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長尾昨天綠鷺不合作,總停在30多米外的水溝邊,而自己又錯判形勢帶了456。雖拍了百多張,但最後就連可以一看的都沒有。幸好仍有少量存貨,不然日記就要停寫了。01.記得當時在廢墟山巧遇了幾隻長尾縫葉鶯Common Tailor Bird幼鳥。02.牠們毛茸茸的外型確實可愛。03.而且部分照片光影效果不差。04.事隔10多天,相信牠們都已長大成〝鳥〞了。05.附近還有幾隻成鳥在跳求偶舞,看來是趕生今年的第二巢幼鳥。環保鳥攝,您我做起。afon
此景只待成追憶這一段時間差不多每天都到生態保護區,所以黑水雞一家四口就成了當然的模特兒。然而,最近兩天總發覺牠們的數量有變......01.網路資料〝雌雄共同餵養照顧雛鳥,有時前窩產的未成年鳥和同窩內的其他成鳥也參與照顧雛鳥。〞每次左側這隻體型較小的遇上右側(從觀察得知)的媽媽時,後者總會慈愛地為前者整理羽毛,所以估計左側的一隻應是前窩產的未成年鳥。02.媽媽捉了小魚還會追著小雞,為幼鳥送上食物。03.小小雞索食時,總是舉起未發育的小翅膀,模樣超〝萌〞。04.稍後媽媽(一時分不清,也可能是那隻亞成鳥)捉到一條長長的魚。05.只見本來的那隻弄了很久也無法搞定,唯有召來其他家庭成員來助〝嘴〞。06.正好媽媽來一課活動教學,好讓小雞們將來能更好地獨立生活。經過兩天的觀察,見媽媽只帶著一隻小雞,或者就是那隻小小雞不幸......這張或許是一家四口最後的合照,適者生存。環保鳥攝,您我做起。afon
當油頭遇上翠妹(內地鳥友稱油壓雲台為〝油頭〞)首先感謝〝樂於助人〞的前輩鳥友提供油壓雲台(下稱油頭)的資料。用過懸臂式雲台(下稱懸臂)的鳥友對它都會又愛又恨,愛的是它的速度,可令鳥友在短時間就可改變鏡頭的方向;恨的卻是它的制動力,這使鳥友在找到雀後立即拍攝的機會減少了,加上在慢快門時它總會因慣性作用而擺動。通過網路,得知兩岸三地愈來愈多(澳門較少)鳥友使用油頭。這種本來是攝錄機用的雲台特點是其制動力及穩定度,若配合適當的配件,(相機)最慢快門就是您的想像力而已。星期天跟長輩晨運時經過翠湖,偶見路邊樹枝有兩隻疑似石即(鳥)的小型鳥,所以隔天大清早就出發去證實(有點不合季節)。然而,卻巧遇這位......01.逛了一會也找不到目標,卻發現蓮篷上有些彩色的東西。Lucky,原來是隻普通翠鳥Common Kingfisher雌鳥(下嘴紅色)。02.拍攝時光線條件不佳,又怕高ISO的粗粒(雖有PS大神加持,但心理上仍是抗拒的)。這時正好測試剛入役的503油頭,實戰結果是慢快門隨手可得。03.由於之前一天為拍綠鷺接了1.4X而未有拆除,所以畫質略有下降。然而這張的ISO用了100,光圈是最大的5.6,而快門則是之前不敢輕易的1/50。04.要補充一點,之前用懸臂時,用以量取勝方式(即連續快拍),偶爾或可有一張成功的慢快門照。05.然而,鳥運不應輕易放過,這種粗放式的慢快門成功率太低,實在有點糟蹋鳥運。06.因此,油頭確是解決慢快門的最佳方案。當然凡事無絕對,我亦無意貶低懸臂的優點,而且若能兼收並蓄,那就可謂完美了。經此測試,相信本來的懸臂就要無限期休整了。環保鳥攝,您我做起。afon
新進殺手棕背家有子初長成。在相隔10多天後,昨天再次探訪時,之前火熱的棕背幼鳥,已能初顯身手,盡露殺手本色。01.記者前次拍這隻棕背伯勞Long-tailed Shrike幼鳥時,牠只懂整天呱呱地叫喚媽媽,是隻食來張口的菜鳥。然而,現在已能自行捕獵一些昆蟲。02.吃完昆蟲不久,牠又在草地撿起一條大毛蟲。03.這條頗大的毛蟲對這隻新進殺手來說,確是有點兒大。04.既然是新進殺手,捕獵功架當然有改進的空間。只見小棕背將毛蟲弄了很久,而且還掉落地上兩三次。05.然而,最後小棕背終於吞下這條大毛蟲。從捕獵至進食整個過程,小棕背都是不假外求的,這說明牠已能獨立生活。敬告鳥界,新一代殺手快將學成下山了。環保鳥攝,您我做起。afon
渠口雙鷺為了拍綠鷺,幾天都在生態保護區徘徊。談到這個保護區,認真能突顯本地旅遊局的宣傳口號:澳門就是與別不同。區內岸邊滿佈蟹籠、岸上是座水泥廠、當局正在截斷河道建海底隧道......然而,雀鳥與鳥友們就是在這片小天地進行接觸的。01.換了584後,這次算是首次拍小白鷺Little Egret。02.只見牠對著水面大叫,莫非在施展失傳已久的〝獅子吼〞。03.果然有效,魚兒〝口〞到擒來。04.再來表演一招拋魚絕技。05.一個不留神,見牠叼著條頗大的魚,從灘涂步向水溝。06.咦!難道退潮接近3小時的泥灘竟然有活魚?07.為了這隻綠鷺Striated Heron,特別找了個1.4X第III代,距離超過50米的牠不比對焦框大多少。08.這位稀客非常害羞,加上被本地鷺---小白鷺驅趕,總是停在50米以外的地方。09.這張就更遠,已在最遠的岩石上。拍攝時風勢很大,這隻成鳥頭頂的飾羽也被吹得亂飛。環保鳥攝,您我做起。afon
