迸迸龍 wrote:缺點,較重,成像不如定焦鏡...(恕刪) 120-300/2.8 OS確實很重,上了砲衣之後差不多有3.2公斤重,端起來跟540 IS II差不多。不過成像倒是意外的好,小弟之前測試過,120-300/2.8 OS+1.4X的畫質並不會輸給456。尤其是中央的部分,感覺上未必會輸給I代的328 IS。
humits wrote:打錯字了吧? 應該是...(恕刪) 沒搞錯啊~現在1D4均價約9萬左右 DCView二手相當於一台全新5D3公司貨阿.....拍飛羽 還是1D系列最適合了 APSH還有*1.3 細節也較 APSC的好最重要的是 1D系列的對焦系統 真的用過就回不去了....
CHAUMET wrote:S120-300S ...(恕刪) 如果要用S120-300/2.8 OS拍鳥,1.4X應該是必備的。雖然上2X也是可行,不過AF速度跟畫質會掉得比較明顯。附上兩張我家大人月初在北海道拍的,都是用1D4+S120-300/2.8 OS+1.4X,望遠端光圈全開。處理方式皆為拍RAW進DPP設STANDARD轉檔。蝦夷鼯鼠蝦夷鴞可以把原圖下載下來看,EXIF都還在。
非常同意nagasitori兄的說法。我用過500D及7D,前者屬入門機,也不多說。7D很適合拍快速運動的對象,但缺點是顆粒較粗,稍稍裁切效果就更〝髒〞。若不後製的話,ISO稍高就......因此,其實樓主的問題似乎還漏了一點,就是您想拍甚麼?簡單一點,就是拍攝的距離。鳥友間都流行一句:鏡到用時方恨短。若您有辦法,能接近到鏡頭最短的對焦距離,那麼就任何鏡頭都可以。然而,鳥友總想一鏡走天涯,希望既平又大碗,呵呵......談點實際的,個人覺得在投資前,先問自己對鳥攝是否有興趣。像我獨好鳥攝,所以一切器材盡皆為了這個目的。個人經驗,切忌投石問路式的投資,以為先投入小量資本,結果白白浪費金錢。建議先入手400mm f/5.6,機身可用1DX,原因是C牌的增距鏡只能在1系機身自動對焦(忘了300mm f/4能否?)。afonnagasitori wrote:這個邏輯不大對,5D...(恕刪)
若購入456,因為光圈只有5.6,似乎沒有再增距的空間了,400這樣來拍飛羽,裁切是不是會變成常態?如果以5D3的FF片幅似乎還有一點裁缺的本錢...請問多數未到大砲級的鳥友們是不是裁切為常態現象?另外在機身方面,如果有5D3是否還需要7D2的1.6X...如果以1D4的對焦能力,和現今的5D3相較之下還是有很大差異嗎?感覺5D3對焦已經非常犀利,但是沒有對焦點連動測光,這對拍方羽影響大嗎?另外有些朋友推便宜又大碗的副廠鏡,但是進入到長焦領域不正是C家打砲佔有絕對優勢?以前買器材都是一次到位居多,真的可以省去走不少冤枉路,不過拍飛羽真的需要更多的口袋深度與時間體力,對於熱忱的要求更高...這樣一次到位會不會風險太高,456是比較好的選擇?不知道用456的鳥友們,約使用多久會想要進階大砲?
nchugitm wrote:若購入456,因...(恕刪) 456優點是光圈全開畫質好缺點是縮光圈畫質不會變好…F8就有繞射了所以456可行的話就不要考慮了(400不夠長,但又不能加倍鏡,畫質光圈都掉太多)點測光還蠻重要的,特別是飛行版除非你拍的鳥都很小隻只用中央點就好有閒錢的話先買支二手328吧二手進二手出不會賠很多機身的話1d4是拍鳥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