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兩種猛禽

曾多次談過港澳兩地猛禽的品種及數量的問題,但仍不明白為何香港不論在

市區或野外,猛禽的品種及數量都比澳門同類地點多。




01.在澳門最常見到的猛禽就是黑鳶,不過仍只在離島野外地方見到。




02.在香港市區卻經常會有不止一隻在天空盤旋,也曾試過在日本京都旅遊區內的

鴨川近距望拍過黑鳶在岸邊覓食。




03.根據《澳門鳥類》對黑鳶的描述為:澳門常年可見。從這6個字的間接描述,

大概可理解為:黑鳶是澳門的留鳥。在澳門拍猛禽,相信就只能以仰角拍攝,所以

對處於逆光的翼底一定要後製加持,否則就只有黑墨墨的一團了。




03.接下來的兩張是在香港拍的鳳頭鷹,當時這隻鳳頭在伸展隻腿,有點像飛機準備

降落的模樣。




05.留意鳳頭翼底花紋,相信這對其他的雀鳥來說,這種花紋就是死亡的印記。

黑鳶Black Kite,學名Milvus migrans,是鳶屬的,而鷹屬的鳳頭鷹Crested Goshawk,

學名Accipiter trivirgatus,是澳門留鳥,兩鳥的分類均為:

鷹型目>鷹科

吸煙危害健康,而且在鳥點吸煙可能會引致山火。下次外拍時,試試不再吸煙。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大~
您不在台灣,到港澳去拍鳥??

我這兩天跑到阿里山,很多處(鳥點,您說的那兒也是)都在施工,
怪手聲隆隆震耳,有點小失望...不過,阿里山真的是個拍鳥的好地方,
所幸也拍到了想拍的鳥兒,鳥況很好唷....
茶腹鳾、火冠戴菊、紅頭山雀、紋翼畫眉、栗背林鴝、藍尾鴝、青背山雀、
煤山雀、酒紅朱雀、冠羽畫眉、白腹鶇、山紅頭.....等,一整個就是好好拍!
照片還在整理中,好了再PO上來.....^^



afon wrote:
兩種猛禽曾多次談過港...(恕刪)
噢!您誤會了,我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說到在台北拍鳥,

那是去年年底的一個鳥攝之旅而已。

因此,您推介的鳥點,我只能說無福享受了。

afon

comfor37 wrote:
afon大~您不在台...(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原來如此~
還是很開心能認識您丫....
能在網路遇到與趣一致的朋友,真的很高興.....


afon wrote:
噢!您誤會了,我是土...(恕刪)


季尾的訪客

一大清早趕渡輪,目的地是香港的濕地公園。走上公共汽車,由於司機見我揹著

笨重隨身物品,問是否去拍照,答曰是。司機卻說公園今天休息(此車經過濕地

公園),記得出發前還特意看過公園的網站。剛好巴士上有免費WIFI,原來不知

何故竟走了眼。既然如此,只好改去九龍公園(因要到附近辦點事)。或許今天

真是倒楣,在九龍公園逛了一圈竟然毫收獲。只覺背包中的器材似乎愈來愈重,

最後趕忙辦完事情又匆匆乘船回澳。唉!白白浪費了一天,只好當是到健身室舉重

吧。




01.去年鳥況太差,差不多未見過任何鶇鳥,所以這個鳥季都在打起十二分精神。

上月中開始拍得今年的第一隻鶇,至昨天在同一棵樹拍到4款鶇。




02.先介紹這隻今年的首隻鶇,牠是隻灰背鶇。




03.當時在葡韻樹林的小徑見牠非常努力地翻枯葉,投入程度簡直是旁若無人。




04.由於牠不停在走動,唯有放棄腳架手持拍攝。雖然大眼睛328+1.4x能應付這種

場面,但這灰背常朝著鏡頭行進。鳥與人相距不足5米,唯有忙著調整對焦點。在

顧此失彼的情況下,照片要合焦非常困難。




05.在另一鳥點苦候叉尾太陽鳥不獲時,發現旁邊斜坡也有灰背。




06.這隻也是喉及胸有斑點的,所以又是隻雌鳥。




07.一直都沒理會照片的白平衡,最近有鳥友提醒,也是時候是留意一下了。由於

自己對後製是以摸著石頭過河方式進行的,所以需要時間去摸索。因此,這輯的

顏色真有點......

