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電動車」一詞,是近年車壇相當火熱的話題,當電動化成為各汽車品牌共識,各家車廠也相繼喊出電動化時程,就代表著未來每一年全球市場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動車新血加入。而在國內市場部分,先前我們曾整理了一篇2022年國內電動車市場回顧,綜觀2022年國內受CAFE法規與部分品牌積極電動化轉型的策略影響,許多新世代電動車陸續於國內現蹤,進而豐富了國內電動車市場,因此接續上一篇2022年電動車回顧文章,隨著農曆新年結束,各家車廠將開始2023整年度新車計畫,本篇將再統整出預計今年於國內推出的電動車,提供有意入手電動車消費者與各位網友參考。

延伸閱讀:2022年國內電動車市場總回顧|各廠牌導入力道更加積極,電車大軍準備來襲!


Mercedes-Benz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EQS SUV

首先從歐系品牌看起,電動化發展相對快速的歐洲車廠,2022年著實誕生不少新世代電動車,因此國內去年導入的電動車就有超過三分之二是來自歐系品牌,其中導入最多款的Mercedes-Benz,2023年國內又會有何進展?依照台灣賓士規劃,預計今年現身的將有去年相繼發表的電動休旅EQS SUV與EQE SUV,這兩輛電動休旅從名稱不難推測與EQS、EQE有著相近關係,基本上就是EQS、EQE的休旅版本。

先來看看EQS SUV,去年四月正式發表,同樣以賓士的EVA純電平台為基礎打造,軸距也與EQS同為3210mm,外觀當然延續賓士EQ家族特點,擁有圓滑流線的車身線條,扣除車體形式不同,EQS SUV算是直接承襲了EQS的外觀設計,實際大小與軸距數據為長5125mm、寬1959mm、高1718mm,軸距3210mm,雖然還未見實車,但突破5米的休旅車開在路上肯定相當具有份量。

內裝-1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內裝-2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內裝不意外的直接複製貼上EQS,其中高階車型所具備的大面積MBUX Hyperscreen螢幕無疑是最大亮點,至於會選擇EQS SUV的消費者,肯定是對於第二排開始的後座空間表現有所要求,EQS SUV採取三排七座布局,以原廠所公布的示範照片來看整體空間配置算是寬裕,但實際大小仍須以實際測量為準。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動力系統方面,EQS SUV共有EQS 450+、EQS 450+ 4Matic、EQS 580 4Matic,最入門的EQS 450+為後軸單馬達,最大輸出為355hp/57.9kgm、中階的EQS450 4MATIC換上前後雙馬達,最大馬力維持355hp,但扭力提升至81.6kgm,而EQS 580 4MATIC同樣採雙馬達四驅配置,但最大輸出來到536hp/87.5kgm。鋰電池容量全車系均搭載107.8kWh鋰電池組,WLTP測試標準下,則分別有著536~660公里(450+)與507~613公里(450+ 4Matic、580 4Matic)表現。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EQE SUV

另一輛預計今年導入的賓士電動休旅EQE SUV,是去年10月份才正式發表,因此導入順序應會排在EQS SUV之後,外觀上EQE SUV同樣是標準的EQ系列設計語彙,包含頭尾設計細節也是延續了EQE,一脈相承的家族式造型可惜就少了點新鮮感,相比EQS SUV尺碼小一號的EQE SUV,長寬高則來到4863mm、1940mm、1686mm,軸距3030mm。

內裝-1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內裝-2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內裝架構部分,毫不意外的EQE SUV再一次的複製了EQE,同樣高階車型配備了橫跨整個中控台的MBUX Hyperscreen螢幕,乘坐方面採取標準五人座設定,雖然EQE SUV的軸距比EQE略短90mm,但SUV擁有高度優勢與較高坐姿,同時上下車角度也會比EQE來的友善。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同樣來自EVA純電平台的EQE SUV,動力系統一共有350+、350 4Matic、500 4Matic與掛上AMG的43、53 4Matic+五種規格,相比EQS SUV,EQE SUV動力配置是來的更加多元;入門的350+採用後置單馬達,具備最大288hp/57.7kgm輸出,接著都採取雙馬達配置的350 4Matic與500 4Matic,則分別有288hp/78kgm與396hp/87.6kgm最大輸出,最大續航里程照WLTP測試標準,則依序為590、558、547公里。至於兩款AMG版本,43 4Matic+具備476hp/87.6kgm最大動力,53 4Matic+則具備車系最強的626hp/96.9kgm輸出,WLTP續航里程分別為488、470公里。

