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隆牌汽車 大家會捧場嗎???

我相信很少有網友早上起床就去耕田種菜養雞鴨,然後再走路去上班而且不外食,
回家又挑水煮飯縫衣兼教養小孩,假日還做傢俱修補房子又踩人力車發電吧?!

為什麼要堅持台灣要自製汽車呢?
如果台製汽車有競爭力我當然雙手雙腳全力支持,可是問題是........!
如果其他國家也要求電腦必須自製的話,台灣如何自處呢?

因為堅持台灣要自製汽車,全民幾十年來浪費多少金錢和精力,
不要說發大錢買濫車起毛雞不爽外,也同時減少其他台灣企業的競爭力。

"20年前飛鈴時期,說真的是一種感動,......"
感動過後你我得到什麼?
andesign wrote:
...(恕刪)
至於嚴董為何堅持自製汽車,或許是他看到了發展的機會,
(他一定也有評估自製汽車的風險了,台灣適不適合發展汽車,
他也會有他的理由,絕非兩三句話就能說適合或不適合的),
另外的角度看,或許這是他的夢想吧!也是很多人的期待...(恕刪)



他看到的應該是中國的市場

平均所得低的地方往往是先要求有,再來要求別的

假設裕隆自製新車成本能夠便宜(因為都用舊的東西,電子配件自產成本低,就能壓低售價)
甚至靠口號(台灣血統國產車... 看台灣水果能在中國有一定市場就知道台灣的東西在哪邊有一定吸引力)
在中國能打下一定的市佔率,那能賺到的還真不少
然後再靠著這些賺到的慢慢累積,跟著中國市場對車的要求進步就行了…
再稍為壯大以後再看看有沒有機會賣先進點的國家

至於台灣,只是順便賣而以…
我是覺得裕隆有勇氣自己搞研發, 應該值得鼓勵,
這一條路不好走, 甚至會虧損好幾年, 但他還是做了.
比起其它國內車廠只想代工賺錢, 仰人鼻息, 有骨氣多了.

我不知道各位服務的公司做不做研發,
不做研發的公司, 老闆可以在短期內獲取較大的利潤, 但長期展望不佳,
我個人是不會想待在這樣的公司的.

看看韓國, 看看大陸, 他們初期研發的車子也是爛的可以,
但或許是民族意識支持, 讓他們一步一步成長起來了.
再看看我們, 除了在旁吐口水之外, 實際又支持了什麼?

政府提高關稅保護汽車產業的原始目的應該是要鼓勵研發, 而不是代工.
真的有人願做研發, 應該給予掌聲, 而不是潑冷水.

台灣汽車產業相關的就業人口相當可觀,
我實在很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台灣自己做的車子,
揚威海外.
WonderTiger wrote:
我相信很少有網友早上...(恕刪)


原因很簡單阿..因為時代已經變了..20年前我才沒幾歲..不知道當時的感動是如何..但是20年後我還是看到高速公路有飛羚在路上跑...為何現在會支持因為現在的設計水準已經比20年前好太多了..在世界上各家車廠都已邁入新的世代了..台灣呢?還在一推政治口水戰中..只能莫莫的接受母廠的支援和限制..台灣不是做不出好東西..而且有沒有企業願意去花錢..大大知道台灣除了電子產業外..在電腦動畫的產業有一段時間其實不輸對岸嗎?美國的知名動畫公司也是請台灣代工的..但是..當中國大陸也掘起後...台灣的動畫產業也慢慢蕭條..高手都被挖往國外母公司了..在這裡台灣的政府做了些什麼?看不到..也因為這樣讓台灣所有的產業對自行研發卻步了..除了有錢的大企業外..堅持自己的腳步才有今天的局面..今天有車廠願意這樣花錢..我想當然值得去支持..也真的希望能自行設計出屬於台灣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也希望一直堅持下去摟..這樣的話台灣不是又再國際上多了曝光的機會嗎?
支持!當然要支持!!!

不論車子的設計如何,品質如何,光是落實產業根留台灣,這種企業就值得人支持.

嚴董大可與大陸各廠牌汽車合作,錢進大陸設計屬於自行開發的車款,畢竟那麼大的市場在對岸.

就算你不支持也沒必要唱衰,畢竟羅馬也非一日造成不是嗎?

但可有人想過因此所增加的就業機會,在此畢業等於失業,好工作不好找的時候,有這麼一家企業願意與民共進(當然還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何不樂見其成呢!

話說回來如果裕隆牌汽車,如印度TATA汽車一樣,一部別說八萬三如果只賣你十五~二十萬,你說值不值得買???
拿裕隆跟印度汽車廠比
比上不足,比最爛的真的有餘啦~

翻翻歷史也知道印度車為什麼爛~

上個月看雜誌

裕隆主要是著眼大陸市場

因為大陸規定,在大陸上市的他國車輛,要在其他國家有量產

且合乎一些有的沒的規定,才可在大陸上市

裕隆在台灣以舊底盤,換新殼上市,是很聰明的作法

但大陸人是否接受裕隆車,就不得而知了
生活愜意就好
希望早日拖離日本操控市場的苦日子
轉自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4193277.shtml

裕隆 將在大陸衝品牌

【經濟日報╱記者陳信榮/台北報導】 2008.01.24 03:28 am

裕隆集團投入上百億元資金,計畫開發自有品牌汽車,瞄準對岸龐大內需市場,在外界一片質疑聲中,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在接受本報專訪時力挺,對在大陸發展品牌事業充滿信心,表示只要大陸汽車市場持續成長,就有機會。

