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廣告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隨著車用科技的日新月異,這十多年來的演化,在汽車問世之後百餘年的發展史中可說是最為突飛猛進的階段,從傳統內燃機增壓引擎、複合式動力結構、替代性新式能源,都為汽車工業注入了嶄新的設計能量,追根究底,汽車的發明最初就是希望能帶給人類更便捷的使用及移動方式,因此,透過許多逐漸廣泛的安全科技應用,在人身安全的守護程度上,整體表現亦有長足的進展,其中,說到與我們行車安全息息相關的主被動防護系統,就不得不提及源自歐洲工業大國、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國Bosch,包括轉向、加速、煞車、長/短波雷達到輔助攝影鏡頭等,藉由這些Bosch研發的精密電子系統,能夠為我們的日常用車生活,建構出更嚴謹的防護層級,為了更深一層體驗Bosch在新世代主被動安全系統上的傲人成就,小編日前參加了兩年一度的Bosch科技創新日活動,感受一下這些無形的行車安全幫手究竟有多麼重要。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Robert Bosch於1886年所創立的Bosch,在百餘年前Robert Bosch就設計出史上第一枚高壓磁力發電組,也就是你我熟悉的火星塞,時至今日,總部位於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的Bosch是與Mercedes-Benz和Porsche並肩齊名的國際知名品牌,經過一個世紀的演化,其事業體早已囊括了家電、氣動工具等,但影響我們日常生活最深切的,仍就是Bosch的本業、也就是汽車零組件,從引擎、變速箱、車用耗材、電機零配件(ABS、ESP)等,統統都屬於Bosch的事業版圖;目前Bosch在安全防護科技方面,就包含有感測系統、輔助鏡頭以及雷達掃描,這些都是新世代車款上各式行車安全系統的靈魂,而現今許多汽車品牌不斷朝向的自動駕駛理念,也都是以此為基礎所衍生而來。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開車上路總是會遇到一些光怪陸離的情況,正因為人的身體反應有一定的限度,透過電子系統的輔助,能夠更有效地規避危險,確保車內乘客都能夠平安抵達目的地,而Bosch經過多年來的努力,從最基本的ABS、ESP到半自動化的跟車定速巡航、路線維持系統,都已經實際應用在量產車型之上,而Bosch更希望能夠在2020年左右實現高度/全自動化駕駛計畫,讓更多駕駛人能夠感受到科技發展的好處。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為讓更多民眾知道Bosch在行車安全科技研發上的努力與成就,特別規劃了科技創新日的體驗活動,在位於中國蘇州的Bosch大本營,讓我們好好瞭解這些平時肉眼看不見、卻又攸關行車安全甚鉅的輔助系統。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目前各主要歐日系車廠,其實都不約而同地朝向中度或高度自動化駕駛的方向來前進,希望可以藉由更少的人為操作失誤,降低日常生活中的各式交通意外,而Bosch也估計,幾年之內這樣的主動式科技、安全系統就會全面應用,2020年到2025年之間,自動駕駛將不再是科幻電影中的畫面,而會實實在在地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雖然Bosch是德國工業的代表品牌之一,但在它們也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在這趟體驗行程當中,我們就看到了一部由Bosch與自主品牌長安汽車合作開發的無人駕駛車,雖然還在實驗階段,但這部測試車上已經搭載了許多由Bosch提供的主動式安全防護系統。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整合在左右後視鏡上的輔助攝影鏡頭,其實在國內許多中高階車款上已經十分普遍,輔助鏡頭的功用很多,除了最基本的盲點偵測之外,還能夠支援像是車道偏離警示或全景駐車系統等,可以說是無人駕駛概念中重要的一環。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車頭水箱護罩內同樣鑲嵌有一組攝錄鏡頭,功用則和車側攝影機一樣。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前擋上方的感測模組,一樣可以監測道路上的標線、路旁的警示牌或正在穿越的行人,還能搭配長短波雷達及煞車系統,讓駕駛人在更短的時間內煞停,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整合在前進氣壩下方的是中距雷達監測模組,不論何種天候或是駕駛人身體狀況,電子系統都能時時刻刻監測前方路況,除非是系統秀逗,不然正常情況下電腦會比人腦來得更精準、有效率一些。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透過車身四周的輔助攝影鏡頭模擬出鳥瞰畫面,可以讓駕駛人更方便檢視車身四周的視覺盲點區域,也能夠察看車頭兩側的範圍,減少碰撞事故的發生。