Audi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Q4 e-tron

Audi現行於國內共有e-tron車系與e-tron GT車系兩款電動車,雖然台灣奧迪算是國內相對早導入電動車的品牌,但去年一整年僅新增e-tron車系中的性能版本e-tron S、e-tron S Sportback,並沒有新車型導入國內,不過去年底一場展間開幕活動中,台灣奧迪總裁則透露,今年有機會將Q4 e-tron、Q8 e-tron正式導入國內販售。

首先Q4 e-tron是Audi於2021年發表的全新中型電動休旅,以福斯集團的MEB模組平台建構,車身尺碼落在長4590mm、寬1865mm、高1613mm,軸距為2760mm,大約就是滿街跑的主流中型SUV車身大小,與其他Audi休旅相同Q4 e-tron也分有標準版本與Sportback版本,整體外觀仍有濃厚的奧迪家族風格,包含車頭多角形水箱護罩與科技感十足的大燈組,雖然Q4 e-tron是一款近年才推出的全新電動車,但外型仍然接近傳統燃油車,並沒有過於前衛的設計外觀。

內裝-1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後座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Q4 e-tron的內裝架構依舊是Audi現行世代車款的風格樣式,強烈的科技冷冽感搭配駕駛導向的中控台設計;由於較為入門的定位,Q4 e-tron就沒有Audi高階車款會出現的三具螢幕設計,僅配置傳統的數位儀表與中央車載螢幕,兩具螢幕分別為10.1吋與11.6吋(車載螢幕可選配更大尺吋),另外較為特別的設計就屬懸浮排檔基座;後座部分以Q4 e-tron 2760mm軸距搭配原廠照片做參考,空間表現應能滿足多數人需求。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動力系統方面Q4 e-tron有四種輸出規格,由小至大分別是35 e-tron、40 e-tron、45 e-tron quattro與50 -e-tron quattro,35 e-tron與40 e-tron採用單馬達後輪驅動,最大輸出為170ps以及204ps,鋰電池組大小則是55kWh與82kWh,最大續航力(WLTP規範)則是357與528公里。而45 e-tron與50e-tron後方的quattro代表著動力升級為前後雙馬達四驅配置,輸出性能分別來到265ps與299ps,兩者均配置82kWh鋰電池組,最大續航(WLTP規範)則來到512與511公里。加速性能部分,四種動力分別有9秒、8.5秒、6.5秒以及6.2秒的表現。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Q8 e-tron

去年11月發表的Q8 e-tron,其實就是現行的e-tron車系小改款,小改款後更名為Q8 e-tron主要是讓e-tron車系在Audi電動車中定位更加明確,小改後的Q8 e-tron外觀也做了微幅修飾,攸關動力與續航力表現的電力系統小改後也做出升級,發表後Q8 e-tron將在今年率先於歐洲市場上市,國內市場部分雖然還沒有確切時程,但今年導入的機會相當大。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延續現行e-tron車系配置,Q8 e-tron一樣具備標準版本與Sportback版本,小改款過後車頭部分原先的多角型水箱護罩比例重新調整,視覺看起來變得低扁,周圍並圍繞著黑色或銀色飾件,兩側進氣導流口面積加以擴大,而水箱格柵在加入自動啟閉的功能後,Q8 e-tron的風阻係數由0.28進步至0.27cd、Sportback更由0.26進步至0.24cd,小改款後擁有更佳的空力表現。值得一提的是,Q8 e-tron也首度導入Audi新式平面2D造型廠徽,捨棄過去的立體四環設計。

內裝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後座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後廂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內裝架構Q8 e-tron就沒有太多變化,小改後強調的是材質選用更加環保,數位科技層面維持12.3吋數位儀表(另可選配抬頭顯示器)搭配上10.1吋、下8.6吋的中控螢幕設計,配備數位後視鏡車型還有兩具顯示幕在左右兩側;後座空間由於小改款並未更動軸距,參考現行e-tron車系空間表現標準版本算是寬敞,Sportback版本則是受限下修的車頂在頭部表現較為緊湊,畢竟為了帥,犧牲一點頭部空間應該合情合理。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Q8 e-tron動力方面具備Q8 50 e-tron、Q8 55 e-tron與性能版的SQ8 e-tron三種規格,前兩種使用的是兩具電動馬達,SQ8升級至三馬達,輸出數據在50 e-tron、55 e-tron
兩個規格分別有335hp/67.7kgm與402hp/67.7kgm最大輸出,SQ8則近一步提升至496hp/99.2kgm,而電池容量配置50 e-tron使用89kWh,另兩個規格增加至104kWh,電池容量升級讓小改款後的續航里程更加出色,依WLTP規範分別有50 e-tron動力標準版本為491公里、Sportback為501公里;Q8 55 e-tron,標準版本有582公里、Sportback為600公里;最後SQ8為標準版本494公里、Sportback 513公里。

