所需維修保養較為耗時,讓日商較難適應,但昨日的意外,應該不是因此造成。
台高公司發言人江金山說,和日本相較,高鐵部分車站在列車進、出站時的坡度不同,列車行駛速度也不同,由於日本無適合的規格,才會採購德國製品。
車站採用德國系統,通信用法國系統,電車自動控制裝置(ATC)則採用單線雙向的歐洲式。
私立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碩士論文PDF(3)台灣高鐵公司所採用的高速鐵路供電系統主變電站內主變壓器. 的接線方式對於責任 分界點電力品質(包含三相不平衡率、諧 ... 依據歐規EN 50122-1 對於交、直流軌道系統 接觸電壓之標準曲. 線,如圖5-165 所示,訂定出交流軌道系統接觸電壓之限制值,表5-31
日本電視【台灣新幹線】系列報導介紹
一系列共五集花了五十多分看完!,在台灣試車300公里時速,車上的日本人全部都流下眼淚!
日本人做事的確毫不馬虎、一板一眼!看完後對高鐵有另一番特別的期待!
轉貼影片來源如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h2Kst6yGdI&search=
新幹線是日本的的驕傲,他們不滿保養利益被砍但是還是要搞好台灣高鐵,因為愛面子的日本人處理好,不然日後想外銷恐怕沒人敢買.
JCC. wrote:
全部圖文請至 htt...(恕刪)
這篇不是第一次看了,還是很感動,所以,其他大大有同感,也要記得幫 JCC 評分喔,現在好像才累積 31 分,似乎有點少 :-)
首先,這一串討論也應該回歸正題,說一下看五十分鐘影片的心得:
1. 五十分鐘的影片,但是下載時間很快,不知道是什麼技術?還有 JCC 大大是否願意分享原始檔?
2. 一開車,從台中站出發,就馬上加速超過一百,對比旁邊中山高上的行車,那種感覺還真的是... 說不上來,有機會一定要去搭搭看;
3. 不過,高速公路上的行車,看到高鐵會不會分心呢?要是我的話,可能會有點吧.. 像是林口下坡段,晚上看到高鐵穿過去的話,是有點會分心... 囧
4. 高鐵已經延後一年,實在不應該再拖下去。除了,偷渡的試車,既然已經拿到 IV&V 的認證,該通車就該通車,總是要真的上路,才是真正的考驗。有人說國外都試了二、三年才通車,那顯然是被騙了,人家的是第一條自己設計、建造的高鐵,不像是我們是直接購買。因為,沒有能力,所以花錢買技術、買經驗,連司機、營運人員都是外聘,條件實在相差太多。
其實,台鐵最近也要進一批新車,而且,也算是新的系統--傾斜列車,春節馬上就要上路。這批和 700T 算是親戚的新車,也沒有測試幾個月才上路吧,所以,要是台灣高鐵比這批傾斜列車晚上路的話,實在說不過去!
5. 最後,以 700T 的實力,板橋 <> 台中花五十分鐘似乎太久了,確認安全無虞之後,還是應該儘早上路,不要輕易拖延,也應該安排更多的直達車;看影片也發現,每站停靠的時間也太久,這些都扣一扣,板橋<>台中縮短到四十分鐘內,才比較合理!
david0168 wrote:
通車是遲早的~但好奇...(恕刪)
還是不解?
想要在元旦通車的用意?
元旦通車是比較好的,原因如下:
1. 以目前高鐵的測試狀況,已經通過 IV&V 查核,也通過履勘的幾大難題(每四分鐘一班車,單軌雙向...),當然其中還是有一些小毛病,不過再延後,也頂多只會延後一個月吧
2. 比起 2007 年 2 月通車,和 2007 年 1 月通車,對一般民眾來說,當然是要選後者!說真的,再怎麼測試也都不如真正的上路,就像很多人說的,通車半年、一年後才敢搭乘,而明年二月份才通車,離過年太接近了,返鄉潮容易很混亂,早一個月通車,早一個月讓系統和真正的營運狀況磨合。
現在,大家普遍受到媒體的影響,以為高鐵的問題是出軌、對撞等等的大事故,而完全忽視了軟體層面的,像是車站對外的接駁、乘客和車子的介面問題等等,只有很少數的報導會看到關心殘障人士的進出問題,這些問題雖小,但是卻更實際!
假如,高鐵一月份不能通車,那麼就應該延後到三月份,讓高鐵一通車就去服務過年的交通,實在是相當不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