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目前的電競筆電市場來說,輕薄的機身設計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大要素,像是 ASUS ROG 系列筆電、與 GIGABYTE 有密不可分關係的 AORUS 電競筆電、RAZER BLADE 靈刃系列筆電,都是同時能保有輕薄機身,以及強大效能的電競筆電產品。近年來大力發展電競筆電的 GIGABYTE 技嘉科技,就針對旗下 P 系列筆電進行改款,除了延續原有的輕薄機身設計外,更加入高階的硬體規格配置,即便在機身造形上還是缺少一點電競筆電的味道,不過以效能表現來看,確實還能在電競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GIGABYTE 全新的 P37X 電競筆電,配備 17.3 吋大尺寸顯示螢幕,內建 Intel 第四代 Core i7 處理器、16GB 記憶體、最高 512GB Raid 0 SSD 固態硬碟與 2TB HDD 儲存硬碟配置,至於各位關心的顯卡部分,最高則是搭載 NVIDIA GeForce GTX980M 顯示晶片,並配有 GDDR5 8GB 獨立顯示記憶體,以硬體規格配置來看,雖然不能說是頂級配置,但也算是目前電競筆電中的一時之選。
開箱與介紹 |

從第一眼的外觀實在很難想像這是一款電競遊戲筆電,P37X 低調的外觀設計或許也能成為一種特色。

使用黑色機身配色搭配銀色金屬的 GIGABYTE Logo,看起來有種強烈的對比感。

薄型機身設計也是 P37X 的一大特色,以 17 吋大小的筆電來說,相對輕薄許多。

機身前端則有支援熱插拔的複合式 DVD 燒錄光碟機。

P37X 隨機也會附上一個熱插拔的外殼,使用者可以自行安裝硬碟來進行擴充。

外殼採用的是 SATA 傳輸介面。

機身右側配置有 mini Display Port,支援 4K 60Hz 外接螢幕輸出,另外還有兩組 USB 3.0 連接埠及標準 HDMI 端子。

右側後方則可以看到 VGA 輸出端子與電源輸入插孔。

機身尾端則可以看到兩個長型散熱孔,並無其它的 I/O 端子埠與硬體配置。

左側機身則可以看到防盜鎖孔、RJ-45 有線網路插孔,以及兩組 USB 2.0 連接埠。

最後則是 SD 記憶卡插槽,分別獨立的耳機與麥克風音源插孔,採用常見的 3.5mm 格式。

機身底蓋為一體式的設計,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風孔,不過底蓋的螺絲孔有點太多,降低一點整體的美觀度。產地標示於筆電底部,為台灣製造。

支援熱插拔的光碟機,用來固定與拆卸的推桿位於機身下方。

拆卸與安裝都相當容易,並不會太過複雜。

P37X 提供使用者升級與更換記憶體的保護蓋,不需要完全開啟底蓋就能更換,筆者認為這樣的設計還算不錯。

將底蓋開啟後可以看到筆電內部的硬體架構,如果要進行清潔的話也不會太過麻煩。

P37X 內建左右聲道揚聲器位於機身前端的左右兩側。

內建鋰電池為 6830mAh / 75.81Wh 電池容量配置。

內建鋰電池的上方則有 Raid 0 架構的 SSD 固態硬碟。

機身前端的右方則是 HDD 儲存硬碟,使用者也可以自行更換。

機身尾端的雙散熱風扇與導熱銅管,則是 P37X 主要的散熱硬體配置。

打開機身上蓋後,可以看到 17.3 吋的顯示螢幕,支援 160 度的廣視角與 72% NTSC 廣色域,以及最高 300nits 的亮度。

17.3 吋的顯示螢幕則是採用 Full HD 1920 X 1080 螢幕解析度。

螢幕上方則有 HD 網路攝影機,以及內建雙陣列式麥克風。

電源啟閉開關位於機身內部的正中央上方,左右兩側的縷空飾板增添一些特別的設計感。

與 AORUS 電競筆電一樣,P37X 也配置了 G 系列的快捷按鍵,同樣為五組獨立式的按建功能設定,透過內建的軟體可以進行設定,直接按下上方的 G 鍵則可進行切換。

