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感應門架...是建設到交流道....


為愛癡狂 wrote:
這樣很好啊,犯罪率會...(恕刪)

台灣現在不也是到處都是監視器,不過有沒有用和有沒有開機是一回事啦
拍郎 wrote:
不知道你是在激動什麼...(恕刪)


我完全沒激動耶

哈哈哈,打打嘴砲而已
電子大頭 wrote:
台灣現在不也是到處都是監視器,不過有沒有用和有沒有開機是一回事啦...(恕刪)

能賺錢和人不是自己或自己單位殺的,監視器有用和有開機的機率就比較大

不過監視器縱使有用和有開機,若法官或檢察官被立法高層關說,就很可能重罪輕判或法官誤判無罪,檢察官不上訴。
拍郎 wrote:
有趣...現在的ET...(恕刪)
中肯
抵死不從

再度聲明
不是反對電子收費
而是反對遠通

lnz9024 wrote:
如果當初感應門架...是建設到交流道....
可以避免下面問題
1. 擾人藍光
2. 擾人雙白線
3. 順便省電 ( 一台車從北到南...只需閃二次 )

但是可能會有下面問題
1. 建設成本較高
2. 一次感應失敗...無法計費

不過...這些應該都是廠商需要克服問題

難怪以前我教授會說: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


你自己都已經點出問題點了,還需自問自答嗎?答案就是很簡單,只要有頭尾一次感應失敗,就會發生無法計費的問題產生,這會讓更多的不肖的車主鑽漏洞逃避收費!故意讓E-TAG感應失敗,也把車牌弄到不易辨識。

建設這麼多感應門架,只是在確保每一段路都能確實的感應收費,即使有某一段路感應失敗,車牌也辨識失敗,也不至於完全收不到過路費。

所以說遠通建置的這麼多的感應門架,你要硬說它是錯誤的政策?有點過於牽強。
如果當初感應門架...是建設到交流道....

那愛錢的乞丐政府豈不是又要少收個好幾十塊錢嗎?

電子大頭 wrote:
我唯一想的到的就是可...(恕刪)


現在就已經是這樣子搞了...
ETAG 及 錄影監控 一併實施...

有人ETAG 放家裡,也是可以扣到款..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
現在就已經是這樣子搞了...
ETAG 及 錄影監控 一併實施...

有人ETAG 放家裡,也是可以扣到款..

E-TAG電子感應和車牌辨識是確保能夠正常收費的雙重機制,假使有經過申請E-TAG的車輛,卻未能正常感應,而是以車牌辨識扣款,這情形一多,遠通可是會發出簡訊要求車主檢驗E-TAG的,確定E-TAG有正常黏貼在合格位置。

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子收費,只採用單一安全機制來收費,一定會採取多方機制,例如攝影、照像等,除非該國家人民守法程度極高,人人都按照規定,那就沒話說了,依照臺灣人民喜歡投機的心態,沒有增加錄影監控的話,高速公路肯定收不到任何過路費。
台灣的ETC問題真的不是出在技術,
而是在人.

國外就算傳統人工收費也能達到依照里程計費的要求,
台灣一個號稱科技島國的地方,
高速公路全面電子收費要拖那麼久實在是匪夷所思.

在歐美國家,雖然沒有像我們那麼方便的悠遊卡,
雖然沒有滿街的便利商店.
但過路費,這些方式要收錢一點都不會"擾民".

並沒有強迫你一定要申辦ETC,貼E-Tag才能上路.
本身依照實際需求,無論是很少開車上路也好,短期租車旅遊也罷,
還是有線上繳款,代收點繳款,電話語音繳款等...方式.
台灣雖然號稱並沒有強迫安裝E-Tag,但市政府擺明護航遠通,
到現在連沒裝者繳費方式與手續費都說不清楚.

順帶一提,先前在澳洲,E-Tag上網申請後,預儲就免費寄給妳自己貼,
還沒限制一車一機,每個Tag可以同時登錄三個車號,
登錄車號的用意,只是避免你被敲窗戶偷E-Tag而已,
所以沒有限制變更次數,只不過新登錄車號要二個工作天才能生效.