有翠就有趣之前談過翠湖蓮花生長過盛,估計會影響小翠的〝生計〞,不過有鳥友說仍拍到有小翠蹲在蓮花上,看來是自己過慮而已。然而,我則在湖的另一邊再次發現小翠在覓食。那天清晨,忽然見到水面爆起水花,一團小東西從水面飛出。對,正是牠。01.可惜當時有枝葉遮掩,無法拍得清楚的畫面,不過仍可辨認出牠叼著一隻小蝦。02.這隻普通翠鳥Common Kingfisher有紅色的下嘴,是隻雌鳥。03.不知是否與之前拍過的翠妹是同一隻?04.雖然有油壓雲台增加了穩定性,使用慢快門再沒懸念,不過考慮到當中仍有其他不確定因素,如風、目標的輕微動作等等,這都會影響照片的效果。05.除了器材之外,鳥攝最依賴運氣。找到鳥兒已不容易,若執意用慢快門,而剛好條件又欠佳,那就恨錯難返。06.最後這張是個人最滿意的一張,若每次都有如此收獲就......觀察了這隻翠妹多次插水捕獵,發覺牠的成功率大概是1/5,估計牠仍是新手吧。《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說小翠幼鳥胸前〝具深色胸帶〞,但究竟何謂胸帶?經一輪搜尋,比對一些小翠幼鳥的照片,原來〝胸帶〞就是這隻翠妹胸前深色的部分。環保鳥攝,您我做起。afon
後製首先,想說明一下,本帖純屬新手摸著石頭過河的經歷,目的旨在拋磚引玉而已。一直以來,鳥友習慣用〝放毒〞一詞,意思大概是說某高手在推介高檔器材。然而,卻很少會有高手在推介後製方法。後製即拍得照片後,以軟件編輯及美化的手段。當然,最佳的後製也不及拍得好。那麼現在就由我這個鳥攝新手談談後製的重要性吧。01.照片是用7D+500mm+B牌C4770T碳纖腳架+M牌503油壓雲台拍的。拍攝距離大概是10米,這張是原來大小的照片,拍攝設定資料:ISO 320,f/4及1/800。由於現場光線頗暗,所以採用了光圈先決模式。02.為怕一些雜亂背景或要作更好的顯示,有時會放大目標,而現在的鳥攝鏡大概也可支持不太大的照片放大。然而,數碼照片全由小點組成,放大照片亦即放大這些小點,所以照片的顆粒也同樣變大了,加上愈高ISO,照片的雜訊也愈多。雖然,放大後的目標可能沒有問題,但背景或許就變得非常粗糙。這張是原大小照片經放大後的狀態,小翠羽毛清晰可見,但背景卻變得充滿顆粒,不堪入目(有說7D拍的背景有點髒)。03.幸好,我們可以用一些軟件將這些顆粒〝磨掉〞。最近找到個有試用版本的去雜訊軟件NeatImage,這軟件只有幾M,而且只需按幾個鍵就可完成任務。當然,試用版的效果是比不上商業版的,不過相當適合一般要求的鳥友。04.最常見的軟件應是PhotoShop,只要將需要〝磨〞的地方圈住,再使用減雜訊的濾鏡即可。05.究竟,這些軟件作用有多大,彼此分別又如何?1號是放大後的原照片,可見背景深色部分顆粒非常粗糙;2號是經NeatImage〝磨〞後同樣的位置;3號則是經PS大神處理後的效果。我的照片流程:由相機拍出Raw檔,用隨相機所附軟件Digital Photo Professional處理再轉成Jpg檔。接著用免費軟件PhotoCap的模版裁切成適當的照片(含加字、拍攝日期、調節光度、橫直及大小)。最後,再用PS〝磨掉〞那些討厭的顆粒。環保鳥攝,您我做起。afon
彼岸銀耳踏入鳥攝淡季,本地鳥況低迷,唯有開發本地以外的鳥點,最簡單莫如去香港拍籠鳥。我們雖花了巨額公帑搞了個國寶館,但對於其他動物的設施如最簡單的鳥籠卻數十年如一日。全澳最大的鳥籠應是二龍喉公園那個,除了陳舊之外,佔地面積及鳥種都是屈指可數。然而,香港公園內有個佔地3000平米,高30米的大鳥籠,籠內飼養了80個品種共600隻鳥兒。01.大鳥籠內有條高架行人道,遊人就在這走道上觀賞這裡的雀鳥。突然,一隻色彩亮麗的小東西落在走道的欄杆上,手持(規定不能使用三腳架)456的我要退後幾步才能對焦。原來是隻銀耳相思鳥Silver-eared Mesia,看牠那橙紅色的喉部,這隻應是雄鳥。02.回想年初在學院山拍銀耳時的陣仗,大小炮大概有10支,甚至有上下午班。當時,一對銀耳不甚害羞(資料說應是逸鳥),但總是在3、4米高的樹上。現在這隻卻超不怕人,甚至會主動來到您面前。03.說說在大鳥籠內拍鳥的缺點,走道四周有很多大樹,光線太弱。若在猛烈陽光下,光暗對比情況嚴重,加上只可以手持拍攝。04.因此,一些當時以為效果不錯的照片,結果都出了問題。或許,這也就成為鳥友再去拍攝的藉口吧。環保鳥攝,您我做起。af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