全尺寸的按鍵配置也搭配獨立的數字按鍵。

孤島式的鍵盤設計,提供不錯的敲擊回饋感,針對 WASD 所印刷的白色框,讓使用者可以一眼就辨別,也算是便利的設計。

獨立的數字按鍵在按鍵顆粒大小上與主要按鍵差不多,因此在使用上不會有不適應的情況發生。


白色光源的鍵盤背光,共有兩種不同亮度選擇,可以依照環境狀況自行調整。

全平面式觸控板支援手勢操作與多點觸控,觸控靈敏度也相當不錯。

實際測量 P37X 含電池的機身重量約為 2.894Kg,實際拿起來還是有一點份量,但以 17.3 吋的筆電來說是相對輕巧。

機身尾端不含防滑橡膠墊的厚度約為 23.84mm。

機身前端未含防滑橡膠墊的厚度則約為 23.30mm,幾乎等高的機身架構設計,可以看出機身整體的薄度。
效能實測 |

本次測試的 P37X 搭載 Intel Core i7-4720HQ 2.60GHz 處理器,為四核心八線程架構,搭配 6MB L3 快取記憶體。

主機板為電競筆電常見的 Intel Haswell HM87 晶片組。

內建記憶體為 16GB,採用雙通道架構。

在電腦電源管理模式設定在 High Performance 的情況下進行效能測試,CPUmark 99 針對處理器的效能分數為 623 分,與先前測試相同處理器的效能分數差不多。

Nuclearus Multi Core 的處理器效能測試為 25388 分,其中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8774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11619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33910 分,整體的處理器效能表現算是相當出色。

AIDA 64 軟體中的快取與記憶體效能測試,在主要記憶體部分的延遲時序為 69.5ns,與先前超過 70ns 差距不大,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延遲時序則為 12.1ns(越低越好)。

儲存硬碟部分則可以看到可分為 128GB X 2 的 SSD 固態硬碟,這是採用 Raid 0 架構,傳輸介面為 SATA III。

另外還可以看到 1TB HDD 儲存硬碟,為 7200 RPM 硬碟轉速與 SATA III 傳輸介面配置。

SSD 的硬碟效能測試結果,在循序讀取測試模式下為 856.3/652.7 MB/s 讀寫速度,至於在 4K QD32 測試模式下,也有 428.1/464.9 MB/s 讀寫速度表現。

HDD 的循序讀寫速度則為 129.3/118.0 MB/s(讀取/寫入),比起平均 80MB/s 的讀寫速度來說,整體的表現也不錯。

ATTO Disk Benchmark 針對 Raid 0 SSD 固態硬碟,所測得的讀寫效能為 859522/659546 MB/s(讀取/寫入)。

1TB 的 HDD 硬碟所測得的效能表現為 125437/120105 MB/s(讀取/寫入)。

最後看到 AS SSD Benchmark 來測試 Raid 0 SSD 固態硬碟的效能,所得到的效能分數為 1567 分,循序讀寫速度為 803.30/629.65 MB/s(讀取/寫入),在 4K-64Thrd 測試模式下,則有 475.92/538.30 MB/s 讀取速度效能表現。

GPU-Z 軟體中可以看到 P37X 還是內建 Intel HD 4600 顯示晶片,GPU 時脈為 400MHz。

NVIDIA GeForce GTX 980M 則是主要的顯示晶片,搭配 8GB GDDR5 的獨立顯示記憶體,GPU 時脈則為 1038 MHz。

3DMark VANTAGE Entry 測試模式:47542 分。

3DMark VANTAGE Performance 測試模式:27410 分。

3DMark VANTAGE High 測試模式:24164 分。

3DMark VANTAGE Extreme 測試模式:20250 分。

3DMark 11 Entry 測試模式:13307 分。

3DMark 11 Performance 測試模式:9999 分。

3DMark 11 Extreme 測試模式:13307 分。

3DMark 測試軟體中的 Ice Storm 測試模式,是專門設計給行動裝置與入門級電腦使用的測試模式,測試環境為 Direct 11 軟體第 9 級,P37X 在此模式下獲得 109161 分的效能分數,在相同系統的分數中排名算是前面。

對於系統負載更低的 3DMark Ice Storm Unlimited 測試模式下,則有 137521 分的效能分數表現。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測試模式,會在繪圖測試模式中,將螢幕解析度由 720p 提升至 1080p,並使用較高的品質與後製效果來進行測試,效能分數則維持在六位數的 106888 分。

3DMark Cloud Gate 測試模式是一項 DirectX 11 軟體第 10 級基礎測試,適用於所有等級與 DX10 相容的筆電與家用個人電腦,P37X 獲得不錯的 18255 分效能分數,在效能等級排名則位於高效能電玩桌機之下。

