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700的救星:Expodisc 白平衡濾鏡


chunghsienfw wrote:
Herman老師 這是在KeyStone買的嗎??
公司前陣子訂color checker 跟gray card時也順便訂了一個...
但是其他東西到了這個還在缺貨...卡都刷了東西還不寄來!


這算是...水貨,是自己網購的。
www.photo-school.net 攝影學園,攝影學習的樂園
Herman老師 wrote:
最近開始用這個小玩意...(恕刪)



我也正在研究中~
一個99美金丫....嘩 錢包裡的小朋友..要忍耐
Monstre wrote:
是說這個嗎....自...(恕刪)

請問一下,您說後兩張的東西是自己土炮做的,請問怎麼做的啊?
chunghsienfw wrote:
不知道是小弟本身觀念...(恕刪)
我的理解跟你不同,我也不一定對。大家研究切磋一下。也許只是名詞定義的問題。

對生物來說,如果同一個東西在不同的光線下看起來不一樣,會對生存帶來困擾。所以會有「白平衡」的機制,讓同一個東西,在不同光線下看起來儘量一樣。一個影像的形成,先是由 Sensor(視網膜)接收,再經由大腦來判讀。假設 Sensor 是忠實記錄光線的狀態,大腦則要「扭曲」這個忠實記錄。比如說黃光下的白紙,視網膜接收到的是「黃色的紙」,但大腦則會把它判定為「白色」,我認為大腦在做的事,才是「白平衡」。

類比於相機,底片機只有 Sensor(底片),記錄的就是 raw data,所以我認為並沒有做白平衡。數位機的 Sensor 記錄的也是 raw data,存成 raw 檔就是不做白平衡。存成 jpg 則要經過處理器處理,必須選擇一個色溫為基準,來「解讀」這個影像,這才有白平衡的問題。「看圖軟體」也是類似的形況。處理器或看圖軟體就相當於生物的大腦。

您有提到「其實影像中的白色部份是很綠而不是白」,這是 Sensor 設計的問題,所以要把它校正過來。這是因為 Sensor 並沒有忠實記錄光線的狀態,所以要校正成現場光線的狀態。這個「校正」,跟處理器把「校正過、符合現場光線」的訊號,轉換成「白光下應有的樣子」是二件不同的事。(雖然可能是同時處理好,但概念上是二事)。

以黃光下的白紙為例,Sensor 記錄的訊號可能是「黃綠色」,要把它「還原成黃色」(第一個任務)跟「把黃色判讀為白色」(第二個任務)是不同的事。我傾向把第二個任務稱為「白平衡」,第一個任務不是。當然您也可以說第一個任務也屬於廣義的白平衡,但一般「使用者可以操作、設定的白平衡」,指的應該是第二個任務。

我本來用D700
也是為了白平衡跳5D II

但是我覺得5D II白平衡並沒有比較神準
黃的地方照樣給你黃爆

甚至日光燈下拍出來比D700更灰更醜


所以善用K值調白平衡才是王道





https://www.instagram.com/izzychiang/
Expodisc 白平衡濾鏡真是好用,我上2张前后对比的照片给大家参考:
第一张是d700晚上节能灯下的自动白平衡:

第2张是用了Expodisc以后的:
Dave5136 wrote:
對生物來說,如果同一個東西在不同的光線下看起來不一樣,會對生存帶來困擾。所以會有「白平衡」的機制,讓同一個東西,在不同光線下看起來儘量一樣。一個影像的形成,先是由 Sensor(視網膜)接收,再經由大腦來判讀。假設 Sensor 是忠實記錄光線的狀態,大腦則要「扭曲」這個忠實記錄。比如說黃光下的白紙,視網膜接收到的是「黃色的紙」,但大腦則會把它判定為「白色」,我認為大腦在做的事,才是「白平衡」。


小弟提出一些看法,請大家指教一下

只有人類才有RGB三色,其它生物不會
這個白平衡是由於人類的視網膜有三種不同長度的光感應細胞
由於三個細胞的數量不同,RGB三種顏色的混合並不是簡單的1:1:1
因此由於人類肉眼的特性,形成了白平街的問題

RGB三個顏色的波形剛好依順序排列,
根據理論上以及半導體特性,感測器應該是紅色的感應量是最大
徧徧和人眼的特性又不一樣,人類是綠色較為敏感

因此感測器拍完之後的原始raw檔,如果不經處理
和人類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必需要經過一些調整才能和人眼看到的相似

這個也就是白平衡了,這個都是人類肉眼所形成的問題..



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相信你所言
感覺怪怪的
怎會對綠色敏感呢
justpho wrote:
真的是這樣嗎?????????????????????????
我不相信你所言
感覺怪怪的
怎會對綠色敏感呢

主要是因為人眼中含有椎狀和桿狀細胞, 椎狀細胞有三種, 分別對紅藍綠敏感, 因此我們可以看見三元色, 但是桿狀細胞的話比較敏感光波長是落在藍綠色之間, 所以對藍綠色較為敏感是因此而來.

幾位先進討論的都很有深度, 但是個人的想法是, 前面提到姑且不論白平衡是否需要, 至少目前並沒有所謂的"正確""準確"白平衡的存在, Dave前輩所提及的"人在現場觀看時,大腦所判讀的顏色,往往也跟「現場真實顏色」有差異", 個人覺得"現場真實顏色"一辭是因人不同, 所以是各自判讀, 才提到"還原現場顏色並不見得不需做白平衡修正", 對特定色溫的喜好往往才是攝影者決定"正確"的依據, 否則複雜光源的場合下何謂正確? 當人眼追不上週邊光線的變化速度時, 相機的高速攝影所拍下的複合光源是否和眼睛相符?
^^A 請多多指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