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奭芥 wrote:如果Netbook,只講雙核心的話,2008年Q3就已有了不是?Intel Atom 330M...(恕刪) 呃.. 330M?? M該不會是你自已加的吧= =atom 330 是規劃給桌機(Nettop)用的哦…如eeebox,接任是 atom D510、D525
Mason L wrote:如果廠商擔心強化之後的小筆電會打到CULV那我覺得廠商更應該要思考CULV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事實上正好相反CULV的出現就是為了打壓ATOM現在的ATOM已經不需要打壓CULV也可以功成身退了...想當初美金百元電腦的構想->ASUS EEE PC->最後催生出ATOMINTEL將ATOM便宜賣給廠商ATOM機種打著"輕薄、省電、廉價"的大旗造成一股旋風但是原本廉價的小筆電卻趁勢越做越大也越賣越貴全盛時期的ATOM機種甚至賣破兩萬五...形成一種劣幣逐良幣的現象排擠到一般、高階筆電的市場獲利低的ATOM需求增加、獲利高的CPU需求減少ATOM機種中間的價差又被其他廠商賺走INTEL當然會不爽於是不惜拉下原本高不可攀的ULV前面加個C去打ATOM造就了CULV的誕生...以結果來說CULV一代其實沒有原先預期那樣成功最大原因就是效能過弱(首波主打還是單核機種搭VISTA...)但是這一兩年來效能更加貧弱的ATOM也漸漸被看破手腳(這點和WIN7升級潮或許也有點關係)ATOM機種的熱潮不再售價也回到其合理價位加上CORE i的出現不但拉開效能差距、續航力也有所精進CULV這個名詞其實已經沒什麼存在的必要(CORE i UM也不太刻意強調是CULV二代)...INTEL也不用擔心推出雙核ATOM會像當初排擠到一般筆電的市場或許現在反倒要擔心ATOM會不會被ARM架構的CPU幹掉...------------------------------------------------------------------------------------------------以PASSMARK的CPU分數來說(3D06的CPU分數差不多是以下數據再各加100)雙核ATOM:6XX雙核CULV一代:9XX雙核CULV二代(CORE i UM):12XXCORE i:2XXXATOM機種距離一般筆電(包括CULV機種)起碼有"五成"以上的差距甚至在實際使用上(WIN7)多數情形即使是單核CULV都還比雙核ATOM順暢許多~以個人的區分標準來說(以CPU效能是否足以順暢執行WIN7為準 而非螢幕尺寸)CULV以上才稱得上是"筆電"(notebook)ATOM不管是單核還是雙核都只能算是"小筆電"(netbook)
我覺得要買哪種筆電要配哪種 cpu 每個人的需求和預算不一樣 , atom 和 cluv 對於 intel 和筆電廠的產品市場區隔我個人認為因該是有深思熟慮過才會推出這些產品 , 像目前我還需要一台上網和 msn 和 bt下載用的筆電我覺得雙核 atom 就可以滿足我的需求.....
Mason L wrote:回大大當時的Atom...(恕刪) 事實上每個系統商不見得會照intel的規劃走,最早atom處理器是給embedded system使用,或者手機!結果發光發亮的卻是後來的netbook
tvcf wrote:N280 應該也算是雙核心吧. 我都用一年了. 怎麼現在才在邁入雙核心時代呢?? ...............第一次聽到有人說N280是雙核心.........單和雙執行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