3DMark Sky Diver 測試模式適用於配置主流顯示卡、行動裝置 GPU 或整合式圖形處理器的系統設計的基準測試,針對遊戲專用筆記型電腦與中階個人電腦等裝置,是在 DirectX 11 環境下進行測試,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19939 分,也算是相當出色的效能表現,效能等級排名與上方相同。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模式,則同樣是一項 DirectX 11 基準測試,適用於高效能遊戲專用個人電腦裝置的測試,P37X 得到 8022 分效能分數,是之前 G501J 在相同測試模式下的兩倍,效能等級排名也是相同,且效能分數已經快接近電競桌機。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模式,則是專為測試 SLI/Crossfire 高階多 GPU 系統,此外這個測試模式會將畫面解析度從 1080p 提高至 2560 X 1440,在 2K 解析度的測試模式下,P37X 得到 4258 分的效能分數,在效能等級排名也與上方相同。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在測試的過程中,系統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3840 X 2160 4K UHD,測試的條件是,獨立顯示晶片(或顯示卡)最基本上要有最少 3GB 的獨立記憶體,P37X 搭載 8GB 獨立顯示記憶體,因此在效能分數上得到不錯的 2228 分。



《Call of Pripyat Benchmark》的遊戲效能測試,將螢幕設定在 1920 X 1080 Full HD 全螢幕模式,可以看到畫面品質在 High、Extreme 與 Ultra 模式下,各測試場景下的平均 FPS 都有超過 150,對於 GTX 980M 來說算是相當輕鬆的測試。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遊戲效能測試,同樣在 Full HD 全螢幕模式下進行測試,並開啟 Ultra 等級的畫面品質與 4xAA 反鋸齒模式,遊戲測試環境則是 DX11,測得效能分數為 1742 分及平均 69.2 FPS 的表現。

在相同的測試環境設定下,開啟 8xAA 反鋸齒模式,所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1485 分,以及平均 58.9 FPS 的效能表現。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遊戲效能測試,將螢幕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並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同時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效能分數為 2125 分以及平均 50.8 FPS。

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開啟 8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1790 分,以及平均 42.8 FPS 的表現。

在《惡靈古堡六》的遊戲效能測試中,螢幕解析度為 Full HD 全螢幕,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FXAA3 反鋸齒模式,測得 9575 分效能分數與 RANK S 效能等級。

在相同的遊戲環境設定,開啟 FXAA3HQ 反鋸齒模式,測得 9015 分的效能分數以及 Rank S 效能等級。

《Street Fighter IV》遊戲效能測試,在 Full HD 全螢幕模式下,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同時也將畫面品質與特效設定在最高,測得 14436 分效能分數、RANK A 效能等級與平均 216.68 FPS 的成績。

在相同的測試環境設定下,開啟 8xAA 反鋸齒模式,測得 13534 分效能分數、RANK A 效能等級與平均 206.77 FPS 效能表現。

針對電競遊戲筆電,筆者也用幾款遊戲來進行效能測試,第一款是《Diablo III:暗黑破壞神 III》,螢幕設定為 1920 X 1080 60Hz 全螢幕模式,同時將畫面品質設定在最高,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反鋸齒及反射模式。

使用 Fraps 軟體紀錄兩分鐘的遊戲 FPS,最後計算出平均 128.74 FPS 的效能表現,對於 GTX 980M 來說完全沒有負擔。
▲ 透過 NVIDIA GFE 軟體中的 ShadowPlay 功能錄製的遊戲畫面影片,也不難看出遊戲順暢度的表現相當不錯。

第二款遊戲來看到的是經典的《Battlefield 4:戰地風雲 4》,顯示螢幕環境設定與上方相同,接下來的遊戲也都採用相同的設定,同時將畫面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並關閉垂直同步。

在兩分鐘的 FPS 紀錄後,計算出平均 68.56 FPS 的效能表現。
▲ 實際的遊戲畫面也相當順暢,場景與光影特效都相當明顯,重點是完全不會有延遲感發生。

第三款遊戲同樣是第一人稱設計遊戲《Medal of Honor:Warfighter:榮譽勳章:鐵血悍將》,同樣在畫面品質在 Ultra 模式,螢幕環境設定與上方相同。

同樣在兩分鐘的 FPS 紀錄後,計算出平均 24.1 FPS 的效能表現,不過會那麼偏低倒是滿讓筆者意外的地方。
▲ 透過實際遊戲畫面來看,其實遊戲並沒有出現延遲的狀況,畫面品質表現也很出色,不過測試出來的 FPS 成績卻是差強人意,但還是以實際的遊戲順暢度來看會比較準確一點。


第三款遊戲要來看到的是《Tomb Raider:古墓奇兵 2013》,螢幕環境設定則完全相同,並將遊戲畫面品質的各項目均設定在最高。

在兩分鐘的遊戲過程中,可以計算出平均 37.14 FPS,也算是相當不錯的表現。
▲ 實際的遊戲畫面可以看到蘿拉的火辣身材...(大誤!