灰背鶇Grey-backed Thrush,學名Turdus hortulorum,分類為:

雀型目>鶇科>鶇屬

要增加鳥攝興趣,最佳方法是在拍完照片後,識別所拍得的雀鳥。那麼下次外拍時,

就再不會與鳥友說:〝昨天拍得一隻黑色的鳥〞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五種顏色的鳥

在台北拍公園鳥時,有幸拍得俗稱五色鳥的台灣擬鴷。這種鳥羽色共有5種,

外表非常亮麗。其實我們澳門的公園鳥之中也有類似的五色鳥,就是以下要

介紹的銀耳相思鳥。




01.昨天家人談起最近的蝴蝶照片展,說原來澳門有這麼漂亮的品種。我回答說因為

沒有留意,我們一直錯過了周遭美好的事物,銀耳也是個例子。




02.銀耳身披有多種顏色的羽毛,外表超吸引。




03.翻遍《澳門鳥類》也找不到銀耳的資料,但實際上卻可在幾個公園中找到牠們的

蹤影。




04.此外,還在繁殖季節見到牠們在求偶及啣材料築巢,這顯示牠們確是在本地

繁衍下一代。




05.從網上的資料得知,銀耳在中國西南一帶活動,而《香港鳥類圖鑑》將銀耳列為

常見留鳥。既然缺乏本地銀耳的正式資料,就唯有胡亂瞎猜一下。據現場觀察知

銀耳的歌聲十分悅耳,加上牠們亮麗的外表。




06.因此,猜想有人(可悲的是本地仍有不少)飼養銀耳,這樣就會有逃逸鳥的

出現,而牠們最終落地生根在本地繁衍下一代。




07.然而以上情況純屬個人猜想,並毫無任何科學根據。

銀耳相思鳥Silver-eared Leiothrix,學名Leiothrix argentauris,分類為:

雀形目>噪眉科>相思鳥屬

每個鳥點都可能有不少鳥友據地拍攝。在拍得美照後,嘗試讓身後等待的鳥友也拍幾張。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好漂亮的銀耳相思鳥~
謝謝A大的分享~
可以讓我得知台灣地區以外的鳥種....^^

afon wrote:
五種顏色的鳥在台北拍...(恕刪)
別客氣,我也從看台灣鳥友的貼文見識不少雀鳥。

afon

comfor37 wrote:
好漂亮的銀耳相思鳥~...(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保育的小勝利

一直以來,澳門的保育事業上,相關的部門可以說是後知後覺的。如本地一個水鳥

覓食地點,離島氹仔的西堤馬路的生態保護二區(鳥友稱為渠口)與內地的橫琴島

之間的河寬僅百餘米,所以經常有內地的三無船(無捕撈證、無船籍港、無船名號)

在灘涂上放置捕蟹籠。曾目睹有隻池鷺不小心被困在籠內,當時潮水漸漲,幸好有

鳥友出手解救。也曾向剛好巡至渠口的制服人員投訴,答曰他們沒有合適的船艇,

並說會向上級呈報......

今天有鳥友通報說渠口又發現蟹籠,我立即電告環保局,可惜他們卻說該處屬民署

管轄。轉電民署,接電話的卻說會記錄在案,然後再作跟進,整個過程大概需時15天。

登時無明火起三千丈,我說我就算等15個月也無問題,但現在蟹籠就在那裡,若造成

任何破壞相信15個月也難以復原。我也不再多說,只加上要在紀錄中註明我對此深感

憤怒。

剛從手機收到現場鳥友的照片,說民署終於行動,並帶走泥灘上的捕蟹籠。這算是一場

小勝利吧。




01.自從開始鳥攝,漸漸對周遭的自然環境多加了留意。覺得要讓路予經濟發展,

很多美好的事物逐漸消失。




02.雖然有亮麗的GDP(實際上是富者愈富),人們活動的空間日漸消減。




03.從博彩業撈金的(犧牲了公共空間而來的)自然有能力居華廈,而一眾市民

有條件嗎?




