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mm端真的是超猛. 我最驚訝的是不過才400克的樹酯鏡片,表現還不錯
我買過24-70,租過24-120F4,但最後是選擇留這顆24-85G. 24-70重就不提了. 24-120F4是輕了一點,但也還有700g,一般是專程出去拍照的時候才想帶,不算是一顆每天可以跟著D700帶去上班的鏡頭.
有段時間我是帶50G,但50G畢竟用途很狹隘,怎麼退也不會有24mm. 24-85G收起來才七公分長,比50G沒大多少,也只多一百克. 因為二手價很便宜所以保護鏡也不用裝了,裸鏡直出比多一片保護鏡還是好一些. 鏡頭是要帶得出門的才能算是戰力,所以我會給24-85G很高的評價.
缺點就是變形控制差跟直出標準調控檔顏色不好. 好在數位時代這些缺點都是可後製的. 不後製的話24-120F4就比較全面一點.
ddik wrote:
24-85G真的是超...(恕刪)
其實24-85G不是數位化專用的鏡頭耶!它只是正好適合數位相機使用,但卻生不逢時
事實上,它之所以如此短命就是因為它太早出生了幾年還沒趕上全幅數位相機誕生的年代
24-85G是在Nikon在全力推DX格式、並且聲稱沒有打算推出全幅數位系統時停產的
那時因為底片機身已經式微、數位相機又全是APS-C的格式,所以一顆平價全幅鏡幾乎沒有存在意義,畢竟要買全幅鏡裝在DX機身的大概都是鎖定高階鏡頭,而要買平價鏡頭的則是優先考慮DX格式,所以24-85G上市沒幾年就停產了
我在想,如果它的生產能多撐幾年到D700上市的話,說不定一直到今天它都還能繼續量產?
SElephant wrote:
其實24-85G不是...(恕刪)
SElephant兄:
確實,那是一個重要原因,在2002年發表24-85g是位在底片與dx dslr系列鏡頭分界處,這同時間之後12-24 17-55等dx鏡頭就一顆顆出來。]
也就整個底片系統快速萎縮,而nikon F6也是延遲至2004年發表,這裡還夾帶135 DSLR機身的一一出現。
不過,後來個人覺得實際使用通常都是最廣角端和望遠端機會最多,如果是一機一鏡24-120 F4 VR N是不錯選。
但是個人打算更寬廣使用範圍,一顆廣角變焦和一顆望遠變焦的規劃會比較好用,所以一顆16-35 F4VR配70-300或後面會推的70-200 F4 VR N,會比24-120來得順手。
甚至後面50標準鏡,個人都就用60/2.8G微來代替,在實用上還可以拍拍一些近物特寫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