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os1012 wrote:
抱歉我們非專業,只是...(恕刪)
感謝回覆
我也非專業只是打打鍵盤而已

台灣的「法規碰撞」國外也有
但國外資料也是不公佈
這使得銷售量少的進口車種如沒做當地NCAP測試
那還是沒資料可看
因為可公開看到的是NCAP結果
而國外NCAP測試彼此方式有差異
歐規車是Euro-NCAP
美規車是NHTSA或IIHS
日規車是J-NCAP
各國NCAP標準都不同
歐洲車進口到美國還是要再做一次測試
這樣才有得比較
而不是有Euro-NCAP的資料就可以
而且台灣進口車可不是安全配備都和國外NCAP測試車相同

有些可不能沿用結果!!
所以真要所有台灣市售車彼此比較
就應該在同一標準下
那才有意義
不然還是等於沒有相對安全分數星等可比!
如果很概略的認為說我只想知道哪些車5顆星
是怎樣的5顆星我不在意
我想那就曲解給分評等的原意
像台灣油耗測試就很好笑
弄個美規歐規並存
還弄個油耗等級
目的根本就有問題
要想知道市售車相對安全性
還是成立台灣新車評鑑T-NCAP最直接
但那需要足夠成本和共識
另外,你們要注意連署的起始和最終目的目標為何?
要分辨「法規碰撞」和「新車評鑑」的差異
這方面我的意見都在這討論串
我想我應該沒辦法提出其他比較有建設性的討論了
關於台端建議將六顆氣囊、ABS(防鎖死煞車系統)以及ESC(動態穩定系統)列為法規強制規定乙案,說明如次:
一、有關車輛裝設氣囊及ABS,經查歐美日等國家並未有強制要求車輛配備六顆氣囊及ABS之規定。
二、另有關車輛裝設ESC(該系統整合包含ABS系統功能),經查歐盟EEC規定,2011年11月起新型式小型車以及2014年11月起各型式小型車應強制配備;美國FMVSS則規定於2011年9月起應為小型車強制配備項目。我國車輛安全法規係朝聯合國UN ECE法規進行調和,UN ECE法規規定小型車若有配備ESC者,2011年11月起新型式以及2013年11月起各型式小型車需符合法規規定,惟UN ECE法規目前仍未將ESC列為車輛強制配備。另囿於目前國內並未具備ESC法規檢測能量等因素,後續將待國內ESC檢測能量建置完備後
研議導入國內實施。
三、車輛安全法規係為車輛所應符合安全要求之最低標準,符合安全法規之車輛方能於國內領牌上路,且即表示其已具備最基本之安全性能;惟為滿足市場需求,車廠提供不同配備等級之車款,以供消費者依其需求與經濟能力進行選購,此商業性產品區隔之設定國內外皆相同;此外,對於車輛額外配備之裝置,亦須符合相關安全法規之規定,以確保其安全性。
四、交通部未來仍將持續參考國外車輛安全法規與科技發展制訂國內必要之車輛安全規範。台端關心國內車輛安全,提供建言,交通部特申謝忱。
歐洲的ESC強制配備也在2014年要實行
不少人都認維那是現階段對汽車安全配備該有的標準
ESP/ESC比較直接
因為歐美研究上普遍顯示這對汽車主動安全有助益
所以已經或即將將強制小客車配備
台灣現在才開始要求部份車輛配置ABS(不包含小客車和小貨車)
明顯落後許多
大家該努力要求
但是氣囊該強制配備的顆數呢?
Tobe的熊貓車當年也配到6顆
在C-NCAP測試中也有不差的成績
但是看到的卻是台灣人普遍的攻擊和不信任
如果台灣強制國產車和進口車標配6顆氣囊時
大家對國產車就沒有偷料的疑慮嗎?
而且
6顆氣囊其實不該是目的而是過程
歐美並沒有強制6顆配置
車商標配6顆主要是希望在新車評鑑中得到好成績
像Euro-NCAP的碰撞成績中
即使在最近的2012年還是有車子配備6氣囊但只得到2或3顆星的評價!!
這顯示不是只要要求氣囊數就有一定有用
不是只要歐洲車配了6顆氣囊+ESP/ESC
就碰撞成績一定5顆星!就一定相對很安全!
碰撞安全都是要實車實際測試後才會知道
像有車只得二顆星並不是所有測試成績都低
而是測試後假人「某部份」有嚴重損傷(poor)
而造成星等低落
這也說明為何測試一定要用實車和假人模擬
不試看看車體剛性數據、測試車體強度就可以了!
這時應該有人會說
我希望6顆氣囊+ESP/ESC為強制標配
是因為那是買車最簡單可見到安全指標的資訊
但是這項指標可靠嗎??
所以推動台灣新車評鑑T-NCAP
而將所有成績透明化
似乎可以解決這方面的疑慮
當然以政府推動「油耗等級」的前例
我是對政府能推動新車評鑑這件事一點信心也沒有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