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也還保有當年的完整版型錄,也有當年(1986?)的汽車百科(我的第一本汽車雜誌)
好像是六月號吧? 當時的內容不外探討飛羚上市的衝擊及各車廠的因應
印象中當年代理Lancia FIAT的「三信商事」邱文福副理寫的專欄相當生動
聊聊當年的車市吧
當年的南陽實業的三代12V「三陽喜美」賣到無可匹敵,連續數月銷售冠軍
還趁勝推出三門喜美,原廠即推出有「大包」的精裝版為日後改裝車的濫觴
(不過當年三門車不好賣)
為迎戰飛羚,南陽引進北美身受好評的三代「雅歌」,啟閉式頭燈連當時國三的我都不禁著魔,撘公車到內埔的三陽展示中心,對展示車拍拍摸摸「爽」了一下午
(當年三陽的sales真不錯對毛頭小鬼的我也不排斥)。
當然以後車市還是三陽的天下包括雅歌還是大賣,直到國瑞的崛起...
而福特就比較慘,只有計畫推出「飛來發」Fiestival即後來的嘉年華因應...
飛羚是靠著嚴凱泰的母親吳舜文女士當家時的決心而誕生(嚴慶齡已過世)
當時新聞幾乎都大幅報導甚至出現「中國的法拉利」「為台灣汽車工業裝上自己的輪子」等標語
另外根據當時計畫主持人(?) 曾擔任中央大學工學院長 朱信博士的說法,其實飛羚是修改NISSAN的快得利STANZA底盤及BLUEBIRD的引擎而來
又參考「歐風式轎跑車」及實用的風格 才會出現五門掀背卻是三箱轎車的外觀 (記得大發銀翼也是如此修改)
還有 飛羚 這個名字是透過公開徵選由住高雄的一位女老師獲得命名
而YL101的編號有疑似抄襲標誌PEUGEOT的編號如309 405 505等
只記得家父朋友的兒子也有一部,怠速時儀表版抖動幅度很大幾乎是震動
無論如何 飛羚是我國第一部整車研發的產品 還是忘不了當年的口號
「設計自我,前瞻未來」
至少也影響了日後國內汽車工業設計研發部門的成長
據說當年嚴董接班開發cefiro的時期,打完籃球到工廠檢視零組件產品
當時的座駕就是飛羚101
我個人到覺得半年後推出的 102 FASTBACK 五門斜背(開版大的型錄照片中測風阻的那一台)
更是吸引我,廣告海報中的墨鏡酷男及上梳的髮型,搭配黑色102流線的側影,堪稱一流。
隔幾年,老爸要買車,原本在家討論時看好的是SENTRA1.6型,誰知老爸去裕隆經銷商回來,變成飛羚102~~傻眼。說是業代強力推銷~~~~~

這台車就陪我家13年。
很多大大說的沒錯,是國產開發的第一台,的確該給些鼓勵跟掌聲。但是引擎跟底盤還是共用BlueBird。
在這段月歲中,沒給我出過大仳漏,不曾開在路上掛在那邊,但是真的小毛病很多~~
包括板金品質很差,四個車門下端都銹蝕穿孔;大雨過後,駕駛座下面都不知道哪裡來的積水,害我都要在車裡放克潮靈,沒多久就一桶的水;引擎室怠速抖動很厲害,修車廠說是引擎避震設計不良的宿命;四個電動窗後來都掛了,又去屠肉場找了中古品換;冷氣始終沒有真正會感覺"冷"過;後來一趟從台北開去花蓮出差回來,可能操太兇,方向機柱、轉向軸承都快掛了,再修也不值得,兩年前終於換掉了(現在開30GL1.6)

話雖如此,以當時的原始設計概念,真的算不錯,4WD(雖然不是後來名聲大響的四輪傳動)在當時四輪碟煞的國產平價車是絕無僅有,四門電動窗、電動照後鏡、電子儀表板、定速裝置、後座冷氣出風口,都是在一般平價車種上,很難看到統包的。也許就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在價格因素下,品質很難掌控好。
我家開的這台是五門掀背,搬東西真好用,可以搬到長一米六的書櫃,省了不少叫車的搬運費。

值得一提的是,有多負面消息說該車會中間折斷,我自己的經驗是正向碰撞。有次開在板橋外環道路,正中午的,冷氣又不冷,已經進入昏睡狀態,等注意到前方有塞車狀況時,已經太晚了,煞車踩到底仍然追撞到前車,後頭一台車也煞車不及又追撞上來,心想慘了~~鐵定賠慘了~~下車看,前面的那台是BMW,駕駛是個女的,BMW毫髮無傷,果然有夠勇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