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43到fujifilm系統轉換一年來的心得(文長)


其實這一篇文章從兩年前就想發表了,只是想說得太多,手上的相機隨著時間的變化也換了幾次
一轉眼走過了好多的路,如果一次全打出來怕是會模糊想分享給大家的事情
既然最後決定發在富士版,M43的部分這次就不細說,大概提一下差別的地方,有機會再發過去
無反上除了A7系列常常看到很多人也會在M43跟富士之間猶豫,所以換機的歷程我也會說一下...
篇幅有可能會很長,覺得廢話太多的話就轉到X-T1的部分再開始看吧XDD


我手上的相機從 最開始 Panasonic GH2 到 Olympus E-M5 後來短暫拿了一下 Panasonic GH4
最後才是現在手上的fujifilm X-T1,算一算也用了三個系統,雖然M43的部分是大同小異的。


最一開始會入手GH2的確錄影佔了很大一部分,那個時候停產了,還跑了兩間才買到最後一台水貨XD
水貨才18K吧,現在想想GH系列這樣真的超便宜,GH3之後好像就都沒降到那麼低了
GH2的1080P錄影當時領先其他廠真的不只一點半點...當時還每天上personal-view去看Hack的文章
最崇拜一位叫做driftwood的破解版,有流量40Mbps、80Mbps到100Mbps多的都有
當時若不是高速卡還會錄影停止。破解後的錄影能力放到現在以FULL HD來說還是名列前茅
只是拍照ISO到800之後顯得有點無力在ISO沒拉高的情況下,GH2拍照能力其實並不弱
尤其對焦真的是又快又可靠~


LR-1060136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LR42-1080135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後來慢慢了解了光圈大小的差異,安全快門的觀念,拍照開始多了起來,也就換了一代長青機E-M5
那片1600萬畫素的經典感光元件真的很厲害,雖然高ISO也就是頂到M43的界線,但解析真的蠻好
在M43的時候,有98%的時候我都是用A模式,因為當時用慣了P家的25mm F1.4(等效50mm)
拍的又是靜物多一些,所以控制光圈就幾乎做完了所有事情,5軸的特異功能也害我養成一個壞習慣
快門寧願壓到1/15拍個兩三次,也不願意多提高一點ISO XDD 現在回頭看看...
以前根本沒幾次開超過800,卻跟大家一樣每天都在看哪一台相機的高ISO比較好
這些道理以前也懂,卻是到現在才真的放得下


LR-8280224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DS-1200427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EM5-2090708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GH4我拿的短暫,只能說是GH2超加強版,畫質上和E-M5沒有拉開差距,只是機身操作上可靠不少
從拿上無反相機開始我就是用LR轉RAW輸出的,常常在網路上看到直出派和後製派戰得死去活來="=
我覺得這部分真的沒什麼對錯,因為這本來就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用途
由於我的每一張照片都不是特地去拍的,而是我和家人、朋友走過的路留下的回憶
過程中我沒時間把參數調到最完美,曝光也常常會差個一兩格,重要的是白平衡我有自己想要的感覺
漸漸的LR的功能也慢慢上手了,有時候誇張一點的效果也有不同的藝術美感
這部分我想相機內建的鮮豔模式、HDR也會給你類似的感受


GH4-1070896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GH4-1070863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講了一大堆終於要講到富士了(笑),考慮富士系統的人應該也考慮過全幅,尤其是機身大小相近的A7
一開始完全是這樣打算的,再加上很多人都是衝著"富士直出好棒不用修圖"才買的富士
對於拍慣RAW檔,就算只調個半格曝光也進LR的我來說好像還是個劣勢(LR解不出一樣的富士色)
直到某次在三創,路過把玩了一下X-T10...才摸了20分鐘,我就覺得這是我想要的系統
不是因為相機很文青QQ 是因為富士的轉盤調控理念,和我拍照時思考的調控最相似
所以後來考慮許久便把手上相機鏡頭出清,換成X-T1和16-55和35mm F2,變成富士的一家人
(不是因為富士....又贏了XDD)