Volvo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EX90

目前國內已有XC40 Recharge與C40 Recharge兩款電動車,進入2023年,已在去年11月發表的全新電動休旅EX90今年也會於國內亮相,隨著Volvo逐步邁向全電動化,未來電動新車的占比只會越來越高。熱騰騰的EX90,從車名即可分辨定位等同於一輛電動版XC90,未來在全面轉型電動化後也會接替XC90成為旗艦產品,以SPA2平台開發,EX90在動力、續航力、數位科技都有著十分優異的水準。先就外觀而言,EX90仍有著燃油車XC90的既視感,簡約卻不失高級感受,EX90外觀除了有科技感十足的大燈設計,位於車頂前方突起的LiDAR光達模組,擁有比現行靠雷達與鏡頭組成的輔助系統更強悍的辨別能力,輔助駕駛系統在功能與辨識能力上預期會有顯著進步。

內裝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後座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前座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EX90延續近年Volvo車款所強調的質感特色,內裝給人一種簡約溫暖的車室氛圍,前方映入眼簾的大型直立式觸控螢幕,尺碼來到14.5吋,內建Google車載資訊娛樂系統,Google強大的開放式系統讓主機擁有比一般車機更全面的擴充機能,另外駕駛前方有另一具尺寸迷你的數位儀表,雖然尺寸不大但仍整合地圖與輔助駕駛系統的顯示,今年CES展Volvo也宣布導入Google HD Maps,個人相當期待這具螢幕所具備的各項功能。乘座空間上,EX90則與XC90相同,採用三排七座布局。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動力配置方面,EX90使用400V電力架構,預計會推出兩種動力規格,前後雙馬達設定下最大輸出分別有408hp/78.6kgm與517hp/92.9kgm,鋰電池組容量達到111kWh,最大續航里程WLTP規範下達到600公里,快充功率則支援最高到250kW,10%~80%僅需30分鐘內即可完成。

Ford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Mustang Mach-E

目前國內尚未有純電車款的Ford,終於在去年底的媒體春酒活動,福特六和預告2023年將導入電動野馬「Mustang Mach-E」,依照規劃預計下半年亮相的Mustang Mach-E,算是目前Ford在電動車市場的主力車型,最早在2019年底發表,之後陸續於美國、歐洲、中國等地上市;承襲了野馬精神,但Mustang Mach-E與Mustang雙門跑車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以其身形比例來看更接近一輛斜背版的SUV,比起Mustang當然更適合一般家庭。值得一提的,Ford照計畫今年有望推出跨界休旅Puma的電動版本,比起Mustang Mach-E小一號,時尚新穎的外觀內裝未來國內若是能接續導入,預期應會有不錯的市場反應。

由於目前關於國內Mustang Mach-E的消息僅有確定下半年上市,其他包含編成售價等等詳細資訊福特六和都還未公布,但在公布前還是可以先預覽可能的動力選項,Mustang Mach-E在國外具備相當多元的動力配置,攸關續航表現的鋰電池組分有75.7kWh與98.8kWh兩種,動力傳輸依馬達數量有著後驅單馬達與四驅雙馬達設定,另外還有性能更上層樓的GT車型,若是使用大電池與單馬達的長里程版本,WLTP規範下有600公里的續航力,充電效率部分,支援最大150kW充電功率,使用直流快充設備約38分鐘可將電量充至80%(標準續航版本)。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Mustang Mach-E的外觀明顯以Mustang為範本,幾項野馬的標誌性設計都延續至電動車身上,當然經典的廠徽Logo也不例外,而原廠賦予Mustang Mach-E的市場定位為更加實用的休旅車,以其身形則與Tesla Model Y接近,想必未來國內上市也會以Model Y作為直接的競爭對手。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內裝設計就與Mustang沒有太多關聯,整體設計走向與許多新世代電動車類似,基於簡約的設計線條,中控台具備了一具15.5吋直立式的車載觸控螢幕,內建系統也是新一代Sync介面,空間機能方面,標準五人座狀態下後廂容積有402公升,椅背傾倒後可擴充至1420公升,許多人在意的前置物箱,Mustang Mach-E則具備81公升的裝載空間。