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先前提到的長短波雷達及輔助鏡頭,相互搭配之下就能夠衍生出主動定速巡航、車道偏離警示等進階輔助功能,雖然說這些系統都要在百萬元以上的中高階車種才有,不過也算是相對普及的實用配備。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車側盲點偵測也屬於蠻常見的主動式安全輔助系統,整合在後視鏡上的攝錄鏡頭,能監測B柱後方的駕駛視覺死角,當有車輛經過時會亮起警示燈號。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擁有主動定速巡航或車道偏離警示/輔助系統的新世代車型不在少數,但使用上還是需要格外注意,不能完全倚賴電子系統的偵測,畢竟像是一些天候不佳的時候,偵測元件也不能百分之百的發揮作用,駕駛人即使設定在半自動駕駛,還是需要自行注意前方路況才能確保安全無虞。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在這次的體驗行程當中,個人認為最具話題性的,就是Bosch現正處於測試階段的全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它能夠藉由駕駛人的語音指令,控制車身的變換車道動作!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設定好定速巡航系統,中控螢幕上會開始監測前方是否有慢速車輛,除了可以由電腦自行控制好間距和車速之外,遇到前方彎道轉向系統也會介入、讓車輛自行沿著標線前進,而且如果要變換車道,駕駛人只需要講話,這套自動駕駛系統就會先亮起方向燈、確定左/右側沒有其它車輛之後,車身就會緩緩朝向你想變換的車道開去,過程當中駕駛人完全不需要動手,完成度相當高;這套自動駕駛系統目前雖然已經進入測試階段,但是要實際應用在量產車款上還需要一段時日。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其實駕駛輔助系統算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但它包含項目相當多,從轉向、煞車、迴避障礙物、主動巡航到自動駕駛,這一段長時間的演進過程其實都有Bosch的參與,因此若要說到現今汽車工業的科技進步之所以如此迅速,Bosch肯定是扮演著重要的推手角色。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除了實際上路體驗這些新世代輔助科技之外,Bosch也在自家測試場地內,集結了目前已應用在量販車款上的車用精密電子系統,展示品牌在這塊科技領域上的成就。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位於中國蘇州的Bosch園區,裡頭就規劃了完整的測試道,讓我們可以在安全無虞的環境內,好好地去體驗這些電子裝置。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在所有體驗車款當中發現一部打檔機車,因為除了四輪車用機件之外,Bosch在二輪市場也有相當的著墨,就像ABS一直是不少騎士重視的安全項目,而交通部也規定將自民國108年起、強制超過125c.c.以上機車裝設ABS,對於國內廣大的機車騎士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雖然影響更大的白牌機車(排氣量125c.c.以下)還是沒有強制加裝,但至少也是個良好的開始。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記得先前二輪版同事好些年前就曾經寫過一篇關於機車ABS的相關文章(連結在此請服用),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回味一下,對於車身重心轉移感受更為劇烈的二輪機車來說,全力煞車時受到慣性的影響,重心會快速前移,若是沒有裝載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很容易會因為前輪鎖死使得後輪抬升,在緊急狀況下危險性也相當高。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開啟ABS防鎖死煞車系統之後,看得出來雖然前叉避震受到慣性的影響急遽下沈吸收衝擊力,但至少後輪抬升的情況減少了很多,緊要關頭就能夠拯救騎士的生命,尤其是台灣的氣候型態容易下雨,路面濕滑的時候ABS更顯得重要,再回過頭看看目前國內的市場現況,搭載ABS系統的產品還是相對少數,雖然未來強制規定125c.c.以上車款加裝,但針對市佔率更高的125c.c.以下車款來說,還是希望國產品牌能夠更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也考慮進去。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在歐系高級品牌當中已經蠻普遍的主動煞車系統,透過車頭前方的偵測雷達,能夠在一定車速下完全煞停、避免行人的傷亡,在這趟體驗行程中,Bosch也安排了一些關卡讓我們體驗。