最後一款遊戲則是最近相當火紅的《Grand Theft Auto V:俠盜獵車手 5》,螢幕顯示設定相同的情況下,將畫面品質與遊戲特效開啟至最高的狀態。

在進行兩分鐘的遊戲後,計算出平均 47.91 FPS 的效能表現,對於喜歡這款遊戲的玩家來說,應該算是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
▲ 筆者也擷取一段實際遊戲的影片供各位參考,各位可以將影片品質開啟至 1080p,這樣可以看到最真實的遊戲畫面品質,至於遊戲順暢度應該不用多作解釋,當然是相當順暢。

使用 FurMark 測試軟體來進行 GPU 燒機測試,在待機時的 GTX 980M 溫度為 60 度。

測試軟體在 Full HD 環境下進行 15 分鐘的燒機測試,可以看到系統會將最高溫度控制在 87 度,算是還不錯的溫度控制表現。

電腦綜合效能測試先來看到 CrytalMark 2004R3,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339274 分,在各硬體的效能分數上算是相當平均。

PCMark 7 所測得的綜合效能分數為 6241 分,也算是相當出色的效能分數表現。

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為網頁瀏覽、文書處理、視訊通話、相片編修等模擬電腦工作運行測試,測得效能分數為 4003 分。

PCmark 8 Creativ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進行網頁瀏覽、多重視訊通話、相片編修、影片編修、遊戲效能等實際工作綜合測試,效能分數則為 5151 分。

PCmark 8 Work accelerated 工作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針對 Office 系列產品進行實際運作測試,效能分數為 4507 分。

PCmark 8 Storage 硬碟效能測試模式,針對系統碟測試的效能分數為 4993 分,儲存頻寬表現為 287.02 MB/s。

PCmark 8 Storage 硬碟效能測試模式,針對資料碟所測得的效能分數則為 2210 分,儲存頻寬表現為 7.99 MB/s。

最後來看到 P37X 的燒機測試,使用 AIDA 64 中的系統穩定度測試,在待機一分鐘後,可以看到 HDD 硬碟溫度為 32 度,CPU 溫度為 29 度、處理器各核心溫度則在 51~58 度之間。

經過約 34 分鐘的測試運作後,可以發現硬碟溫度提升至 37 度,但可惜的是 CPU 的溫度變化並沒有完成測試,至於各核心溫度則為 85~90 度,整體的溫度變化曲線算是平穩。

來看到最後的統計數據,CPU 各核心溫度平均在 81.4~85.7 度之間,硬碟的平均溫度則為 35.2 度。
總結與心得 |

其實 GIGABYTE P37X 嚴格說起來並不算是正統的電競筆電,因為從第一眼來看,根本無法感受其電競筆電的味道,薄型的機身與同尺寸筆電相比較為輕巧的重量配置,是這款 P37X 最大的賣點之一,但或許是 17.3 吋筆電原本就不是屬於好攜帶的機型,也因此在實際攜帶上,還是可以感受 P37X 所帶來些許的不便感。在機身硬體配置上,該說是技嘉偷懶還是和樂一家親,基本上 P37X 承襲了 AORUS X7 系列電競筆電的相關配置,尤其是鍵盤左側的快捷按鍵設計,或許這對於同間公司不同品牌的產品來說,還算是滿常見的事情,但筆者認為如果能在兩者間做一個特色化的區別,應該會更好一些,也不會讓人覺得產品相似度太高,這樣或許會造成消費者在選購上的困擾。
擁有完整的 I/O 端子連接埠,不過如果能將左側的兩組 USB 2.0 連接埠,更換為 USB 3.0 連接埠,會來得更有誠意一些,mini Display Port 能支援 4K 螢幕的輸出,也算是不錯的端子設計,稍微能彌補一下 17.3 吋顯示螢幕,並沒有配置 4K 解析度的小小缺憾。附有可調整亮度的背光鍵盤,提供尚屬不錯的敲擊回饋感,同樣大小尺寸按鍵顆粒的獨立數字按鍵,在使用上也沒有太多適應性不同的情況發生。
P37X 能夠稱得上是電競筆電的一員,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硬體規格的配置,採用四核心處理器、16GB 記憶體、Raid 0 SSD 固態硬碟加上 GTX 980M 8GB GDDR5 獨立顯示繪圖晶片,對於追求高效能的使用者與遊戲玩家來說,是沒有太大的問題。如果想要獲取更好的效能表現,建議可以將記憶體升級到 32GB,另外將原有的 HDD 換成 SSD 固態硬碟,並將隨機附上的熱插拔裝置外殼,同樣裝上 SSD 固態硬碟安裝,應該會對效能與整體的實用性上更有幫助。要說 P37X 比較可惜的地方,可以算是機身散熱的部分,雖然採用雙散熱風扇,且溫度測試部分都算正常,但實際散熱運作時,散熱風扇運轉噪音稍嫌大聲一些,另外左右兩側散熱孔附近的機殼,也能感受到溫到有明顯的升高,或許未來能夠針對散熱技術再做進一步的調整與更新,這樣會對實際使用上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