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大家show的照片都是"隔離感"居多.
隔離感只要model的前後夠空, 就可以做到. 空這個字不是說沒東西, 是要沒細節.
隔離感最好的, 是大光圈微距, 50/1.2或85/1.2加EF12.
但歷史上Canon散景被講最多的是85/1.2, 135/2, 200/1.8. 現在我不知道, 等著聽大家的.
但散景講的還有前景背景的糊法. 你看Photozone就會拍很多光點來看.
Photozone會講到貓眼的, 外圈亮的, 多角形的. 剛剛有些大大的圖裡就有. 小小白那張有貓眼, 20/2.8有張出現外圈亮的, 100L有張有多角形.
這個學問其實很大, 通常也只有一個地方是優化的, 比方說50/1.2就被Photozone說無限遠那邊散景很醜, 人像卻不錯. Photozone用"令人緊張"來形容這種不好的散景.
如果是遇到我很不愛跟他們對談的Leica fans, 他們明明多半都是拍廣角的, 他們講的散景指的其實是"轉折"的平順度. 就是從合焦到離焦那塊. 這點我比較好奇24L和35L的表現如何, 因為有反光鏡卡著, 一般SLR鏡是不容易做到像RF鏡那樣的.
各位大大可否翻一些更細的照片來評論一下.
(我努力修了一下文字, 希望大家看的懂. BTW, 我也有百微和小小白, 沒有貶意, 勿過度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