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tyboy wrote:大大您好:我家電燈...(恕刪) 不是找碴但這張照片明顯曝光不足建議在測試時A模式 用鏡頭的最大光圈 曝光補償0(最大光圈可以加快快門 原因下面會說)AutoISO最高的預設值能高就高測出來的結果少於30秒(因為一般相機除了B快門 測出來最多就30秒 超過30秒也是30秒)再用測出來的ISO和秒數回推就可以測出這個場景是多少EV還有就是題外話測試時 整個場景看起來很暗但有時有光源照到物品邊緣 可以看到輪廓時 可能會不夠準確可以先用一般的測光模式 看看相機抓到的對焦點在哪裡如果對焦在物品邊緣再試試改成點測光對焦到的地方看看測光結果有沒有一致對了 我還滿喜歡小綠和一代24-70/2.8L XD
c230 wrote:不是找碴但這張照片...(恕刪) 大大您好我也想用正常曝光的照片。但是正常曝光拍起來就是很明亮。和現場照片人眼看起來不一樣。所以才拍一張接近人眼感覺 減曝的照片(實際環境用相機m模式 曝光為正常時 大約就是 F8 25s iso 6400-12800 接近 -5EV 到 -6EV 的光線)造成困擾請見諒
c230 wrote:原來是示意圖沒有困...(恕刪) 謝謝大大的體諒小綠當時購買也很猶豫。因為節省體積後換來的是畫質下降。但是相對的拍出來有不一樣的感覺。顏色也會感覺比70-200 濃郁 所以還是滿意這隻鏡頭的表現。
c230 wrote:沒什麼體諒不體諒的...(恕刪) 認同大大的看法新世代鏡頭為了解析度更好以符合更高畫素的感光元件。只好研發更好的機構或是讓鍍膜或玻璃精度更高。但是我覺得世上沒有完美的事情。當獲得中心和邊緣畫質提高。相對的可能要犧牲焦外和二線性,顏色,耀光,重量等鏡頭特性。所以我想呼應前面對 sigma 24-35 的看法世上沒有不好的鏡頭 只有那個鏡頭適不適合你使用而已環肥燕瘦各有所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