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theone wrote:說到手動鏡能不能餵飽(恕刪) 鐵大說的對 我也覺得手動老鏡解像力其實還不錯,自動對焦很多時候其實細節並不能很好表現出來下面2張都是用fujinon ebc 55mm f1.8這支m43老鏡with z50拍攝的DSC_1179 by 涵謙 鄭, 於 FlickrDSC_1172 by 涵謙 鄭, 於 Flickr
牙籤鄭 wrote: 鐵大說的對 我也覺(恕刪) 是的,自動對焦鏡要準焦,其實也是需要前題的,很多時候不顧前題,不『給與』鏡頭足夠時間去合焦,其合焦效果是會比手動鏡更差。而且,在某些可能不利自動對焦的場合,手動鏡反而可以靠『人腦』腦補而有更好和更穩定的合焦效果。
AndyChan2005 wrote:我拍照談不上創作只是(恕刪) 其實用啥器材,皆由創作者決定,沒啥說那個跟那個才叫標準的。。有些人喜歡按完快門就說是創作完成,有些人會好搞後期,有些人會覺得膠卷味道更濃一些。其實,皆取決於個人。。我會欣賞別人的動機和創意,不會去嘗試『統一』某些標準或做法。本身藝朮者是需要結合創作者和他手上機器,才有機會成為『世上獨特的存在』,不是嗎?PS。大大的正片,至少在這大樓是有非常獨特的顏色表現,很吸引我。
牙籤鄭 wrote:去年11月我終於下定(恕刪) 婚攝界曾經鬧了個笑話——話說,某攝影師把婚攝照片都拍壞了,不知誰出的主意,說是轉成黑白吧。結果過幾天新人就收到家中長老們雪片般的投訴,說是『搞啥啊?咋都把我們拍成了靈堂照啦?』。。有不少人都跟大大的想法一樣,拍得不好,不如轉成黑白吧?然而,跟『拍得不好所以要做後期救相』的想法是一樣的錯。。『黑白攝影』本身在攝影界或者大學攝影課程中,是有專門分類的科目,並非是由『即興』開始的。。一幅好的黑白照,其所需工序和技朮,並不亞於一幅精彩的彩色照片。攝影本身並非『兩個字的詞語』或者是『單一工序』,而是說一整個流程——前期:題材、場地、燈光、人物、背景、使用器材、設定參數;後期:Color enhancement 和 Image enhancement。如果前期拍差了才想到後期,這個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問題了。。一幅好的圖片,必須是前期做得好,後期就是錦上添花;如果前期做得不好,後期其實是神仙都難救也。PS。曾經有一段時間擔任後期調色師職位,看過實在太多本身拍差了的『作品』然後被要求跟對家作品一樣高的水準,當時我確實為難,最後也就推掉那個工作了。PS2。話說,在華人世界,對『調色師』這個工種是非常不待見的!——要么無視你的存在,要么認為你是可以『無都變成有』的神仙!
irontheone wrote:其實用啥器材,皆由創(恕刪) 好一句『世上獨特的存在』最初拍正片是為了紀錄那個帶給我人生轉變的地方而且可能永遠也沒有機會重遊舊地所以才看中了正片無法copy and paste的獨特性有一點遺憾的是當地沖正片的費用高昂所有底片都是回國前三個月內拍的然後帶回國處理而且沒有拍數位作備份拍得好與不好都沒有機會重拍當然結果由曝光至色調都沒讓我失望最後當成珍貴的回憶來收藏至於顏色表現任何人在相似的環境條件下用rvp100拍攝都有相似的效果
irontheone wrote:婚攝界曾經鬧了個笑話(恕刪) 如果拍攝當下的條件許可例如光影對比強烈, 色調統一等轉成黑白也有不錯的效果多作不同嘗試可以提昇自己的眼光當然我也試過把爛照片轉成黑白結果是更爛
走在路上的人們,總有些神情令人想要補捉,低頭沉思、講電話、俏皮的樣子等Nikon 105mm F1.4E 剛出來時,本來想說沒 vr 沒微距 看看再說!後來看到網友開箱立馬把小黑六 賣掉,去買了一管來玩玩,當初很多 YouTube 說就像空間切割機最大光圈可用! 所以入手時就街上掃拍,用最大光圈來拍!走在同樣的路上,忙著不同的事對焦是右邊綁馬尾的小姐 旁邊的好友愉快的樣子,意外右邊坐在媽媽前的小女孩俏皮的模樣過馬路時的神情,然後被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