雖然發在富士版,可是這篇不代表 X-T1 > 還是 < 哪台相機的,這點可以放心
入手過的每一台相機我都很喜歡,有自己的個性而且優點明顯,可以感受到製作時的用心

先說說機身電子性能,就操作還有對焦的遲滯反應上,GH4是給人最安心的
EM5和X-T1感覺上就相差不多(X-T1我買的時候已經是4.0)
雖然年代久遠,但可以說甚至當年的GH2感覺也不輸...只能說P家這方面真的蠻厲害
錄影就別說了...倒退的感覺的確令人傷心,好在這幾年錄影少了


當然X-T1吸引我的不是這個,而是由ISO轉盤、快門轉盤和曝光補償轉盤組成的調控系統
第一眼看到富士轉盤的新手可能會眼花撩亂,因為什麼都不動就是手動M模式的意思

如果你用慣了光圈A模式,那你就把快門轉盤轉到A(自動),調整鏡頭光圈環就好~
如果妳用慣了快門S模式,那就把鏡頭上的光圈轉到A(自動),管快門轉盤就好~
如果新手想用全自動,就把ISO跟快門轉盤都轉到A(自動),構圖完按快門就好~

換成富士系統之後,我就都用全手動了...一方面是我的兩個鏡頭都沒防手震...Orz
一方面我才慢慢理解,適當且足夠的快門速度才是正確的
畢竟靠防手震壓很低的快門只適合靜物,就算人只是站著其實也有不小的晃動
X-T1的ISO轉盤為人詬病的部分是必須壓著轉,非常容易不小心一起轉到下面變連拍
聽說X-T2改掉了,雖然是缺點可是特地注意一下還可以接受

所以拍照的時候你只要先根據當下環境明暗想好你要用多少ISO~
比如有一點點暗的時候你想要高一點的快門開800,或只是想拍靜物就開400
其他極端情況應該是不會頻繁改變ISO值
然後左手轉鏡頭光圈,右手轉快門轉盤,這樣的動作可以和構圖同時進行
都完成以後注意曝光值,通常我會比曝光多一格,因為富士曝光比較暗一點
X-T1的ISO在3200以前我覺得有需要就開,6400以上真的太暗才考慮
這邊先分享一些ISO 1000~3200的照片


XT1-0135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140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875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878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904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905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914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910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060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112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120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125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137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接下來就是LR的部分,剛入富士的時候我花了不少時間實驗
LR轉RAW、機身轉RAW和機身直出JPG 三種照片輸出
直出JPG沒什麼好說就是方便,不過不知道X-T1怎麼壓縮的...直出JPG往往檔案很小3~5MB
讓我驚豔的就是機身轉RAW出來的品質,簡單調一下亮暗部、銳利度和色彩
和我用LR套用描述檔轉出來的大概就是100分和98分的差別,不過100分是指機身轉的 QAQ
LR套調控後轉出來的顏色和機身轉的顏色"出乎意料的差別非常小"
有些照片看到快脫窗才看出一些差別,只是機身轉RAW設定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銳利度+1不是你想的那個1是加了感覺50%吧...之前有人說LR拉到50差不多,這點我也覺得
然後富士的原始照片 "對比非常深" 優點是非常有立體感還有點底片味
缺點就是暗一點的地方根本看不到......所以還是不少情況我覺得是需要調整暗部的
LR就拉陰影,-1大概等於LR拉個25吧(沒測試喔我感覺上)
再來說說富士的特異功能DR,大家都知道有100~400
這部分我在色影無忌爬文有看到人測試,證實這部分 "是會影響RAW檔案的"詳細我就不說了...
但是我個人推測這是為什麼富士的原始對比會這麼深的原因,如果你需要暗部的細節
有DR的功能滿足你,不需要的時候可能這樣的設定可以讓照片有更好的質感之類的也不一定

說結論就是,在連我們眼睛看都覺得亮暗差距大的時候就把DR開高吧
(注意DR400 要ISO800以上)



接下來說說濾鏡的部分吧,雖然我都是用LR轉RAW,但的確也是套用富士的濾鏡調控檔
"和JPG還是有些微差異" 不過大致上的走向沒有變
我有70%情況都是用PROVIA,25%是用ASTIA,5%適用VELVIA