Kia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EV9

繼EV6上市推出後,Kia總代理森那美汽車早在去年11月舉辦的Kia Inspiration Day品牌日就表示EV9將會於今年第四季導入國內市場,身為市場上較少見的七座純電休旅,與EV6同樣以E-GMP電動車模組平台建構,EV9也是Kia的第二款電動車。雖然確定新車確定會引進台灣,但其實EV9目前國外也尚未正式發表,根據原廠規劃預計是第一季才會正式亮相(應該也快了?),因此目前關於EV9的相關規格資訊仍有限。不過以現有資訊來看,EV9概念車車身尺碼為4930 x 2055 x 1790mm,並有著3100mm的長軸距設定,加上電動車空間規劃優勢,車內空間應會有不俗表現。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外觀方面雖還沒完整曝光,但以先前發布的測試照片觀察,EV9除了具備品牌設計語彙外,車身造型頗為方正,並具備剛硬的肌理線條,整體設計偏向粗獷風格,與EV6很不一樣,另外車頭部分以電動車來說比例算是相當大,個人猜測或許是要爭取更大的前置物箱空間。內裝樣貌就僅有概念車可以參考,不過EV9概念車的內裝布局有點太過前衛,實際設計會保留多少概念只能等發表才能確認了。

動力系統部分,由於EV9建構在E-GMP電動模組平台下,因此動力配置可能會與EV6雷同,包含單馬達後驅、雙馬達四驅車型沒意外都會出現在EV9的動力清單中,另外在800V的電力架構支援之下,充電速度會是EV9的一大優勢,續航里程一般推測也都會有上看500公里的水準。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Hyundai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Ioniq 6

接著是Hyundai去年七月發表的全新電動房車Ioniq 6,Ioniq純電子品牌的第二款作品,Ioniq 6已陸續於韓國、歐洲、美國等地開賣,國內市場部分繼去年導入Ioniq 5之後,預計今年也將迎來Ioniq 6,不過確切推出時程仍需待總代理公布。

1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2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3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不同於Ioniq 5的五門掀背形式,Ioniq 6是一款中大型四門房車,車身尺碼來到4855mm X 1880mm X 1495mm,軸距落在2950mm,自概念車Prophecy EV衍伸而來的外觀造型,Ioniq 6車身線條呈現出非常圓滑流線的視覺效果,並同時有著0.22的超低風阻,諸多Ioniq 5所擁有的設計元素,如Ioniq家族化的像素式LED燈具,前保桿下方的主動式進氣格柵等等配備在Ioniq 6身上依舊可見。車輛的後半部分造型自B柱之後迅速向下收,但後檔與尾廂各有一組擾流尾翼,修飾外觀之餘也具備一定程度的空氣力學考量。

1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2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3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內裝造型令人感到熟悉,延續Ioniq的品牌設計元素,中控台具備一組整合兩個12吋大小的螢幕,內建功能與顯示介面與Ioniq 5大致相同,另外若是選配數位後視鏡兩側則會再增加一組顯示螢幕,搭配門板、中控台的多彩氣氛燈點綴,氣氛營造相當到位,根據不同等級的內裝搭配,用料材質也選用了大量的永續性環保塑料(如PET、TPO等等),空間表現上平整化的腳踏空間搭配2950mm的長軸距,乘坐感受可預期會有不錯水準。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如同其他款建構於E-GMP電動模組平台的電動車,Ioniq 6同樣具備800V的電力架構(兼容400V),動力配置方面,電池組具備53kWh與77.4kWh兩種大小,並依車型不同具備單馬達後驅與雙馬達四驅版本,最大動力在雙馬達車型中具備320hp/61.7kgm的輸出表現,單馬達車型則是225hp/35.7kgm。續航里程部分,參考美規車型在EPA規範下大電池單馬達車型為547公里,大電池雙馬達則有498公里。使用350kW的快充設備,約18分鐘即可將電量由10%充至80%。