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電子系統主要用意還是在輔助駕駛人、更安全去掌控車輛與路況,但凡是總會有例外,像是這類主動煞車系統都有一個速度上限,如果你的車速超過限制,電子系統頂多只能夠幫你盡量降低碰撞的衝擊力,有些系統還會在駕駛人踩下煞車後,將主控權還給駕駛,所以如果你的煞車踏板沒有踩到底,在制動力道不夠強的情況下,就有可能會撞倒行人,這也是要特別說明的部分。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在一些高級品牌上如Audi還設置有離車安全預警功能(Exit Warning),透過車尾後方的偵測雷達,只要有行人或車輛經過,A柱上的警示燈號就會亮起,提醒乘客下車時要多加注意,這個設計其實蠻適合台灣這樣較為擁擠的都會生活區,加上國內二輪機車較為風行,多一層保護還是好的。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Bosch鑽研的領域相當廣,像是在這次體驗行程當中的Electric Power Steering電動輔助操控系統,會透過EPS輔助馬達的力道控制,減少因方向盤的劇烈轉動而造成的慣性G值。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你車速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轉動方向盤再鬆開,方向盤會因為物理特性而有較明顯的回正力道,此時車身的擺動也會更劇烈,所以容易造成行車路線的不穩定,透過電動輔助操控系統的介入,它會將方向盤的回正力道控制得更和緩,讓車身可以減少加速慣性的影響。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鬆開方向盤後,方向盤會有一個自動回正的幅度,而EPS輔助系統可以讓高速行駛狀態下的回正速度趨緩,讓車輛的行進路線更為穩定。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有著廣大事業體的的Bosch,在歐洲地區相當盛行的自行車市場也看得到Bosch的身影,因為Bosch發展電動輔助單車已經有好幾年了,體驗會中提供給我們騎乘的電動輔助單車,便以電磁馬達來輔助,達到類似加力箱的功能,讓踩踏的過程更為輕鬆。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Bosch的電力輔助馬達可以放大扭力的輸出,騎乘的感覺跟一般傳統自行車相同,但輔助馬達能夠減少騎士的體力消耗,部分車型甚至能夠達到45km/h的速度,但踩起來完全不會費力,而且馬達的出力模式還能夠切換(Travel、Eco、Sport等),只是相對來看,這樣一台電動輔助自行車的售價都已經可以買一台白牌機車了,加上國內環境對於單車通勤族而言並不友善,所以台灣目前這樣的產品並不常見。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曾經在今年CES消費性電子展中展出的Bosch未來概念車,以雲端概念整合自動駕駛、遠端控制應用等方式,模擬出我們未來20年後的日常用車環境。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傳統儀表已經被全數位化的觸控螢幕所取代,而且還可以直接從車載系統遠端控制家中的電器,切換至自動駕駛模式時也能夠經由觸控螢幕處理公事。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概念車在車身兩側的顯示燈顏色也有玄機,不同的行車模式下,車身所顯示的顏色也會不同,讓周遭用路人方便瞭解。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除了硬體設備之外,Bosch也著手開發車用APP應用程式的相容套件,以因應未來更廣泛使用的雲端使用潮流,目前已經能支援不少應用程式,讓駕駛人的日常行車生活更為便利。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這趟行程當中我們也簡單參觀的Bosch最新一代的工業4.0生產基地,但是因為廠區裡頭無法進行攝影,所以就無法詳細的跟各位介紹。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Bosch所謂的工業4.0概念,主要還是藉由雲端整合的方式在線上及時運算,將人力、倉儲、生產速度做最有效率的控制,在Bosch位於蘇州的製造工廠就已經率先應用了工業4.0的製作模式。

[採訪]行車安全的無形幫手 Bosch蘇州汽車科技創新日參訪紀實
Bosch預估在幾年之內,高度自動化駕駛環境將會逐漸出現在你我身旁,有效地降低車禍事故機率,目前自動駕駛已經在北美、德國和日本等地的高速公路上進行測試,雖然先前也傳出自動駕駛的傷亡消息,不過比起傳統的人為操作模式,自動駕駛依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透過這次的參訪,也讓我們瞭解邁入無人駕駛的階段應該不遠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