PROVIA的紅色最正確,顏色偏紅,對比有點深,但立體感很足
ASTIA的紅色會變成比較桃紅,對比較低,畫面會平軟一點...
VELVIA就爆炸鮮豔,一看就知道不正常XDD 但適當的時候用效果還是不錯的


XT1-0633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老實說富士色云云對我來說一點都不重要,我真心覺得每一家的顏色都有獨到之處
手上用過的相機,其實就算是RAW檔直轉出來都有不小的顏色差異,但我並沒有那麼在意
所以雖然富士直出品質很好QQ 機身轉RAW品質完美,我還是用LR統一管理
畢竟有時候這張你想要溫暖的感覺,想表現室內黃燈就是這麼黃 0.0
那張想要冷豔一點,碰到建築物想要誇張的HDR,這些如果要用相機調就不是輕鬆的事情

雖然我也還是想趁年輕有體力拿拿看全幅(應該沒拿過的人都會想吧)
但是我很確定以後老了最後只剩下一個系統的話,富士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拿了富士以後也不會覺得回不去M43,反而佩服M43的品質性能和縮超小的體積
拿了16-55以後突然覺得以前阿福也是蠻小顆的呵.........
最後再分享一些X-T1的照片吧! (X-T2好令人羨慕阿 QQQ)


XT1-9752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757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775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780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798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802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826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846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852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871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938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977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992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9993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567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513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640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678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680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683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691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242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218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257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260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935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939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979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0997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001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009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235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251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264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311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317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379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433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494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XT1-1498
by Sunnyduck, 於 Flickr




最後的最後再補個小缺點,就是電池...跟EM5差不多慘,好像有好一點點點
但是為什麼不能像GH4一樣做大一點的電池呢? GH4的電量就明顯好很多...

然後關於鏡頭的一些心得

XF 16-55MM F2.8 畫質控這顆還是要入手,旅遊真的是一顆打半個天下
再不需要虛化背景的情況下也不用特地換35mm F2 對焦又超快超安靜,前提是超大超重...
不過拿起來手感很好,年輕人還是趁年輕入手一下吧XD

XF 35mm F2 我沒拿過1.4,所以感覺對焦還是輸16-55,但真的很小顆很像M43等級
掛這顆就可以當大DC去街拍了,只有在真的很暗的時候我才會換上來
拿了這顆才知道,以前P家的25mm為什麼大家都稱讚...
畫質解析上感覺P的25mm(等效50mm)好像還是贏一些,對焦也贏,不過相差不大就是了
片幅不同不好比較,總體來說還是個好鏡頭

最後希望不管是哪個系統,大家都能用個很愉快! 至少拿這些無反到現在每一台我都喜歡
不要再戰系統戰片幅了,希望大家都能拍到自己心目中的好照片,記錄自己曾見到的美麗畫面
如果對X-T1有什麼疑問的也可以留言唷! 我們可以討論討論~~


Sunshine39 wrote:
其實這一篇文章從兩...(恕刪)



拍的真好
欣賞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不會受品牌忠誠度所操控

相機就是個工具 用的熟
而相機也提供你所想要的
這樣就夠了
很用心的分享
我也是繞了幾年路才找到自己想要的
不受各種謎思影響, 而是實實在在把相機當成工具在用
不過不去親身試實在不會領悟到的
(當然我的金錢損失很大就是)

現在我的主力, 就簡簡單單是一台低階M4/3 + 25mm 1.4是了
被16-55這顆嚇到了....
好銳利....

應該找個時間下手這顆鏡頭...

Sunshine39 wrote:
其實這一篇文章從兩年...(恕刪)

我也覺得各家機種的設計(包含顏色的詮釋)都有其獨特之處,感謝樓主不吝分享。
這兩個系統我都蠻愛的,樓主照片好漂亮!
海洋海洋
您的文章~
對於剛入手x-t20的我,在使用上有其,鼓舞和叁考價值,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拍出好照片^^
拍得真好,個人C家用了3年後,去年一整年從C到O/P又回C,最近又買了F家試試(X-T20)

各家各有不同的感覺,還在找適合自己的,拍出自己感覺最棒的照片還是最重要的.

Sunshine39 wrote:
其實這一篇文章從兩...(恕刪)


16-55 是好鏡,對焦快又安靜...可惜就是缺了防手震阿
富士用家 推~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