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決定一圓自創汽車品牌之夢,由嚴凱泰一手提拔的陳國榮,可以說是幕後最大的獻策者。陳國榮認為,投入品牌事業需要勇氣之外,更需要政府與媒體的鼓勵。

陳國榮也呼籲政府儘速鬆綁企業赴大陸投資上限,不要「把60%的資源,用在經營只有大陸60分之一大的市場」,讓台灣企業只能「用40%的資源,去競爭比台灣大60倍的市場」。

以下是陳國榮專訪紀要:

問:裕隆集團透過華創車電,投入自創品牌汽車事業發展,目前進度如何?在大陸自有品牌車廠站穩腳步、國際車廠都已進入大陸市場卡位後,裕隆此時才將自創品牌車投入大陸市場競爭,是否已喪失先機?

答:裕隆集團是否投入開發自創品牌車,目前我無法說明。

不過對大陸市場發展,我認為永遠不會太晚,只要大陸車市還持續成長,有市場就有機會。

就像手機產業一樣,發展迄今已經相當成熟,大家都一度認為,很難有突破;但蘋果iPhone一推出後,立刻造成銷售旋風;宏達當初併購多普達時,市場一片看衰,直至推出HTC自有品牌手機熱賣後,大家又開始改觀。

發展品牌事業,以往台灣的政府與民眾,多以質疑、看笑話的心態看待;多幾個成功的例子,大家就會有信心。

大陸車廠發展自有品牌車之初,設計多半來自「模仿」,因此經常被國際車廠告上法庭;大陸政府卻對這些事情「睜隻眼、閉隻眼」,因為他們很清楚,「-copy」是發展品牌事業的必經之路。

若將時間拉長來看,大陸推出的自有品牌車,已比當年日本車廠推出的第一款國產車好多了;日本車廠也是經過向歐美汽車廠學習的過程,才有今日的成就。

「不看今天、看未來」,若是大陸政府一開始就嚴辦仿冒車,媒體與民眾大肆責難品質不佳,這品牌的幼苗才剛冒出頭,就已經被踩死了;「copy只是過程」,政府、民意若能支持,五年、十年後,相信就會不一樣,誰說20年後,大陸車不會比日本車好。

事實上,大陸車廠近來推出的第二代、第三代的自有品牌車,已經不copy了!比起國際車廠的產品,這些大陸自有品牌車,更擁有高「性價比」(性能與售價比率,為衡量一輛車的價值指標之一)的競爭優勢。

問:總統選後局勢,是否有利國內車業發展?

答:從目前各總統候選人提出的政見來看,322總統大選後,無論誰當選,兩岸三通指日可待,這是有利於台灣發展的。

三通不僅意味兩岸的飛行時間縮短,整個企業的發展思考邏輯、發展願景,也都會因生活地域變得更寬廣而不一樣;業者要放眼比台灣大60倍的大陸市場,需要新的思維。

政府應儘速鬆綁企業赴大陸投資上限,在全球企業傾全力到大陸發展之際,台灣企業卻還困在40%的規定。

大陸有多達13億多的人口,台灣僅2,300萬人,大陸市場規模是台灣的60倍大。試想,台灣企業把60%的資源,用在經營只有大陸60分之一大的市場;用40%的資源,去競爭比台灣大60倍的市場,相當不合理。

若政府擔心企業「錢進大陸、債留台灣」,建議可限制企業只能用自有資金,不能在台融資借款所得資金轉進大陸投資。

問:你認為台灣汽車市場是否有機會復甦?

答:台灣汽車市場能否復甦的關鍵,在於提振「消費信心」,這是政府責無旁貸的責任。

就在民眾消費信心不足之際,政府更應該要帶頭消費。不料日前竟然發布中央機關除首長外一律不配車的措施,讓汽車業者傻眼,無異是開倒車。

台灣目前的消費信心不足,其實是M型化社會帶來的結果。美國也曾面臨相同的考驗,中產階級變成新貧一族,但雷根政府採取全面開放進口政策,讓物價不至於同步攀高,終引導經濟步回正軌。雷根政府的做法,值得台灣借鏡。

當前車市不振,相信只是由於消費信心不足所造成。322總統大選後,預估經過半年的沉澱與選後利多的發酵,新車買氣可望從今年農曆7月過後,開始回籠。

我最近常常看到有些人開著十年前的Cefiro,這些當年要價80多萬元的高階國產車,車主相信不是沒有能力換車,只是暫時觀望;只要這些人的信心恢復、願意消費,台灣的車市還是可以期待的。

【2008/01/24 經濟日報】

---------------
引擎底盤都是跟人買
這樣需要花到百億嗎
不是很看好
首先他要花一大筆錢來延攬人才
除非他想再搞出一台類似飛羚之類的汽車

接著綱材原料幾乎仰賴進口,這長期下來也是一比可觀數目
如果把這些開銷加諸在消費者身上,恐怕沒人要買帳
賣的太便宜,怕利潤少,回收慢....
台灣消費者大多有品牌迷思
畢竟買車錢也不算小數目,沒人願意和自己的錢過不去

只怕到時候原本反韓國車的反而還會倒過來勸要購車的人,寧願買韓國車或坐小黃也不要買真正國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