SsangYong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Korando e-Motion

Hyundai、Kia之外,相對冷門的韓系品牌SsangYong今年其實也會導入一款電動車,那就是Korando e-Motion;加上去年推出的汽、柴油動力,電動版本的加入也會使得Korando車系的動力選擇相當多元。根據國內總代理規劃,Korando e-Motion的上市時程預計會落在3月份,規格部分參考先前出現在能源局8月能耗測試的資訊與海外新車規格,Korando e-Motion預計搭載具備190hp/36.7kgm輸出的前置單馬達,搭配61.5kWh鋰電池組,WLTP規範下續航力為345公里。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身為SsangYoung的首款電動車,但Korando e-Motion算是油改電,因此電動版本外觀上沿用了燃油車型設計,頂多就是前保桿、鋁圈與部分飾板換上了專屬部件創造出電動車型與燃油車型間的差異性,然而或許是Korando車系已推出一段時間,整體外觀顯得中規中矩,並無太多新潮感受。

1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2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內裝架構也與燃油車型如出一轍,包含空間部分並沒有因為電池擺放而有所犧牲,參考先前我們試駕過的汽油車型,以Korando僅4.4米左右車長來說算是寬敞,後廂容積在標準五人坐下有551公升的表現。動力與電力系統部分,Korando e-Motion採用前置單馬達,具備190hp/36.7kgm最大輸出,鋰電池組大小為61.5kWh,續航里程依照WLTP規範為345公里,值得一提的是Korando e-Motion的快充規格並非採用CCS1,而是與現在Tesla相同使用CCS2規格。

Lexus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RZ 450e

去年以e-TNGA平台打造的bZ4X、Solterra相繼推出,相信國內消費者已經對於豐田集團的新世代電動車有些概念,為了應對電動化潮流,屬豪華定位的Lexus當然也得跟上腳步,因此RZ 450e終於在去年首度發表亮相,而國內市場今年則是將於第二季正式導入,成為UX 300e之後,第二款導入的純電車型。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不同於UX 300e是以燃油引擎架構換裝電力系統而來,RZ 450e是以e-TNGA模組平台全新開發,外觀上擁有電動車的設計概念同時兼具了新世代Lexus車款的設計語彙,RZ 450e的車頭造型具備不容錯認的紡錘式家族前臉,但因應電動車不須水箱護罩,RZ 450e改為平整化的封閉設計。視角來到車側,由於RZ 450e與bZ4X、Solterra為雙生車款,因此整體車身視覺三者都有著相近的線條走向。

1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2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或許是要創造出豪華品牌的差異性,內裝部分RZ 450e就走出自己的風格,並未延續bZ4X、Solterra那般的車艙設計,內裝布局較接近新世代NX與RX(Tazuna概念),而且細節質感用料可預期會比bZ4X、Solterra來的出色,中間達14吋的車載系統螢幕也是三者中最大的;除此之外,車內空間在軸距與bZ4X同為2850mm的條件下,空間感受應該不會相差太多,RZ 450e的優勢還是來自於更精緻豐富的內裝與配備。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以Lexus的命名原則,450e代表的是動力等級,因此RZ 450e目前僅有雙馬達四驅的單一動力規格,前後軸各一具電動馬達使RZ 450e具備(前馬達201匹、後馬達107匹)綜效313匹、44.4公斤米的動力輸出,百公里加速為5.4秒,加上品牌最新開發的DIRECT4四驅系統,RZ 450e可完成前100後0或是前0後100的動力輸出分配,有了這套四驅系統,RZ 450e性能層面與bZ4X、Solterra有多少差異未來上市後這部分可以好好探究。續航里程部分,RZ 450e搭載71.4kWh的鋰電池組,依照原廠公布以J-WLTC規範有450公里水準(WLTP標準至少有400公里)。

Luxgen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n7

看了這麼多歐、美、日、韓品牌所推出的電動車,國內今年還有一款關注度相當高的電動車將加入戰局,去年十月國產品牌Luxgen在名為「Luxgen新起點」的記者會中,宣布全新電動車n7將在今年底上市,雖然實際交車應會落在明年,但n7畢竟是Luxgen沉寂許久後的全新車款,加上主打親民售價,n7到底具備多少本事相信大家都相當期待。