經常上高速公路者,申辦E-Tag,預儲並申請信用卡自動"圈存"過站有打折.
有點類似台灣的悠遊聯名卡概念,低於一定金額自動幫你存一筆到E-Tag帳戶.
電子收費公司有利息可以賺,所以有折扣.
也因此雖然沒有限制一車一機,但是大多數的人每台車會自己去辦一個來貼省得麻煩,反正又不收錢.
一家人或是公司可以共用一個帳戶(台灣到目前為止的政策是一個Tag對一台車對一個帳戶),
所以也可以全家一起繳錢,公司員工也不用先繳費再拿收據去報帳,反正錢直接從公司的帳戶內扣.

偶爾才上高速公路者可以上網申請"帳戶",
輸入車輛資料,車號,手機號碼& Email, 當過站後會有Email與簡訊通知你繳費.
因為需靠車牌辨識與人工再次比對,所以除了通行費沒折扣外,另外需付服務費.

當然如果帳戶都沒申請, 法規規定是過站後三個工作天內沒有主動上網繳費,
就會依照車號從監理單位調車主資料寄出繳費通知單,當然,這時須繳的費用就是通行費,服務費,繳費通知的郵遞與行政費用.
如果繳費期限內通知單寄出後14個工作天沒有繳費,就等著收罰單吧.

雖然收費點不多,也還沒依照里程計費,有些人的確不見得會經常經過收費點,
但是繳費方式多元,就算辦E-Tag也可以選擇不自動扣款定期自己去繳費預儲,
且除了收全部銀行的Visa,Master卡外,也收澳洲各銀行的提款卡,也沒手續費.
不像台灣從早期E通機到現在e-Tag只限遠通合作的銀行才能自動加值.

因而大家不會那麼反感,推行ETC一年內拆光所有收費站.

只有簡單的門架使用RFID收費, 為了降低夜間捕光燈對駕駛的影響,
周遭乾脆都用LED做光雕造景,
既明亮美觀也沒有台灣那種突然被閃一下或是一些人不習慣藍光的問題.

回過頭再來看看台灣的高速公路, 真的令人汗顏...
路面不平,標線亂七八糟,大大小小的標誌一堆,
ETC門架很突兀,旁邊還有類似貨櫃屋的簡易機房放設備與冷氣.

再加上原有的路標, 電子看板, 車流計數器等...設備...

整個高速公路真的只有亂+難看可以形容.
長期下來無論是交通安全, 美觀, 皆不好.

至於台灣有人在提倡乾脆全面發展車牌辨識來當作ETC.
我是覺得就現階段而言,車牌辨識還是只能當作輔助而已.

澳洲車牌辨識主要用在停車場,因為很多已經全面自動化計費了,
除了取卡外,入場時直接在閘門刷信用卡或金融卡,
出場時再刷一次同一張信用卡或金融卡,即可直接計費,
不一定要取卡然後出廠前先到繳費機繳費.
這時入場後會發現很多停車卡上面會自動印出車牌號碼,
出場時若車牌號碼不對你無法把車開走.
依然偶爾會出現車牌無法辨識只能把車停到旁邊打電話請管理人員過來處理的情況.

在高速公路...車子高速移動,
加上台灣的車牌辨識度遠低於澳洲,複雜度遠高於澳洲,
還一堆貼洗車廠貼紙,貼識別證,裝仿歐洲車牌框,刮傷掉漆,故意刷淡,甚至變造車牌..之類的情況.
如果真要全面靠車牌辨識來收過路費,
大概呆帳或是誤收費的問題會層出不窮.

所以關鍵還是管理問題,
政府應該站出來說清楚:
1.是否申請E-Tag是車主自由的選擇, 不申請的人有何種方式可以繳費.
2.以免費申裝,過路費折扣等...方式鼓勵申辦,不要只考慮到罰款,手續費.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ykd521 wrote:
應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電子收費,只採用單一安全機制來收費,一定會採取多方機制...(恕刪)


您說的很有道理..

應該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推行一個里程收費快10年,還搞的亂七八糟
應該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硬要把政府可以賺的錢, 硬塞給"代收"業者賺!!
應該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高速公路只保留單一代收廠商/ 單一收費制.
應該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叫里長來幫忙發ETC傳單...

台灣,真是一個好地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