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小朋友發生不幸 建議大家試試愛車電動窗防夾功能....

sammie wrote:
大家可以看一下同一部...(恕刪)


重點不在於按鈕造型or擺放方式,而是「控制上升下降動作的方式」設計!

這次問題有可能就是因為那款車,不論上升or下降車窗,都是把按鈕往下壓!
這跟一般設計 車窗往上升(按鈕必須往上拉)、車窗往下降(按鈕往下壓) 是不一樣的。

身為 Mondeo Metrostar 車主,個人建議您有空,或許可以去看看 Metrostar 的實車,就會知道上面說的差異 ^^

PS: 工業設計,無論再怎麼考量,總都有其盲點,「人」才是最重要的阿,父母親多注意自己的小孩與週遭,才能避免更多悲劇發生。
Metrostar Ghia-Limited 225/45/R17   power by MMC!
npc wrote:
這次問題有可能就是因為那款車,不論上升or下降車窗,都是把按鈕往下壓!
這跟一般設計 車窗往上升(按鈕必須往上拉)、車窗往下降(按鈕往下壓) 是不一樣的。(恕刪)


嗯我那台ms2.5就是這樣,按前面是上升車窗,按後面是下降車窗,另一台C280是按鈕往上拉
車窗往上升,按鈕往下壓車窗往下降,但我想不論怎麼樣小孩子坐後座,本來就要把後座電動窗給
disable,要不然哪天不是被夾住,就是行車中掉出車外,or頭手被其他車輛或是東西...,這時候管你是按鈕是如何設計的都沒用,車商設計防夾功能就是多一層保障,但消費者如果不注意自己以及小孩子的生命安全,那也是枉然
sugar_cup wrote:
不過我也沒有因此就考慮去加裝防夾套件
考量的就是如果哪天你車窗打開
歹徒想強行從車窗侵入
那防夾的車窗不就沒有辦法關上?

我也覺的萬一歹徒持刀搶劫,至少車窗可能是最後一道防線
(夾起來-->油門採到底-->時速XXXkm/h--> 再打開車窗...)
壞人好像越來越多了
...不過可能是我想太多的成份居多=.=
I love the dark side and I'm a bad guy.
這樣子真的蠻不值得的
看來再買車時要考慮安全性才不會有意外
替小朋友感到可惜
Soong wrote:
原來是這個原因啊,我...(恕刪)


VW 車系 自動車門上鎖防搶(駕駛座跟其他座位分兩段開門)、以及車速到達一定速度時自動上鎖、熄火(或拔鑰匙)自動解鎖、遙控器開關車窗 這些功能都可回車廠設定或透過VAG-COM軟體還有傳輸線DIY,

其他各車廠應該也都能提供類似設定,可依車主需求調整,如果覺得不方便就去車廠調吧.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micky_chang wrote:
小弟的老OPEL VECTRA 也有4門one touch+防夾...
真想不到14年的車了..還是活龍..多存點再換一部....OPEL...吧...


太強了~~
14年的Vectra-A 竟然已經有4門one touch+防夾...進口的Corsa-B 前雙門也有one touch+防夾...反倒是國產的Vectra-B 又被國產給偷掉了,唉...想不到沒有防夾的電動窗會扼殺一條小生命...,真的是始料未及.......................

以後上車後還是把後電動窗的控制權給關掉好了,另外買車也一定要把電動窗防夾當作必要的配備,以下必要配備...沒有的話就不選擇,ABS+防滑巡跡系統+電動窗防夾(天窗也要有防夾)
這是偏見嗎?只要是FORD的就是有問題的就是濫的,只要是TOYOTA的就是好的讚的,
福特六合代工的馬自達,是FORD設計的嗎??況且討論這個是不是有點離題了阿??
剛買這部車時還覺得奇怪,這就是為何我們電動窗按鈕沒跟日系車一樣作在門邊,要作在車中間距離很遠(前座在音響旁邊,後座在手煞車扶手後),就是不讓小朋友頭伸出車外時還按得到開關,防夾都沒這個實用。
joshchung wrote:
我覺得他爸真的很扯說 小朋友被車窗夾到頸子應該會哭叫才對
就算在講手機好了 怎麼可能都沒聽到呢?...(恕刪)


我不小心夾過自己一次, 差點喘不過氣
車窗關起時, 力量很大
叫的機會都沒有
npc wrote:
重點不在於按鈕造型o...(恕刪)


家裡也是開Mondeo Metrostar,剛好發生過駕駛不小心手肘誤觸駕駛座窗戶開關,而乘客也剛好頭伸在外面,差點被夾到的狀況...那個壓到開關的是我爸,差點被夾到的是我,雖然車窗本身有防夾功能,但當下也是很嚇人的

美國版Tribute的窗戶開關位置,美國版ESCAPE的設計完全相同





台灣Mazda沒有相片,用福特的照片參考

http://www.ford.com.tw/servlet/BlobServer?blobtable=DFYImage&blobwhere=1137386606031&blobnocache=true&blobcol=urlpicture&blobkey=id

http://www.ford.com.tw/servlet/BlobServer?blobtable=DFYImage&blobwhere=1137386606085&blobnocache=true&blobcol=urlpicture&blobkey=id

相信大家會發現其中的不同處,在於按鈕擺放的位置不同,相對的誤觸的機率也會不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