04.為了滿足貪婪,削去山體,填平水體,究竟我們還能留給下一代甚麼?




05.我們的城規及環保法規嚴重落後或缺位,當官的推三搪四,加上議員的保駕

護航,自然環境就繼續被蠶食下去。




06.黑臉琵鷺屬全球頻危的物種,亦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澳門是黑臉每年遷徙

路線上的一個站,所以澳門每年都有其蹤影,而渠口正是牠們會落腳覓食的一個

點。試想若有黑臉因陷捕蟹籠而受傷或甚至死亡,請問這會否成為全球保育事業上

的大污點?

說我們的官員沒有國際視野,這似乎有點太過了,但他們有盡力做好份內的工作嗎?

長尾縫葉鶯Common Tailorbird,學名Orthotomus sutorius,屬澳門留鳥,分類為:

雀形目>扇尾鶯科>縫葉鶯屬

雖然鳥攝不是甚麼劇烈運動,不過卻經常要上山下海。勇往直前是大部分鳥友的信條,

然而,無論如何要切記安全,否則雖拍得美照,但弄致鏡毀人傷就不划算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失望

人就是有了希望才會有失望。

昨天經鳥友們的努力,有關部門終於動起來,即時到渠口撿走泥灘上的

捕蟹籠。我得承認自己有點高興,所以昨天的帖文還題為〝保育的小勝利〞。

回歸以來,澳門的政商關係愈來愈緊密,所以削山填湖的情況頻生,市民的

活動空間就被極度的壓縮。葡治時期,洋人將澳門的兩個離島中的路環列為

自然綠化區。受惠於這些規定,路環島至今仍很大程度地保留小山及樹林。

不久前,路環島疊石塘山腳下的一塊空地(在我認憶中最少20年前已是片荒地)

被圍起來,說要蓋30多層高的豪宅。由於這地位於山腳,若要建高樓就肯定要

開挖山體。市民獲悉後嘩然,因為自從變為自己人管治後,土地像變成某些人的

私有財產。這次在反對聲音下,以為這種削山破壞環境的行為會被終止。然而......




01.今天《正報》報導,原來那荒地屬私人物業,業主之一正是新任的政協委員。




02.《正報》稱:對於外界批評在路環興建高樓實破壞環境,蕭(委員)稱:

「高樓,到處都是高樓,破壞,不是我一個破壞。」他又相信,政府會依法辦事,

不怕社會的壓力。




03.(對於社會反對聲音)他又說:「堅定不移,『冇得轉彎』,只要我有錢,寧願

做些善事。《基本法》與我們原有的法律,保護民營經濟、私有財產。不是搞共產

主義吧?還五十年不變?現在都全變了。」




04.蕭又認為,填海更傷害環境,「最好連那四幅 (新城填海) 地都不要填,更環保,

我們睡在天橋底最好!」




05.記者追問特首及文化局局長,前者不作回應,而後者說沒有任何補充。




06.蕭先生言詞擲地有聲,而主事官員又說依法行政。

以下是一件事實:幾年前的貪污案,要坐牢的就只有掌管土地的司長一人,當時

社會上已奇怪,難道他有三頭六臂,否則如何能完全搞定接洽、收賄等所有事情?

經資深鳥友指正,前3張的伯勞頭部羽色不夠紅,所以更可能是紅背伯勞雌鳥,而

後3張則是白腰文鳥。

紅背伯勞Red-backed Shrike,學名Lanius collurio。由於《澳門鳥類》並無紅背的紀錄,

所以只得據《香港鳥類圖鑑》顯示,紅背屬香港罕有迷鳥;白腰文鳥White-rumped

Munia,學名Lonchura striata,屬澳門留鳥。兩鳥分類均為雀形目,前者屬伯勞科>

伯勞屬,而後者則為梅花雀科>文鳥屬

3-8月是雀鳥繁殖季節,牠們可能會因為受到騷擾而放棄回巢育雛。

為避免爭相仿傚而導致慘劇發生,請各位勿在這段時間內貼出有巢、雛幼鳥、親鳥

抱卵及餵飼的照片。

感激。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