1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2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3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4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5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不同於過去的自主研發,進入電車時代Luxgen改與鴻海集團合作,而n7就是基於公版的Model C而來,關於車輛的詳細規格配備目前尚未明朗,但包含外型、內裝等初步樣貌已完整公開,透過當時記者會所展示的示範車型,n7(Model C)的車型尺碼4695 x 1895 x 1625mm,軸距為2920mm,大小約等於主流中型SUV,近3米的軸距也體現了電動車的長軸距優勢,因此原廠也賦予n7具備5+2的七人座設定。n7的內裝焦點主要是由兩組螢幕呈現,其中包含中央的直立式大螢幕,視覺爽度算是優秀,但實際使用體驗就得等上式上市才能一探究竟。

【2023國內電動新車上市整理】新血持續加入,準備好入手首輛電動車了嗎?
由於距離年底的正式發表還有一段時間,關於n7的動力系統規格,目前僅知會有單馬達的入門車型、大電池的長里程車型與雙馬達的大動力車型,各車型則各自擁有價格、長續航、大動力的產品特點,根據原廠公布資訊,長續航車型將有可達700公里的續航力,而大動力車型百公里加速則能在3.8秒完成。


以上就是我們整理出的2023年國內市場確定推出或是推出機率極高的電動車款,當日趨增加的新世代電能車款陸續抵台,是否會影響未來各位的換車意願(再添購或改入手電動車),又或者各位對於電動車有何看法,都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喔!
呵呵呵,充電樁很有問題
充電樁有問題,插一下就好,相對問題小
能源呢?發電跟不上,充電樁再多就沒用
林恩 wrote:
Mastang Mach-E
目前國內尚未有純電車款的Ford,終於在去年底的媒體春酒活動,福特六和預告2023年將導入電動野馬「Mastang Mach-E」,依照規劃預計下半年亮相的Mastang Mach-E,算是目前Ford在電動車市場的主力車型,最早在2019年底發表,之後陸續於美國、歐洲、中國等地上市;承襲了野馬精神,但Mastang Mach-E與Mastang雙門跑車形式有很大的不同,以其身形比例來看更接近一輛斜背版的SUV,比起Mastang當然更適合一般家庭。值得一提的,Ford照計畫今年有望推出跨界休旅Puma的電動版本,比起Mastang Mach-E小一號,時尚新穎的外觀內裝未來國內若是能接續導入,預期應會有不錯的市場反應。
由於目前關於國內Mastang Mach-E的消息僅有確定下半年上市,其他包含編成售價等等詳細資訊福特六和都還未公布,但在公布前還是可以先預覽可能的動力選項,Mastang Mach-E在國外具備相當多元的動力配置,攸關續航表現的鋰電池組分有75.7kWh與98.8kWh兩種,動力傳輸依馬達數量有著後驅單馬達與四驅雙馬達設定,另外還有性能更上層樓的GT車型,若是使用大電池與單馬達的長里程版本,WLTP規範下有600公里的續航力,充電效率部分,支援最大150kW充電功率,使用直流快充設備約38分鐘可將電量充至80%(標準續航版本)。
Mastang Mach-E的外觀明顯以Mastang為範本,幾項野馬的標誌性設計都延續至電動車身上,當然經典的廠徽Logo也不例外,而原廠賦予Mastang Mach-E的市場定位為更加實用的休旅車,以其身形則與Tesla Model Y接近,想必未來國內上市也會以Model Y作為直接的競爭對手。
內裝設計就與Mastang沒有太多關聯,整體設計走向與許多新世代電動車類似,基於簡約的設計線條,中控台具備了一具15.5吋直立式的車載觸控螢幕,內建系統也是新一代Sync介面,空間機能方面,標準五人座狀態下後廂容積有402公升,椅背傾倒後可擴充至1420公升,許多人在意的前置物箱,Mastang Mach-E則具備81公升的裝載空間。


這篇出現了14個Mustang,但沒一個拼對是怎麼回事...校稿上班摸魚去了?
這台美國賣到必須暫時停售不然單接不完
台灣能爭取到的配額恐怕...除非改走歐洲進口的歐規
林恩
哎呀,謝提醒已更正
怎麼沒看到 Citroën ë-C4X?
昨天才剛看到新聞,為了要打Tesla MY,Mustang降價
如果能進來也不錯
很喜歡電動車主題的相關文章與全覽分享。

謝謝~ 給你一點鼓勵!! 希望後續能有更多文章介紹~
林恩 wrote:
Ioniq 6


矮歐你可溜 真的是韓風滿滿,造型見仁見智,但一定要與眾不同。
雖然電動機車銷售差
樂見國內電動車能步步高升
好多款電車
都蠻吸引人的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